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下一个五年的公募基金业:如何战略突围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8日 18:17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1月8日,由《理财周报》举办的2010中国基金业领袖峰会在上海召开,以下为议题:“下一个五年的公募基金业:如何战略突围?”实录。

  罗周:

  欢迎各位,今天在上午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很小的统计,在座各位的各位老总在公募基金行业以及在现在公司的一个基本履历,或者一个基本的情况。我们发现,我们的南方基金高总在南方基金工作年限已经12年了,是吧?我们公募基金今年正好是本命年。尚健先生在国投瑞银的任职期间是第5个年头了,在公募基金这个行业也是12年。我们招商基金的成保良总经理,是从招商基金在筹备的时候就进入了这个公司,是2001年,正好是第9年。我们高清海先生,在泰信基金是 2003年,现在是第7年。缪钧伟先生,在泰达宏利的时间是3年,在公募基金行业的履历是9年是吗?

  缪钧伟:12年。

  罗周:不好意思,统计失误。我们吴志军先生在华夏基金是第9年,我们刘晓艳女士在易方达基金也是9年。我们肖雯女士是 2004年到广发基金,现在是第6年。所以我们发现,大家基本的履历都是跟公募基金这个行业密切相关的,并且也是我们公募基金这个行业里面最老的坚守者与坚持者,所以首先向你们致敬。

  公募基金基本上也代表了你们的人生,基金是你们的一部分,你们是基金的一部分。这一路走下来,公募基金在各位的人生坐标上面是一个什么样的符号?到底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标签呢?首先我想向你们表示致敬,我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符号、什么样的标签,我想包括高总,也包括成总,应该有很多的感受,因为我们接下来会聊到战略问题,先从高总这边开始,这12年你的坚持、你的坚守,你面对着的这个行业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

  高良玉:

  谢谢主持人,借今天这个场合,我就把我从业的过程回顾一下。这个行业,我们从一开始就加入,但是时间还是比较短,有12年的时间,应该讲经历这个基金行业,这个行业也是我所经历的最快速发展的行业。这个行业,一方面我们觉得它在新的金融体制当中相当于一个制高点行业,同时也是跟广大的投资人是密切相关的一个财富管理的行业。我本人是非常喜欢这个行业,也在这12年当中身体力行,体会到我们行业发展,更多的享受这个快乐。其实这个行业应该讲充满着一些机遇,也经历着大幅波动,比我所理解的很多传统产业来讲,我们所面临的曲折更多,经历得更丰富。

  有一些人问为什么12年来不厌烦,我说我12年当中每天遇到的都是一些新的事情,其实我们面临的是一些新的挑战,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然后到社保的选秀,然后到年经业务的拓展,然后到海外业务的投资,市场每天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说这个行业跟其他行业不太一样,它有太多挑战了、太多起伏、太多新的东西,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来保持对行业挚爱的一个很重要特点。

  我就说这些,谢谢!

  罗周:

  高总刚刚讲了你们其中的一句话,我们都要谨记,12年为什么不厌烦,因为12年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新东西。接下来尚总?

  尚健:

  主持人问的,我也没有什么准备,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就是分享一下12年对基金管理公司一种理解、改变,就是分享一下这个历程。我以前在美国读的是金融博士,所以受这方面影响,我对市场一直持有这么一个理念,市场是一个不可预期的行为方式。有一位讲,你要做出超额业绩,更多是运气,而不是凭你的能力。因此我对基金投资,我原来抱的想法,这个基金投资是均值回归。你现在去买,不见得在下一个周期获得五星级的收益。你买三星有可能获得五星级收益,过去的不一定代表将来的。我很清楚记得当时教授给我一张图,那是一个走势图,说你能够预想下一波市场往哪走。这个对我的印象是非常根深蒂固的。到了基金管理公司之后,我对基金公司的管理、理念,更多把基金公司理解为一种金融产品,一种工具。因此对于基金公司的成长,早期更多的是感觉这是一个营销行业,投资在长期来讲不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这个想法在最近几年越来越感受到,这确实是比较大的误区。如果把纯粹的行业理解为一个营销行业,认为这种投资在长期来看不能提供超额收益的话,这种想法无关道理、作为职业经理人高层面的一些理念。最近几年我也是深刻感受到,第一我们努力,我们有这个能力,超额收益是能够做到的。这可能运气成份占一定程度,但努力也一定是占有很大比例的。

  第二点作为我们在基金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我们的立足点还应该是提供业绩、提供回报,而不是把这作为一个盈利的手段作为营销层面来做。

  我们现在整个行业,行业整体的氛围是营销的氛围。所以我觉得,在这13年当中,我对行业有什么理解、什么改变?这是非常大的改变。我感觉下面十年还是关注怎么提供重大收益的产品,而不是什么工具来获得。不好意思,占用太多的时间。

  罗周:

  我想很多持有人愿意听到你的回答。

  缪钧伟:

  刚才两位老总讲得都很好,今天是第一次收到罗总给我们出的题目,当时第一反映想起了八九十年代,美国的一部电视连续剧,《成长的烦恼》,所以我对基金业过去12年最深的体会就是成长的烦恼。怎么理解这个概念呢?所谓成长,实际上全世界任何一个行业的速度在12年里面,包括刚才也谈到3300万客户,2.5 亿,这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这个成长还不是像一个人一样只是一个外形长得很大,还涉及到很多内涵,刚才几位老总也讲了。我当时印象很深的,最早的基金销售好像是不要销售人员的,基金公司是不要销售人员的,封闭式基金的时候是配售,然后到后期才有开放式,才有方方面面,包括WTO之后中外合资进来,很多本土企业有两个特别担心的事情,第一个是创新,觉得合资企业进来以后会把海外市场从管理产品、营销等,可能会对本土企业有冲击。第二个是内控,确实来说,我们只做了几年的时间,但是你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整个行业作为一个整体发展是非常快的。

  我想说的是除了规模增长以外,在营销创新、产品创新、风险控制能力、投资管理能力,以我们自己为例的话,特别是最早外资进来的时候,我们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而且觉得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一些寻找超额回报的方法。但是过了两年之后事情发生变化,我们本土的团队被请到海外给人家讲,怎么寻找好的价格驱动因素。这个上面来讲这12年我们更多的看到这个行业能够快速发展,除了GDP的增长、国民财富的增长、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之外,很重要的是解决了内在成长问题。就是说它能够用有质量的业绩回报来赢得一个公信力。我想现在至少看过去12年,以前有证券行业、信托行业、银行业都在做财富管理,真正赢得最大公信力,包括到今天尽管私募行业发展也很快,刚才我跟邵总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有一个感受,公募过去12年的成长成为金融行业里面一个内在和外在都有很高品质的一支力量,我想这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用了成长两个字,但却是也有烦恼,这个烦恼有很多。

