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论坛:公司是创始人的还是股东的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9日 15:53  新浪财经
论坛:公司是创始人的还是股东的现场(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论坛:公司是创始人的还是股东的现场(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1月19日-21日,由《创业家》杂志社、上海科技创业基金会联合主办,新浪网财经频道独家支持的“2010创业家年会”在北京举行。图为论坛:公司是创始人的还是股东的现场。

  包凡:大家下午好!

  我是华兴资本的包凡,创业家年会是第三次来了,每年都来,每次来创业家年会就感觉到家里一样,我们给自己的定位也是创业家的头号。所以特别高兴,今天有机会来这儿跟大家见面。

  今天的话题是公司是创始人还是股东,实际上核心谈的还是一个公司的治理结构,包括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院士股东跟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怎么相处,今天特别荣幸请到了几位嘉宾,吴总、赵总、史总,他们的企业都有做过融资,都有丰富跟投资人打交道的经验,而且赵总跟吴总也是上市的公司。另外像费院长是在公司治理的结构上的专家。所以我想,今天实践跟理论相结合,上来先想请三位老总谈一谈,在公司跟资本结合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过问题,互相之间有矛盾或者说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甚至说的严重一些,在一些问题上大家利益不同,产生一些争执。

  吴长江: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融资过程,我是06年第一次引进风投,当时是软银,还不是赛富。08年引进第二轮是高盛。第一轮引进软银的时候是没钱,缺钱,公司资金断掉了。那个时候主要是为钱才引进。第二轮融资不是为了钱,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引进高盛?我说不是通过钱来引,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可以去贷款,不用再融资。当时阎焱也跟我讲,不要再融资了,一个就够了。如果说需要钱,他再追加投资,我还是不同意。他就怕我是不是担心股份被稀释。客观来讲,当时在君悦酒店跟我讲,老吴你怕股份稀释的话,这样,我们按照比例投资,你没钱我借给你,意思上市之后卖给老股东返给我,他这个建议是非常够意思的。而我一定要引进,为什么?软银已经是我的股东,他的资源应该说可以共享。我希望引进新的股东进来,希望钱的背后还有资源。第二,我是想优化我的股东结构,事实上是我的治理结构。

  软银刚进来的时候,我们是五位董事,我这边三位,阎焱那边两位。真正做决策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看我们两个人的意见,他代表软银,我就代表老股东。只要我们两个意见一致,其他就OK了。最终如果有矛盾,是我跟他有矛盾。这个时候又不能严格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这一点我要清楚的告诉大家,风投进来一定是优先进来,股份转让有优先权力,其实最核心的,哪怕是5%的股份,只要是优秀股就会否定你的决策。如果不同意你,你就没有办法实施,特别是一些重大的项目,包括公司战略的决策者。不要以为你是大股东、老古董、发起人,80%、90%的股份,只要优先股进来就有这个权力。实际上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的问题。

  刚开始说心里话,我们跟软银之间也有一些分歧、有一些矛盾。包括在投资上,包括在引进投资上,一个是我们自己投资即有一些分歧,最后是我跟阎焱两个人之间的分歧。怎么办?他是优秀否定权,已经没有办法了。

  原则上,这几年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他总共也就行使了一两次否则权。一个是英国一家公司,当时我想收购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我看好他的团队,客户资源,花不了多少钱。他说我建的太多,在国外收购兼并没有一个成功的,我得坚持,我一定要。为什么?因为我要扩张,不能像大公司一样,他的大手笔,像这些事情。如果企业要发展,不扩张又是问题,你只作为中国的企业也算不了什么好企业、优秀企业,大家提倡国际化,要用全球的眼光来看,全球扩张怎么办,当时我想了一个思路,我想收购一个企业、小企业,我是看中客户还是团队,他不同意,就不能办了。那我自己掏钱,个人把公司拿下。后来阎焱去伦敦出差,我说看一看,跟团队接触一下。接触之后回来跟我讲,老吴这个团队不错,同意了。我当时投了多少钱,他还给我多少钱,到现在钱还没有给我。当时我把团队拿下来,我给团队股份,他没有钱,我把钱给他,算他们的投资。

