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辜胜阻: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困境与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6日 10:25  新浪财经
辜胜阻: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困境与机遇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9月26日,由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于2010年9月26日-27日在陕西西安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成长与发展方式转变”。新浪财经全程直播,图为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

  辜胜阻: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困境、机遇及战略转型”。为了做好这个演讲,今年我到福建、浙江、广东、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河北、江西、安徽、云南等12个省市与近百名企业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部分企业家到海外进行交流、学习,同学界一些学者进行了讨论。2008年,我发现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问题。有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解决就业存量的75%,就业增量的90%,但是中小企业得到的金融贷款只占15%。从这个角度讲,各类小企业得到银行贷款非常少。陕西的数据表明,陕西的非公有制企业在地方税收方面做出了60%的贡献,在就业增量方面做出了90%的贡献,但是只有20%的中小企业能从银行得到贷款。如果说,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问题,那2009年面临的主要问题则是市场问题。当年金融危机来了之后,所有的企业都喊“冬天到了”,所以有些企业开始“冬眠”。当时中国面临的问题不是虚拟经济的金融危机,而是实体经济的市场问题,特别是出口型的制造业危机,市场需求成为大问题。今年在与上百名企业家的走访中,企业家一致认为用工是最大的难题和困扰。一个是招不到工人,最近杭州拿出两万个职位向社会招聘,只有两百人应聘。东莞90%的企业面临用工困难。二是用工成本加大,劳动力成本至少上涨了15%—20%。昨天和一些企业家讨论了解到,有些企业每年要增长10%的工资,所以这三年下来,每一年企业的困境都很不一样。

  下面我们共同来对经济形势进行一些研判。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和贡献超过了50%,成绩单非常漂亮。但是这个成绩单的背后主要是靠投资,特别是政府的投资力挽狂澜。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广州,广州国有控股企业增长了60%,民间资本的投资增长率只有0.6%。有人调侃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房市、股市、车市,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5.5%,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75.5%,汽车销售量同比增长46.2%。有些地方房地产对GDP的贡献超过了50%。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也就是全球经济增长模式会发生深刻的变化。第一,欧美消费-中国制造-中东和俄罗斯提供资源的全球经济模式会得到改变。第二,全球经济由于世界经济再平衡、贸易保护、各国财政紧缩、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在中长期会进入低速增长时期。第三,世界金融体系、产业链结构将发生改变。同时,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正蓄势待发。这一轮产业革命是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在后危机时代,也需要改变中美经济发展模式:美国人疯狂地消费,中国人拼命地储蓄。美国要多储蓄、少消费、多出口,中国要少储蓄、多消费、少出口。因为去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美国人疯狂地消费,把房子贷款给没有支付能力的人引起了次级信贷危机,进而波及整个世界金融体系。

  我们现在发现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最大短板是消费。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只有35%,美国是70%,是我们的一倍。而消费之所以偏低是因为分配出现了问题。有数据显示,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已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中产阶层的比重也不高,只有22%-23%。未来,收入分配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点。现在我国收入分配方面,我认为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劳动者报酬的比重低。刚才讲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当中比重偏低,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低,而且不断下降。有人统计,1995-2007年,政府的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6%—8%。第二,收入差距大。有数据显示,我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甚至达到3.3:1。所以有一位国外外交官离任的时候,人家问他怎么看待中国,他说“中国的城市像欧洲,中国的西部农村像非洲。”行业的收入差距大,最高行业收入和最低行业收入的差距从1978年的1.4倍扩大到2008年的15倍。同时,不同地区之间、阶层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扩大。第三,居民的消费成本、消费支出的比重非常高。研究表明,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保三项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只有29.2%,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低20个百分点以上。因此,居民在这方面的支出比例非常大,消费成本高。第四,薪外附加重。有报道显示,目前全国工资税费搭载率高达60%,搭载在工资上计提的项目有20多项,负担太多太重。第五,老百姓对未来预期忧虑。有些老百姓调侃生活成本增高,“生不起,破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跟你;病不起,药费让人脱层皮;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起。”还有人讲“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

