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朝戈金:构建多元文化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1日 16:25  新浪财经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于2010年11月11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于2010年11月11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于2010年11月11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

  朝戈金:很荣幸参加这次论坛,这个论坛主题是发展与和谐,文化问题是跟和谐有关的。所以,我发言的题目叫“构建多元文化社会”。这个网页是联合国教科研组织一个文化多样性频道的样子,大家可以看得到他有很多栏目,里面有不少的信息。文化多样性是联合教科卫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这些年热切关心的“优先事项”。在彼此关联的重要文件中,有四个特别重要的应当提及,一个就是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一个是《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一个是2004年《当今多样化世界中的文化自由》(UNDP),一个是2005年《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在文化多样性宣言当中,关于文化多样性是这样表述的: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那么文化多样性在当今世界上不是一个愿景而是一个现实。文化多样性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普遍问题,全球超过200个国家里有6000种语言和超过5000个族群,其中超过100个国家拥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他们是文化上的少数人群。文化多样性在大都会人口构成上体现得相当充分,加拿大多伦多有44%的人口出生于外国。大量移民流动,尤其涌向富裕国家也极大的增强了特定地区文化多样性。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觉醒的大潮流中,越来越多的人群希望和要求他们的文化得到认可和尊重。这种文化诉求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呈现为一浪高过一浪的态势。中国也是文化多样性十分鲜明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他们讲着大约130多种语言,这些语言分别属于几个大的语系。他们操持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通过民居,服饰、口头传统和深层文化心理特征等,都可以看到他们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

  各个族群文化有差异有不同,如何相处呢?下面的两个事例很有意思。一个是前几天据英国广播电视10月17号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德国作为一个有400万穆斯林的国家,“文化多元化社会的尝试已经失败,并且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了”。这是她的原话。她说德国人必须接受“清真寺成为德国风景的一部分”。另外一个关于多元化政策的著名案例是关于法国,学校允不允许穆斯林少女带着头巾上学。2004年法国议会关于禁止穆斯林女性在法国公立学校佩戴“头巾”的法令,同样引起长久不衰的争议。当时左翼知识分子分别处于赞成和反对的两个立场:既捍卫言论自由和反对歧视穆斯林,又捍卫政教分离和两性平等价值观。连在穆斯林妇女中进行的调查也反映出这种尴尬局面:两派人数相当,赞成穆斯林带头巾和反对带头巾的数量相当。这个个案突出了各国在试移民群体的宗教及其文化差异时所面临的困境。在此案例中,存在着艰难的折衷和复杂的论点。捍卫禁令的人认为这是在捍卫自由——宗教的自由和妇女摆脱约束的自由;反对的人认为他们也是在捍卫自由,捍卫的是禁止歧视,反对机会不平等。这个案例这些年来一直有很多争议,大家在中文和英文网站上能够看到大量信息,前些天本·拉登对此发表一些意见,威胁法国采取措施,就是跟此有关的一些情况。

  这两个例子和我们身边的其他一些事例提示我们,即便从学理上接受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在具体制定文化政策的时候也会面对相当复杂的层面。上面这些例子都涉及到族群间关系,而我们知道文化的族别属性只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层面,但远不是全部。我们往往拥有多重文化身份,我们专业大量书里面都提到,比如性别、种族、宗教、语言、党派和政治倾向、国别等等,可见多元文化不是一个单一层次的现象。

  有人说多元文化政策和操作可能并不总是能够得到理想的结果,那么人类社会为什么还要强调这个理念呢?有人总结出下面七个要点,说为什么我们要文化多样性?

  一、             

  文化多样性作为人类精神创造性的一种表达,它本身就具有价值;

  二、             

  它为平等、人权和自觉权的原则所要求;

  三、             

  类似于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可以帮助人类适应世界有限的环境资源。在这一背景下多元性与可持续性相联。我记得我看过一个采访里面提到,在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之间有微妙的耦合关系——在植物和脊椎动物最为丰富全世界20多个国家,有17个国家的语言超过50种。这说明文化不完全是一个人为的产物,也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有复杂的关联。

  四、             

  文化多样性是反对政治和经济依赖于压迫的需要;

  五、             

  从美学上讲,文化多样性呈现一种不同的文化系列,令人愉悦。我们有无数个例子,我们看到少数民族春节晚会上的演出就可以看到。

  六、             

  文化多样性启迪人们的思想;

  七、             

  文化多样性可以储存好和有用的做事方法,储存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UNESCO世界文化报告1998P3)。

  文化多样性,如果说在道理上是正面的,积极的和有前景的,那么,在应对文化多样性的局面时,历史上的国家和今天的国家通常都采取什么做法?就是两个做法,并得到两种结果。

  一是同化:试图建构单一的居于统制地位的文化身份或文化认同,这必定会导致损害文化自主权,这些做法在道德上是错误的,还会导致紧张的局面。而且从长时段考察代价巨大,后患不绝。我们在帝国主义的时候反复看到过去,这些旧手段不仅无效而且导致问题加剧。在今天它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民主政治、国际交流和全球化的趋势。

  二是多元化:尊重和认可多元化,这必定对推进社会公正,尊重文化权力。这在实践中行之有效也会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国际社会对多元文化和文化遗产思考中,有几点应当注意:

  第一,强调文化是人类这个物种所“共享”的,不特别强调文化所谓“原产地”和“本真性”特征。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热潮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第二,考察“文化多样性”在不同国度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因为许多国家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国民构成等方面彼此差异很大。环境不同,推行多元文化的政策,做法自然不同。把学理性的思考与付诸实践二者相结合,总结经验提炼智慧。国际社会和学界这些年没有寻求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建立和推行某种文化多样性的“范式”或“样板”。

  第三,讲差异性也讲统一性。因为差异可能是由时代造成的,民族和文化传统差异造成的,也可能是生态环境造成的,比如农耕等等。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具有强烈统一性特征,讲同也讲异才符合辩证法。

  回到中国问题上,中国各民族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和文明宏伟壮丽景观。所以,对他们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是我们文化政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不过值得注意是,最近有些人强调民族政策,强调民族特点会不会导致族群间的疏离感,削弱团结。我们看到2004年开发计划署年度报告中就有对这些质疑回应,可见持有这些看法不仅在国内,国外也有,不光今天有,以前就有。所以,讲五个标题性的话:

  鼓励多样性并不排斥忠诚和国家统一

  多样性并不是剧烈冲突的根源

  鼓励文化自主权并不是传统主义对人权的排斥和拒绝

  某些文化集团并不比另外一些集团更成功

  多样性并不妨碍人类增长和人类发展

  最后,说一点在推行文化多样性政策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间存在着的关联性。简单说,第一,非遗也是文化多样性生动体现;第二点非遗仍具有社会功能和活力,不能简单与西方文明捆绑在一起的所谓的“现代科学知识”所取代;第三文化整合效用和同化进程,往往是脆弱非物质文化遗产迅速消亡的原因,所以制定和推行多元文化政策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意义;第四,认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了民主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谢谢大家!

  。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