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国创业企业的发展形式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5日 11:45  新浪财经
图文:中国创业企业的发展形式论坛
  由创业中国精英会主办的“2010MEGA峰会:创业与企业革新”于2010年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创业企业的发展形式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创业中国精英会主办的“2010MEGA峰会:创业与企业革新”于2010年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创业企业的发展形式论坛。

  Eric L.SCHMIDT:

  非常感谢周鸿祎先生对于我们所做出的贡献,正像我们日程上所计划的那样,我们接下来有一个茶歇的时间。

  接下来我们开始小组讨论,我是这组讨论的主持人,我们这组会有六个演讲嘉宾,演讲会以英文进行。首先我想介绍一下David LU,他在中国一直致力于企业上市和私募融资业务,在加入罗德曼投资银行之前,David LU曾经担任中国投行部首席代表,他拥有十年投行的经验,他在1998年开始投行生涯,他拥有多伦多工业工程学士学位。第二位演讲嘉宾是林杰夫先生,他是博锐律师事务所的合作人,他的客户来自各个行业。比如说像农业、食品、替代性能源等等。接下来是路网合作创始人兼主席Richard ROBINSON先生。第四位是硅谷银行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的杨大和先生。接下来是凯鹏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人钟晓林先生。最后一位演讲嘉宾是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的周树华先生。

  我们想在中国的创业和企业创新之前,今天我们已经听了两位发言人的发言。在谈到创业之前,先给中国的创业下一个定义,有关于创业的定义,可以说现在是很大的问题,因为大家都在想究竟什么是创业呢,请在座的各位嘉宾给我们一个定义。

  钟晓林:

  谈到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很难回答的,创业意味着创新,但是又不仅仅是创新。对于创业来讲就其他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说领导力,就是你比别人有更加前瞻性的能力和眼光,你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你可以看到危机和机遇,而且要有能够激发员工的力量,还要能够变革,还要综合各种各样的资源。我觉得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国的创意来说,它是具有很多与众不同特点的。因为和很多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我们中国的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因此这样的创新精神能够给我们带来变革。我们要有非常高远的目标,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创业真正的意义所在。

  周树华:

  和美国相比,中国的创业家是非常不一样的,在中国你要跟很多非市场的因素打交道。比如说和政府打交道,以及和其他方面来打交道,这是中国和美国市场很不容易的。我们在中国的员工政策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我们创业企业家来说,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对于中国的创业家来说,首先一条就是要生存,如果你能够生存下来,你在未来才能抓住更多的机会。

  有些企业家或者是绝大多数的企业家,他们都不是专业背景出身的。所以他们要自我修炼和修养,他们要通过案例磨厉和摸索,所以这度他们来说是非常不一样的情况,这个和硅谷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在中国很多企业家他们不仅仅在技术方面有天分,其实他们还有很多几乎,在创造商业模式方面也非常富有创新。你要做很多不一样的事情,这在中国是非常复杂的。

  杨大和:

  我会这么来定义中国的创业,如果想成立自己公司的人都具有创业企业家的精神。创业企业包括或很多活动和业务,其中一个是融资渠道,这个在中国是比较有限的,在硅谷可能比较丰富一些。很多资本家侧重于业务后期方面,因为投资初创企业的话风险非常高。对于中国创业企业家来说,他们可能比较短视一些。如果你要成立自己的企业风险是很多的,你要应对每天出现的挑战,你如何招人,如何给这些人开工资,这些都是他们要应对的问题。中国企业家是非常聪明的人,别人跟我说你也是中国人,你是不是聪明的,我说我是中国人。但是我碰到过很多更聪明人,他们都是更聪明的人,他们在追寻市场、项目,但是在这里他们所追求的跟在硅谷所追求的是不一样的。

  Richard ROBINSON:

  当然在过去的十年当中,网络公司的繁荣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全球也是风起云涌的。比如说在技术、媒体这些行业,创立公司的成本更低了,门槛也更低一些。你可以成立自己的公司,你可以以开源的方式来做,你也可以与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合作,这个加速了整个企业生态环境的发展。其实我的孩子也是在中国出生的,我在他们身上也看到一点点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机会是非常多的,我非常支持创业精神。有一个网站上面讲了创业精神,他大概提了成为企业家的十大潜质,大家能够想到是什么关键点吗?他说要能够致胜的关键品质,就是要不懈的努力,要永不放弃和永不言弃,要非常足智多谋,永远能够想到一个方案能够应付随时出现的挑战和困难,这是我们谈到成为成功的创业家很关键的品质,很多人说中国的创业家可能不是那么具有创造力。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很多人他们并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创业家是非常富有创造力的。

  Eric L.SCHMIDT:

  在这个方面来讲其实我是非常同意他的意见的,中国的企业家是足智多谋的,就刚才Richard ROBINSON谈到的你们是不是非常有体会呢?