  比如说我们最近有老鼠仓的问题,比如说销售里面也被非议很多,比如说现在这个市场开始走好了,如果我们看零售客户,这个历史在过去是屡屡发展,07年到最高点的时候大量热钱进来了,08年、09年稍微有一点反弹立马就跑。当然还有很多也是让我们更加担心的事情,如果我们看有钱人,或者保险公司,现在选基金越来越多的做一些被动化的投资,通过把握趋势、通过指数化的投资来挣趋势的机会。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主动管理,基金经理流动太快了,而且真正能够有比较好的,我们这个行业给客户挣钱才能赢得公信。在这样的背景下面,非常高的流动性,今天有一个媒体报道,好像又有一些流动,我想这是一个最大的烦恼。所以我说成长同时有烦恼,这个烦恼,实际上我们在过去成长历史里面不可避免的犯了一些错误也好,挫折也好,就像小孩子长大过程当中总是要跌跌绊绊。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一帮职业道德很高、专业质量很高,有恒心的一帮人在这个行业里面真正的在为大众也好,为财富打理的话,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就变成烦恼留下了,成长没有了。过去12年最大的感受就是成长的烦恼,这个行业从内到外,成长非常快,同时也面临了很多烦恼,而根本的来说,我想未来要继续做好这些更好、更高质量,新的水准上面的成长上面,要解决那些烦恼。

  我就讲这些。

  罗周:成长也是必然的。

  成保良:

  这个话题勾起了很多会议,罗总提出这个话题,是从个人来看这个发展。从我个人历程来看,实际上我想从我们加入这个行业最初的想法来看,其实也比较简单,这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因为当年我加入的时候,现在发展到两万五千亿的规模,当时在这么小规模的情况下面,我们看到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另外一个方面感觉这个新兴行业是一个有前途的行业。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基金是一个很主流的理财工具,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感觉这是有前途的。我想在座很多人的想法会跟我有一点类似,愿意把自己一段比较精彩的年华放在这个行业里面。我个人而言,也是把我最珍贵的一段历史时期献给了这个行业,献给了这个招商基金。所以我们是带着一份热情参与这个行业的发展。

  实际上这么多年过来以后,这个行业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行业,虽然里面发展当中有一些波折,但总体来看还是向上的。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机构的数量,还是到管理资产的规模,还是到整体行业发展的品质,我感觉都是应证了基金业是很有前途的行业的这么一个说法。

  第二个是这几年的感受,觉得整个基金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实际上从很小规模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已经有几十倍的速度了。这个速度用的时间是非常短的。我们在基金业里面感受到的是整个发展速度是高速发展的,当然这个高速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以及财富增长的速度,是在这个基础上面的。感受到整个理财市场风云变化,快速的壮大。在快速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也感觉到整个行业充满了挑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去学习、研究、实践。出现很多障碍、很多阻力,也出现很多行业的丑闻等等,这对行业发展也形成了很大的压力,需要我们行业的同志把这个克服,克服各种挑战来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实际上这十年基金行业发展历史来看,整个基金业也是克服了很多障碍才取得了这么一个成绩。

  另外作为我们管理者来看,从总经理角度来看,实际上也是和基金经理一样,市场天天在变化,刚刚高总谈到为什么这样,也是跟变化有关,主题是一样的,但内容是天天变化的。对于个人来说,还是有一定新鲜感的。

  另外在基金业发展历程当中,我感觉这个行业是强度非常大的行业,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身体上面、心理上面,我想在座的可能都有体会,这是充满酸甜苦辣的行业,这个行业可能有一些成功的喜悦,对于我们更多的来说包含了很多酸甜苦辣在其中。这包括身体上面的,包括跑渠道、调研等等,在座的我在很多场合跟他们喝过酒,也是非常辛苦的,无论是身体上面、心理上面都有一定的压力。

  这个行业,总体来讲,我觉得是一个充满了苦与乐的行业,总体来讲,还是有正收益的行业。坚守这个行业是快乐还是痛苦的行业?还是给我们整个行业有一种向上的一种激情。我结合自己的历程回顾一下。

  罗周:

  讲得非常好,讲完了以后我想到一个词蓝海,这需要我们更大的勇气、专业精神、更大的强度。

  高清海:

  这个题目我和缪接了一下,为什么是五年?为什么是公募基金呢?是不是因为公募基金刚才提到两万五千亿这么大的规模?为什么要突围呢?这个围在哪里呢?事先也没有给我们定义,我们想定义一个围,然后突破。就我理解这个围在什么地方呢?昨天晚上我看了一下《理财周报》的一个姐妹刊《福布斯》,这里面有关于江南春的一个报道,江南春总结自己创业的高潮、低谷有一段话。有一段时间并购与重组,很性感,就是这个意思。听到哪一个广告公司,出一个价,兼并和收购成为快乐的来源,结果他以为自己很成功了,然后准备退出了CEO,准备往更高层次走。后来又回来,发现业绩大幅度下滑,基本上快不行了,又回来说重新定位自己,说寻找这个行业的价值观,最后说无非我就是一个做广告的。可是有一段时间他会觉得自己是非常强大、非常重要的角色,是资本市场的一个弄潮儿、一个受益者,那个时候是忘了做广告牌的了。

  他从高潮到低谷再重新起来,我想这可能是一个突围。

  我们基金业,现在似乎是一个新的经济周期又来了,我们是不是在过去还有一些在我们身上的枷锁还需要突破,是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这样理解的。破了这个题以后,我想起佛家有这样一个比喻,其中一个比喻是这样说的,有一个农夫有一天在路上,冬天,看到一条金鼠狼,就心怀怜悯揣到怀里,到河边过河,准备带着这个金鼠狼过河,但是这个突然变成了毒蛇,他毫不犹豫把这个毒蛇带了过河。有一个农夫兄弟目睹了这一切,于是他也在河边找了一个金鼠狼,过河的时候也把它带走,但最后把他咬死了。我们要分析清楚做事的动机。

