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医疗健康-管制行业的新江湖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0日 11:52  新浪财经
对话:医疗健康-管制行业的新江湖现场(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对话:医疗健康-管制行业的新江湖现场(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1月19日-21日,由《创业家》杂志社、上海科技创业基金会联合主办,新浪网财经频道独家支持的“2010创业家年会”在北京举行。图为对话:医疗健康-管制行业的新江湖现场。

  申音:在中国医药的环境更像是一个黑洞,因为是一个黑洞,他就有问题,他有问题我相信才会有需求,才会有今天这么多在医疗健康产业的创业家,也包括积极的投资人。希望在座的嘉宾,每人有140个字之内介绍一下自己的企业。

  陈邦:我是艾尔眼科医院集团,是对于眼科医院的管理,23个省成立30家眼科医院,中国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公司,是中国目前唯一的IPO上市机构。

  禹勃:最近九鼎在行业做的医药行业比较多,我们在和企业家交流沟通的时候表达一个意思,我不是做投资,我是行业内人,今天我也遵循行业内的规则,如果大家有行业内的问题,我可以接受提问。

  蒋晓冬:我们是全球管理110亿美金的风险和成长性投资基金,医疗健康产业过去30年投资了250家企业,其中70多家在医疗服务、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疗信息系统的上市公司。中国目前投资5家医疗健康产业的企业,将近1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金磊:金赛的企业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如果大家家里有孩子需要长高,中国70%的孩子长高,这个产品也是最抗衰老的。

  张进:我是丁香园生物医药科技网的张进,谢谢!

  赖文:我们的企业主要是为新药研发提供各类所需要的化合物,所以还处于初创企业,希望向在座各位好好学习。

  申音:陈总,我对您有一些了解,我知道八年前开始创业,到今天做了三十家医院,我感觉速度好象有一些慢,麦当劳开了多少家了,昨天的乡村基也开了100多家店,中国对医院的需求很多,看病难是很大的问题,为什么您看点这么难。

  陈邦:03年1月艾尔眼科成立到现在将近8年的时间,医疗行业有一个特点,他是靠时间积累成长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上市之前19家,今年30家,这已经非常快了。去年的销售收入45亿,基本上每年收入是40、50亿左右。

  申音:蒋总,我想知道美国最大得医疗管理基金大概是最大的规模?

  蒋晓冬:最大是APA,在去年相当于人民币2000亿。陈总已经走出了第一步,APA公司是1968年成立的,到现在是40年历史,开了200多家店,但不完全是医院,还有所谓的中心那也就是一个医生、一个诊所,在1968年开始的。虽然国情非常不同,但经过这么多年,同样是监管非常严厉的一个环境里,实现了这样一个集团化和管理的成功和资本市场,爱尔眼科这为我们大家指明一条路,路虽然很艰辛,往前走也很艰辛,但是通过管理和资本对接,这个路子出来,美国40年前的医疗服务产业,也是家庭作坊式的。

  申音:中国最大的医院是公立医院,而且中国最大的像中石油、中石化,是不是在医药方面也是国有企业,并不是民营企业机构。

  蒋晓冬:我个人从产业投资角度来看问题,医疗服务和电信、房地产、石油,有一个本质的不同,他的核心资源就是两个,一个是品牌,一个是人才,盖医院往里边放设备这是钱的问题。这跟搞房地产、石油是两个概念。人才的长远,改革开放三十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才什么样的流动,长远大家都很清楚。

  品牌或者说核心医疗的资源,目前来说绝大多数都是集中在公立医院体系,这也需要时间,是不是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医疗大背景的作用之下,不管是从政府层面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至少在政策资本也是一个鼓励的方向,还是像陈总能够更多的介入,能够有所改观。核心是品牌人才的一个概念,不是一个资源型的概念,跟我们不一样,跟电信、石油不一样。

  陈邦:中国的模式很难拿美国的模式,美国医疗模式,这个题目很好,行业的管制下,有一个严格的准予体制,这跟其他的国家是不一样的。要说未来能不能做到几千亿,爱尔眼科,怎么在中国杀出一条血路,搞北大人民医院,把所有的点集中在一个点上做专科,我完全可以打败他,但是未来得发展有一个大的环境和体制,我们一直强调,在中国做医院,目前只有一家上市公司,唯一一家,为什么能上市。我们在上市前两年,我们找到国务院发改委,医院怎么能上市,医院是公益性的,怎么能上市,为什么没有一个管这一块的,他觉得不可能,我们通过这么多的努力,不断努力,不能了解。在中国如果要做好,要确定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

  申音:拿到盈利性的牌照之后花了多长时间?

