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滨:金融分业监管体系仍将持续较长时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8日 14:39  新浪财经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韩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共同举办“东亚金融监管:特征、模式与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社科院金融监管与金融法律研究基地主任胡滨。(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韩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共同举办“东亚金融监管:特征、模式与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社科院金融监管与金融法律研究基地主任胡滨。(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11月18日上午消息,社科院金融监管与金融法律研究基地主任胡滨今日在东亚金融监管研讨会上表示,分业监管体系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放松管制鼓励创新是未来金融监管的趋势。

  胡滨表示,中国的金融监管目标是稳定优先,稳定和效率之间,中国必然会选择稳定,这是中国道路基本特征。未来的中国的金融监管不可能一蹴而就转变为混业监管,分业监管体制仍将持续很长时间。在这种现实条件下最需要注意的如何协调各个监管机构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

  胡滨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的启示是必须未雨绸缪,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构建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从全球趋势看,央行将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在防范系统性风险、构建宏观审慎框架方面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胡滨还表示,长期来看,放松管制是中国金融监管的趋势。“这是中国金融业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进一步加强管制,而是要放松管制来鼓励创新,增加我们整个金融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竞争力。”

  以下为演讲实录:

  胡滨:感谢主持人,金亨泰院长,中国经济增长有中国之迷,中国金融业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以后,有人提出来金融监管的中国模式,在这里我们不敢说我们有成功的中国模式,但是,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金融监管的金融道路,看看中国金融监管走出的是什么道路?有什么样的经验、特征和教训?这是这个报告的主旨。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引进之路,在分析完中国金融监管引进之路后,最后给出金融监管的效率评价,接着再看中国道路的未来展望。首先我们看一看整个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演进的四个阶段,熟悉中国金融业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经历过四个阶段,从第一个阶段我们叫1949年到1978年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大一统的金融监管体系阶段,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一统的金融监管体系,1979到1991年阶段,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称之为中国金融发展过程中的过程阶段,带有明显的过渡性,从1992年—2003年是中国金融监管分业监管体系的确认阶段,04年到现在我们称之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经历了这样的四个阶段,下面让我们看看每个阶段都有什么样的特征:

  第一个阶段是嵌入计划经济体制的大一统监管体系,它的特征首先中国人民银行是统一的、单一的监管机构,而中国人民银行是集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经营职能为一体的大一统的职能。第三,在这样阶段是完全的行政命令型的监管手段。第四,银行起的作用是财政拨款和现金出纳,从这个阶段看我们调有明显的典型的计划经济的特征。第二个阶段是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出现以银行业银行监管为主的混业经营的监管体系雏形,这时候,人民银行已经被正式确立为央行,赋予了监管职能,而它经营职能逐步剥离,这个阶段,监管手段方式较前一阶段有明显提高,这也为将来的分业监管打下了基础,在第四个特点,监管手段趋于制度化,监管的理念开始逐步形成,第一个阶段我们说完全行政命令式,这个阶段出现了制度化,我们有了一些监管的规章和制度。第三个阶段分业监管体系的确立阶段,这个阶段典型特征就是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的平行分立,而在其中一行三会,央行仍然负责整个金融的整体风险监测,包括金融稳定、体系建设等等。金融监管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步步入法制化阶段,我们开始有了完善的金融监管的法律信息。

  那么,首先成立的是相应的监管机构,在机构的基础上我们有了法律,比如说我们先有了证券委,然后证监会接着有证券法,这是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在这个阶段以后的第四个阶段,分业监管体制的完善和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各方面都得以完善了,比如说我们的法律法规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我们有了金融领域的各项基本法律制度,证券法、保险法、中央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相关的法律制度已经建立起来,而且不断修订和完善。我们的监管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从最初的行政命令式监管过渡到依法监管,还包括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电子监控等,电子机构也在不断进行监管和沟通,监管的协调显得越来越突出,同时针对本次金融危机也采取了大量各种各样的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那么,除此以外,在区域的金融监管合作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加强,这是这阶段的一些特点,上面我们简单说了一下整个金融监管演进的四个阶段。

  下面我们想说一说什么是金融监管的中国道路?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金融监管的中国道路,形成这样的中国道路的几个关键因素;如何考量金融监管的中国道路?这里我们给出了6个关键的因素,恰恰是这6个关键的因素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中国道路。首先,不可避免的是政治、经济、法律体系。我们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的,那么,明显的带有计划经济体制转轨特点,我们的法律体制是集成了大陆法系,法律传统,又吸收借鉴了英美法律的法律传统,这个因素对我们金融监管的中国道路起了关键性的影响,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决定了我们走什么样的金融监管道路?从最初的计划经济开始,我们经济发展水平很落后,到后来中国之迷,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这样决定了我们的金融监管水平肯定有一个大的提高,我们金融监管的特点自然是根据经济水平发展而有所不同的,同样,经济发展水平又决定了我们的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业态,经济是基础,经济自然决定了金融的发展,没有好的经济基础就没有我们金融业今天的发展,因此我们考虑中国监管道路的时候考虑各个阶段金融发展的水平和形态。另外是监管者的技能和经验,中国金融监管从无到有,自然是有一个吸收借鉴的过程的,这个过程中监管者的经验不断积累,监管者技能不断提高。