  我们作为公募基金的管理者、从业者,我们从事这个行业,做这个事情,我们存在的价值,做这个事情的动机是什么?刚才几位老总提到自己创业的痛苦,我当初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也不敢说是十分的搞清楚的,我初建这个公司,带两三个人到上海。那个时候我们加入这个行业,现在回忆起来好比当时长征一样的,实际上就是随着大势我们在往前走,走着走着说总结自己的价值所在,或者我们要突围、发展,我们怎么实现这个过程。

  又回到刚才说的动机上面来,我们出于什么动机?结合刚才的五年规划,现在国家在编制十二五的五年规划,这背后的背景是因为经济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新的五年的发展是不是跟这个历史机遇连接在一起。

  另外我做公募基金七八年,刚开始的时候靠自己,后来靠团队,获得更大的规模,像南方这样更大规模的时候,是不是靠更多层次的东西?有人说靠“道”,这到底是什么“道”呢?做工具好,还是做超额收益好,还是做绝对回报好呢?有各种各样的。我自己的体会,首先要讲道理,刚才罗总也要求我们做一个诚信宣言,但是诚信并不创造价值。什么创造价值呢?劳动创造价值。我们通过我们的劳动,有时候我讲诚信,坐家家里面,基金就增长吗?不是的。我们要在规范、诚信的约束下靠劳动创造价值,抓住十二五规划这五年发展的机遇,这也许能实现我们所谓的突围。这是我的一点想法。

  谢谢大家!

  罗周:

  理解得非常对。

  邵杰军:

  前面几位老总都发表了真知灼见,刚才罗总问了以后,我是不断的在问我自己,因为有的人还碰到,你在这个行业里面呆了很长时间怎么还在,人家提出这样的反问。我也在反思,这个行业还有必要呆下去吗?我自己想,12年,7年之痒也过了,我在反思,是不是自己还能够感觉到在这个行业呆得比较高兴、开心,或者还能够比较快乐的话,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其他的原因。在座各位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这个行业,我自己感觉,目前在这个行业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我自己感觉基金业目前还是一个,我觉得在国内还是公信力最高的一个理财行业。上次有一家媒体召集基金公司开会,我也这么说,我说我们基金行业在所有的理财行业是最公开、透明、公正的行业。当然前面几位老总也讲了,我们碰到过一些困难,碰到过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受到过公众的质疑。但从同行业来比,基金行业应该是最具公信力的一个理财行业,为社会提供这样一种具有公信力的理财产品。我自己感觉,可能这个公信力来自于两块,一个是我们基金公司自己能不能把理财产品的业绩做好?第二个是我们能不能跟投资者,这些投资大众沟通的工作,或者说服务吧,给他的服务能否做得到位。这两个工作不是说一时的,我觉得可能对于一家基金公司来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能否保持一个持续、稳定的把这个业绩做好,持续的把与投资者的沟通、服务做好?我想这样可能这个行业在未来五年还有发展的空间。

  如果这两条丧失的话,业绩,跟我们投资者服务丧失的话,没有什么突破,我们受到了很多理财产品的围剿,银行的,还有信托的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的理财计划,大家都在抢这个市场份额。基金公司,在提高公信力这一块上面,如果做不出它的特色来,那在未来五年,我觉得要自取灭亡。如果在未来五年要有更大的发展,在提高公信力上面,比其他的理财产品行业,要走得更前面,或者我们影响力更广。

  我就讲这些。

  李雪松:

  刚才各位老总都提到很多,在此我也非常高兴参加这样一个论坛,大家共同对于未来基金业五年的发展做一个诊断。

  我参加基金行业,自己想想,由封闭式开始,不需要销售人员,后来出现了公募基金之后,开始有基金销售行业。我记得当时不是第一个推出开放式基金的时候,市场除了一个负责人,好像研究员、基金经理大家召集一些,分别到全国各个地方卖基金。现在发展到专户也好、私募也好,其实对我来讲,总体来看基金行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到现在,包括现在出的这个题目,有“围”,这个“围”在哪里,刚才高总也说了。真正发展到现在还是适合于市场,我老觉得是市场需要我们。

  比如当时我们封闭式基金开始,那时候投资人主体基本上很多是做股票的人来投这个封闭式基金。我们在06年、07年规模迅速扩张的时候。那个时候市场上能够提供广大的银行客户、消费者,或者我们中小投资人,能够获得一个超额收益,高于这些股票收益,或者高于债券收益,这样的品种很少。那个时候我们公募基金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品种,得到了市场的认同,规模壮大。

  此后,现在,刚刚也有人说了,市场需求出来之后,在这几年,这两三年当中公募基金适应了市场的领先者,反而现在在别的一些机构,比如说信托也好、理财产品也好,他们根据客户,或者说根据一部分客户群体的需求改变他们的产品设计,改变他们的募集方式和产品结构,相反来讲,对于公募基金来讲,这几年我们发展,我们公募基金,现在心理想还没有真正的付诸行动。比如说我们的产品,希望有绝对收益,原来可能做相对收益的品种,现在客户更希望有一些绝对化的收益,或者说固定收益,哪怕稍微低一点也OK,这样的品种能否设置出来呢?另外现在有结构型的产品,包括现在我们的公募基金产品都是一个相对时间比较长期,按照份额算。那有没有根据一些题材来,比如说刚才刘总说了一个产品,最大的困惑可能是黄金几年以后不好的时候怎么办?如果说我们题材可以变,三年好,我投。三年不行我这个关了再投其他的东西。

  还有我们的客户,过去可能习惯于买一些债券,或者习惯于买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那种方式是不需要后续服务的,买国债,钱过来,到期以后钱给你就OK了。买基金,尤其06、07年的客户大家还是以为把钱放到基金里面等着赚钱,实际上基金品种也分很多,有工具型、指数型、主动收益等等,其实客户也是希望什么呢?高总刚才说得特别好,创造价值。一个是基金本身运作创造价值,我们给客户附加的理财服务同样给他创造价值。这些作为现在的基金管理公司,我们自己想做,可能又受到一些规范性啊、内控啊等等东西,又满足不了客户。比如说客户打一个电话,你觉得现在什么品种好?你怎么看?我们最多可能说持有的基金是怎么样的,我们介绍一下就OK了,这和客户本身的市场、期望值有一些。客户可能希望通过网上,希望打一个电话,希望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基金,包括赎回申购等等方式。刚刚也有人说有很多阻力,一个一个攻破、一个一个来做。

