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中国成长百强分析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8日 15:55  新浪财经

  上海棋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马 宏  孙  雪

  记得在上一届中国成长企业百强揭晓盛典暨成长中国高峰年会上,在对《2008成长百强十大特征》进行分析之后,我们曾经作出过如下的结语:“2008,已注定成为多事之秋;2008,必将为中国企业的成长历史留下诸多的注释;2008,促使我们对成长速度、成长模式和持续成长,进行更深入的反思;中国成长企业在‘躯体’快速长大的同时,思想也应该开始走向成熟……”

  这一届2009中国成长百强,因为面对的数据,跨越的正是2007、2008这两个实在是不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届中国成长百强,正好纪录下了一段颇具中国特色的火箭式井喷继而又蹦极式跳水的行情,这些呈现出顶破天又踏破地的巨大落差的数据,注定会在中国企业成长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浓重的一笔——

  正是这段年份,上证综指一路飚升地跃过了2007年的历史最高6100点,然后又直线跌落至2008年的最低1664点,落差近4500点!同样地,国房景气指数显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大踏步前行了多年之后,终于在2007年11月攀升至历史最高106.59点之后,在2008年遭遇了十年不遇的不见任何反弹的深度调整,一路跌落至2008年12月的96.46点,落差超过了10个多点!

  正是这段年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连续突破了2006年同比增长11.6%、2007年同比增长13.0%之后,又猛然跌回了2008年的同比增长9%;与成长百强相应的GDP三年的平均增长,在创出了2005-2007年的历史新高11.05%后,又被回落到了2006-2008年的10.19%;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则是无法控制,从2006年增长1.5%起步,跳升至2007年的4.8%,2008年依然抑制不住地昂扬在了5.9%,与成长百强相应的CPI的三年平均增长一路狂奔,冲破了2005-2007年的3.14%,又跃上2006-2008年的5.35%。

  正是这段年份,随着“三鹿奶粉事件”激起的巨大波澜,食品安全体系、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意识等等,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蒙牛乳业”(正是我们中国成长百强第一届1999-2001年的冠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的成长模式,频频遭受质疑……

  

年度 百强年平均销售增长 CPI年平均增长 GDP年平均增长
第一届 1999-2001 48.65% 0.55% 7.65%
第二届 2000-2002 61.86% -0.05% 7.65%
第三届 2001-2003 65.51% 0.20% 8.55%
第四届 2002-2004 62.16% 2.54% 9.60%
第五届 2003-2005 65.03% 2.84% 10.25%
第六届 2004-2006 53.94% 1.65% 10.55%
第七届 2005-2007 67.27% 3.14% 11.05%
第八届 2006-2008 40.58% 5.35% 10.19%

  我们最初还是以原来的跨年度增长率指标——“营业额增长((2008年销售额-2006年销售额)÷2006年销售额×100%)”为依据,统计编制2006-2008年的“2009中国成长百强榜单”,结果发现诸多上榜企业,2008年实际出现了负增长,只是因为2007年太过凶猛的非常态的增长,才支持着这类企业依然能够榜上有名。经过认真思考,我们最后还是决定删去大部分这样的企业——我们需要快速地成长,但我们更期盼持续地成长,我们更应该鼓励健康地成长!

  我们决定修改原来的计算方式,采用更科学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指标——“(1+年平均复合增长)2=(1+跨年度增长率)”,来确定候选企业的年平均销售增长,最终得出了这份“2009中国成长百强榜单”。结果显示,与中国股市走势、中国房市走势极其相似,本届上榜企业的平均成长速度,从上届的历届最高(67.27%),跌落至历届最低(40.58%),下跌幅度深为26.69%。

  我们又用这同一种计算方法同一种评判标准,对历届十年的数据进行了重新统计,历史的数据因此有了相当大的调整变化——虽然一下子缩水了很多的百分之数百的膨胀,虽然依然还是有诸多的原始数据的不切实际,但是,我们希望我们能终于在慢慢地还原真实逼近事实……

  中国成长百强走到今天,历时整整八届,拥有了整整十年中国成长企业的数据,这无疑是一个巨大宝藏!

