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苏保祥:建立区域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0日 15:34  新浪财经
苏保祥:建立区域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10年10月19日-24日在南宁召开。上图为中国银监会广西监管局局长苏保祥。(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张远 摄)

  新浪财经讯 “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10年10月19日-24日在南宁召开。上图为中国银监会广西监管局局长苏保祥。

  苏保祥: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参加本次论坛,本次论坛对巩固金融合作成果,进一步拓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金融平台,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受中国银监会的委托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中国与东盟各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随着双方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在中国与东盟各国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推动下,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取得了进展,于是业务合作步伐加快。截至今年6月末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东盟国家共设立了11家分支机构,东盟十国银行在华设立4家分行和7家子银行。子银行又下设了20几家分行。自2009年以来年平均增长38%,银行业务合作进一步扩大,中资银行分支机构与东盟各国银行间的代理行合作取得了进展。工商银行先后收购了印尼的哈利姆银行和泰国ACL银行。

  二是监管合作进一步推进。到目前为止,中国银监会按照银行监管委员会确定的监管原则,与新加坡、菲律宾、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确保对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监管,共同维护双方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今年5月,中国银监会与新加坡管理据共同举办了高级银行监管研修班,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金融界的合作,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金融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提出三点倡议:

  第一,进一步健全合作平台,在区域内各国政府主导和支持的开发型金融机构,积极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交通、港口、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支持。

  二是共同组建面向中国—东盟市场的区域性商业银行,为自由贸易区内企业发展和局面消费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建立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实验区,中国银监会支持在广西设立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实验区,积极探索和深化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模式。

  第二,进一步丰富合作内容,继续推进金融机构互设和业务合作,我们欢迎东盟各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来中国设立机构,参股公司银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我们也积极鼓励和支持中资银行根据自身的实力、经营策略,风险管理能力和市场定位“走出去”,在产品创新、市场开发、境外并购等方面加强与东盟国家金融机构开展跨境合作。

  二是推进信息交流和共享。

  建立中国与东盟银行业信息共享机制,使中国和东盟各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全面、及时掌握跨境企业的信息状况。

  三是加强金融制度合作,我们与东盟各国根据自由贸易区有关协议条款,采用有效措施,促进双方银行业及监管人才的相互交流,建立中国-东盟金融人才合作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开展金融人才培训构成工作。

  四是推进金融风险预警合作

  实践表明金融危机往往具有明显的跨境环境和区域辐射特点,区域的传递和扩散,这需要各国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的联合行动,我们愿与东盟各国监管当局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具有新兴市场经济体特点,符合经济要求的风险监测预警和监管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三,进一步深化合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发挥现有沟通与合作机制的作用,我们愿与东盟各国充分利用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这个平台,推动建立中国东盟监管协商协调磋商机制,共商监管政策,协调金融活动,积极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定期或不定就影响区域银行业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建立和完善银行业信息交换、市场转入、危机处理等方面的对话和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区域间金融合作与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不断深入,中国和东盟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我们愿与东盟各国同行加强合作,携手并进,为共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互利共赢的金融发展新格局做出新的贡献。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