  这从我们基金管理公司各位老总这么多年走过来,确实有一些困难,其实现在行业大家都认识到、理解到这样的问题,希望通过我们制度的变迁,制度的升级,能够适应新的市场客户需求,也就是新的未来五年我们老百姓的收入要翻番,为了迎合这些,满足这些广大客户群体的投资需求、理财需求,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制度?具备什么样的模式?包括我们内部的人才、产品、销售等等。有了这些详细的规划,我想我们的公募基金应该还是非常好的,具有非常好的发展的。谢谢。

  罗周:接下这位大家非常熟悉,我们也非常熟悉,一直是《理财周报》很重要的一位,就是刘晓艳女士。

  刘晓艳:

  罗老师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不知从何说起,走过这么多年,回首一望,好比看着大屏幕的自己,感觉这是自己吗?不太习惯。自己走过的路也是,那是自己走过的路吗。我记得很清楚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是24个亿,当时24个亿感觉挺多了,因为我最早在基金部的时候加起来是一个亿,当时公司20多个人,还以为就这样把小日子进行到底了,没有想过要怎么特别的发展,应该说我们很幸运,被这个历史的潮流推动着往前走。我们更幸运的是在这个被推动过程当中还能够跳出这个潮流,自己保持独立的思考和探索。回过来看,应该说十来年的时间,我们公司是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今天在来的时候,在飞机上面想,08年金融危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华尔街崩盘给我们最大好处是什么?就是让中国人开始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建立我们自己的思维逻辑,寻找业绩本身背后的东西。因为我们以前做业务的时候总是看一下美国怎么说,看一下华尔街是怎么做的,它就是标准、它就是权威,08年一看,原来老师也不行了,要自己重新思考这个思维的逻辑、业务的逻辑,我们不断的重新去思考,基金行业到底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给投资者提供什么东西?种种很多的问题,我觉得在整个基金行业,因为毕竟只有十多年的时间,还没有形成一个绝对的真理,或者说形成一个1+1=2的,我想这是一个不断的在思考、探索的过程。我们再也没有老师、标准了,是不是整个基金行业有一点混沌的状态?今天中午跟一个朋友吃饭的时候,他也说你们公信力很低、人才又流失,好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其实我个人没有那么悲观。

  我看这个题目“突围”,我个人会相对比较乐观一些。我经常想小时候,你们可能没有那么老,反正我小时候吃水是挑河里面的水,不是自来水,挑上来的水是比较混沌的,用明矾清一下。我想我们现在其实也是这样的,我们从河里面打上来一桶水,肯定有泥浆,也有水在里面。如果我们自己是混沌的,你不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可能就会感觉挺混沌,不知道方向,如果你把自己当做一个明矾又很快发现清水是清水,泥浆是泥浆。基金行业的前景也好、历史也好,没有那么混沌、糊涂的东西,是相对比较清晰的。我就讲这些,谢谢!

  肖雯:

  跟刚刚前面各位老总相比,广发基金在过去的7年里面,想法都是在追赶前面老的基金管理公司,所以时间很快的在我们指缝里面滑过去了。刚刚罗总的题目是对自己怎么理解的,我进入这个行业只有7年的时间,没有前面各位那么深,我想我自己的理解主要是八个字,从行业角度来讲,确实是速度和空间,这个行业发展的速度之快,前面很当老总都讲了,以广发的例子来说,比如说用六年多的时间、七年的时间,我去公司的时候,公司的资产规模是20个亿,现在是一千亿左右,当时领导有一句话,广发的发展速度是这个行业的缩影,行业发展速度在整个全球的金融业我认为都是非常快的。

  讲这个速度我想引出后面一个话,就是空间。为什么我们还有这么多人在这里坚守,我们非常投入的在这个行业里面耕耘,是因为我们相信中国的基金管理行业还有非常大的空间。我想在13亿人口里面,这还是一个非常少的数字,即使是一亿基金持有人,也是1/13。我们也看过国外的数据,每两三个家庭就有一户持有基金,到这样的状况,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想这个行业是值得我们在座所有人去追寻它、投入它。我想这个空间未来还是很大的。

  在速度和空间下面,每一个基金管理公司,每一个人来讲,另外两个字是使命和责任。在这样的空间,这么好的社会机会情况下面,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有时候我也跟我的客户讲,一般的老百姓富裕起来最需要两个顾问,一个是健康顾问,一个是财富顾问,而我们有幸的是处于财富管理的角色里面,我想我们的使命,或者我们的责任,就是为了我们给我们基金持有人提供持续稳定的投资回报,以及我们专业高品质的服务。在这样的使命和责任下面,给我们的压力其实也是非常大的。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在这个知识密集型行业里面给我们的挑战,我们每个在这里面从业人员的挑战,我们能否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我们的老百姓或者持有人提供专业的价值,我们给他提供投资回报。这是我们的挑战。

  我们做投资也知道,其实有时候业绩未必跟我们多么的努力成线性正比关系,但这是我们行业的特点,我们在追求稳定和持续回报的同时如何给我们投资人带来更好的专业的持续服务,这是我们追求的。这个行业之所以吸引这么多优秀的人在这个地方耕耘、投入,贡献自己的职业生涯,最大的理由还是它有无限的魅力,我也愿意和我们这个行业成长。谢谢!

  罗周:刚刚我们用了比较长的时间来追寻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这12年,这12年到底是什么逻辑?我们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从最简单的,刚刚各位都提到了,我们基金行业从最简单的,从配额,然后到封闭,然后到做股票,到配置,或者到更多金融衍生品的配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一步都经历了变化。

  我们现在是什么市场?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不是我们简单的作为一个资产管理人、作为一个为一般的家庭承担起资产的一种管理。整个的社会生产力在变化的,然后形成新的次序,我们未来这个行业,这个世界,或者我们财富的方式,或者我们事件本身变化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到底在往哪些方面,我们基金这个行业的管理者们,思考着,怎么在新的秩序里面获得我们的竞争力。刚刚用12年的时间,讨论的是过去的东西。我想我们怎么样面对未来?我们面对未来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刚刚高总问我们怎么对未来定义?我们是定义不了的。我想你们比我们有更深的感受,这个市场到底有没有围,怎么冲破这种围?我想再围绕基金下一个发展的方向或者战略,我们到底要不要突围?我们到底有什么围?怎么突围?

