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娄刚:要解决金融产品类别不全的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9日 16:46  新浪财经
娄刚:要解决金融产品类别不全的问题
  第七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0年10月16-17日在上海浦东召开。论坛主题:绿色金融创新与产业绿色转型。上图为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娄刚参加分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孙洁琳 摄)

  新浪财经讯 第七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0年10月16-17日在上海浦东召开。论坛主题:绿色金融创新与产业绿色转型。上图为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娄刚参加分论坛。

  娄刚:谢谢秘书长。刚才马克-让先生集中对国际的环境给我们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听上去挺悲观。我讲一下国内情况。马克-让开了很好的头,未来十年可能国际整个金融环境本身就是比较多变的,或者会出现很多新的风险。这对中国国内金融市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从这里开始讲未来十年里面中国金融市场最起码有哪些新的挑战。

  第一大挑战,可能要经历十年,或者更长时间逐渐货币的调整。在货币汇率调整过程当中人民币逐渐地走向国际化。这些话说起来很容易,但在这个过程当中资本市场如何跟这个过程相配合,这是非常复杂、棘手的问题。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围绕人民币在资本市场上的产品在国内几含乎没有,在境外是不可交割远期的合约。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中国的出口商,或者有这种风险管理需求的人来说现在几乎没有办法来管理风险。我觉得这对资本市场发展来讲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国家从实例上来讲,或者从国家规模上来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有4万多亿美元的生产总值规模,如果把东南亚这些小国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大。但很可笑的是人民币远期合约交易量可能还比不上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特别是泰国一些小货币的交易量来得多。我们企业要想在境外市场进行这样的风险管理,他也没有这么大的头寸来满足这个需求。所以可能只能做很小头寸的对冲。我觉得这可能是第一件需要考虑的事情。

  二,在这个过程当中还需要实现投资能力的提升,投资范围提升。按照目前情况来看就算未来中国每年顺差比以前要少一点,十年时间恐怕也要累积到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显然已经跟今天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差不多规模的金额。整个大国都在印票子,未来十年不是美国赖帐的十年,而是美国通过货币贬值和通胀的贬帐的十年,如果你手里是所谓无风险的、低固定受益的资产类别,那显然你是最吃亏的一个。

  这个事情又不能完全指望政府来实现,必须要通过市场来解决。因为政府的投资能力是有限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这么大的规模,实际上政府已经快有一点吃不消了,中国如果走这条道路的话,那就复制小国一条腿走路的方法,这是不行的。我们要常惠于民,而用惠于民。过去是集惠于国,因为你是有需求的国家,我们外汇储备是不足的,延续到今天过多了,如果继续延续这个处置的话,那对外汇安全有一定的挑战。要把常惠于民,让老百姓、让市场对外投资,投资那边的产品来解决这个问题,解决我们外汇资产的收益问题。这对资本市场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是跟国际接轨部分。

  国内的挑战也不小,我打算从三个方面来讲:一,我觉得我们十年之内必须要完成产品类别不全的问题。这是一个大问题。很多人说:产品类别怎么不全了,不就是这么股票嘛,中小板、创业板都到2千家了,还不全,这不叫产品类别,这些是权益类的产品。我们国家在所谓的直融产品,直接融资产品,公司债这一块规模太小,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5%都不到,我们股市如果按照3500点算,几乎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百。在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以后达到国内生产总值170%到180%,这在国际市场完全是说得过去的。但我们的直融市场,也就是说企业直接融资市场、债券市场和现在在国际上的情况完全不匹配。

  现在国内连一个正而八经的评级机构都没有,有大量的事情要做,政策要配合,监管要配合,看一下大的框架必须要产品满足。美国的直融市场大于它的股市,比它的股市还要大,是银行信贷规模的接近两倍。也就是说他有大部分企业的债务融资需求,他不是通过银行来解决,而是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这样资产配置就有一个很高的效率,当然后来出了次贷,这是延伸产品和风险管理的问题,这是一个产品类别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的老百姓钱多了以后,要么买股票,要么买房子。这两块资产要么风险太大,要么流动性太差,实际上都不太适合普通的个人投资者,但如果把公司债这一块市场做大的话,那就符合大部分的散户投资需求,高于银行的存款收益,但流动性又非常好。这是产品类别的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解决工具箱的工具不全问题。对风险管理类的产品刚刚起步,股指期货孩子算是生出来了,但生出来了以后怎么样长大,现在的股指期货了解下来反而变成了投机的工具,但是一个风险管理的工具。我们怎么样把它引导到这方面,让大的机构来运作起来,这是一个大的课题。也就是说既要参与市场,又不愿意承担市场风险的人,可以通过这些风险管理工具来把风险控制住,管理好。一个企业跟另外一个公司交叉持股,必然要面临着市场风险的问题。但他又不是市场投资人,是产业投资者,他必然有很强烈的对冲市场风险需求,这时候为什么不用股指期货呢,为什么没有更远期的和约来使用,对于这一块我们都需要满足他的需求,逐渐地把工具箱里的工具来集中全。延伸品、结构类产品都要发展,实际上延伸品和结构类产品有它很大的优势。不能看到美国,或者欧洲在风险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就认为这些产品本身都不行。要先把这些工具箱的里的工具搞全,才可以把生活做好。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国际化还需要继续深入。除了刚才讲的走出去问题要解决以外,还要解决一个怎么进来的问题。中国的老百姓为什么不能够投资5百强的公司。为什么一定要把钱全都砸在创业板、中小板,还有些国内,他不是不想投,但没办法,没有办法选择,我觉得要完成一个真正的金融中心建设,让境外的企业到中国来,给我们进行投资,跟我们走出去投资同样重要,这是国际化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看国际金融中心里面没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是自己完成国际金融中心的,那只能叫一个产业中心、产业融资中心,不叫国际金融中心。

  我大概从这几方面讲一下个人的经验和想法。有偏颇之处请各位专家做一个指正。谢谢!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