  从市值上讲,哪怕10%的股份,只要有优先股的权力,你就没有办法,所以你们在做的时候要考虑清楚。后来通过一些合作,这几年可以这样说,阎焱投资的这么多的项目,雷士照明也是非常成功的一个项目,我们每年让他们增长,50%、60%的增长,非常满意。包括我跟大家一起分享,大家合作很好、很愉快,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分歧,包括公司一些重大决策,包括人事的任命,作为我来讲,现在是第二大股东,我把期权行使了,增持了一些股份。原来他比我多,他是第一大股东,我行使了期权,加上增持一部分股份。毕竟来讲他这么大的股东,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做事多交流、多沟通。你有什么好的想法、理念、思路、战略跟他进行交流、沟通,这些人是高智商。阎焱的背景,北大毕业去海外读书,博士学位,他的团队动不动是哈佛商学院来的,你要想骗他,很难骗。一定要用你的行动,一定要用你的事实、你的业绩让他信服,他才会支持你。

  所谓的矛盾,投资者跟原始股东的矛盾,是因为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如果企业经营的好就不会有这样的矛盾。投资者是求才,他希望你们给他们做很大的回报,你让企业能有盈利、有所增长,这些矛盾也不会出现。

  谢谢!

  包凡:吴总,你刚才说了很多阎焱,另外一个股东高盛怎么样?

  吴长江:当时我跟高盛吃了三餐饭他就准备投,一个是机缘,一个是认可。高盛进来我们一直配合的很好,我们没有任何的分歧,这叫斯蒂芬,他投了2个企业,对他的回报都很大,一个是雷士照明,前天晚上那个女士已经升为高盛的合伙人,投了好项目很高兴。

  包凡:时光倒流回过头看,如果现在06年,你还会选择他吗?

  吴长江:刚才休息的时候我们在聊天,做企业不像下棋,没办法复盘。是不是还选择他,有一些话不好说。阎焱这边他有他的长处,他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很有眼光、很独到的人。但客观的讲,阎焱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人,他决定之后很难改变他的主义。

  我跟他合作,我把企业做好,只要我的一切出发点是为我的企业,只要企业做的好就满意,那做的不好。互相之间不仅仅是沟通,还有一个了解的过程,够来在一起工作做事这么多年,有一些毛病,他指出来也对。大多数都是非常认可的,他认可我的一些战略。

  包凡:通俗的说法,有强势的投资,有不强势的投资,有精明的有不精明,没有人跟钱过不去,到最后没有问题,还是要用业绩说明问题。再一次谢谢吴总。

  史晓燕:我还没有私募,我今天上午还在开会,也是跟私募。但是我觉得没有私募,但名声已经出去了,特别难搞的一个人。我就很不明白,我都没有接触过的人,怎么就说我特别难搞。吴总刚才说的非常对,我就是大股,他有优秀权,这就教会我了,还是应该找志同道合的。我们找私募基金,还是因为公司马上要开始发展壮大的时候,其实也是希望在股东结构上能够真正帮到我,我不是说不喜欢听他的意见,能帮到我们一定要帮到我们。但不要带着有色眼光,女人难搞,女强人更难搞,还没有合作怎么出来这么多。

  现在高管层面的人,大家都是希望通过私募更透明、更安全,上市的路上大家更放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改变结构,虽然现在自己说了算,担风险很大。具体找谁,还得接着学习。

  包凡:您谦虚了,之所以有一个怎么回有一个难搞的印象我真不知道。但从另外角度来说,因为我本人专门替人做融资,每年有几十万,有这么一个名声在外不是坏事情。您有这样一个名声在外,就决定什么样的投资人选择你。如果见都没有见过你,已经被你的名声吓跑了,这个人根本不适合和你合作,我要恭喜你!

