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桂田: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小企业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9日 15:24  新浪财经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桂田发言(新浪财经 陈鑫 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桂田发言(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1月9日,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成长论坛暨中国新商帮金融生态调研白皮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图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桂田发言。

  黄桂田: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来宾,长盛先生,下午好!很高兴也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交流。刚才两位女士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在调研的基础上发布了一个很好的报告,这是个好话题,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直讨论和方方面面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我今天不想谈这个问题,我想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小企业挑战与迎接挑战的思路”。

  记得在1993年的时候,200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在美国的外交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说所谓的东亚奇迹即将终结,他认为东亚的高增长这样一种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由此在1997年中日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到今天为止是12到13年的时间,中国作为东亚的一个很重要的,活跃的 80年代以来的经济体,在东亚危机以后仍然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从建国61年以来在计划经济时代,1952年到1978年,中国的GDP增长率是 5.9%,不到6%。从1978年到2008年这30年,改革开放启动之后,年均增长率接近10%,达到9.8%,2009年,也就是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尽管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冲击,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仍然保持在9%以上,达到9.1%。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前三个季度平均是 10.6%,预计第四个季度也会在9%以上,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达到10%左右的平台。

  所以从改革开放这32年以来,中国实现了高速的、快速的这种经济增长。尽管中国高速的,快速的经济增长已经有30多年时间,现在大家关注的问题是,面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好比说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伟大的构想,到21世纪中叶,也就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2049年左右的时间中国要达到当时的,也就是2050年左右的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中国目前经过60年,尤其是32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到目前的人均国民总收入还是属于中等偏下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有一个中等偏下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上升到21世纪中叶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经济的增长至少要保持未来的年均在7.3%到7.5%的这样一种增长率。

  按照预期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要建成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到2030年中国要基本实现工业化,现在正处在工业化的加速阶段,所以面对中国未来,至少未来四年左右时间的宏伟目标,中国过去32年所谓高速经济增长是远远不够的。大家关注的是未来10年,未来20年,乃至未来40年能不能够把中国的经济增长平台建立在7%到8%之间,这是国内外,尤其是我们国内广泛关注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我们过去这种增长模式按照刚刚发布的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把它概括为三句话,我们过去高速的经济增长是一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增长。换一句话来说,中国32年来的高速增长即将终结,因为新的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的因素,尤其是国外的因素不容许中国保持这样一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增长。所以在“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里面就提出,中国的经济增长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在“十二五”规划建议,整个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它的基调都是按这两句话来布置的。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也是按照这两个方面,尤其是转变发展方式来进行设计的,所以未来的五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

  刚才几位领导和有关的发言人都提到,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的中小企业对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起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下面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如果说中国的经济在未来的发展面对着一个重大的转型,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我们中小企业在转型过程它面对什么样的机遇,又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关于机遇方面我在这就不多讲,我主要是讲一讲面对的挑战。

  如果说中国过去高速的经济增长是靠高投资、高出口、高消耗来支撑的,是属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这种增长方式的话,那么我们过去的中小企业从总体上来讲它是靠控制成本,尤其是靠控制劳动成本,以价格竞争、薄利多销为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面对新的国力和国际条件,尤其是面对国家总体的发展方式的转变,先前的中小企业这样一种30多年形成的一种发展模式将面对巨大的挑战。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谈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直难以解决的,到目前为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重要问题之一,还包括中小企业的人才短缺的问题等等,这些老问题在现有的条件下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新的困难将导致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这个转型条件下,在转型阶段可能是难上加难。

  除了老的难题仍然存在以外,新的难题至少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个大家知道,在“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里面提出要对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重大调整,中国发展方式转变以内需为主的发展方式上来,并且进一步的提出要使劳动收入与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要同步,要使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如果在“十二五” 期间中国的发展方式要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十二五”建议以及“十二五”规划里面提出这样战略的目标逐步落实的话,意味着中小企业的成本,尤其是劳动成本将会大幅度的上升。实际上这两年包括珠三角和长三角已经面对这样的问题,出现了所谓“民工荒”、“用工荒”,在中国实际不存在真正的“民工荒”、“用工荒” 中国整体劳动力是过剩的,之所以民工荒、用工荒最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定价太低,中小企业要用工,他又不可能在现有的模式条件下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工资水平,所以现在的一种短缺是一种结构性的短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我们现有中小企业它的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所以随着劳动收入的提高,中小企业它的成本将会上升,这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发展趋势。