  陈邦:这是两码事,能上市国家发改委是可以的,但应该有两外一种机会,我们本来是中小板,后来创业板开了,转到主板,主板不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我就没有审批。但是上市之后,为社会资本做了一个榜样,医疗行业是可以引导消费者的一个行业,做医院的话,完全有可能,我要以赚钱为目的,可以把药做的很贵,这样的话完全是短期行为。爱尔的上市告诉大家,赚钱还有一个正道,必须要有一个产业发展规律。这样规范经营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个人的财富到底是什么。

  申音:白内障手术是您这儿贵还是公立医院贵?

  陈邦:白内障我们有医保,哪个医院都是一样。我们的方法不一样,我们会有多种选择,有普通的选择,是国家报销的,这大家都一样。但我们有高端晶体,多晶体等等,有很多的选择。我们可以拿出钱来赞助穷人,曾经八年来,为穷苦人群做了3万台手术,大概有8000万人民币。

  爱尔有一个特点,我们不会把所有的费用投到广告上、媒体上,我们把这个钱怎么拿到社区筛查给穷人看病。这样的话,病人看的越好,口碑好,病人越多。

  申音:禹总,今年投入19家企业,为什么不投入民营医院?

  禹勃:民营医院也是重点行业保护之一,没有找到切实的机会,陈总没有给我这个机会。医药行业,我们感觉行业投资,这是一个大机会,不知道这里边有没有机会,我们参与“十二五”医药规划的一些工作,我看到医药行业我们国家行业定位成国家战略行业。我们在做行业投资的时候,我们给所有的媒体人做沟通的时候,我们是专业领域的投资。所有的都没有进入资本市场。

  申音:医药企业是不是生物医药研发企业。

  禹勃:我们几类药,每一类都有自己的立项原则。刚才跟主持人私下沟通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个话题不应该在今天会议上谈,但讲一讲也不妨。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说是做投资的,希望做一个良心投资者。为什么用到人身伤就没有用了,我们中医对中药的态度,我说这个话不一定对,但这个话很沉重。这是我们在选择高端中医药产业,这是我们最初的一个动机,我们的中药产业极其分散,我们从选种开始到所有的药材,然后做二次开发。这是我们遵循的基本原则。

  申音:

  金总,您是最早海归回来的博士,你相信中医、中药吗?您是科学家。

  金磊:

  坦率说,第一是不懂,无法评论对还是错。作为养生来说,既然存在这么多年,一定有一定道理。粗浅的理解,中国最同意的还是中医,中医是非常宝贵的文化,因为他跟西医是不同的体系,不能联系起来。现在商业的已经联系起来,中医和西医不能相互评论,不能说对与错,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申音:

  您是做生物新药研发,仿制药更容易赚钱,您为什么选择做生物新药,这看起来更难的一条路?

  金磊:

  企业最初也是做仿制药出生,企业慢慢发展,走到行业最高端,我们不做创新就不能发展。比如说我们最早是做儿童长高,长高的行业很奇怪,一说大企业会说,是不是做张镐鞋垫,是不是保健品,而实际上我们是做药,所有的发达国家,全部都是进入医保的。中国的医保过去是不管的,现在国家发达了,现在慢慢管。只要政府层面拿前,给你出一半。我们刚进这个行业,实际上这个药不是我发明的,最早也是国外的企业来卖,而且他们当时的定价非常贵,一年长高要20万,绝大多数中国人是不用的。十五年前,中国这个产品有5家跨国公司,像辉瑞加起来1000万人民币。当时回国看中国这么多的矮小人群,他是有一定比例的,有几百万,只要把成本价格降下来,质量跟他一样。

  申音:

  现在用您这个药一年要多少钱?

  金磊:

  要张镐十公分3万-10万不等,到青春期就不行了,至少要10万。

  申音:

  至少便宜一半。

  金磊:

  刚开始定价是他的1/4,一下子把市场打开。

  申音:

  定价1/4利润率还会很高吗?