  赵文权:我们从私募或者说投资人的角度来说,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今天因为达晨创投的刘董事长也在,我们就是在2008年的时候做了一轮私募,当时达晨投了我们一些。当时我们很犹豫,到底要还是不要。从本质上来说,当时我们就是缺这些钱,或者说对企业发展有非常急的用处,还是希望引进一个战略合作伙伴。达成跟我们合作的这两年来,我自己觉得非常好,没有任何问题,大家相处得都很愉快,很多方面是非常和谐的状态。这方面基本上没有碰到太多的挑战或者说障碍。当然他们也一样,虽然国内没有优秀股这么一说,但实际上他们在董事会上,对于重大事项是有一票否决权的。但这是在上市之前,上市之后按照公司的规模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蓝色光标更有特点的,公司从一成立到现在,我们股权结构跟大多数的创业公司都不太一样,我们属于比较怪。在中国所有的上市公司里头,也是一个比较怪异的结构。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是五个创始人。大家是平均股权。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其他四个人基本上算投资人,并不在公司一线运营,也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都有自己的事情,我算受董事会委托,在一线负责具体的事。

  本质上这个故事就有一点儿他们四个相当于投资人,我是公司经营的。在这个过程中,从96年到现在十四年多的时间,一直没有变化过,这里头其实挺有意思。为什么能做到这样,这样的案例或者说在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市场中是不多见的,大家合在一起做事情是容易的,但是事情做大之后很容易分,尤其是在这样一种结构之下,彼此之间大家都会产生一些心里不平衡等问题。我们能够走下来,走了十几年,大家一直还是非常的融洽,而且到今天大家还是共同的往前走,这是不容易的。我自己有两条蛮重要,比如说我们去投资,去买公司,很重要的是要看人,人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选股东选投资人也是一样,要看人。在这个层面上,首先要有所选择,不是说我觉得合适,大家就在一起做,或者说只要给我钱,我们大家就在一起干,这要看运气,所以人的选择是非常的重要。

  从蓝色光标五个创始人的团队来讲,很好的一点是说,大家所有人不会斤斤计较眼前的利益,所有的着眼点是在公司的长远发展,所以很多问题上不会产生大的冲突、矛盾,大家能够求同存异。第二个是要有规则,从一开始就要把规则说好,所有的人要能够遵守规则,这样能够避免很多的事情,要不然如果一开始都是随性的,或者兄弟之间、朋友之间的信任、意气,不把规则定下来一旦出现大的问题,矛盾就不好处。从我个人感受上来说,这两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处理的好,今后能够避免很多的矛盾和冲突。谢谢!

  包凡:赵总,08年达晨投你,投完之后到上市之前,有没有出现过公司业绩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或者说经营当中碰到一些问题,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还是说达晨投完基本上是一帆风顺。

  赵文权:蓝色光标所处的行业,公司整个来说处在高速成长的态势,我们作为行业中比较领先的企业,总的来说,这些年的业绩都不错。08年当年我们和当成有一个业绩对股,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到09年大家都在忙上市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达晨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跟达晨之间相处的非常愉快。互相之间有什么事情就及时沟通、及时通气,很少在有一些事情上,这个事情我有很多的意见,或者说我不同意做,因为这个事从来没有出现过,基本上很容易,互相打一个招呼这个事就完了。

  包凡:您跟投资人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一帆风顺的。

  我们在做私募融资过程中感觉到,选对投资人是相当重要,条件相当重要。在商研商,条件相差大的也不会拿到钱,这里边有一个资金成本的问题。相当情况下有的时候要找对人,谁是对的投资者也没有一个定论。就像男女配对一样,有的人就能合到一起,有的日就是合不到一起。

  刚才吴总谈的,在这个过程中国外融资、国内融资在结构上还有相当技术性的地方,作为创业者、创业家,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当然一方面有一个行规,行业里的行规是这样,当然在行规基础上很多地方还是可以谈的,应该学会在可以的情况下保护自己的利益,保护自己公司一定的话语权。自己一旦进来的时候,实现沟通是相当重要的,沟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另一方面大家都是为了求财,要把业绩做好,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