  未来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就是要提高比重,调节差距,扩大收入,解除忧虑。怎么样扩大收入?政府要减税,企业要让利。同时,我国应该继续1998年住房制度的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住房、土地使用权的抵押、贷款,将资产变为资本,让老百姓创业有资金。再就是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要推进国企利润的全民共享。未来,要解决忧虑,需要解决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四座大山。住房房价高是因为我国金融资本缺乏投资渠道,房地产市场上大量的需求是投资和投机需求。要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同时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供给市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企业应该认识到一个高成本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契机。资金成本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等等倒逼压力,将会形成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间,我国企业必须转型,通过变新,提升创新能力;变绿,创造环保价值;变快,提高周转效率;变优,优化组织管理;变长,延伸产业链条;变精,聚焦精品精细等途径,应对高成本时代。

  根据我的调查,我国企业当前面临六大困境:招工融资难、准入门槛高、市场需求小、税费负担重、企业利润薄、转型压力大。现在有人讲,不转型是慢慢死,转不好是快速死。转型转的不好,特别是转行一夜之间就有可能死掉。现在企业利润小,中国OEM企业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大约只有2%。同时,由于节能减排考核加强、消费升级压力加大,企业的转型压力也很大。

  虽然面临多重困境,但是我国企业也面临六大机遇:一个是人口的城镇化,将会创造巨大投资和消费空间。有人估计,我们未来推进城镇化,年均社会消费额可以从目前的 10万亿增加到20万亿,年均20万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可以维持20年。第二,发展碳化。低碳经济是第四次产业革命,前三次产业革命我们都擦肩而过。我们现在要推进低碳,如果能抓住这次产业革命机遇,将会使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也可以给企业创造巨大发展空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未来的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网络经济、信息经济也将超过10万亿,这是中国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里面最大的两个机遇。如英利集团,通过发展光伏产业,实现国内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三,产量占整个世界市场光伏产业的10%,有效把握了低碳时代的发展机遇。此外,产业高端化为我国民企实现价值链高端化创造难得机遇,企业信息化有利于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经济服务化为我国民企创造巨大发展空间,经营国际化为我国民企带来“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重机遇。

  在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要实现六大转型:一个是由低到高,从低成本战略到走向差异化的战略,从拼劳力、拼土地、拼低价格到向追求高附加值方向转变。第二是从多向精转变,从多元化战略走向专业化和归核化战略,做好核心主业。第三是从追求大到强转变,从偏重规模扩张走向注重质量提升,实现粗放式做大向集约式做强做大转型。第四,由做快向做久转变,从跨越式发展走向持续式的发展。第五,由过度竞争到竞争合作转变,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共赢”,由个体分散竞争向联盟竞合转变。第六,由世界工厂的“打工者”向资源的整合者转变,富士康现象启示企业要从低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走向高层次国际运营战略。

  下面我讲几点结论:我们这个时代处于后危机时代,危机时代一般往往催生新的产业革命。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高成本的时代,特别是人力成本的提高。我们这个时代又是一个低碳的时代,我们过去是高碳、高排放,未来需要从高碳走向低碳。还有一个是包容性增长时代。总书记讲就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间,无论你穷还是富,你是老板还是员工,都要分享增长带来的发展成果,这是包容性的增长,包容性增长时代就是希望大家共同分享发展成果。我们过去的增长不是包容性的,解决了大量的就业,但是员工福利、薪水较低。

  对当前的形势有几个观点。第一,高速的增长能不能可持续。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要由外延式到内涵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要由外需到内需,由投资主导到消费主导,由单一支撑到多元支撑转变。我们不能对房地产业过多依赖,过多依赖会出大问题,美国次贷危机,日本长达20年的经济低迷走势全都是因为房地产出了问题。所以我们要由单一的支撑,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城镇化发展的多元支撑,从而保障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第二,增长是否有第四驾马车,我觉得第四驾马车就是城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后危机时代民间资本扮演什么角色。在危机面前我们民营资本投资不多,它不可能有投资的兴趣,不敢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政府的投资2010年年初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到民建和工商联演讲,后来国务院出台“新36条”,这表明2010年民间资本将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第四,高成本是否会削弱企业竞争力。我认为:一是应对高成本需要政府与企业联手。二是提薪是渐进的,扩大收入是多元的。三是政府在协调劳资关系中要到位不能缺位。四是用转型消化高成本,转型不等于转行。五是国际经验表明涨薪倒逼机制会迫使产业升级。日本在60年代就出现了劳动力短缺危机,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劳动力缺乏,迫使日本很多企业使用机械替代人工,实现了劳动力升级。我相信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可以实现转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