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1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 > 正文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个方程式,等量挂钩
符合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的伟大企业,不仅创造社会经济财富,更是仁厚、仁爱、仁道、仁济、仁信等为主要因素的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作为一名消费者,登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官方网站成了张谨闲暇时的选择。
从捷达到宝来,大众汽车旗下品牌与张谨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些品牌,也见证了她从大学毕业,到收入提升、职业发展的全过程。
而促使她再次选择大众汽车品牌的,是一个小短片。
当张谨又一次登录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官方网站,希望通过浏览找到合意的新车时,她发现了一段跟儿童安全相关的宣传短片。
通过短片张谨才知道,原来自己在儿童安全保护上存在着很多误区和盲区,此前,她并没有意识到开车时女儿在后座玩闹有何不妥,“要给自己两岁的女儿配备儿童安全座椅”她当即做出了决定。
跟儿童安全相关的,还有针对成年人的《酒后驾车猛于虎》、《速度与安全》等短片。张谨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并与经常喝酒应酬、喜欢开快车的先生分享所学的内容。
除此之外,在网站上,张谨在《蓝,创未来》手册学到了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轻松节油细节;在《大众汽车畅想绿色未来》中学到尽量少购买反季节水果,既能支持运输上的减排,也更有益健康。
“这些细节都是我们原来忽视的。大众汽车没有单纯地夸耀自己,却告诉消费者那些有用的生活知识,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说这些话时,张谨已经用一辆大众汽车途观车代替了自己的旧车宝来。
这是一名消费者选择一个品牌全过程的记录,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决策是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完成的,这恰恰是策划者杨美虹希望看到的结果。
“中国企业”大众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副总裁,杨美虹希望通过各种努力,让外界清楚,大众汽车这家被公认为技术领先、产品卓越的汽车公司,也试图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做得如其产品般趋向完美。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汽车公司,大众汽车是在中国投资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及其合资公司已经成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军企业,企业社会责任自然是一份不能忽视的功课。
杨美虹很推崇“仁商”这个概念,在她看来,符合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的伟大企业,不仅创造社会经济财富,更是仁厚、仁爱、仁道、仁济、仁信等为主要因素的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在杨美虹心中,“仁商”所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个方程式,等量挂钩。尤其是,作为一个汽车企业,其产品本身还涉及到交通、环保、安全等更多社会层面的问题,在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既要回报社会,同时又不能本末倒置,是一个复杂的多命题。只有在企业发展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和谐之道,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大发展。
“大众汽车在中国开展业务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从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外国公司,相反近30年来,大众汽车秉承‘尊重、责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自己当作是中国的公司,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汽车产业、经济、社会共成长。”杨美虹很愿意分享大众在中国的成长经。
“社会公益活动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杨美虹阐释大众是一个“中国企业”的观点时说。
两类公益活动的整合
大众的公益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需要的,例如突发事件的企业捐赠等,另一类是长期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在对汶川地震的捐赠和后期支持上,就体现了大众的这一策略。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合资企业、旗下的奥迪与斯柯达品牌以及广大员工的力量,共向灾区捐款捐物价值总额逾2520万元人民币;而地震后不到半年时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项目的起步规模为年产15万辆,最终将形成年产35万辆轿车的能力,预计全部项目达产后每年销售收入可达到400亿元以上,并将带动一大批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四川。
“投资成都建立规模庞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是一种更为切实的提升四川汽车工业发展水平、带动当地创造就业的举动。同时,投资四川,也是对西部开发的支持与配合。”
这只是一个案例,更多时候,大众汽车还从另外的社会需要切入,进行捐赠。例如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大众汽车都是多年的赞助商之一。而且大众还会鼓励员工们组织一些志愿组织,由大众汽车提供活动经费,员工们利用周末去打工学校做辅导员,教孩子们英语等。
倡导安全环保
相比这样的社会捐赠,大众汽车还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长期建设,安全和环保是两个重要的方向。在这个方面,大众汽车所付出的行动更追求效果而非形式。
在安全方面,从2005年开始,大众汽车就联合同济大学共同开展了“道路交通事故研究项目”,旨在根据中国特有的道路交通组成结构和交通环境,拟定、建议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某一段路上出了事故,交管部门会及时通知项目组,项目组人员带着工具去采集数据。