  费方域:我们讨论的题目是企业归谁,是属于创业者还是股东。这个题目本身是一个伪命题还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我们现在先讲,这个企业没有上市,就是一个企业,一个家族企业,或者说开一个夫妻店,你说这个企业归谁?我开一个店,我雇佣我自己工作,这当然是我的。我现在雇人,我要借一些款,这个时候这个企业是谁的,是我的还是这么多贷款者、雇员的。企业大了要上市,引进股东,这个时候企业是股东的还是我们所有人,我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很有争议的问题。传统的说法,只要上市以后,因为股东是承担最后的风险,所以把他视为股东的说法。

  但是也有人提出来,实际上这里边不单单是股东承担风险,是所有人都承担风险。企业应该是属于所有和企业有关的人,创业者之间有特殊的作用,是一个特殊的要素,所以他的权重会比较大。

  我们光讨论这样一个纯学术的问题,我想在这个场合上肯定不是会议设计者原来的意图。为什么在这个会议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刚才说了,是处于国美的事情。问题是怎么看国美,通常在治理结构上,股东和投资者和经营团队,我们现在分析的企业,往往是这样,经营团队的人,同时是上市者,同时又是股东。而后边过去的VC、PE,刚才他分两个阶段,或者说IPO以后,其中一部分是积极的股东,不是消极的股东,他要管事。他也参与一部分,他的经营方针,重大的活动中间是有意见的。这样他们之间的意见即有股东和经营者之间不同的意见,同时又有股东和股东之间的不同意见。实际上原来的股东和一部分后来进去的股东的正义。但是在争议之间是更分歧的,他跟经营者之间的矛盾是第二位的。如果股东的问题解决了,经营者的问题照样,他是一个交叉,但实际上更主要的是股东合作层面的。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因为我们讲的是创业企业,创业企业有几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创业者自己做,创业者做IPO前面的准备,引入一些风险资本。是这么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实际上治理结构和目的是不一样的。刚才吴总讲的,在原来的创业者,你要先引入资金的情况下,资金的投资者当然要有一个办法看着你,你把钱挪用了怎么办?这就需要治理,治理有没有监管的办法,有一个否决权,可以分批到位,有很多办法来制约你,这不是坏事情。

  在创新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在关系上经营者、创业者新的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会体现不同的阶段。但史总讲的,常态的情况下,大家基本上能够合并相处,能够处理的比较好,这因此是常态。因为谁也离不了谁,如果可以离开对方,没有必要结合。既然结合,更多情况下是大家相处比较好。

  至于中间有什么办法,有一些矛盾冲突,我们就想办法有规则、有公式,特别是环境,如果我们的法律环境,我们的监管环境能够来调节、处理,在这方面确实大环境还是不够。只要企业好,周围的创业者,企业往前发展,通过IPO获得很大得收益,这是最主要的。

  包凡:

  您说的都对,其实这个企业不是只属于创业家、企业家的,也不光是只属于投资人,实际上属于所有股东。因为股份制公司的定义就是这样。这一点没有问题,当我们产生问题的时候,这两类人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怎么解决。

  企业要发展,要不但的投入,企业要有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但做出来的结果,可能会影响短期的业绩,甚至于会影响IPO的上市时间。作为一个投资人来说,尤其相对于比较短期的投资人,他看中的是短期资本的市场推出和套现的能力,变成利益上的冲突。

  同类型的利益冲突还有很多,出现这样的情况,怎么解决?因为国内虽然没有优秀股但我们也做了很多股份融资的案子。很大程度上给了经济利益的否定权,这种权力从公司治理角度来说应该给他还是不应该给他,给了以后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是不是有好处?