  钟晓林:

  我觉得在今天早上周鸿祎先生的发言,他之前投资过很多互联网的企业,他代表了中国创业家精神的一部分,其实他讲到创新,在它的字典里面是微创新,我觉得这种微创新更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不是以技术为导向而创新的策略。我觉得这个不仅仅对中国实用,其实在未来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是创新,也是应该走的路子方向,在中国的语境下面是非常有限的。

  真正的创业家是很务实的,并不是天上掉下来大馅饼,他真的是脚踏实地的,基于你手头有的东西做创新和创业。所以我也同意之前发言人说的中国确实有真正的创业家的精神。

  林杰夫:

  我也同意这样的说法,在中国做成功一定要有关注力,在这里谈不同从文化上来讲很重要的是经验。很多时候在初创的公司当中经验是缺乏的,所以他们没有实力或者说他们身边无法聚拢有丰富经验的人,来帮助他们实现目标。所以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很困难的,对于中国的创业家来说他们可能成说的东西过多了。对于每个点子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执行起来才可能获得成功。所以讲到执行这个层面,你需要有这群人可以去执行。

  David LU:

  我们同事跟我说,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片很神奇的土壤,什么事情都有可能。所以对美国来说,美国是比较成熟的市场,我们在中国依然看到了很多机会。一旦你能的获得机会,你就可以抓住机会很好的发展壮大。比如说就像你是炸鸡块公司,你有这个店你可以发展成好几十家连锁店。

  Eric L.SCHMIDT:

  之前的发言人提到你如何能够生存,你如何能够扩大,其实这跟抓住客户心理是有关的,我们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呢?

  杨大和:

  我觉得你看一下这个生态环境和硅谷相比,你可以看到中国基本上生态环境该有的都有了。比如说非常有经验的管理人,也有更加成熟的创业家,他们从很小的初创公司到成熟的公司里面逐渐历练起来的创业者。还有一点就是对于初创的科技型、技术型公司来讲,以前贷款是很难拿到的,现在情况已经改变了,比较容易能够获得银行的贷款。比如说你可以把你的房子抵押给银行,或者说你可以给银行做一个评估,告诉银行你的技术在市场上价值,银行很高兴给你贷款了。但是对于技术型公司来说,你没有固定资产,你有知识产权,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如何获得融资呢?基本上得从政府这边来下手,他们可能在街道上或者在一个孵化器当中,或者是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当中,他们通常都是从地方政府获得资源或者是支持的,或者从他们的家庭成员当中获取一些融资。

  通常来说很典型的是地方政府会给创业者一片土地,创业者拿了土地到银行去抵押土地获得贷款。不仅仅从融资这个渠道来讲,对于很多VC或者是硅谷银行来说,我们能够提供什么呢?我们能够给他们带来很多资源,其实是钱之外的资源,就是他们如何应对一些挑战和困难的资源,但是在这块我们还需要继续推进。

  Richard ROBINSON:

  其实做什么事都是很难的,做什么事也都是可能的,这确实准确的描述了中国的市场。在中国各个地方有很多本土化的挑战,尤其是和其他国家,包括跟其他亚洲国家相比起来,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市场不同的特点。其实每一个事情都有反面,就是有希望的那一面,你要不断的推进。我们看到在中国有时候还要应对灰色地带的挑战,这也是挑战之一,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在生活生存必须要面临的环境。所以在我看来,在很多事情的早期阶段都会有一些插曲。人们可能在他家人,或者是他的朋友当中借一些钱。但是对于一些创投公司来说,他们借钱的公司可能是数值百万的,所以对者来说,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天使投资者的投资。现在看到有很多VC进入了周围,现在的VC主要进入大公司,比如说像QQ、百度等等,我希望跟这些核心的人们建立一些联系,如果他们不投这个公司了,我就投这个公司,因为我看重这个公司所具有的人才优势。比如说我们和IDG之间有一定的竞争关系,所以有很多VC他们试图把一些强有力的人才从大公司当中挖出来。

  上市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对于很多公司来说你必须要有很强的能力并购市场,但是对于中国来说现在并不是很强的。我们看到在中国这种竞争是非常剧烈的,很多公司都是在自做自己的事,并没有形成强力的联合。

  Eric L.SCHMIDT:

  Richard ROBINSON刚才谈到了很多事情,但是他没有谈到中国并购生态环境,对于VC和创业者来说有什么样的机会呢?

