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子彬:现行财政体制改革应该尽快提上日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30日 16:28  新浪财经
李子彬:现行财政体制改革应该尽快提上日程
  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和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小企业节”于10月30日-31日在大连召开。上图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和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小企业节”于10月30日-31日在大连召开。上图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

  李子彬:在全国各族人民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我们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迎来了第四届中国中小企业节。首先,对于来自两岸四地的各界代表参加此次盛会,以“创新·转型·低碳·成长”为主题,共同探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的发展之道,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一、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一)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出现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趋势。

  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68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预计全年增长9.5-10.0%。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实现连续7年增产,连续4年超过1万亿斤。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前8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005亿元,同比增长55%。全年节能减排的指标可望实现。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029亿元,同比增长18.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9%。1-8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0%,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8.7%,全国财政收入63040亿元,同比增长22.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9%。

  上述数字表明,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应该看到,世界经济尚未从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欧盟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陆续显现,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增无减。国内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不少困难,资金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进展缓慢,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不明显等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稳定、难以持续的问题突出。

  我国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65%,发达国家一般在20-30%。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很大,而且还在继续扩大。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公务员及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

  国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机制不足,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长期失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年下降。1990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为53.4%,2005年下降到41.4%,2009年下降到百分之三十多一些,而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劳动报酬都要占GDP的60%以上。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所以国内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作用一直没有大的提高。由于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国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的不断拉大,所以积累的社会矛盾也在逐步增多。

  国民经济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依然突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处理好速度与质量、效益、环境的关系,讲了十几年,进展不快。节能减排的压力突出,“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是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单位GDP能耗下降20%,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下降10%,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总量增长很快,2009年比2005年的全国总能耗仍然增加38%。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温总理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再下降40-45%,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但是计算下来GDP 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我们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还是增长的很高。中央和地方的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应该尽快提到日程上来。以2009年为例,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2%,而中央本级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20%;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8%,而支出占比高达80%。困难县“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许多地方政府财力不足,而又大搞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形象工程,追求过高的GDP增长速度,只好大规模的发债和向银行贷款,土地财政的根源就在于此。今年4月14日,财政部公布,地方政府通过向房地产商出售土地使用权获得14239亿元,比2008年增长超过四成,占到中央政府和全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总额的二成。其中,上海市2009年土地出让收入突破1000亿元,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率高达四成。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完全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自主创新、发展转型任重道远

  (一)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广大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得到空前关注。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

  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财税支持力度。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9.9亿元,较上年增长75%。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8.9亿元,2010年又有所增加。中央技改专项中安排30亿元专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各级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对小型微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减按20%和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009年1月起,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合计每年减免约360亿元。

  各银行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中央政府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条件,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改进对中小企业审贷流程,要求各银行制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尽职负责实施细则等等。2009年底比年初中小企业贷款增加了3.36万亿元,2010年6月末比年初中小企业贷款增量为1.88万亿元。截止到2010年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4.6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6.3万亿元,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36.5%。拓宽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2004年5月推出中小企业板,到2010年8月5日,中小板累计上市456户企业,募集资金3158亿元。2009年10月创业板挂牌交易,至2010年9月18日累计上市120户企业,募集资金约900亿元。

  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第一次明确界定了政府投资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加快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2010年上半年又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推进中小企业现代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员工培训和信息化建设。

  (二)广大中小企业应该坚持自主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当前,广大中小企业面临资源环境、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多重压力,面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巨大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各级政府应当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扩大市场准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广大中小企业要增强信心,苦练内功,通过自身努力,把面临的严重困难转化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把解决当前困难和谋求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首先,中小企业要坚持自主创新,努力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中小企业具有强大的求新求变的压力和动力,应当增加科研投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协作,开发新产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二是加强企业全员培训,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与大企业建立生存互补战略协作关系,走专、精、特、新的专业化发展之路。发展和提升产业集群和各种工业园区的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提高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改变过去那种拼成本、拼劳力、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式发展方式。

  四是努力进入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电讯服务、交通运输、物流配送、工业设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媒体娱乐等产业,是适于中小企业进入的领域。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生物制药,信息网络,新材料领域如军工涂料、隐形材料、碳纤维等,新能源如新型电池、太阳能、风力发电等,节能环保,软件外包,电子商务,物联网等等,都非常适合中小企业进入。

  同志们,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增加社会就业、繁荣经济和推动技术创新中不可替代的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虽然中小企业发展之路困难重重,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经过各级政府和中小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中小企业经过不断创新,必将跨越困难,实现竞争力再造,找到最佳发展模式,迎来新一轮的飞跃。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