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工集团信息化领导委员会副主任刘建森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4日 10:57  新浪财经
徐工集团信息化领导委员会副主任刘建森演讲
  由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CIO高峰论坛”于2010年10月13日-16日在贵阳市举行。上图为徐工集团信息化领导委员会副主任、市场总监刘建森。(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CIO高峰论坛”于2010年10月13日-16日在贵阳市举行。上图为徐工集团信息化领导委员会副主任、市场总监刘建森。

  刘建森:各位尊敬的领导和来宾,刚才我们的标杆企业小松中国的张部长讲的非常好,尽管我们徐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也还要继续向他们学习。

  徐工集团是在江苏苏北地区,原来给人的印象苏北很落后,也没有江南的美景。我原来在南京工作,到徐工工作之后,觉得徐州还是很不错的,这几年大量一些基础设施的投资,徐州变得非常漂亮,有山有水,典型的园林城市,现在许多徐州人都戏称“徐州是近五千年以来发展最好的时间”。目前,徐州要发展成中国的“第八大城市”,徐州有悠久的历史,比如徐州是刘邦等十一位开国皇帝的故乡。欢迎大家光临徐州,光临徐工!

  徐工的历史:徐工有60多年的历史,徐工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43年八路军鲁南兵工厂。1963年徐工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汽车起重机,70年代第一台的压力机、90年代亚洲第一高的登高的平台消防车等等,是中国重工机械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徐工自1998年成立集团以来,得到长足发展,21年来始终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在没有特殊资源的徐州、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工程机械行业里、一个成立之初仅为3.8亿元的徐工、一个100%国有企业,能够成长为超过500亿元、位居世界工程机械第9位、位居中国工程机械首位,汽车起重机产品销售已经连续7年世界第一,产品销售到145个国家的企业集团,应该是工程机械行业的一个奇迹,也是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奇迹。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同志秉承产业报国之心,带来全体徐工人锐意进取、甘于奉献、不断创新与超越,创造了这个奇迹。

  徐工的企业文化: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2012年争取营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企业的精神是“严格、踏实、上进、创新”。最近徐工刚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这是对全体徐工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褒奖,信心化推进司给我们颁布了一个“示范性企业”的荣誉,这些都是我们的成绩。

  徐工的发展战略。我们专注于工程机械,没有做其他方面的投资,希望在这个领域做到行业中的排头位置。我们已经在液压油缸、回转支撑、箱桥等方面有了自己的核心产品,我们和斗山合作生产的发动机项目进展顺利。徐工在核心零部件的投入,增强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我们实现“千亿元、国际化和世界级企业”的基础。

  徐工的发展得益于管理创新。徐工集团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集团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之一。徐工信息化具有多年的实施经验和应用基础。近两年来,在徐工集团董事长的直接领导下,实施了全面集成和深度应用的徐工集团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徐工集团信息化管理部的定位就是“系统、流程、融合”。

  徐工集团的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首先是和企业的战略化相关的,信息化战略要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我非常赞同董宝青副司长刚才关于基因层面融合的讲话。企业在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从投入到产出的黑匣子”,流程就是企业管理的基因。通过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我们梳理出181个流程,实现了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人力资源、财务等权价值了的无缝链接和覆盖。

  在内部推广方面,我们除了少量的改动以外都是复制。我们在一、二期就做了大量的数据,PRM是131万条,我们培训人数达到7000多人。

  徐工信息化已经深入人心,每一次参加会议必须是集团的部门人员参与,相当于大张旗鼓的做信息化,是真正的一把手工程,我们董事长全程亲自掌握。

  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有功人员,徐工做到了认真总结和大力表彰,不在乎钱的多少,主要是一种荣誉、一种肯定和激励!

  徐工集团信息化建设未来的主要目标是“以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两化融合”。我们和江苏移动联合建立了物联网研发中心,这是国内首家工程机械物联网应用研发中心。借助这个平台,促动产品智能化的研发,来提升徐工竞争力。目前我们在产品智能化方面、故障诊断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建立了综合性参数的实验平台,研发了专用信息模块,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在徐工集团大吨位产品远程诊断中心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客户提供了高品质的服务支持。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关于IT投资效率的研究成果。原来IT投资有一个悖论,到处都有计算机,但是看不到生产率,我们要通过实证分析,认为,IT的应用加上流程的改变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率,促进了管理流程和组织变革,改善了关系资源(如客户关系和外部供应商的关系),这些资源的转变提升了企业的生产率,这些都得到了数据分析的支持。企业IT投资构筑了企业的IT能力,例如,把非结构化的流程形成结构化的能力;对海量信息的连续分析能力等等。原来传统的管理模式有两个权力,一是专家利用技术能力获取的权力,另一个是领导利用信息渠道获得的权力。目前由于IT系统建设,促进了信息流动和信息共享,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权威或权力,发生了转移,企业的扁平化成为可能。另外,我们通过数据分析,IT投资具有滞后效应,也就是说IT投资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发生的作用和影响,在IT投资之后的数年内都能体现IT投资的收益,尽管是递减的。

  我就说这么多,“徐工徐工,祝大家成功”,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