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夏斌:宏观审慎管理-发展中国家的视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4日 15:28  新浪财经
夏斌:宏观审慎管理-发展中国家的视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1月4日-7日,第六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

  夏斌:大家下午好,刚刚周主席和樊先生谈了很好的观点,我今天想谈的是宏观审慎管理。金融危机之后,定了巴塞尔协议三,国际社会重新探讨起三十年前提出的宏观审慎性问题。据说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要就宏观审慎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刚刚颁布的“十二五”规划,关于金融第一条就含了宏观审慎。我们的央行和管理部门也在发表观点,国际经常探讨宏观审慎观点由谁管?所以我今天的题目是宏观审慎管理新兴国家的视角,主要是讲新兴社会对宏观审慎观点是不健全的。什么是宏观审慎管理?有宏观深深性,宏观审慎管理,宏观审慎政策,宏观审慎监管等等,这都是国际社会讨论的,宏观审慎是关注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宏观审慎是着眼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它和货币政策区别在于货币政策是稳定价格产出,追求的是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宏观审慎是稳定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目标追求是为经济稳定发展而提供良好的金融中介服务。所以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管理不是一个概念,宏观审慎和货币政策也不是一个概念。当然在具体的政策实施上可能有所交叉和重叠。但在目标指向上区别很大。基于这样的角色和目标差异,国际社会关于宏观审慎的内容相当丰富,远比国内媒体登载的内容丰富。

  第二国际社会迄今关于宏观审慎的框架是不完全的。金融危机之后要吸取经验教训,巴塞尔协议委员会提出了巴塞尔协议三,围绕资本比例,资本流通缓冲、反周期缓冲、杠杆等一系列指标。有点遗憾的是这些目标要化为全世界各国的法律规范,好象还早,要到2019年。对于国家间网络冲击风险,巴塞尔协议三没有回答。美国议会通过的多个弗兰克法案也讲了系统性风险,也讲了高管薪酬等等,我认为逐个仔细琢磨,讲的都是通过各种措施,来防止信用膨胀,稳定经营。基本限制于用高杠杆率,来克服顺周期的问题。难道这就是金融危机中应该吸取的教训吗?美国金融危机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只有把教训搞清楚了,制订措施才有效。美国危机的原因,我从08年在中国金融学会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就说监管是一个原因,但监管绝对不是根本的原因。我老是讽刺,如果日本、德国、中国政府监管不力,会造成百年一语的大危机吗?肯定不会!有人说全球经济失衡是危机的原因,我说全球经济失衡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要进一步发问的是为什么会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我认为失衡是现象,失衡是以往相关国家政策的结果。根本原因是美国2001年以来长期推行低利率政策,刺激房地产、刺激信用,最后造成泡沫破灭。主管上是想利用全球化的趋势从本国经济增长利益出发。在这个过程中,拥有其他劳动力和便宜资源的国家以出口为主导,在享受全球化受益的过程中,因为追求受益,而忽视了自身结构的调整,客观上不自觉的助推了美国错误政策的长期执行。美国政策长期推行有深刻的基础,即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所以这场危机和世界历史上很多危机都一样,本质上是货币现象。因此总结这场危机的教训,如果仅仅抓住监管,远远不能避免世界上不再发生类似的危机。如果我们把信用、信贷比喻为货币,西方经济学告诉我们,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现在一系列的监管手段是让货币乘数下降,但是基础货币没人管,所以危机还会照样会酿成。因为今后的金融创新可能使今天我们所想不到的创新还会新。爱尔兰是这次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国家之一,它的GDP08-10年三年可能要下降13.5%,不良贷款MF预测,可能要达到GDP的20%。但是爱尔兰在2004年到2007年的危机前夕,前四年中,四年平均的爱尔兰银行的资本充分率是12.5%,非常高。爱尔兰的04-07年平均不良贷款率是0.54%,相当低。但是危机一冲,09年、2010年的不良贷款竟然升到意想不到的48%和53.7%。当然原因很多,主要是房地产带累,但起码说明宏观审慎管理,如果仅仅盯着降低杠杆率指标是远远不够的。

  亚洲新兴国家在这轮危机中受到冲击比较少,银行体系比较稳定。目前面对危机的第二次探底的风险,美联储执行了所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我说就是滥伐货币,又是发6000亿美金,很多人在担心怎么办。面对美联储滥伐货币的状况,全国过度的流动性,流向了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巴西、泰国、菲律宾等国家。他们的当务之急不是降低本国银行的杠杆率问题,而是要想尽办法挡住跨境资本的热钱流入,采取了各种政策,这是这些国家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问题,根本不是降低资本充分率。我从眼前的例子说明,对发展中国家,转轨国家,新兴国家,我们考虑宏观审慎管理应该考虑什么?这么一说,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宏观审慎政策管理的重点,在完全资本开放的情况下,用巴塞尔协议的政策工具,是解决不了一些小国在全球流动性发展时遇到的本国经济稳定问题。因此可以说,当今宏观审慎管理在有缺陷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作为我们这样的新兴国家,首先要向全球指出的是必须关注全球的宏观审慎管理然后才在个别的宏观审慎管理。现在的风险不是一个国家的金融风险,而是全球性的系统风险。

  对于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宏观审慎管理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要局限于基于成熟发达国家资本完全开放条件下制订的巴塞尔协议三,因为跨境资本流动的政策和汇率政策等等,这些政策的不协调,恰恰是金融全球化情况下,我们这些国家宏观审慎管理应该尤为关注的问题。面对这种状况,中国怎么办?我认为中国采取的态度只能是,第一赞同全球危机后,关于全球治理的框架,有总比没有好,总是向前走了一步。第二绝对不能满足停留于当前国际社会相关的政策框架,而是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呼吁加快赶上国际货币体系,来约束美元的对立政策、目标和作为国际货币应尽义务的不对称行为。当然我也知道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很难的。

  第三在认识到目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不全面、不彻底的情况下,同时也看到改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渐隐的漫长过程,发展中国家怎么办?自己势单力薄,只能尽可能做好自己的政策,构筑防止冲击的防火墙。要了解到当前国际上的宏观审慎管理是权威的,但未必是全面的,未必是每个国家都迫切需要的。

  第四基于不同国家对于宏观审慎管理的不同思考,特别是中国这样资本存在着管制的没有完全放开的国家。和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比,我们又存在相对较高潜在增长力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好、动用好金融资源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发达经济体正在去杠杆化,缩减信用。我们正处于鼓励金融创新时期,我看报纸刊登现在正在筹划金融机构参与股权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等等,因此在这方面,我们的监管部门要注意,既不要引领世界监管潮流,也不要简单尾随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当然在当前流动性过多,信贷规模都难以控制的情况下,不排除可以采取对信用杠杆放大进行暂时控制的特殊手段,比如资产证券化这些问题讨论了很多,我认为都应该谨慎为上。在宏观审慎管理职权的分工上,既不同于日常的货币政策,也不同于日常的微观机构的监管政策。在设计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上,我们既希望与银监会一系列对单个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同样也需要有逆周期效应的央行的利率政策,资本管制政策等等配合。因此基于目前的一行三会的现状,我个人认为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一个宏观审慎监管机构或者小组,收集相关资料,研究具体的决策目标,制订一系列政策目标,统一参与国际社会上的合作,像国务院决策。至于这个结构摆在哪个部门,具体放在哪里办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微观审慎管理,宏观审慎和货币政策的差异,才能保证在今后的金融国际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中国金融的稳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