  第四,国际经验的影响。由于中国金融监管是从无到有的,国际经验的影响对我们非常大,只有我们现在回过头看我们现在金融监管很多先进的理念、先进手段都是借鉴于国际经验,还有一点是最后一点,就是我们对历史事件路径依赖的效应。就是说在中国的问题上,我们往往由于某一个历史事件,导致了某一个机构的产生,这样的作用,往往产生了路径依赖效应,紧接着另外一个事件又导致另外一个机构产生,由此产生了路径依赖效应,所以我们在考量金融监管中国大陆的时候,历史事件的路径依赖效应是不可回避的,基于上述6个关键因素,我们给出了金融监管的中国道路的几个基本特征;

  首先,是稳定与安全优先。那么,用邓小平的话说“稳定压倒一切”这个理念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中这个观念是根深蒂固的,那么,在我们考虑金融监管目标的时候,稳定和效率之间,中国必然会选择稳定优先,效率其次,这是中国道路基本特征。第二,行政主导型。陈云同志说过,市场是笼中鸟,什么意思?市场需要管理,这是我们中国经济哲学思想,这种思想为中国金融监管提供了合理性、合法性基础,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觉得被监管和监管都是合理的,根本不像西方那么考虑监管的必要性。而对于此次金融危机,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银行大型金融机构救助措施,不同的是西方民众和政府保持了对政府介入市场的谨慎,并时刻的惦记着政府从这些机构中退出,而在中国,大家认为政府强力介入不是问题,因为监管和参与已经是中国的一个常态,大家关心的只是介入的力度和深度。这是第二点基本特征。

  第三个特征,叫发展中完善。借用邓小平的话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每一步都是在发展中不断的完善,同样,我们的金融监管也是在不断完善,无论是从监管的手段、水平、技能等都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比如说,我们的国九条其中明确指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和稳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是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发展中完善的这个特征在中国监管体系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第四个特征是全覆盖的机构型监管。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是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同时,我们抓的是金融监管的主体,我们针对主体进行监管,以机构作为监管对象,通过机构来管人,这是中国金融监管的另外一个特征。

  第五个特征是注重本土化。就是说具有中国特色。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分析完这个中国金融监管之路的5个特征以后,我们来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来理解刚才所说的五个特征,比如说,我们1992年深圳810事件,就是100万人涌入深圳抢购股票认购镇,只有熟悉中国股票史的人才知道这样的故事,一些外国朋友不理解,100万人涌入深圳,抢购股票,造成群体性的打砸抢事件。而这个事件导致的是什么?中国证券委的设立,10个部门联合成立中国证券委,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回头看体现了什么特点?安全第一,稳定第一的原则。出现这样的群体性事件,首先是维稳,也体现的我们刚才说的行政主导性,我们对于这样的事件怎么处理?首先得设立机构,由政府出面去管理,不是说这是一种市场行为,出现了群体性事件必须是政府来设立,机构进行专门的管理。那么,再往后面是95年三二七国债事件,导致了中国国债期货的关闭,同时也导致了我们的国债期货专门由证监会统一管理,结束了这种国债期货无人管理的状态,这也体现了刚才的特征,紧接着人民银行把对证券监管权利划给证监会,然后证监会跟证监委合并,在这里三个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的成立,这三个设立是先有机构、先有中央下达、机构编制,我们设立机构批下来以后才开始法律起草,才赋予这些机构合法地位,这就体现了我们说的行政主导体制和本土化的特点,由于这样的分业监管体制,显然只能针对这些各个机构下管辖的主管金融机构类型进行监管,所以又体现了全面覆盖的机构型监管的特点,这是我们中国金融之路具体事实。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看一看,对于中国监管经营之路,效率如何?什么情况下效率最高?原因何在?因此我们对中国金融监管设立了一个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评价,这里是评价体系的基本构成,我想说的是主要结论,这是中国金融监管效率评价指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从02—04年在这个阶段是中国金融监管效率明显提升的阶段,而04—07年间是指数比较平稳的阶段,09年这个阶段又有大的提高,反映出什么问题?02—04年间,这个是中国的分业监管体制确立完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我们有专业化的监管机构,有专业的监管机构从最初监管效率很低的情况下,有这样的机构以后我们的效率大大提高,到07年的阶段,是我们各项制度完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效率提高不明显,而此次07年以后,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监管机构采取大量措施,防范机制,效率又有了初步提高,这个研究我们正在继续,目前是初步结论,还不够完善。

  我想最后说一点,金融监管的中国道路未来怎么走?我想第一点就是分业监管体系仍将继续。那么,下一步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建立完善我们的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客观的说,在现阶段,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转变为混业监管!因此分业监管体制仍将持续很长时间。在这种现实条件下我们最需要注意的如何协调各个监管机构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

  第二个问题,通过此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的启示是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构建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从全球趋势看央行将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他在防范系统性风险,构建宏观审慎框架方面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第三点,就中国来说,长期来看,放松管制是必然的。这是中国金融业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进一步加强管制,而是要放松管制,来鼓励创新,增加我们整个金融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竞争力。

  第四点,要加强金融监管的整个的区域合作,尤其是亚洲区域的各个国家的金融监管合作,通过金融监管合作来推动整个金融合作,推动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在这方面中国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第五点,加强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这也是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趋势,中国也必然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以上是我们初步的研究成果,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