  David LU:

  我想我们现在在中国看到越来越多的并购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现在在中国的市场上有很多并购方面的机会,正像我刚才所说的一样,和美国相比我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和差距。在中国的VC有很多机遇,对于VC来说在中国要跟在美国制定不一样的战略,在中国更多是IPO。对于中国的公司来说要采取完全不一样的战略了,对于并购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考虑,对于美国的VC来说他们更多的会选择并购这样一个渠道。但是对于中国来说现在并购并不是一个关键的VC领域,很多人都非常关注中国本土的并购活动,在中国的并购活动达到了九百万美金这样一个数额,这个规模并不是和美国相提并论。

  杨大和:

  很多公司的自我成长都是通过并购方式,在美国可能需要花一个公司十年的时间进行上市。但是对于并购来说可能需要七八年的时间。但是反过来看看中国,中国很多公司的规模成长的非常快,有很多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市值,也具备了上市的条件。

  Eric L.SCHMIDT:

  我想各位都传递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公司都希望在国内上市,大家对上市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周树华:

  首先,我还是想要讲一下并购市场,在中国现在以人民币为计价的VC每年会达到几千万美金这么大的数量。在中国的IPO市场,每年大概有三亿或者是四亿这样的数额,这个市场会越来越成熟,很多市场他们都欢迎一些新进的投资者。而对于公司来说,有很多小公司逐渐被淘汰了,而真正成长起来的公司可以达到上市的规模。不管是在国内本土进行并购,还是到海外进行上市,我觉得最为重要的是公司的质量本身。我想未来在中国有可能也会出现像美国硅谷这样的企业集群。所以在中国未来的三到四年,并购会成为一个非常常见的案例。

  林杰夫:

  我想中国的本土市场现在和海外的市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因为在中国本土还有很多公司现在正在等待上市。如果说这么多的公司都在排队的话,我们就知道在中国对于这方面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因为中国企业的怎样或者说是发展是非常快的速度进行的,因此需要资本的数量也是急速的上升。对于中国的市场来说,它的资本的流动性可能比其他方面更加强一点。因此我们觉得在中国的本土上市,有的时候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Eric L.SCHMIDT:

  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创业,大家觉得在创业企业中,创新究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钟晓林:

  正像今天上午周鸿祎谈到的那样,他谈到了微创新,我觉得大部分公司进行的创新都是周先生所讲的是不好的创新,他们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他们没有理解整个流程,只有在理解整个流程之后你才能出台解决方案,有的时候可能是花费太高,创业者想要削减成本。有的时候从国外引进的产品并不能完全满足本土市场的需求,而那些外国的进口商品的价格也并不是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所以我们需要本土的一些人才,比如说像华为和其他的高科技公司来生产类似的本土产品,我们看到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在价值链上的上升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创新,有些人认为它是逐步积累的,并不是那么显著和重要的。但是我想就像绿色科技一样,随着一步一步的积累和成长,它所带来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这种创新对于我们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奠基和基石。对于绿色技术来说未来一定会占有市场,会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所以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非常相信中国的创新,因为这就是我们所处的行业。我们会我想我们究竟缺乏什么,我们缺乏资源吗?但是对于中国的创新来说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有些时候是因为文化和媒体,因为当你向一个失败的公司进行创投的时候,可能在整个中国市面上会有负面的报道。所以对于建立中国创业的生态系统来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希望再加之连上逐步上移,我们要实现真正的创新,我们要建立创新的文化。

  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有些时候只能承受一次性的失败,这是我们的一个底线,我们并不向各种各样的公司进行投资。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用更多的时间来促进中国的创业和企业精神。

  周树华:

  在美国创新是不一样的,在美国现在非常关心清洁技术的发展,会出台一些相关的核心标准。如果你们去美国的硅谷,我们看到在那里有很多关于清洁技术和新的标准,在中国可能有的时候并不是考虑相同的事情。

