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想2015”首届中国大学生未来概念设计大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2日 11:22  新浪财经

  前言

  创想2015通过预见、展示未来的商业机会,依靠公益创业中心的平台,从学生群体中征集并展示有意义和价值的概念设计作品,从而引起全社会对于公益创业领域的关注与投入,鼓励创新方法思维与探索,以推进公益领域甚至整个社会领域的创新热潮。

  旨在鼓励全社会对未来新社会形态的思考、关注与投入,鼓励顺应未来新社会形态的发展趋势,进行开拓性的创业思维与创业能力的探索,以推进创业领域甚至整个社会领域的创新热潮。

  以国内的在校大学生为参与主体,形成依托跨学校、跨地域和跨领域的未来社会形态创意构想的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和参与,让追求创新的创业理念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认同。

  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

  二零一零年九月

  设计主题——“未来产品&服务”

  参赛作品要明确的构想出未来5至20年内可能出现的产品或服务。

  设计理念:

  能够基于当下,引导未来社会发展,给予未来生活新的亮点和方向,体现出社会商业、服务、科教文卫等各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

  设计背景:

  在未来5至20年之内,我们身边出现的产品与服务会有怎样的变化?目前新产品和新服务在未来是否会有演变,或者是怎么样的社会趋势导致了这些服务与产品的产生?

  设计内容:

  未来5至20年内,现实社会各个领域中,可能出现新产品和新服务。

  比赛进程:

  第一阶段大赛报名:2010年9月4日至2010年10月31日.23:59

  ⑴、该阶段,大赛组委会将于2010年8月20日公开“创想2015”官方网站,并多渠道开始报名宣传,所有广告均链接到官方网站报名页面。同时,各大主要院校开始进行校园宣传。

  ⑵、2010年9月4日至2010年10月31日23:59为止为大赛的报名时间,从2010年9月4号10:00am起开放报名系统,参赛者必须通过大赛官方网(www.eweekchina.org)下载报名资料(含报名表,作品申请书、参赛说明书),填写并发送报名表至:2015baoming@gmail.com">2015baoming@gmail.com

  ⑶、2010年9月8日14:00至2010年9月8日16:15。大赛启动会,以头脑风暴形式进行。

  第二阶段预赛作品提交:2010年10月15日至2010年10月31日.23:59

  1、在规定的时间内,参赛者需提交初赛作品申请书,具体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1)、参赛作品文案。参赛选手需要对所提交的作品进行文字介绍,具体内容包括:

  a. 作品名称。要求能高度概况参赛者设计概念。

  b. 场景设计:描述未来5至20年内,所提交的作品将运用到社会中的具体领域,具体场景,以及适合的人群及对象。所有描述均需要体现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c. 创意来源:该部分需要描述出作品的灵感来源,即对作品是受到当下社会中的哪些启发产生的,具体可以包括:当今社会具体的行业,领域,技术,人群,事件,产品等等。该部分的表述需要充分证明参赛作品的合理性。

  d. 参赛作品文案必须在1000——3000字以内。

  e. 参赛语言为:简体中文或英文。

  (2)、效果图。

  a. 以能体现出作品成型后的初步效果为准,具体形式可以为简单图形\照片\电脑动画\手绘草图等各种图像化形式均可,至少1张,最多不超过10张。

  b. 若为服务类作品,请利用文字和图片共同表达清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以及适用条件。

  2、提交的设计图文稿为电子版文件,word或者PDF格式均可;图片为jpg格式,A3幅面(297mmX420mm),不超过1M,分辨率为200dpi。初赛暂只接受平面作品。