  金磊:

  还不错,市场上基本上没有竞争,虽然有20万的,但卖的非常少,我们虽然便宜,但我们量非常大。只要没有长足的竞争,中国非常大的消费市场,只要认可就都可以。不过这是很细分的领域走到今天,我们走到行业最高端,发现不创新不行了。目前,我们在这个领域开始研究怎么创新,目前我们走到了全球的背景。我们现在发明一周用药,这是要到正规的医院,而且是最大的医院才能购买得到。

  申音:

  赖总,刚知道您是做新药研发的中间块,我知道您服务很多的客户也是像国外、辉瑞很多大的药厂,有没有国内的医药企业找过你们合作。

  赖文:

  目前我们处于起步阶段,根据这两年来的努力,我们已经发展了1000多的化合物,这在全球的销量非常好。上网查或者说看广告,我们查不到,我们分的这些大型医药厂,包括美国大学教授,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等产品。

  申音:

  您觉得国内的药厂为什么没有花很大的精力跟你合作,反而去跟国外大的厂商合作?

  赖文:

  中国的中医药是做的最好的,毕竟我们是中药的鼻祖。但是在西药上,目前中国主要的选择还没有一个新的小分子药,没有一个在美国拿到FDA的批文。中国新药的研发最近几年已经开始了。

  申音:

  一个新药拿到FDA的批文,在国外要花多少资金做研发?有一个统计,一个新药从最初的小分子筛选,一直到化合物的优化,工艺研发、动物实验,一期、二期、三期做下来需要十到十二年时间,费用需要10到12亿美元,当然这是平均数字,也是大家公认的。如果我们有一些其他的捷径,或者说走到尾,这个时间和费用是很大的。这也是中国为什么目前有不少的企业开始做现在的文化,筛出十几个和合物慢慢的优化,目前中国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到。

  申音:

  张总,您好像是学医出生的,很好奇,学医出生为什么不去三甲医院当医生,病人求着给你送红包,为什么要去网站给别人服务免费的。

  张进:

  我当过五年的三甲医院的主治医生,最后因为个人兴趣把它做成一个商业的项目成立这样一家公司。

  申音:

  大家都知道中国医院、医生,医患之间的沟通非常少,您做这个平台,能起到大家充分交流的作用吗?

  张进:

  我们的主题本身就是健康产业,健康产业是非常大的产业。在座的这些,在我们行业里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事情,大家没有什么机会需交流。我们做这样一个平台,从产业链的药都,从药物研发要上市、到反馈,我们从也内领创起来。从行业内最快的是临床这一块,这跟医药也有关系,医患关系非常糟糕,医生的职业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去天涯网易发个帖子,说医生很苦,会被口水吞没。我们有一个互联网的平台,让大家在这儿交流。我们从公司商业角度出发,大家谈到,整个医疗服务领域,我们认为很多核心环节是医生。比如说协和医院、北大人民医院,这样的巨无霸可能会有很多民营医院造成很多的危险。

  但其实我认为,管制最深的是医生。一个是品牌,一个是人才,其实品牌里边还可以隐身出院品牌和医生个人品牌。如果说对医生的管制少了的话,医生可以自由职业,这对整个行业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申音:

  陈总,医院的医生是从公立医院挖来的还是?

  陈邦:

  一部分是公立医院挖来的,一部分是自己的。

  申音:

  主治医生的待遇跟公立医院待遇有多少?

  陈邦:

  桌面上肯定比他们高一倍,确切的收入,因为有的科会比较高。国家在这一块的监管是越来越少,我们的收入工资、奖金、年薪还有股权基金,我们跟其他的医院不一样,国外很多医生是自己开诊所,为自己做事。我们的模式都是医生在国有医院做事,完全是是一个职业,他有股权的话,真的是为自己做事,我们改变了医疗分配体制,这绝对是革命性的。

  申音:

  张总,您刚才说医生是最关键的一环,医生的灰色收入能占多大的比重?