  我们看到在很多公司,他们采取的都是C2C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是没有问题的,也是过去非常成功的。比如说像华为、携程等等这样的公司,他们所进行的员工教育是非常本土化的。现在华为的IP去年已经达到了第一位的位置。因此在中国我们看到成功的企业并不罕见,但是如何进行成功的创新,现在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现在为了在价值链上移,有很多企业都做了很多事。比如说有些企业在做经济型酒店,如果说你在中国做经济型酒店非常成功的话,那么我相信你在全世界经济型酒店业一定能达到前三的位置,因为中国的市场是巨大的。中国是一个在创新方面现在还是正在学习的毕业生。

  谈到降低成本,我觉得很多公司来到中国,并不是因为中国的成本低,而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在中国我们非常看重技术,我们把很多技术引进来,尤其是在绿色科技方面,这些年来进行了非常大的创新,在绿色技术领域,我们从国外引进了很多相关的技术。即便像苹果公司也在从世界各地引进各种各样的技术,他们并不是完全的进行自我技术的研发,我们做的就是这样集中和集合的过程。然后把所有的技术整合起来做出一个商业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Richard ROBINSON:

  我在媒体上读到很多报道,他们写的非创新的中国,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社会,我来到中国以后,我发现中国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中国的创新并不比其他国家少,甚至更多。我们看看在美国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状况,以及英国以前的状况,他们也是从其他欧洲国家拿到了很多投资,但是他们并不能很多的回报。因此我觉得中国现在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很多西方人他们批评中国现在所做的事情应不是创新的,我想接下来他们会看到不同的事情。

  我是做媒体的,在中国因特网的发展已经非常迅速了,中国现在已经有上亿的手机用户,还有因特网的用户。所以这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中国的公司发展现在已经越来越强,而且野心也越来越大。我看到过日本公司走向海外市场,事实上日本公司做的非常成功,因为在其他一些市场,日本公司发展的都比较好,我认为中国也会有同样不凡的表现。比如说其他一些企业进行的投资和并购,中国也会发生同样的状况。中国现在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已经非常多了,所以我认为中国在未来必将处于主导地位,中国现在正在购买其他国家的公司。而且对于创新行业也注入了很多活力,所以我认为中国未来一定会非常有希望。

  林杰夫:

  我觉得现在很多不同并不是理念的不同和创新的不同,而是说要更新现有的。比如说在这个方面要复制其他国家的商业模式,在学习过程当中,也特别注意现有的商业模式的问题是什么,经验是什么,教训是什么。所以不仅要学而且还要改进,我们看到大的公司,因为他们非常大,所以他们的业务非常多样化,他们看到小的公司开始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Eric L.SCHMIDT:

  这些大的公司,他们看到其他公司做了他们想做的事情,他们自己公司组建一个团队去做,或者阻止这些小型公司,不让他们今后茁壮成长成为他们的竞争者,你觉得这种情况会在中国发生吗?

  杨大和:

  我并不这样认为,如果我看到这样的公司我会买下这家公司,如果价格很高的话我会组建自己的团队,也可以在百度调一些人,然后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做创新。

  周树华: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不仅仅在中国有这样的问题,在全球业界也有这样的问题。比如说像Google和Eaby,他们也扼杀了很多公司,比如说像新浪做什么事情,其他所有的公司也随后跟风也都做新浪做的事情。我觉得这个好像是消费者品牌,这种情况下新浪和百度更多是以创新来立足消费品牌,而不是你所说的会扼杀小的创新公司的项目。在互联网或者是新媒体行业来讲是这样的,如果你做创新的话一定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做创新,这是我们看待创新的观念。相对于清洁技术或者是医疗行业来讲,在这块他们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新,而不是像互联网由赢家制定规则。

  林杰夫:

  在美国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它并不是扼杀创新,而是要限制竞争。

  Eric L.SCHMIDT:

  比如说美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当时还是比较重要的时刻,美国当时有三个大学有创意学课程提供。现在在美国差不多上千所大学都提供这样的课程,在中国也开始要做同样的事情,这里想要讨论的问题是,创业精神或者是创业家,他能够成为被讲课的一个课程吗,或者在中国能够开这样的课程吗?