  费方域:

  你可以不给,给与不给签一个协议,可以说如果这个条件,我不要你的资产,我去借帐,如果约束,我同意,那你就要遵守。当然不是说,你谈了以后就不能改,你可以跟他重新谈判,不能说把他混了我就违约。如果一定不同意,那你的权力我买下,可以再谈。第一层开始讨论的时候,可以不讨论他,第二个是如果同意应该遵守,第三个是如果要遵守,这样遵守对公司损失太大,可以把他的股全买下,还可以实现自己的意图,当然这是理想状态。

  赵文权:

  投资人和管理团队怎么相处,我自己觉得有三个规则,第一是要讲情面,大家都在一个屋檐底下做事情,互相之间要有一些面子,一点面子都没有,这个事就没法挽回。尤其是在核心的问题上,这个是最核心的也是最基本的,一定要把这个问题上清楚,然后大家按照规则来。规则可以讨论,但是已经定的规则,在没有同意修改规则之前,所有各方都应该按照规则进行,这是必须的。如果谁都可以不按规则出发,或者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肯定乱套,这是最核心的。

  第三个是要讲道理,规则不能覆盖所有的层面,有些时候有些地方大家没有约定,或者在规则之外,这个时候怎么办?往往是比较重大的事情时,社会还是有一个主流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就像人在江湖,江湖道义就是最高的规则,这是你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企业或者作为一个组织最基本的道义规范,这是要基本遵循的,如果连这个做不到,不能按照这个规范做事情,无论什么资源还是你的团队,最终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吴长江:

  游戏规则据我了解,现在还没有哪个投资者说我只把钱投给你,不要权力,绝对没有。刚才费院长说,讨价还价的谈判,这是可以的。你把权力缩小一些,限制他这是可以的。百如说06年跟软银合作的时候,我很开明,我做事情原来没有引进来,我是一个老股东,另外两个股东不参与鼓励,我一个人管理,一个是出纳、一个是会计,出纳是股东的亲戚,会计是出纳的妹夫。包括我请安永审计所审计六年,安永说,我审计了这么多的公司,没有像雷士照明这么透明的。一个是因为我不懂财务,我很规矩、很透明的去做。在这方面很大度的讲,我给软银投资只是做了十万美金,我可以自主权。在十万美金以下的,我做任何决策可以不用他,超过就要批准。当时我的权力很小,很多事情要跟他打招呼,毫不犹豫就遇到这些事情。英国公司20万美金没有通过,我就没有办法实施。

  引进高盛的时候,软银现在跟他谈,就不一样了。是多少万美金以下,搭起双方之间讨价还价,这是可以谈的,但是放弃是不可能的。一定是有权力的。创业者,跟投资者的关系,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利益上,只要保证大家的利益,只要兢兢业业做事情,让所有投资者获得很好的回报,所有的矛盾都是迎刃而解的。我们跟很多企业家、老板交接的时候,既然引进风投,就要规则游戏规则,这个游戏规则是大家商讨定下来的,界定了哪怕你后来知道吃亏了,或者说不够算的,你也要认的。白白纸黑字签了,这是一个规范的问题。

  一定要努力想办法让企业赚钱,让企业快跑。从某种角度来讲企业的创始者,做决策要更加的艺术,要更加的科学、更加的现实。从06年到现在,连续两年,我都觉得他们运气很好。是以制造为主的一个领域,我们在这里有我们的核心。所以这方面有这么高的增长,根本想象不到。后来我们开董事会的时候,阎焱开玩笑,每次说,我们是不可能使显得,你关键时刻从袋子里抓一个兔子出来完成OK了。关键不是我关键时候抓兔子出来,而关键的是口袋里有没有兔子。对你的企业要了解的清清楚楚,你的企业究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心中要有数,你给对方承诺的,不能信口雌黄。做不到的话肯定不高兴,这是必然的,一定要削减你的权力,要制约你,要干预你。

  包凡:

  吴总说的我特别身有体会,我曾经投过一个连锁幼儿园,每开一个都要审批,相处一年多之后,公司方方面面做的很好,新盖的幼儿园质量都相当好,现在再去找他也找不到。很多时候法律的文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个信任,有了信任以后就不是特别重要的问题。

  史总您是唯一一个没有引进投资的,现在的公司是你自己的,真正引进投资之后,怕不怕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怕不怕公司不是你自己的。

  史晓燕:

  记得我同学何伯权先生说的,企业一定要按照小孩成长一样会自己走,不是我一定要陪到60岁。我们做奢侈品和时尚行业、零售业,做的不是特别完美,不好意思跟人家说,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所以做到一定程度,比如说现在已经排到了计划,几乎是像他的步伐,我可能还有一年半。这个时候应该让结构更健康,同时也是给整个团队,是这个行业最厉害的人,一定能够做好。这个时候我应该给他们信心,不是说治理结构一定会变,不能拍脑袋就定,我觉得跟找对象一样,一定要找对人,大家有化学反应,我最希望的状态是大家守游戏规则,大家说的清清楚楚,最终公司按照轨迹上市了,作为创始人,需要我的时候上来,不需要的上面就回家了。孩子二十八了,不需要我跟着他屁股走了,但需要我的时候我肯定站出来。

  提问:

  我从事公关行业,对赵总创造中国公关第一股表示敬意。随之而来有一个问题,赵总说,08年引入私募资金的时候,并不是很缺钱,而且据我们行业当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这个行业不是特别需要大量资金的。既然在这样的背景下,蓝标上市的目的是什么?我想知道蓝标上市吸纳资金之后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赵文权:

  作为这一种类型的服务业企业,如果当你自己就是这么去运营,慢慢转的时候,对资金的需求量不是很大。过去这么多年,十几年我们从来没有借过钱,08年之前也没有融资过,一直到08年我们还很犹豫,不需要太多的钱。如果想有一个大的发展,因为都在这个行业,可能不一定在座的人都熟悉。举一个例子,我们这个行业目前在全球最大的传播集团叫WPP,目前全球排名第一位。这个公司1985年盛世长城反响收购了WPP当时的上市公司,这个公司是做超市里的手推车,收购之后原来的业务剥离了。以这个公司为平台,过去25年收购全球1000多个公司,是全球500强企业,是我们这个行业最大的集团。

  如果你要想做这样的事,要想做这样的梦就一定需要资本市场的力量。所以蓝色光标为什么上市,我们是希望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有潜力的市场,中国现在的营销行业、传播行业还处在非常低的水平。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有了世界准一流的企业,但是中国的服务业,在全世界来讲我们还处在三流水平。我们认为在我们自己所处的市场,就算我们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希望有机会去做这样一个梦,这是我们需要上市最主要的一个目标。

  谢谢!

  提问:

  请问吴总,我知道雷士照明在渠道营销建设的创新是很有成就的,我们是做排水管道的企业,规模比较小,一年只有几个亿的销量,从直销到渠道营销的阶段。确定的招商原则,必须要招主推我们产品的经销商,我们历史比较短品牌没有太大知名度的企业来说,如何找到适合我们的经销商,第二如何让经销商主推我们的产品。

  如何通过渠道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使企业达到一个快速的转型?

  吴长江:

  曾经我也谈了一个创新的问题,很多人一谈就说想打接近要创新,雷士这么多年不断的创新才有今天,但更强调是基本的东西、核心的东西,做企业要做基业常青,其实必须要知道从最基础做起,你讲的问题我们都遇到过。刚开始企业平台有限、资源有限,品牌也没有什么资源度,去找经销商,你去怎么优化经销商。当初我们连找经销商选择的权力都没有,我们只是求着人家来卖。那些有实力有影响力的经销商是不愿意买我们的产品。初创业的规模还比较小,这个时候只要有人愿意做这个产品,我认为你就应该感到高兴,就应该愿意签协议、签合作。你对他可能有很多的不满,我希望通过你去带动他,去影响他,去培育他,五年后、十年后,他跟着你一起成长,就是一个很优秀的经销商。

  当你做了这些事的时候,一个一个的发展,到五年后、十年后,这些经销商可能是一个大区,遍布全国各地每个角落,而且都是很有影响力和实力的,这些实力都是从小慢慢积累起来的,雷士也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我们经过十二年才有今天。当初你们多经历的过程我们都经历过,企业发展初期一定想办法求生存,再求发展。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为了创新而去创新。实实在在的把企业做好,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不断的学习,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去感染经销商、带动经销商,让他跟着你一道成长。

  谢谢!