  第三阶段评委初审:2010年11月1日至2010年11月4日.23:59

  ⑴、初赛中,评审组将按照作品的未来性,合理性,有形性等要求对所有初赛作品进行打分,并按分值选拔出100件优秀作品,进入决赛入围候选名单。

  ⑵、该100件作品将获得组委会颁发的入围奖证书和奖品。11月5号将统一以邮件形式通知入围选手,并在大赛官方网站公布入围奖名单。

  第四阶段网络投票:2010年11月6日至11月10日

  ⑴、11月6日00:00以前,将在相关网站上公布入围决赛候选范围的100件作品,并在11月6日00:00点开放投票系统,进行公众投票。

  ⑵、公众网络投票时间为11月6日00:00至11月10日23:59,按投票数排名选出48件作品到达上海参加决赛。

  第五阶段赛分组及准备:2010年11月11日至11月24日.23:59

  ⑴、截至11月11日12:00am,组委会将按网络投票确定决赛作品名单,并统一以邮件和电话形式告知参赛者。

  ⑵、11月11日8:00am——11月11日23:59入围决赛者进入网络分组系统,进行随机分组,并获得组员的联系方式。

  ⑶、11月12日8:00am——11月24日23:59按小组进行决赛线下准备。

  第六阶段决赛:2010年11月24日至2010年11月26日.12:00

  ⑴、2010年11月24日,48名决赛代表到达上海,互相沟通了解。

  ⑵、2010年11月25日.8:00am至2010年11月25日12:00,决赛小组根据命题,利用一切可以获得的资源,形成一个有形的作品。

  ⑶、2010年11月25日.12:00am至2010年11月25日23:59am,作品验证环节:各个参赛小组到社会环境中,自拟形式,进行拉票活动,向公众展示小组作品,搜集公众对其作品的评价和投票。全程将有摄制组跟拍,以保证大赛的真实性。

  ⑷、2010年11月26日.9:00am至2010年11月26日12:00am,决赛:参赛小组现场进行作品展示,陈述作品构想,展示公众对作品的认可度,每组限时20分钟。大赛组委会会根据参选作品进行现场打分,评奖。

  ⑸、获奖结果将同步更新在“创想2015”官方网站和相关网站上公布。

  第七阶段颁奖及新闻发布:2010年11月26日14:30至2010年11月26日.17:00

  ⑴、大赛颁奖仪式将于2010年11月26日14:30举行,现场公布大赛设计获奖作品,并颁发奖品。

  ⑵、2010年11月26日.16:00——17:00召开大赛闭幕新闻发布会。

  作品要求:

  初赛

  初赛形式:初赛评审主要为评审团评审+网络公众投票

  初赛流程:报名注册→下载报名资料(含报名表,作品申请书、参赛说明书)→发送报名表至:2015baoming@gmail.com→收取报名确认→在线提交作品→评审团初审→网络大众投票→入围决赛

  决赛

  决赛形式:决赛形式为小组赛,自由组合参赛小组,8人一个小组,共6组。

  决赛流程:

  第一步:11月11号接收决赛邀请

  第二步:11月12号分组并获得组员信息

  第三步:11月13号至11月21号组员线下决赛准备(自发联系)

  第四步:11月22号到达上海

  第五步:11月23至24号,小组决赛作品制作

  第六步:11月25号,决赛作品拉票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自拟形式,到社会上搜集公众对作品的支持率,摄制小组全程跟拍)

  第七步:11月26号,现场决赛并出奖。

  (详细流程请参见“比赛进程”)

  作品要求:

  a。决赛作品包括:陈述PPT,有形的作品展示(可接受情景模拟,作品模型,设计图纸等能够实现有形展示的表达形式)、制作方案、作品说明(填写统一的作品方案表)。

  b。决赛作品,利用8个小组成员的初赛作品,总结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在此趋势上,有小组合作创造出一个新的产品或者服务,该产品或服务即为决赛作品。

  c。决赛准备阶段,组员可以协商出决赛作品方案,到达上海后只进行作品的有形制作;

  d。到沪参赛时,只能携带作品方案和制作材料,不可以携带成型的作品,现在必须有作品制作环节,否则取消比赛资格。

  e。决赛现场各小组有15分钟的现场作品展示时间,形式不限。

  评审方向:

  a。有形性:必须要有实物展示或者服务情景模拟。

  b。合理性:必须有实现的条件和可能,能够被大众接受。

  c。未来性:代表着社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d。关联性:必须与初赛作品有关联,以初赛作品为基础。

  e。团队性:作品的制作和产出,必须体现出团队合作的结果。

  决赛具体要求我们会以邮件形式告知决赛入围者

  保密条款及作品申明:

  1.若报送材料内涉及保密性信息,请注明。若没有说明,则由此引发的纠纷,主办方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2.曾经参加过其他设计竞赛或为第三方服务所设计的方案不得参赛。

  3.比赛结束后,参赛作品的版权归参赛者所有,主办方如果有意向对作品进行再修改、再创造或用于商业活动中,须与参赛者另行协商。

  4.参赛选手在报名前必须认真阅读参赛协议书,同意协议书内容方可报名。

  5.在颁奖仪式、大赛官方网站等与比赛相关的传播活动中,主办方及组织者有权免费使用参赛者的设计作品。

  6.大赛组委会对于所有递交作品不予以退回。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