  张进:

  这个话题会比较敏感,从我获得的信息,大家有一些误解,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这跟所在的地区、所在的医院,跟个人的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关系。

  申音:

  你们网站有没有办法让我们知道什么人收红包、什么人不收红包。

  张进:

  企业可能会请大家做一些交流会,学术性的研讨比较多,这我不太好评价。更重要的是,医生怎么走,面临一定的压力。如果说可以自由职业,当然我长医生可以在我的小区里,如果允许这样放开,可能会对环境的促进是比较大的。

  申音:

  放开永远是好事情。

  张进:

  管制也带来一些机会,在中国的处方药是不允许在任何普通媒体上做广告,只能在我们专业的媒体上做学术性的营销,行业管制给我们带来好处。但也有坏处,健康服务最核心的是医生的环节,我掌握中国最好的医生资源,我们网站有100多个医生,我很想利用这些资源为大众提供健康医疗服务,但是行业管制比较深,没有办法把个人的品牌出售,只能在医院,在医院的个人成长会有很多的管制,这是对我们不利的。

  申音:

  禹总,之前您在九鼎好像在海龙电子生物网做负责的工作,是全国最大的医药电子采购的平台。我的问题是,为什么现在药这么贵,这中间到底有多少可以调控的空间?为什么每一次国家要管制,要制定招标价,制定完之后是价格往上涨,而不是往外落。

  禹勃:

  药价问题,我做了十年的集中招标采购,我觉得十年当年政治制定的初因,就是降低药的价格。达到了平易类的价格,这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我们把他叫公共资源的自由行为,今天谈药物,如果关注两个事件,给我们制药企业一个相应宽松的环境,相信未来的制药行业有一个好的受益,我们没有享受同等国民待遇,我们的外资企业享受超股民待遇,为什么他们关注价格,这不公平。我讲两个事实,一个是我们有一个国债一体双规,一个品种只有一个点用。外资企业,各位专家也讲了,我们创新很多产品,外资是他的,必然会占领。我们几十家企业,抢一个名额,把他叫做外国政策,他是横切割,拱手送给老外。

  申音:

  高端医院的技术送给了国外。

  禹勃:

  这是最大的争议政策,一体双规。最近有一个新的医改,二线三线城市有什么市值,最近我们在做交流沟通的时候,我讲了三个,好娃娃事件,太阳石被外资企业收购。21金维他,还有更早的白加黑。外资企业进入我们品牌的并购之下,有什么意图,有什么目的,我们的分析,他肯定不愿意降价,我们新医改的方向是什么?肯定是相对稳定的价格。那他收购国内品牌企业,太阳石的品牌,21金维他,白加黑,又要切入到我们的蛋糕中。建议主持人把我们药品价格化在政策上给我们制药环境有相应的宽松环境。

  申音:

  我还想接着问,我很好奇您投的19家医药企业,您是看中他们的研发能力还是销售能力,听说国内的医药企业,销售能力非常强,我也看到网上有贴,医院里边的医生经常能过上三天洗SAP的生活,只要有医药代表服务。

  禹勃:

  首先是看好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大有可为。“十二五”规划4万亿,现在是1万亿。九鼎投什么,蒋总更有发言权,我们投人为主,投一个优秀企业家,他是一个优秀企业家,有优秀的团队,优秀的商业模式,有优秀的产品线,我们会选这样一个企业投资的条件,技术上一定要考虑企业的创新能力,我们每投一个企业,都做这么一个工作,企业后续的研发才能做很长的、很详细的分析。这是我们讲九鼎投人的情况下,要逐步考虑企业跟行业的增长方向是不是一致。

  申音:

  蒋总,您是中美两国医药健康产业都在看,刚才禹总谈到产业政策的问题,我不知道美国的产业政策对于医疗这一块,是对本国企业更加倾斜更加支持,还是像中国一样高端药都会让给外资企业?

  蒋晓冬:

  美国没有一个很明显的产业政策,因为没有这个机构去执行。美国从某种意义上承担了全球医药作为新药研发和创新的主要任务,当然他的价格也非常贵,回过头看中国的情况,药价很贵,里边有很多很深层次的原因,并不简单内资外资,或者说谁比较贪婪,谁愿意共享,不是这么简单,有很多深层次的体制原因。再看中国在新药研发上,中国面临的情况,第一是我们没有这样一个定价能力,也没有一个从国内医疗角度支付体系能够支付你有很高毛利的产品,没有很高贸利就很难作为很大投入在新药研发。对于企业发展、产业发展,并不见得说,刚才陈总谈的医疗服务,我同意,但并不是说美国走的路,我们也要走那条路。刚才说了10亿、20 亿美金,我们不具备这样做的条件,或者说产业环境不具备。