  提问:

  我认识一个企业家,在中国市场上掌握很先进的一个技术,企业的创始人还是他,也是经过马来西亚的风投资金,后来又在美国纽约市场上市,后来被股东稀释之后没有办法在里边待,又出来。就在他自己的企业旁边又在做这个企业,他这样一个情况是不是觉得创业家都是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们的创业家给我们指点迷津,在今后怎么不要走上这样一条路。

  费方域:

  我试着回答你的问题。你刚才举的例子,创业家是很有东西的,后边的投资者进去以后,把它稀释了,使他不愿意在里边待。出来以后又搞一个产品,搞的很好。

  提问:

  就在原来企业自己的旁边征地做一样的产品、一样的项目,对这两家企业来说今后都不是好的。

  费方域:

  确实是,自己做一样东西,出来之后还是做这样一个东西。原来我做这个,出来以后还做这个。一般来说,重新做这个产品是有限制。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否能够成立。如果像你说的这样,他的治理结构是不好的。因为他有很强的专业性的才能,既然有这样专业性的才能,应该留住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留不住说明公司的治理结构是非常有问题的。

  他出来,出来搞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显然是离不开他的。原来的公司因为失去他,你就会失去很多。而现在的公司因为有了他,可以搞的更好。现在有一种情况,原来的创业者或者说有技术专利有才能或者说有长远模式的人,现在把股票扔掉,退出来,这种模式普遍成立的话,我们的创业板市场怎么能够持续下去。如果出现的话,这里边肯定有很多的问题,整个股市一开始炒的很高,之后一路往下走,给人的印象先出来,出来再说。总之说明市场是有问题的,结构是有问题的。在好的情况下,不应该是这样的。

  这种情况不应该是我们向往或者说鼓励的。一个创业者做了很多专业。一个技术、产品、模式,技术是前提,技术能够占得主角,打开市场才能打开产品。只有商业模式才能盈利,才能持续下去。这三个对于创业者来说,要先有技术,然后变成产品,再把商业模式找出来,这过程中有很多专业的投资,专业的投资包括对市场的熟悉、产品的熟悉、上下游的熟悉、融资渠道的熟悉,这些是很宝贵的财富,不仅仅是股权。新的投资者要想把这些舍弃,舍弃的话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公司。所以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赵文权:

  这种案例不少见,中国互联网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新浪的案例,王志东怎么把新浪做起来,董事会赶走。这个事情回到今天的本质上来不多讲,所有的创始人必须深刻记住这一点,公司是属于股东,不是属于创始人。股东决定公司的命运,决定公司由谁来讲,如果不是这个公司的大股东或者说控股股东,必须接受董事会或者说股东大会的任何决定。这就是规则。

  提问:

  我来自山西80后的创业者,我是83年出生。现在我经营两个公司,我有一个旅游公司,今年正在做山西最大的互联网传媒公司。我现在正在面临融资的徘徊,在山西现在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找山西当地的民营企业家,所谓的矿老板,再一个就是风投公司,我不知道找哪个更好。我应该怎么做,选择哪个方向,融资的概率更大一些?

  吴长江:

  如果说需要融资,你引进融资的时候要考虑你只是需要钱或者说需要钱背后的东西,如果你当时急着要钱,你没有选择的余地,谁给你钱快,你就用谁的钱,你就选谁。如果说你不是很急迫要钱等米下锅,你选择。所以要慎重选择。如果未来要上市,一定要选有这些背景、有这些资源的VC来投资你,你选择煤老板,除了给你钱给不了别的,他不可能把你公司搞上市。

  我有一些朋友准备上市,为什么之前引进著名的VC,进来之后上市只要规规矩矩做,不花一分钱,之前没有这些,包括官员中介服务公司,帮你把公司做上市,要给我多少,中间的胃口很大。如果不急着用钱的情况下,要慎重选择,先选生存下来,分步骤先选一部分,不要一下一步到位,搞第二轮增持、第三轮增持。

  包凡:

  这一轮就到这儿。

  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