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任若恩:美国人最怕继续通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5日 10:44  新浪财经
任若恩:美国人最怕继续通缩
图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若恩。(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新浪财经讯 《证券市场周刊》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秋季论坛于9月25日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竞争力与风险研究中心主任任若恩。

  以下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竞争力与风险研究中心主任任若恩发言实录:

  任若恩:谢谢于颖老总,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讲四个观点,其中前面两个观点是我本人的观点,后面两个观点呼应一下刚才两位嘉宾的演讲。

  第一个观点,对于所谓量化宽松政策的看法,刚才我们都讲过,陈兴动先生说过,今年11月份可能美国要启动量化宽松政策,至于会不会有效我们现在不知道。但是从2008年开始,美国和欧洲都先后使用量化宽松政策,对于这个政策,当时全球学术界的第一反应就是全球会出现大规模通胀,但是这件事到今天没有发生,所以我想这是对于我们一种经济学思维的挑战,因为我们很多人都相信了对1929年美国大萧条的分析,是美国中央银行的失策,美国中央银行导致当年货币量的崩溃,大家可以看当年《美国经济史》的第七章提出的观点,现任美联储的主席其实是强化了对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所谓货币量解释的观点,但是在很多年我们都相信了这个观点,90年代以后,日本20年或者15年的经济萧条当中多次使用了量化宽松政策,而且日本是量化宽松政策自始作俑者。但是到今天我们看到日本长期所受的苦不是通胀的苦,而是通缩的苦,这也就是对于我们思考宏观问题的一个挑战,就是我们应该从长期受到的这些货币供应量崩溃解释大萧条之所以走不出来的一个传统的教条当中解放出来。我相信今天美国人最怕的是继续通缩,最近有人到美国去说东西便宜的要命,如果美国通缩,他们就会非常决窘迫,因为当年的研究完全站不住脚了。

  第二个观点,刚才两位嘉宾都讲到了欧洲的主权债务和美国的主权债务,这个债务有一个比例,就是累积债务除以GDP,欧洲现在像希腊可能过10了,日本就更高,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累积债务与GDP的静态比例,但是从分析的角度更有意义的是动态的比例,就是未来怎么发展。我们现在看到欧洲和美国采用的是不同的方式,美国的办法是先不动债务,先不解决赤字问题,想把GDP做快,大家可以想,分母如果上去了,那个比例就下来了,美国认为他们在二战之后这样做是很成功的,因为二战结束的时候这个比例非常高,后来通过经济增长降下来了。欧洲采取的方法是反过来的,欧洲是先把债务减下来,这样一样能够把比例减下来。这两个方法我们不知道谁会成功,当然最好是双方都成功,也可能一边成功,我们最不希望的结果就是双方都没有成功。我可能也要学王建教授乌鸦嘴,我觉得双方都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就是这个债务比例在动态意义下是降不下来的。这里面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可能今天下午还能再详细介绍一下。

  第三个观点,刚才王建先生提到的预测,他说美国的衰退今年9月份已经结束了,再有衰退就是新的衰退。这个结论可能出乎我们一部分人的意料,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了,这个委员会都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们所使用的经济指标全部是流量指标,就是大家常用的宏观经济指标,GDP,工业增长,失业率,个人消费,我觉得这次经济危机给大家的一个重要的教育,就是不能光看流量指标,要看存量指标。所以王建教授刚才反复讲的有毒资产没有消化,那是一个存量的概念,而我们这次看到经济危机产生于金融危机,而金融危机产生于一个存量的变化,就是资产的变化,具体说就是房地产中的抵押资产价值变化。所以我们传统经济分析,特别是宏观经济分析大量使用流量指标,使对我们看不到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所以加强对于存量分析方法的注意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个观点,我呼应一下刚才陈兴动先生的观点,就是关于美国房地产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有一个研究,他们发现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不是趋势性的,而是波动的。因此他们看到房地产的价格主要指的是OECD国家,就是不断的上升又下降,上一轮大概在70年代开始的上升和下降幅度基本上是平衡的,就是上升多少月份,上升多少幅度最后会回去,这就是波动性的特点,不是趋势性的。而这次从90年代以后,美国房地产住宅价格上升,无论是时间和价格上涨的幅度,都远远没有调整完。所以他研究的结论就是,美国住宅价格还要继续变化,这就让我们想到中国的住宅价格到底是趋势性的还是周期性的。我现在比较倾向于是周期性的。

  任若恩:我想回应一点,因为我们都是在中国工作,所以我们会把中国的事情看得细致一点,所以我们觉得中国的问题多得要命。其实看一下欧美经济学家讨论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就会知道,他们的问题一点也不少。我经常喜欢举的美国的一个人士的例子,他去年写了一篇文章说美国已经破产了,只不过我们还不知道。所以我无法说谁的问题多,我相信各有各的问题,但是相信美国、欧洲的问题一点也不少,而且是结构性的,是难以解决的。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