  但是中国具备什么,我们投入好几家企业,全球医药产业的研发和大转移的过程,不管是美国的医改还是全球医疗产业的发展,有几千亿美金的制药产业的研发和制药各个环节,这已经有几百亿美金现实存在的,中国有全球一流的精细化产业,我们的化学药,分子药,其实就是精细化。中国缺的是软件、人才,怎么跟国外的监管机构对接,怎么跟国际大的机构对接,这对中国来讲是一个产业振兴非常大的机会,并不一定说我们投入20亿美金研发一个新药。很有可能有另外一条路,成为我们在生物医药产业的窗口把我们这个产业做大。

  申音:

  金总,我们都知道,iPad、iPhone在中国几千块钱,都在中国制造,成本也就是百分之二三十,可能就像蒋总说的,医药生产基础都是在中国,赚钱都是在老外赚去的,有没有这种可能,咱们的企业靠什么能够把几千亿拽到自己手上。

  金磊: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比较难,药是非常复杂的行业,首先是非常高端的,是高度法律化的,坦率来说,不太适合,因为很多概念太复杂了。先给大家澄清几个概念,第一药品和一般的消费品不一样,他是一个特殊消费品,比如说iPad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大家都愿意全新的,衣服也愿意换新的,药品消费的时候,永远是喜欢用老的。比如说您,您可能不懂药,但是感冒了,肯定不会轻易相信广告,相信你用过好的药。这是跟其他行业最大的区别,越老越值钱,并不是说产品越新越好。

  第二,他是非常高端的,药品不能简单的跟消费品的价值来衡量,他解决的是一个人的高端需求,像蔡总,他没有病,一旦有病之后,药品对他来说,他的健康就是最重要的,药品解决人非常高端的需求。最终想告诉大家什么概念,在中国的药并不多,中国看病并不难,中国看病太容易了,中国城里人看病比国外人容易多了,中国能不能发展出几千亿的大企业。中国有最优秀的人才,最足够的资金,有最足够的大市场,其他行业能做出几千亿的,在制造行业也可以,但现在出现不了,主要是因为行业的特点,政府态度的监管,态度的垄断,第二政府在这么一个复杂的行业里,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去管,政府也想管好,但这个行业非常高端,所以还不会用专业的人去设计政策,使得这个行业规范,政府当初的政策实际上也是一个好意,实际上不是专业人出的政策,结果是扼杀了。中国完全可以占领全世界制药界最高,所有的人才我们都具备,但是政府的监管是最大的问题。

  赖文:

  我在美国待的时间比较长,中国后来的变化我不太清楚,金博士说的后半部分我同意,前面的我想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西药不是越老越好。比如说抗生素,只有不断的出现新的药才能把病毒解决。比如说糖尿病,我自己也有糖尿病,糖尿病有很多的药,我想在座的各位也不少是糖尿病患者,吃了的药没有作用,怎么办?就需要不断的新药来解决。

  申音:

  台下很多都是创业的企业,我想请台上的各位嘉宾用140个给台下的创业者提一个建议,比如说我要进入医疗健康行业有什么机会还可以做到。

  陈邦:

  医疗服务业在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这个巨大市场前面有一块玻璃门,看得见,但真正进去很难。要进去,给大家一个体系,就是时间,就是积累。

  禹勃:

  作为创业者,不要进入医药行业,医药业是企业家时代,已经不是创业家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再进入到制药工业,没有机会,还不如去做别的。

  蒋晓冬:

  我的概念包括大健康产业,一个是要有耐性,做一个事,不管是做新药品,做一个成功的医疗服务企业,无论是专科还是什么,不会短的时间,要有耐性,想三五年致富的不要进入。第二个要有激情,如果不是在行业里,真正行业内的真正热爱做这个事情的就不会有机会,为什么医生下海干这个事,这是值得去考虑的。

  金磊:

  健康行业值得大家进入创业,我认为是最好的行业。进入医药行业无论是医疗还是医药行业,要有两个思想准备,第一要专注,第二要有耐性。

  张进:

  关于制药我非常同意几位的观点,对于大健康的机会很多,我也非常同意金博士的观点,中国的药不是贵、难,而是看病太容易。个人觉得,中国要承认只有最有钱的人才能看最好的医生,看差异化的服务。就像酒店,汉庭都分好几个层次,在中国也是这样。我们需要把健康服务领域做出差异化的话,可以支撑很多很大的市场。

  赖文:

  中国未来五到十年,是医药起飞的十年,包括西药尽管这么贵,但国内慢慢开始起来了,如果在座国内有志于做西药研发的,正是时候。

  申音:

  谢谢在座嘉宾,本场环节到此结束。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