  高良玉:

  我个人理解这个围,12年之后再谈,这是更高的一个层次,对我们行业是更大的期待。这个“围”,这是我们行业面临着下一波所需要解决的社会、投资人给我们的疑虑,这个疑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一个围,如果真正做到了取信于社会、取信于投资者,那么基金的发展就有无限的潜力了。

  为什么说我们给人们感觉,我们基金行业还存在着需要突围呢?实际上我们在这个行业当中也感受到,有很多观念上面、理念上面,包括我们自身有需要重新认识的地方,也有社会,包括投资人,甚至媒体需要进一步澄清,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有一些东西我觉得可能与我们行业发展速度、与我们整个社会的环境以及与我们现在新的体制,实际上有很大的关系。大家刚刚也提到了,我们回顾一下,其实基金,06年、07年基金规模迅速扩张规模来讲,确实来说作为一个元年。为什么这样讲?核心的东西应该是在06年之前的几年在打基础,开拓市场、培育意识,只有到了06、07年之后,在居民们理财的菜单上面才正式的加上了基金这么一个工具。

  以前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基金?你跟我推销的是什么?我想从06、07年之后,应该讲整个社会绝大部分人是知道基金的。大家也可以看到,为什么那两年有巨大的发展?与有巨大回报是成正相关的。前面也提到,我们给投资人的是业绩,你没有一个业绩的话,这个行业的发展会面临着巨大的问题。我们在07年之后,08 年巨幅的下跌,07年略有增长,包括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实际上我们这个行业取得的业绩以及投资人所感受的业绩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地方。我们觉得我们的基金,你看净值增长500%多、600%多,好几倍,但是从各方面统计来看,我们绝大部分增长是亏损的。为什么是亏损的?与投资人自身的行为有很大的关系,他可能买的是比较高点,买了时候申购赎回的次数比较多,没有充分享受到净值增长的全过程。

  大家看到规模最大的是07年,07年也是股指点位最高的时候,尽管到现在一些公司净值超过了那时候的净值,但是我们要想,很多人并没有持有到现在。实际上有不少人带着恐惧以及亏损的状态离开的。

  罗周:他们认为基金这个公司比他们更懂炒股票,有很多的持有人,所以他只是能享受阶段性的。

  高良玉:

  很多对基金公司的误区,我觉得这是我们要突的一个围。为什么呢?比如说罗总刚才提到的,我们一直跟投资人讲你要长期投资,但是投资人跟我们反映说,你说多长叫长?他举了例子,你看我持有这个基金三年了,现在还是亏损,三年够不够?但我们也很痛苦的看到,很多投资人宁可为一点点的利率提升一大早去转存款。所以我感觉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时间问题。

  什么叫长期?我个人的理解,从投资开始到你需要用钱的时候,你这个过程叫长期。为什么呢?你不需要动用这个资金的时候,你去投资,我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需要用,可能养老的时候需要用,子女交友的时候要用,但这可能是三年、五年、八年,甚至三十年、五十年,都有可能,这个时间根据每个人去定的。在你不需要用这个钱的时候,你赎回它实际上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刚才缪总说现在净值回升,赎回量增加,很多人解套了,拿回去。我们就想,你拿回去干什么?你拿回去变成存款?你如果拿回去等着一段时间净值高的时候再去投资,你岂不是损失更多?是吧?为什么说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大家对投资要有一个时间上的正确认识。净值投资的人,肯定是可以分享到这个成果的,但我们也是很无奈的看到很多人没有分享到,差不多超过70%的人在投资基金上面是没有挣到钱的,这是我们行业发展的一个情况。

  第二个需要解决的是,整个社会,包括投资人对基金业绩合理评估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这个行业也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基金,尤其是公募基金,我们到底是摆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是把它当成暴利的,投资基金认为是暴利。还有一个基金的业绩跟基金公司之间的,这是很不全面,也很不正确的。从产品本身,从投资人财富管理来讲,持续稳定的回报,是我们战胜通胀,保持增值的需要进行投资的。不仅要战胜银行存款,更要战胜通胀,使我们财富购买力不至于下降,同时增加一部分收入。实际上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这样把基金摆在一个高于存款、高于债券、高于通胀指数的水平,我们绝对不能拿06 年、07年涨了百分之一百多的标准要求基金,甚至我们现在跟很多投资人说,给你赚30%行不行,有不少人还是不满意。你让他做别的投资,或者自己做股票投资他未必挣到这么多钱,仍然不满意。反映了社会对基金的要求。

  应该讲社会对这个基金的期望是很高,包括这些不合理的东西依然代表着我们很多的家庭、投资人金融意识的匮乏。这个匮乏跟我们改革开放的时间比较短有关。我们以前也没有钱,没有理财的需要,也就是这几年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大家才有钱进行理财,来投资基金。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我们并不一定要很着急,一定要快速的突破这么一种认识。但是我觉得,媒体通过一个适度的方式对我们基金来推广这些正确的认识,让更多的人接受这种认识,我觉得这比我们在某一个阶段做好业绩起的作用是更大的。

  我们很多投资人,大家刚才也说了,买了最好的,五星级的基金,把基金跟基金公司之间,不同产品进行比。包括说到我们行业的种种现象,人才的流动等等,其实我觉得哪一个行业的人才流动都挺大的,只不过是我们非常发达的财经媒体把我们行业的事情拿出来质疑、评论。任何一个行业的情况拿来评论,大家都可能认为是一个问题。这里面我想讲的,人才流动并不可怕,我们新进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我们这个行业,可怕的并不是人才流动,可怕的是你这个行业如果失去了你的活力、吸引力,那这对行业的影响是致命的。包括一些老鼠仓、黑幕的质疑,我个人觉得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大家过多关注、过多关心,期待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所造成的一种担忧。更多的我把它理解为担忧,但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行业逐步的成熟,随着我们更多更好的业绩昭示,我觉得基金行业的大发展应该说是近在眼前。

  刚才题目说下一个五年怎么样,我觉得下一个五年应该是我们基金行业大发展的时候,尽管受到一些渠道的约束,存在着意识上面的阻碍,我觉得有一些东西,包括养老、财富管理是一个趋势,在这个方面确实给我们提供了未来之路的一个指引,我个人对这个行业是充满信心的。谢谢!