  1999-2008!这十年,据世界气象组织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透露,是自1850年有准确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这十年,中国的GDP足足增长了235.28%,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一片热土;这十年,互联网进入中国,诸多新技术、新模式、新观念,潜移默化地彻底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乃至生存方式……

  十年百强数据,见证中国成长!八届中国成长百强,为我们纪录和展现的,正是这非同寻常的十年数据!

  通过与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数字进行比对,我们发现:历届成长百强上榜企业的平均增长走势,似乎与相对应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增长,并没有多大关联——相对应的CPI增长走势,依然故我地一路高歌猛进;与相对应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到似乎很有些关联——只不过相对应的GDP增长的走势,

  显然要平稳了许多。历届中国成长百强上榜企业的平均增长走势,倒是与同一期间上蹿下跳的股市走势十分接近,只不过稍稍没有那么实在太离谱而已。不管是GDP、CPI们已经经过了修饰,还是我们的样本数据不够全面,有一点可以肯定,成长企业的快速增长还是相当地依赖外部环境。

  好不意外地,本届成长百强的上榜门槛较上三届(第5-7届分别为17.23%、20.12%、14.97%)明显下降,仅仅只有9.24%——这实在是一个太过单薄的数字,与中国成长百强的称号实在很有些不符,但在世界金融危机如此严酷的大环境下,能够保持持续的复合增长,实在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当然,所采集的数据不够权威和全面,应该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相应的,本届成长百强榜单中,没有再出现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0%的企业(前两届分别为6家和2家),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的企业只有3家(前两届分别为13家和7家);而本届榜单的榜首——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70.83%,仅为上届榜主——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四分之一。

  我们对历届成长百强的榜首企业和门槛企业进行比较,十年数据显示,除第一届(1999-2001)门槛企业的年均复合增长太过低落(4.19%),榜首企业和门槛企业两者差距太过悬殊之外,历届上榜的门槛企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相对比较平稳(10%-20%),只是因为第四届(2002-2004)和第七届(2005-2007)成长百强榜单的榜首飙升出两个“峰值”,才形成了这两届榜首企业和门槛企业悬殊的落差。

  如果将历届成长百强榜单的前十位和后十位的年均复合增长进行平均,可以明显地看出:第七届(2005-2007)成长百强前十位的整体增长水平高峰凸现(303.56%),而第四届(2002-2004)成长百强后十位的整体增长水平低谷显现(14.82%);我们再剔除历届成长百强榜单的前十位和后十位数据后,重新进行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第七届(2005-2007)成长百强的年均复合增长,实际已经呈下降趋势——从第四届(2002-2004)开始,中国成长百强上榜企业的平均复合增长实际一直呈现下降态势。

  上届进入成长百强的前五强企业,除了“明拓集团”属于稀有金属生产企业外,其他均属于高科技企业或新型服务业,而本届成长百强的前五强,大都处于传统行业,这显示着高科技或新模式是成长性企业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还是证明了传统企业更具有抵御外部市场变化的抗风险能力?

  在本届成长百强的年平均销售额(23亿元)比上届(25.05亿元)略有下降的情况下,本届榜单企业的销售额榜首企业杭州哇哈哈集团,却刷新上届冠军企业重庆博赛矿业集团创下的238.35亿元销售额纪录,创下了销售额的历史新高257.83亿元。回顾十年历史数据,也只有第三届的东方集团,突兀地创下过超过200亿元的销售额,其他几届均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随着本届成长百强年平均销售额的下降(下降幅度为8.18%),本届成长百强的年平均净利润也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2.62%)。虽然利润的降幅并没有销售额那么巨大——这也许从另一个侧面,应证了CPI不跌反升的效用——但令人很有些大惑不解的是,本届成长百强的年纳税总额却较上年大幅度上升了接近30%,并创纪录地突破了100亿元,直逼105亿元大关。是我们的成长企业纳税意识的增强,还是国家税收征收力度的加强?