  钟晓林:

  我从非常著名的商学院听到他们的观点,企业家是不能够被过分宣扬的,他们给我们创建了这样的平台来推广和滋养中国创业家的精神。我觉得这种创业家的精神,其实要看你怎么去定义,如果你觉得在中文当中,我们是说“君子自强不息”,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更多的要依赖于传统的资源,对于未来的成长,尤其是对我们的高管来说,他们不仅仅要看重传统资源,更要看重创新,所以我们要宣扬这种精神。

  周树华:

  其实在中国很多大学和培训课程,都是有关创业的,很多人都有这个激情去上这样的课程,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获取一些经验和智慧。但是就这种课程来讲,他们的系统性不够强和硅谷比起来,我们这种商学院在做这方面的课程培训还是有所欠缺的。就好象这些教授一样,他们对于创业并不是有非常深的个人体验,对于很多学生来讲他们仅仅是想成立自己的公司。所以他们本身对于创业家的精神或者对于自己要创什么业也没有更深的体会,所以像今天这种论坛、会议、平台是非常好的,在今后应该更加推广,并且希望致力于在一些大学提供专业化和系统性的课程。

  Eric L.SCHMIDT: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看中国的企业生态环境,你觉得在今后的五年有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呢?

  Richard ROBINSON:

  如果要我来看这个问题的话,我们的机会大门已经打开了,在中国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业者。但是问题是你要成为创业者,所以我没有看到创新,中国很多的研究生和毕业生,他们不愿意去创办自己的企业,可能是资金上的压力或者是就业方面的压力。但是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你之前也提到过比如说外部的挑战。但是我觉得很多初创企业他们是自己扼杀了自己,并不是外部的监管环境和外部的资金压力,而是他们自己在内部就溃败了。如果你没有很好的人,如果没有一个稳健的团队和专业的知识解决问题,你很可能在内部崩溃了。就好像我们的一个公共汽车,其实这个公共汽车,如果你有很强的动力。但是你整个方向是不对的,很多人会说我有自己的公共汽车,他们不会被吸引到你这辆公共汽车上上来,很多创立自己公司的人来说会考虑这个问题,我认为这点是一样的。

  杨大和:

  所以在今后的五年看到很大的变化,就是现在你看到越来越多更加有经验的人加入到了创业大军,包括中国人到海外留学。其实在中国实际上我们会看到人民币基金的设立,这会支持我们中国的创业者做出更好的成绩。对于创业家来说,从一个初创企业要到成企业有很多步骤来做,不仅仅是你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更多的是你在实践当中了解到的。如果策略错误了和产品错误了,到底哪些人可以领导做策略的转变呢,如果你是一家五百万的公司,你随后到两千万的公司,你的管理层也是很不一样的,到你到了两千万公司的时候,你会发现我再到一亿美元市值美元的公司你发现你需要的人才是更加不一样的。所以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你要获得成功,要特别注意这些问题。

  我们经常说政府给予了很多银行的压力,我们知道在国内以前他们就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部门,现在他们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部门,也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他们每个季度专门会问地方政府,你们对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在今后会越来越快。很多人谈到硅谷的模式,哪一种模式可以更好的获得融资。比如说我们经常听到会在电话中问到你,你现在的价值是多少,你期货的价值有可能是多少,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关注融资便利化方面的体现,所以今后肯定会有越来越活跃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David LU:

  我觉得对于创新来讲好消息、坏消息都有,好消息就是肯定会有更加充足的资本和资源,技术也会越来越好,成本也会越来越低,人力成本方面也会更加优惠,因为他们更加出色。但是市场成熟了,你要做初创公司的成本会越来越高的。当我们在市场越来越成熟的时候,我们将面临这样一些挑战。

  Eric L.SCHMIDT:

  现在把时间交给代下的观众,如果大家有问题的话可以问台上的嘉宾。

  提问:

  你们谈到IPO的环节,像中国的创业板在一年前已经开始交易了,它对于我们中国的初创公司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它能够帮到创业公司吗?