  第二,节能减排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将导致中小企业在环节成本一定程度的上升。

  第三,国际、国内普遍性的流动性过剩将在一定的时期内,使原材料的成本抬高。尤其是前一年,2009年我们国内为了保经济增长实施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国内现在的流动性,好比说表现在资产价格,表现CPI也在上扬,这个可能在短期内难以克服,现在在网上大家热炒,中国GDP的总量2009年是 33.5万亿人民币,但是中国的M2广义货币,也就是我们的货币存量62万亿人民币,今年可能按照10%的增长率,中国GDP总量可能到37万亿人民币左右,人民币M2供应量现在接近70万亿,几乎是GDP总量的两倍,这个在国际上我们货币供应量成为最大。现在我们在流通过程中的货币量这种流动性过剩是客观性存在的,要想一下子把它解决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美国近期又在实施所谓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经济还不太稳定,所以至少在近一、两年内流动性过剩是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非常重要的问题。流动性过剩对我们中小企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其中负面的影响就会抬高生产要素、原材料的价格成本。

  第四,随着土地供应短缺及其土地价格的上升,用地成本将会进一步上升。

  所以所有这些成本的上升难以通过企业内部消化,成本刚性将使中小企业的薄利多销的模式,或者广种薄收的模式推向死胡同。我们过去的30年,不管内销企业也好,还是外销的中小企业也好,大体是走控制成本,尤其控制劳动成本,压低价格,以价格竞争作为它的核心竞争力是这样一种模式,那么在新的条件下,面对全球的经济,尤其我们国内经济的转型,这种发展模式将难以维系。

  所以中小企业经过30年发展之后面对着重大的战略性的转型,那么这种转型从根本上来说,要从控制成本型转到提高价格型,通过价格来消化成本。我们刚才列的这几方面,这些成本是带有刚性的,不可能靠我们企业内部所谓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提高技术含量能够大幅度消化这种成本。因为我们本身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规模小,规模不经济,靠消化这个成本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改变我们过去的中小企业这样一种难以生存的,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内竞争的这样一种发展模式。要什么呢?要控制价格,不是靠控制成本,我们不能让价格下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提高价格,通过价格的提高来增加附加值,来消化成本。可能在座的大家对我刚刚提出的这种歪论觉得违背常理,价格竞争价格不能下降的,尤其中小企业提供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它的价格怎么可能上升呢?大家想一想我们三来一补,我们加工单位,刚刚有位女士提到我们三来一补,尤其在所谓微笑曲线里面,我们加工环节附加值低是受两头挤压,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国际上只要是挂牌、贴牌它的附加值是高的,只不过是两头挤压,使得我们在生产环节价格太低。所以从根本上要转变过去的发展方式,与此相对应的就从竞争,甚至恶性竞争转移到竞争基础上的合作,要培育合作精神,建立合作模式,形成合作机制,通过合作来增加价格的谈判实力。

  包括今天说实在话来之前我不知道今天的主题是什么,但是不谋而合,尽管我讨论的主题和大家谈的有点差异,今天谈的是银企合作,包括渣打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合作,还有这个概念我今天新听到的,叫做中国新商帮,大家谈的主题都是要合作。我这里面谈的合作是行业内部的企业合作,我们过去的中小企业本来在这个行业里面是属于配角地位,有的行业是由中小企业组成的,这个行业过度分散,企业规模太小,每个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大,这是我们这个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它的劣势,所以谈到所谓的融资难和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合作,我们过去30年的发展模式在国内也好,国外也好,企业之间,尤其是同行业的中小企业之间互相残杀,所以不得不通过压低价格,控制成本,尤其控制劳工成本来取得竞争优势,导致我们附加值低。

  那么在新的条件下还是采取这种模式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必须有某种形成市场势力,控制价格、稳定价格,甚至能够抬高价格,形成新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必须要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研究,我在这提两个不成熟的思路。第一建立合作性的营销和供应链,我们现在都是加工贸易,尤其是出口型的企业,我们能不能把中小企业,尤其同行业的中小企业能不能够搞成联盟,销售联盟,建立我们自己的销售链条,单个企业建设链条是很难的,大家都知道我们两头投资最大,R&D的投入,另外是营销投入。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太小,如果大成本难以摊薄,一个企业难以建立营销链条,建立供应链,我把10个企业,100个同行业企业能不能合作在一块,建立大家共生共长的这样营销链条,这个值得研究。

  第二,中小企业本来规模太小,研发能力太弱,市场开发能力不强,所以我们必须在过去的,尤其是出口性加工企业不得不靠挂羊头卖狗肉,贴牌、借牌,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单个企业很难形成所谓的国际品牌,连国内的品牌,输入性的品牌都很难形成。这是你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合作的共建品牌,一个企业不行,同行业的十个企业,一百个企业,我能不能够在品牌建设上达成同盟,如果有了我们自己的品牌,有了自己的营销链条,供应链,就完全可以摆脱这种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在产业价值链定位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局面。所以我以为咱们过去的中小企业发展它已经形成了一种大体上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也存在不可持续的一种模式。在新的条件下,我刚才没有谈到转型时期给中小企业的机遇,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谈这个。我们要抓住机遇,面对新的条件可能由原来的竞争要转为合作,怎么合作,采取什么形式合作要有制度创新,这是在这个地方我一句话,两句话讲不清楚的地方。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