  从财务指标来看,本届成长百强企业的平均净利率,较上届降低了2.22%(本届为6.14%,上届为8.36%),并低于历届的平均净利率水平(7.02%);成长百强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也较上届降低了1.65%(本届为21.79%,上届为23.04%);同样低于历届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水平(22.21%)。

  历届成长百强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55.96%(本届为56.23%),固定资产拥有率则显示,本届成长百强的固定资产明显升高,可以此揣测:金融危机下,轻资产型企业遭受较大打击,而拥有较多固定资产的企业,可凭借自身的资产实力进行债务融资,以度难关。当然,我们也发现,第五届成长百强,在负债率高达59%、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低至15.54%的同时,净资产收益率却创下历史新低,仅为18.76%,着实让人不解(也许我们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深入的考证)。

  与往届成长百强一样,上榜企业的自我行业分类依然五花八门。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标准,对本届及历届中国成长百强的全部上榜企业的所属行业,重新进行了划分。比照本届与上届上榜企业整体行业分布:制造业依然阵容庞大,虽然与上届相比已有所减小,但依然雄据着七成的天下,而跨行业的综合类企业,本届比上届增长了200%,批发零售业也有了近100%的增长。进一步细分制造业中的各子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金属制品两大类,依然是本届和上届的大热门,另外,相比上届,本届成长百强中,饮料制造企业增长了66.67%,制药业增长了40%,纺织品行业也有近两成的增长。

  从历届成长百强的数据来看,制造业企业在成长百强名单中一直保持在七成以上的份额,本届成长百强中制造类企业较第一届有5%下降。如果剔除了制造型企业,则批发零售型企业便凸现了出来,而餐饮住宿服务类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的数量亦曾有过不俗的表现——最高增幅曾分别达到过400%和300%;房地产行业的数量,曾在第六届达到高峰,但终于在本届百强名单中消失了。

  此外,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业、居民服务业和文体娱乐业的企业,从未在成长百强的企业名单中出现过。

  从成长百强的地域分布来看,浙江和江苏,依然还是成长百强榜单的中流砥柱:尤其是浙江,上榜企业家数已占据了榜单的四成,并较上届猛增了13家,其平均成长速度为133.18%,较上届略有增长(上届为114.01%);江苏的上榜企业家数也较上届增加了4家,占总榜单16%。

  历届成长百强的数据也显示,浙江、江苏、山东、北京和广东五省市一直占据榜单的前五名。第一届中,前五名省市占据总榜单的58%,而本届前五名省市的份额已突破七成,达到73%,增长25.85%。历届榜单中,西藏自治区、海南省、台湾,始终未被覆盖。

  历届的数据显示:浙江省成长百强的累积销售额最高(近4500亿元),比第二名的江苏省高出近一倍,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作为成长百强企业出现频率较高的北京市,却并没有在累计销售额前十名的省市名单中出现,相反,上海市则凭借第七届的东方希望集团(当届的销售额高达544.35亿元)脱颖而出,名列累计销售额第五。同样是因为这家东方希望集团,上海还获得了第七届年均销售额省市的冠军,除此之外,历届成长百强销售额最高省市,几无悬念地均为浙江省捧获,十年中国成长百强,浙江省的累计销售额增长达到541.56%。

  另外,本届百强榜单中高达95%的企业为新上榜企业,只有5家企业为连续两届上榜。与历届曾经上榜企业数量相比(第七届22家,第六届30家,第五届26家),有非常明显的下降;本次连续两届上榜的企业中,从事制药行业的吉林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上榜企业,是第4次出现在榜单上(第1、2、7、8届)的企业。

  十年前,中国成长百强的数据起始之时,中国经济正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四面楚歌,高歌猛进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新一轮增长;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分析完中国成长百强的最新数据起始之时,中国经济以其“成功实现V型反转”的姿态,“为世界经济摆脱金融危机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有理由期待下一届成长百强应该有更杰出的成长业绩……

  我们有责任探寻这十年成长百强的数据所蕴涵的成长基因……

  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起步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正又站在一个历史的关键位置——

  2009年,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009年,人民币基金呈现爆炸式增长,十年磨一剑的中国创业板终于破茧而出,2009年被称为“中国私募基金元年”;