  罗周:高总刚刚谈到很多市场上面认识的问题,这个认识一直也在困扰于市场,也在困扰于投资人,也在困扰着媒体等等。讲到我们的投资区间,什么叫做长期投资的问题,确实没有一个严格的区分。听到你刚刚从概念上面做了很好的概述。还有一个是刚才讲到的,市场上面对于业绩过分的短期评价系统,或者评估的那些系统,所以它一定程度上面把基金推到了一个很尖锐的前台。

  高良玉:

  业绩是很重要的,投资人关注业绩是很正常的。投资人来讲,希望能够买到更好的基金,这是可以理解的。我说另外一面,大家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比如说我们在年金操作当中,按道理说大家都是很优秀的,但是还给你比,你怎么样,他怎么样。我就要问,是不是只能做第一或者第二的才能留下来,如果这样的话,这个行业生存压力就很大了。你淘汰的这些,剩下来可能就几家基金公司,绝对适应不了整个社会财富管理的需求。我讲这个意思,大家把标准放在一个合适的方面,这样大家用非常平静的希望标准衡量这个行业的发展。

  尚健:

  说到突围,刚刚高总也讲过,发展这么多年,基金业这么些年在十字路口。07年大爆发,完了以后大多数投资人亏损,到现在很多人收回成本,但是下面怎么走,无论是对业绩的顾虑,对基金业诚信方面负面的社会效应,这确实是比较困难的时期。

  罗周:我想问一下,你认为现在基金业是有困难的时期吗?

  尚健:我认为是很困难的时期。这不是说怎么解决别的困难,基金业本身的定位存在着错位。我们公募基金经理,指数做得好,就是好。私募基金经理,是做绝对收益的,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你现在公募基金针对的投资人是大众市场,零售市场,你针对的客户群体是散户,你反而这帮私募基金是大户,大的机构,他们对市场是有判断能力的,对资产配置是有判断能力的,反而是中小散户对市场没有判断能力,对整个资产配置是没有这种判断的。公募、私募存在错位的问题。本来针对中小散户,应该提供绝对收益,这些人不知道怎么配置资产,不知道怎么来做选择,反而机构这些人是懂得怎么配置的。因此我觉得整个世界上面,包括美国市场都是错位。针对中小散户,都是希望每年可以提供稳定持续的超过10%左右的回报,反而现在对散户提供了相对收益,你自己做资产配置。就是说整个市场存在着错位。

  对于我们基金业来讲,我们现在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面怎么更好的为投资人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基金公司,我认为要分清两个产品,一种产品是作为投资工具的,你这个工具,提供给对市场有判断能力,对资产配置也有自行配置的能力,对于这种人提供这种工具,他通过你这个来参与市场。另外一种产品,针对一些没有判断能力的。是这么一个定位,两种产品应该分得很清楚才对。绝对收益产品,基金使用价值本身提供正的,稳定的投资回报。对于产品的区分我认为非常有必要。

  第二点你比如说在美国,它虽然错位,改善了一个机制,对美国的市场,投资顾问,这是很庞大的一个群体,中小散户很多情况下面是依赖这个群体进入市场的,这些人指导他怎么进入市场、配置资产等等,这个在中国是缺位的,没有这么一个专业人士。在银行柜台或者固定场所上面知道你要选择。你像银行现在卖基金的,就是基金行为,我们做客服的,也是销售的后续服务型的,不是一个纯粹的,客观的帮助你理财的服务。中国现在急需建立这么一个,在销售层面增加投资顾问这么一个,除了做好产品,把产品区分清楚,做好投资之外,投资人做服务的时候,比如说对于行业来讲,如果能建立起这么一个非常有效、非常庞大的投资顾问队伍,这对行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谢谢!

  缪钧伟:

  我换一个说法,如何战略突围?可能下一个五年,刚才几位老总谈了很多问题,我觉得可能有四个命题比较有意思。因为这个命题应该是行业层面要解决的一些,而且是战略层面的。所以我个人觉得,首先这个话题应该从人大修改证券投资基金法说起,这个法律的变化大家不要小看它。因为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私募基金发展非常快,跟我们成为一个直接竞争的行业,不仅仅是竞争客户,还竞争我们的人才。到目前为止,这个行业已经非常快,规模从一万亿到几万亿,都有说法,准确的数据没有,但是速度已经非常惊人了。特别是过去这几年时间。

  我个人觉得这个行业发展速度可以更快,最主要的一个主要原因,叫名不正言不顺。这是制约它发展的。我觉得未来五年可能我们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战略上面要突围的围可能是这个地方,我相信基金法按照现在修改方法,说把私募合法化、阳光化,我不是反对,我很赞成,当然我的赞成是有一个并行的条件,我觉得一旦说放开,我想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的战略突围是真正的围。因为有一些围是要用时间解决的,包括投资者意识问题,我们销售队伍从营销变成投资顾问,包括大家理性的解读业绩,包括老百姓知道投资更长,这个没有办法,不可逾越的。我觉得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命题是来源于证券投资基金立法,如果把私募阳光化、合法化,我们面临的格局和挑战将从根本意义上面和过去12年是完全不一样的。

  具体的来讲,第一个命题要回答的是,在那种情况下公募行业如何来更有效的应对私募行业的挑战?因为它可以有一样的合法平台,可以一样的跟渠道谈判,而且它可以有更灵活的方式,在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跟渠道谈,现在给渠道高一点价钱又怕什么呢?我们最近几个专户做到很多,业绩一提成,只要保证我的提成有。从这个意义上面讲,公募可能要面临的一个命题,假如合法化以后,如何捍卫我的江湖地位。那么多人留住,还能吸引住那么多客户。这是战略突围的第一个命题,就是合法化以后,因为在未来几年,我很认同几位老总讲的,肖总、刘总,可能你们团队更稳定。我还是觉得这个方面的竞争是非常厉害的。

  第二个命题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来说由此延伸的是业务方向战略选择问题。两位老总都讲到了相对业绩和绝对业绩的概念。如果从业务角度来讲,你给谁理财的问题,你选相对业绩,能力培养得非常好,面对一部分认同相对业绩的客户,还是说你是要面对一部分高端,然后按照它的需求开发相应的产品。我未来的重点到底是搞专户还是搞公募类的业务,当然这可能是能并重的,海外的东西好像不能参考了,公募和所谓的私募之间是一半对一半,基本上没有一个公司说能够几个业务都做得非常的并重,我想对于公募行业也一样,这个里面的选择是怎么样的,就是业务的战略方向。