  钟晓林:

  我觉得总体来讲中国的创业版是一个比较好的平台,这是肯定的,也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我们来看我们的投资组合当中,至少目前有三到四家公司没有进入到创业板里面。所以在今后会有更多的公司到创业板上面上市。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困难、看出和挑战。因为现在我们还是处在过程当中,在监管法规方面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空间,所以做这件事情不是很容易。其实很关键的还是要看你公司的基础结构,而且整个上市是以规则为框架的,而且这些条件或者是资质是非常严格的,如果你的公司真的有高成长的潜力,然后技术也是非常先进的,也确实有很好的空间。但是这些是监管机构,他们不懂,他们只会挑你的毛病,比如说你的财务结构、法物结构等等这些问题,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要更好的适应。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看到在很多创业公司,他们是被创业板拒绝了。但是事实上这些公司是非常具有前景的公司,所以我想目前对于很多公司来说还是有很大的障碍必须要跨越。从长期来看,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公司现在从海外归来在本土上市。

  林杰夫:

  从概念上来讲,市场意味着很多东西,我觉得市场现在仍然在发展,市场的秩序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因此对于在市场上上市的这些公司,对于公司的股指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一些公司的案例中对公司的股指并不是非常的准确。所以我认为在初创市场上,可能在未来的五年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我希望在未来的五年,这个希望能够变的更加成熟。

  周树华:

  我非常同意他说的,因为现在中国的初创市场并不是非常成熟,但是市场已经在了和美国相比,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超过了上万家,但是在中国我们有上交所和深交所,这两家上市公司加起来上市公司也超过两千家了,这就是VC和PE所面临的现实,也就是说中国未来春也企业的发展将会是非常迅速的。

  现在问题在于如何管理这些公司和市场,包括像企业协会,包括像政府如何更好的管理市场,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中国的政府来说,中国政府并不仅仅是要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而是要促进就业,对于中国来说就业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Eric L.SCHMIDT:

  很多公司都希望学习企业治理,我想明天早上我们会有一个专门的小组讨论。

  提问:

  我想你们大多数人都已经谈到了一些事实,也就是说中国在早期企业发展的一些事实。但是你们很少谈到融资,我想问一下在融资领域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因为现在在中国有很多成长非常迅速的企业,他们对于资金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林杰夫:

  我认为从文化上来讲,中国现在还处于早期,中国现在还缺乏一定的透明度。当然这些初创者,希望他们的企业变的越来越透明的时候,我觉得这些投资人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视觉,对他们的企业有更加好的认识。我们知道当你与人沟通的时候,如果那个人对你非常开放,对你无话不谈的话,你很容易对那个人产生信任。

  钟晓林:

  从初创者的角度来讲,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机会,现在在国内进行上市过程说进行相关的活动,机会并不少。你刚才也谈到了,现在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这就是现在我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杨大和:

  我觉得现在天上掉馅饼的事越来越少了,也不会出现了。现在我们需要那些训练有素非常好的人才队伍,同时也还需要现金流。你不仅仅需要改变银行对你这个企业的看法,而且要改变监管者对你的看法。因为我们知道现在在中国的银行业坏账率已经有了很大的下降,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大概会有10%左右。所有的银行现在都已经是有非常好的经验了,他们会预防坏账率。所以他们会很关注贷款企业你们的能力,会关注你们很多相关的条件,他们一定知道贷款给你们会不会亏本,所以对于银行来说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想要很多相关的数据。

  现在银行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中国政府已经下大力气要整顿银行业降低坏账率。因此作为我的角度来讲,我可以告诉你们,银行业的监管者现在正在付出巨大的努力来防止坏帐的出现。所以对于一些想要贷款的企业来说,你们一定要有非常好的现金流和偿债能力。如果说你们没有这些能力或者说你们不符合这些监管者他们所界定的条条框框,那么很抱歉你们拿不到贷款。对于VC来讲也是这样的,并不是说现在的果子那么低,一伸手就可以摘到,这种事情已经不可能发生了。我们知道在成熟的市场企业的现金流都是非常良好的,我们知道现在大部分的融资还是来自于当地政府,如果当地政府说我给你一亿人民币,你把它作为启动资本,然后你一定要拿回来两千万。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就是这样的,就是说对于银行来说他们需要证明你的盈利能力,而且需要你支付一定的保证金,你要拿赚来的钱首先还给银行,因此在中国现在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在银行业和融资领域。

  Richard ROBINSON:

  我主要和网络公司打交道,比如说像雅虎,雅虎的VC融资并不是做的非常好。在03年、04年、05年会有很多大型的天使投资者的出现,他们是一些业业界的投资者,他们有很多关系,而且他们也有很多相关的信息。比如说像技术资源方面的信息。我们知道现在已经进入到了VC投资的大潮中,因此除非你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或者比其他业界的同业相比,你有很多优势,你才能够获得很多的融资。

  Eric L.SCHMIDT:

  感谢所有的演讲嘉宾,非常感谢大家对于中国创业生态系统的支持和做出的贡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