在累积了大量真实素材之后,原本计划将数据用于提升产品的大众汽车,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宝贵的经验帮助公众实现安全驾乘。
上面提及的张谨,只是《大众安全路》的受益者之一。这个项目已经启动四年,拍摄了30集,每一集五分钟讲述一个安全主题。如今,类似于张锦这样偶然观看了《大众安全路》而受益匪浅的车主数量已经突破了千万。
环保方面,大众汽车也设定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计划。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国家环保部宣教中心共同发起了“畅想绿色未来”环境教育行动。这一行动在2007年到2009年三年时间,在全国“绿色学校”中通过多方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学习、讨论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能力,为更好地实现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真切地希望能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影响中国最普通的社会公民——尤其是孩子们,希望安全和环保的种子能够深深扎根在他们心里。”杨美虹表示,并补充,“我们还通过制定一些节油技巧等,教授大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
当然,提到大众汽车就不能不提其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事情。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官方合作伙伴也是汽车类唯一合作伙伴,境内火炬传递期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共同组成了由959辆新车参与的火炬接力车队,向北京奥组委提供了5000辆官方用车,作为接送运动员、官员和贵宾的专用车。这些车型包括奥迪A6L、大众汽车迈腾、帕萨特领驭、途安、速腾、斯柯达明锐等。
“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虽然大众汽车投入了巨资,但我们得到的其实更多。”提到赞助奥运会这个活动,杨美虹很坦陈,“一方面,在那样举世瞩目的活动中,大众汽车品牌得到了最大的宣传。另一方面,我们的员工都因此而增强了对企业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内部凝聚力开始体现,销量大幅增加,成本降低,国产化提高等。”
中国汽车工业的“黄埔军校”
进入中国二十多年时间,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以及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合资企业走出来的优秀中方人才数不胜数,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国内其他汽车企业,甚至是大众汽车在华竞争企业中的骨干力量。
这使得很多业内人士将大众称作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黄埔军校”。
注重人才培养
在猎头的眼中,若想找到好的技术人员,非大众汽车莫属。这家公司很早就开始对中国本地人才的培养,那些中方技术人员,同样有机会进入这家公司,有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
提到大众汽车在中国的人才培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更有发言权。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从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上海同济大学进修。那时的同济大学还没有设立汽车专业,张绥新博士在同济学习了一年德语之后便赴德留学。
1984年,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合资成立上海大众汽车时,建设一所为上海大众培养汽车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学校便被写进计划。
当时,与德国企业拥有传统渊源的同济大学承担了这一使命,并于1988年对外招收了首批汽车专业学生。在此后的岁月中,大众汽车集团与同济大学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入,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绥新回国担任大众汽车集团驻华首席代表时,同济大学汽车专业已经成长为中国知名的汽车人才培育机构。
“可以说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就是随着上海大众的建立而建立起来的。”张绥新见证了整个过程,并表示,从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建立之时,大众汽车集团便确立了与中国汽车工业共成长,扎根中国,做优秀企业公民的战略目标。
促成零部件配套体系
大众汽车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人才的黄埔军校,也在后来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零部件配套体系的建立上功不可没。
从桑塔纳到奥迪100,再到捷达,这些车型在十几或二十几年前开始国产之时,“提高国产化率”便作为中德双方的重要共识被写进合作合同当中。
熟悉中国汽车历史的人知道,在二十多年前的中国,为桑塔纳找到符合标准的国产零件配套商并不容易。为此大众汽车集团和中国伙伴共同努力,将德国大众的配套企业带到中国,与中国合作伙伴成立合资或技术合作企业,开始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体系的建设。
近三十年里,当年随大众汽车集团一起进入中国,以及后来大众汽车在中国培养的零部件配套企业,都飞速发展,它们逐渐成为今日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配套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近些年,国内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起步初期,正是因为受到中国汽车工业已成熟的配套体系影响,才得以迅速发展。甚至有人断言,如果没有大众汽车早期给中国零配件供应体系打下的基础,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会错后十年。
现在,很多自主品牌,甚至是晚于大众汽车来中国的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选择零配件供应商的时候,总是会青睐那些给大众汽车做配套或者曾经做过配套的企业。因为大众汽车零配件供应商成熟度高,而且大众汽车对零部件的标准、质量要求严苛人尽皆知。
