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川陆一:日本央行关注信用及市场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8日 10:19  新浪财经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韩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共同举办“东亚金融监管:特征、模式与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日本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新川陆一。(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韩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共同举办“东亚金融监管:特征、模式与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日本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新川陆一。(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11月18日上午消息,日本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新川陆一今日在东亚金融监管研讨会上表示,日本央行关注的主要风险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类。

  新川陆一表示,日本央行关注的主要风险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为了避免将来成为不良债权,该金融机构是否进行好投放贷款之前的审查和事后的检查是信用风险管控的关键;此外,该金融机构是否通过准确的模型来评价利率或汇率波动的风险、准确的进行压力测试,行内的组织框架(前台和后勤分工)管理好他们的风险对市场风险管控至关重要要。

  以下为发言实录:

  新川陆一:韩国、中国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是日本银行北京代表处的首席代表新川陆一,请看这边的资料,第79页有我的资料,资料中的图是富士山,屏幕上的图是彩色的,有点像富士山,今天,我在这么隆重的论坛上能够得到发言的机会,感到特别荣幸,非常感谢各位。

  我想借此机会,给各位介绍日本的金融监管。尤其是日本央行的金融监管。我在中国,常常自我介绍,我是日本银行的人,这么说的时候,中国朋友有的时候问我,新川先生是日本银行的人吗?日本哪一家银行?三菱吗?不是的,我的中文是日本银行,我的日本银行是日本中央银行,相当于日本人民银行。但是,跟中国人民银行比较大的差异,是日本银行1882年成立以来,不是政府的一个部门,而是从政府独立的中央银行,所以在日本,由于历史的原则,长期以来政府的金融监管,央行的金融监管并存。那么,这个历史原因是什么呢?这件事情,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时候,尤其是1920年代,日本的金融很不稳定,所以,很多专家和有关人员认为两个金融监管都有必要,到1990年代比较有名的日本泡沫崩溃以后,日本的金融又不稳定了。那个时候呢,日本政府对金融改革,金融改革包括日本银行法的修改,在金融不太稳定的情况下,多数人同意,继续政府和央行的两个金融监管并存体系,日本比较大的金融监管改革,在90年代末基本上完成了,所以,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金融机构、日本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两个监管的差异是什么呢?请看第四页;最大的差异是政府的金融厅的金融监管是依据法律强制性,日本央行是根据合同非强制性。所以,如果有的金融机构拒绝金融厅的监管,他们商业银行有可能被惩罚。但是拒绝日本央行监管没有惩罚,实际上没有拒绝央行监管的商业银行。另外一个差异是现场监管的名字,金融厅的现场监管称为检查,央行现场监管称为考察,这个“考察”在日语中很少用,央行考虑现场监管名字的时候,有人考虑我们一定要用政府的“检查”不一样的名字,调查怎么样呢?经济条件,经济景气不景气,这个是调查的意思,调查不太好,我们最后决定用“考察”。现在我们日本银行和金融厅两个金融监管的沟通很密切。

  下面我想介绍一下日本央行的金融监管,基本的办法是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的监管的统一运用。首先,第一,现场监管就是考察,第6页有具体情况。第一,央行进入交易户(金融机构),评价各个金融机构存在的各种风险。必要时,为了减小风险,督促该金融机构实施所需的措施。

  第二,根据有考核和非现场监管所得到的信息和宏观金融经济情况,央行每年制定和公布“考察方针”,按照该方针,央行督促所有的交易户实施所需的措施。

  第三,原则上,一个月以前,提前对该交易户发进行考察的书面申请。得到该交易户的同意后,进行考察。考核所需时间,大型金融机构需要3、4个星期,其他的需要2—3个星期。

  监管部门一定要考虑监管对象和金融机构的负担,实际上监管对象商业银行的人接受监管时候的负担不轻,以前商业银行的员工发给我们一封信:我的先生为了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管,每天加班到深夜,不能管家庭,请求有关部门减轻接受监管商业银行员工的负担,监管部门答应他夫人的要求,现在要考虑接受监管商业银行的负担,一定要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

  第二,非现场监管。补充现场监管。

  通过面谈或电话等手段听取交易户的情况,有时要求交易户提出所需要的资料。在非现场监管之中,最重要的检查交易户的流动情况,日本银行每天听取交易户当天和将来流动性余额情况。他们的办公室每天那个时候很热闹,比较闹。

  第三,央行关注的主要风险和要点。

  第一,信用风险。为了避免将来成为不良债权,该金融机构是否进行好投放贷款之前的审查和事后的检查等。

  第二,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该金融机构是否通过准确的模型来评价利率或汇率波动的风险、准确的进行压力测试,行内的组织框架(前台和后勤分工)管理好他们的风险等等。

  第三,操作风险。业务操作风险,该金融机构是否管理好业务操作中的风险,进行好IT方面的安全对策等。

  第三,宏观审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各国监管部门,继续讨论金融监管的改善,“宏观审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前日本央行已经从宏观审慎的角度提出过相应的政策。请看第10页。日本银行宏观审慎政策的先例,2002年在很多商业银行,由于不良债权问题,经营情况不太好情况下,为了加强商业银行的资本,日本银行购买商业银行持有的股份。为了减少贷款,日本银行购买了商业银行持有的股份,09年2月,日本银行再次购买了商业银行持有的股份,09年5月日本银行对商业银行投放自己特约贷款,也是为了加强商业银行资本的周期,都是在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避免商业银行减少贷款,帮助商业银行坚持资本剂量的逆周期性作息。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等国际会议进行讨论进一步改善金融监管的问题。日本银行也金融厅也一起积极参与这些讨论。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