  第三个命题是产品的创新问题。未来五年,我想现在有股指期货,如果有了股指期权是真正的创新,可以伸出很多的创新。现在我们做的绝对回报不是严格意义上面的,一定程度上面我觉得是赌某种大概率事件然后实现,然后跟客户说帮你挣钱 了,但背后不能保证一直能够发生。这五年,我想期权类的产品,包括方方面面产生以后,我们的了解,新的产品创新里面甚至允许做商品期货,用商品期货做投资工具,允许公募行业。第三个,是跟前面顺着下来的,我们怎么突围?是做绝对回报还是相对回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我知道易方达做得非常好,他们被动投资现在差不多接近了一半了。我们外方股东说你们做了主动管理怎么也想作被动管理?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战略选择问题。

  最后一个,跟上面一脉相承的,人才挽留。我同意高总的意见,我们希望要用平常心解决,高留住是高难度的动作。如果我们看走的人,我也做了留意,通常是经验比较丰富,在过去是做得比较好的人,这是一个事实的数据。因为他如果没有积累的话,是很难到外面忽悠到钱进来的。这个意义上面来讲,回应到前面的问题,如果阳光化、合法化以后,这种臆测、猜测都不一定会有,大家完全在一个平台上面竞争,那个时候人才的挽留是真正意义上面的问题。现在很多人不愿意走这一条路,很重要的是两个,第一个政治上面的风险第二个是法律上面的风险。在中国历史上面发生很多个人进入金融行业但是最后被收拾的案例太多了。这个意义上面来讲,现在还没有导致全行业范围非常严重的人才流动,不等于说那个合法化以后还能这样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因为其实以我们为例,我们从投资总监到最核心的,这四年里面,至少我在的这个,没有人流动。但是如果简单的被阳光化、合法化,我想这个挑战会非常的现实。

  根本的问题,我说我们不怕阳光化、合法化,要的是公平竞争的平台。什么叫做公平竞争?你把专业人士参与治理,把投资和产品创新的条件一模一样。私募做的产品创新和人才挽留方面做的股权什么这些,你让公募一样扫清,我们肯定搞得过它。这是关键。我感觉战略突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希望未来大家形成合力,不是说阻挠哪一个行业的发展。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在法制层面上面,给所有做同样业务的人一公平的游戏规则,这是核心,这是真正意义上面要突围的。其他的,我感觉是行业自身发展,需要历史、挫折,需要克服。我前面讲了成长的烦恼,那个电视连续剧看完以后是很开心的,是一个很喜庆的东西,最后收获的是很喜庆的。谢谢!

  罗周:

  四个层面的问题讲得非常好,接下来也是我想问对面三位嘉宾的问题,人才是一个大问题,面对我们这个行业里面人才的流动性,特别是我们很多的基础,特别是基金经理层面的流动性很高。走了怎么办?新的人从哪里来?

  肖雯: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我同意刚刚高总的意见,在基金这个行业里面目前人才的流动,我觉得还算正常,但是确实社会关注度比较高,所以显得比较的突出。但是在人才方面,我觉得从法规、法制层面到公司层面,我觉得都有努力的地方。这里面的努力,第一我同意刚刚缪总讲的,如果在同一个公平的、同一个法规框架、监管框架的平台下,我相信是这样的情况。因为现在大家不在同一个监管框架下面、不在同一个平台上面,可能大家会觉得,当监管没有那么好的情况下有更多的空间,或者说更多的机会,而公募这一块一直在非常严格的框架下面。我认为第一个要解决法律制度安排上面的统一的平台,这是目前比较敏感的。这需要一系列的立法,需要流程。我想这是从管理层面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基金公司来说,我觉得这个里面,回答您刚刚讲的两个,第一个怎么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这是老话题了。我们公司也有人才流动,但是总的来说还是通过公司的努力。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文化的凝聚力和事业平台留人的方式。从广发自己的体会来说我们是这样做到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也认为适度的人才流动对这个行业不是什么坏事。刚刚高总说我们也有新的人进来。

  高良玉:

  我插一句话,现在人才流动,我理解更多是针对基金经理流动。我体会来讲,基金经理管理共同基金,个人的作用有多大?我们公司的平台、投研的团队对它的支持有多大。我感觉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我们认为基金经理管理共同基金,我声明是共同基金,共同基金当中,基金经理的作用我认为没有那么大,反而是你整个的一套制度、原则、分享管理的东西,如果跟得上,老罗你去管理也不会差。

  肖雯:

  平台和体系的作用,就是在投资里面,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支撑,这个我同意高总的观点。您刚刚讲我们来不来得及培养,这对我们都是一个命题,我们需要不断的培养新的人员,用比较好的方法培养。从我们自己的经验来看,这一块确实有难度,但是可以做到的。毕竟我们可以招到社会上面最优秀的人才。从两个层面,第一我们平常心看待,第二在这个问题上面更多的做我们能做的事情,从我们自己公司的经验来看,我们也有这种情况,我们去过私募也有再回来的,这样的情况也有,将来的双向流动我认为是正常的。

  刘晓艳:

  您问的这个问题让我们三回答,正好我们是属于人才流动比较少的,可能是因为地域的原因,没有地方流。我经常跟他们讲,我们之所以稳定性比较好一点,主要是因为我们流动成份很高。我也是比较赞同前几位的观点,人才流动性的问题不是这个行业最主要的问题,不需要把它过于夸大、聚焦的。你所说的突围问题,我认为有两个围是需要突的?第一个要把一级市场那一块搞干净,这不是我说的。要把一级市场那一块,要清了,因为那一块利益最大,一级市场把钱赚走了,二级市场怎么赚呢?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围,把我们土壤搞干净一点,让它有长各种食物的监制。

  第二个我也是比较赞同缪总的观点,我是换一个角度来讲,真正要说有一个,打破这个行业的垄断性,这个垄断性是什么概念呢?不管是产品发行也好,还是基金公司股东的准入也好,都要审核的。对于我们圈内人来讲,作为围城内的人来讲压力很大,没有享受到垄断的好处,也没有享受到市场的好处。所以我觉得,打破这个垄断屏障,在私募阳光化的同时大家一起市场化。如果我们能够把咱们的土壤搞干净了,在整个行业大家一起市场化了,我们所说的其他问题就迎难而解了,而且每个公司找到自己有特色的解决方式,整个行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它的纵身性、深度、广度都出来了,这不是很大的问题。

  罗周:讲得很好。

  李雪松:

  我的观点也是一样,一个是政策体制上面,另外一个,不单是中国国家,西方国家也是,要改变运行体制,根要改,根不改,单个的某个企业或者某个个体是无法扭转的。另外一个,我觉得现在也是一个过程,像我们现在的国有企业,十年前国有企业都很大,在国有企业干得好的,能力强的人都出来了,自己搞私营企业。搞完了私营企业以后,私营企业慢慢壮大。同样的,基金行业,像刚才缪总说的,法律出来向谁靠拢?观点还是一个,在运作环境上面,大家加强自身的建设,包括人才的培养,还有对投资者服务的意识,团队的培养等等方面,这些都需要。但根本的,还是需要有一个自由发展,可以满足我们的市场需求、客户需求的一个。这个我认为是最主要的。

  罗周:想问三位老基金,伴随中国基金走过12年。中国公募基金,或者我们从制度层面来讲,或者从整体的市场,或者公司本身形态来讲,中国公募基金到底缺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

  邵杰军:

  公募基金跟私募基金,这怎么定义?我们现在基金公司讲公募、私募都可以做。公募是指一般的,现在在发的基金。另外一对多、一对一也可以做,从业务来讲是可以做。当然可能有一些产品局部上面会有一些差别,我觉得可能从生命力来讲,还是刚才前面讲的,怎么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刚才讲人才单向的流动,而且是优秀人才的单向流动,这本身就说明了现在制度的一种缺陷,不是说一般的人在单向流动,做的好的人流向私募市场,本身竞争的环境,或者制度的设计上面存在问题的。应该从这个角度去改变。

  我觉得基金行业,不能成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刚才讲靠销售,靠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而是知识密集型的行业,那是靠的人,最核心的资本是人。怎么把优秀人才留住?发挥他的能力?我感觉管理层是干这个事。管理层不是说把业绩怎么提高,而是把这些好的人挖掘过来、发现过来,我感觉关键还是这个。

  高清海:

  我同意高总说的看法,什么原因?一个是历史的机遇,还有经过这几年的沉淀,在方方面面也做了准备,刚才你说的题目,基金治理确实有了一个进步。未来发展怎么突围?肯定需要制度上面有很多创新。无非是激励制度、分红制度、产品制度。刚才提到很多留人,我们自己也在思考,行业也在思考,怎样留住人。比如说基金经理的奖金,比如说可以跟分红率挂钩、份额增长挂钩等等,我们现在是四个指标。这是否带来投资者的误解还在探讨。第二个,我觉得我们也在探讨,监管部门也在探讨,应该很快也许能解决。我昨天碰到私人机构投资者,他说我7月1日以来赚了百分之百。这么一个巨大的诱惑对我们基金从业人员投资经理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阳光化的前提必须是监管环境的一致,标准啊这些。但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诚信法制的基础,如何承载几百亿、几千亿的资产呢?个人投资者可以从几千万玩到几千亿,可以不用讲规则,但是要承载几千亿、几百亿也不行啊。其实我这个朋的梦想希望管理几千亿、几百亿,这是他追求的目标。他要实现那个目标比我们实现几个亿的财富目标还要艰难。反过来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谁羡慕谁,每个人的道路都是自己设定的。

  在产品创新方面,这几年的创新给我们很好的空间。比如说我看到一个例子,28年了,又回来做公募,这说明公募基金有它的优势。而且他现在的基金在香港,是溢价交易的,封闭式基金是溢价交易的。我在想,这些东西应该说在未来五年还会有更大的变化,以至于我们这个基金恢复到更大规模的时候,显得更加的从容。我就讲这么多。这个围在发展中也就解决、突破了,没有什么围。

  成保良:

  现在这个围,突围,这也是基金业娱乐化的一种表征。对于我而言,我想还没有那么严重。有这么一个看法,这么几个方面的现象,这个规模,07年高峰以后徘徊了,回不到原来的水准,这是很重要的原因。大家感觉到往前进,有一个增长的瓶颈。第二个,行业里面一些不规范的事情曝光以后,大家感觉这个行业处于很差的一个状态。还有一种我觉得与最近私募火爆,私募火爆很多人离开公募去私募了。当然这种流动,我也同意高总的讲法,流动也是正常的,任何一个机构都是活水,不是死水。但是这种流动,在外界看来感觉我们这个基金业,有公募流到私募,没有私募流到公募,也好像有了,如果在私募里面很有名的人,很挣钱的,我想还没有回来。探路,不小心伤了脚啊,这样回来了。这个状态来说,让人联想到这个行业好像有很大的瓶颈。我想更多的是增长的瓶颈,当然这种瓶颈我认为也有一点夸大了。

  目前的规模,随着规模的增长,也与这一段的行情有关系,市场变化有关系。有可能今年行情延续到明年以后规模又增长很多,这个也很难说。但总体来讲,这个行业里面,现在出现这个问题还没有到这么严重的程度,但有一些问题,未来五年确实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尤其是挑战。公募、私募的问题,现在步入私募的这些人是原来公募里面做得比较成功的一些基金经理、投资总监等等过去,也预示着我们公募目前存在一定的缺陷,或者反过来说私募的机制有很大的优势。在未来几年发展历程当中我想都会面对这种格局。最后如果持续这种优势,公募基金变成培养人才的基地,一定程度以后,把名声做出来以后,都跑了。我想最大的好处、最大的优势,无非就是归属感、经济利益啊。现在比较起来来说,对于公募来说,还会有一些缺陷。虽然我们公募现在在整个行业里面,在整个金融行业里面并不是说工资最低的。如果从私募一比较来说,这个强度现在看起来还是不够的。如果将来持续的话,人持续流出,成了一个到闭机制了。他们离开肯定有他们的酸楚、痛苦,他们要离开。或者有更高的一个利益诱惑。这里面怎么来平衡?这不单是我们管理人,整个行业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特别在未来五年当中,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可能是全行业要努力的问题,也是我们全行业最大的挑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人才的流失会形成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看到可喜的是,现在基金法里面已经开始关注这些问题。有一些条款说的还是蛮到位的,当然到时候公募基金业可能面临着一些镇痛,这个镇痛过去以后,形成秩序以后,我想也会形成一个新的发展,这有待于我们整个平衡机制上面的修补、完善、强化,才能进一步使我们的规模,在理财市场里面的分量进一步加重。谢谢。

  罗周:

  今天的讨论我听到几个关健词,第一个下面的五年是一个大发信的时期,这是很重要的判断。第二个对于我们刚刚讲的有围还是没有围的问题,在座老总相当的自信。第三个看到今天面临的是新市场,对于创新、创造力等是谈得比较多的。也听到九位老总的真知灼见,对于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认识,再次感谢我们的九位老总发言、讨论。谢谢,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