  2009年,一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群雄并起到诞生领袖、从企业家到资本家的新的时代的开始……

  我们有理由期盼,期盼下一轮中国成长百强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

  附:2009成长中国百强

  

排名 2008-2006成长速度 公司名称 省份
1 733.50% 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2 469.05% 江苏迅达电磁线有限公司 江苏
3 410.95% 山东汇金彩钢有限公司 山东
4 345.97% 天洁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5 340.39% 深圳市豪恩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6 339.28% 惠州市西顿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
7 329.09% 杭州钱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8 327.86% 嘉晨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
9 323.64% 佛山市美涂士化工有限公司 广东
10 313.82% 浙江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11 312.28% 山西太兴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
12 309.83% 步阳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13 304.52% 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
14 298.34% 浙江昂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浙江
15 298.03% 浙江永吉木业有限公司 浙江
16 297.79% 湖南九龙经贸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
17 279.67% 卫华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
18 275.73% 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19 263.80% 山东银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20 258.52% 江苏宏信商贸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21 249.87% 浙江天能电池有限公司 浙江
22 246.77% 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23 243.45% 西汉志(北京)国际黄金有限公司 北京
24 235.91% 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
25 226.32% 宏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26 226.08% 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27 222.96% 兰州众邦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
28 219.56% 浙江盈都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29 213.64% 内蒙古巨华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
30 211.10% 越美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31 205.09% 得力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32 205.00% 新疆百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新疆
33 202.14% 浙江鸿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34 200.78% 山东荣庆物流有限公司 山东
35 198.64% 浙江经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36 196.86% 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 云南
37 193.20% 天津立业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天津
38 191.12% 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39 189.84% 江苏恒源丝绸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40 189.38% 百步亭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
41 188.62% 内蒙古乾坤金银精炼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
42 187.52% 江苏大娘水饺餐饮有限公司 江苏
43 184.80% 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
44 184.14% 武汉运盛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
45 182.44% 北京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 北京
46 181.90% 浙江七色彩虹针织有限公司 浙江
47 180.89% 江苏省华强纺织有限公司 江苏
48 179.96% 格瑞斯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49 178.66% 湖北枝江酒业集团 湖北
50 178.01% 江苏正昌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51 178.41% 山西万民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山西
52 177.91% 修正药业集团 吉林
53 177.69% 浙江大华集团 浙江
54 177.38% 洛兹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55 177.13% 北京眉州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
56 175.53%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57 174.54% 临亚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58 174.13% 森马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59 172.95% 吉林省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
60 171.99% 上海爱普香料有限公司 上海
61 170.73% 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62 166.40% 奥康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63 166.38% 浙江三维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浙江
64 166.36% 劲牌有限公司 湖北
65 164.48% 杭州炬日电器有限公司 浙江
66 163.83% 山东古贝春有限公司 山东
67 162.97% 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 北京
68 162.21% 太平鸟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69 161.02% 深圳邦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70 161.22% 浙江三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71 158.86% 浙江大东吴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72 156.99% 乐仁堂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73 156.89% 浙江好运来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74 155.49% 好孩子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75 154.59% 江苏帝奥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76 153.86% 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77 153.78% 大全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78 149.58% 杭州老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79 144.35% 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
80 142.48%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81 141.20% 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
82 140.69% 江苏AB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
83 139.70% 浙江普田电器有限公司 浙江
84 137.25% 江苏军荣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85 135.69% 山东鲁南机床有限公司 山东
86 132.26% 杭州诺贝尔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87 132.16% 长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88 131.43% 大连环宇阳光集团 辽宁
89 131.28% 浙江正大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90 131.05% 浙江国邦药业有限公司 浙江
91 129.73% 江苏三笑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92 129.16% 华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93 128.80% 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 浙江
94 124.75% 成都国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
95 123.54% 青岛佳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
96 122.87% 帅康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97 122.34% 宁波欣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98 121.19% 杭州宇中高虹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杭州
99 120.95% 浙江人本超市有限公司 浙江
100 119.34% 浙江正特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