好产品是社会责任的“地基”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首先就是要在遵纪守法前提下,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要完成自己的业绩,实现对股东的回报和对自己员工的负责。“试想,一个连年亏损的企业何谈社会公益,又何谈社会责任?” 杨美虹说。
因此,在她看来,“一个企业真正的担当还是企业和产品自身,决不能本末倒置。”
另一方面,汽车产品有着特殊性,与交通、环保、安全等社会问题息息相关。“只有通过大量的研发、努力,使你的产品更环保、更安全,推动产业技术向前发展,才是对社会、对公众负责。”
奥林匹克计划
从1984年进入中国市场,大众汽车目前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已拥有13家企业,除了生产轿车的两家合资企业外,还有零部件供应和客户服务等企业,有近4万名员工,95%是中国本土员工。
有统计显示,自上海大众汽车成立以来,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总投资已经约占中国汽车工业总投资的五分之一,直接提供33000个的就业岗位,间接提供超过300000个就业机会。
对于这样一个大体量企业,保持良好业绩,加大在华投资,引入更多先进产品才是其本末不能倒置的真正社会责任。
2004年6月10日,大众汽车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汽车合作伙伴资格,将自己定义“为人民造车”的大众汽车集团与“人民的奥运”无缝对接,并由此开始致力于推广北京奥组委所倡导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2005年至2008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提出并实施了“奥林匹克计划”。
其核心内容包括:将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汽车产品进一步加以区分并加大差异化;到2008年,成本削减40%;到2009年,推出10到12款新车。
通过实施这一计划,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两大合资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国产化率、改善营销等方面取得巨大成效,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迅速提高,市场销量和利润止跌回升。
2018战略
在“奥林匹克计划”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大众汽车制定了成为中国最环保汽车企业的目标,于2007年3月全面启动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动力总成战略”。根据这个战略的要求,在2010年底之前,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所生产的全部车型,其平均油耗和排放都将降低20%以上。现在,这个计划已经提前收官。
2009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共销售140万辆,同比增长36.7%,保持了大众汽车在中国连续二十多年的领先地位。
2008年早些时候,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携手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共同发布“1+1>2——大众汽车集团(中国)2018战略”。该战略对大众汽车在华未来长期的发展,从市场营销、产品技术、生产供应、伙伴责任四大方面制定出了相应的规划,旨在推助大众汽车集团未来尽早实现在华销量翻番的目标,即:到2018年,大众中国的销量将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00万辆。
消息甫出,高达200万辆的销量目标引得业界一片哗然。不过,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显然过于保守,提前完成已无悬疑,甚至有可能在2013年或者2014年的时候,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就有可能达到300万辆。
绿色公司
自2010年来,很多人注意到一个现象。虽然中国整体汽车市场火爆,但相比更多的品牌而言,大众汽车备受消费者推崇,全线车型都处在热销状态,几乎所有消费者都在排队购买。
这背后,实际上是消费者对其品牌和产品的信赖,大众在中国已经被公认为技术领先、产品卓越的汽车公司。
这正是大众汽车的产品理念。大众汽车希望在给消费者提供汽车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又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大众汽车集团在这方面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欧洲对二氧化碳减排有阶段性目标,计划在2013年的时候二氧化碳的排放分不同等级,控制在95克和130克以下。在大众汽车集团全系列产品中,目前排放在130克以下的产品已经达到了187款,是所有汽车企业里最多的。
同时,大众汽车一直在开发一些划时代的技术。比如说独有的缸内直喷涡轮增压的汽油和柴油发动机、双离合变速器、蓝驱技术系列,以及在拥堵路段刹车的能量回收系统、整个车身的轻量化技术、发动机的小型化战略等等。
通过这些技术,使大众汽车产品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油耗不断降低。而且,大幅提高车辆的安全技术。
“大众汽车集团是一个工程师文化的企业。我们的工程师通过他们的智慧,在不增加消费者成本的前提下,通过创新和企业内部的研发系统,通过新技术的利用,让产品的安全性更进一步优化。”杨美虹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品更加绿色的同时,大众汽车在生产方面也构建了绿色标准。其在中国所有的工厂在2007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ISO14001的环保认证。
今年,在正在中国筹建的佛山工厂和江苏仪征工厂,大众汽车会率先引进“蓝·创未来”的概念,通过环保专家的调研,全面构建绿色工厂,涉及到工厂地下水保护,甚至是周围物种保护等细节。
除了对自身的要求,大众汽车在经销商和供应商方面,也都在推行“蓝·创未来”概念。对经销商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在维修汽车、在零配件生产方面,如何能够节能减排,并进行“绿色经销商”等认证。大众汽车希望带动整个价值链上,从生产到供应商,从上游到下游,都更绿色、更环保。
正如杨美虹所说,“只有你把自己当作是中国企业,就会把社会责任细化到每一个环节。”
现在,大众汽车集团又开始了对中国的投资计划。在去年和今年年初分别两次增加对中国的投资,总计60亿欧元,将近600亿人民币,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投资。
“增大投资也是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杨美虹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