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智慧增长分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7日 16:47  新浪财经
智慧增长分论坛实录
  由《福布斯》中文版与常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福布斯-中国县级城市投资与发展论坛”于2010年9月17日在江苏省常熟市举办。上图为智慧增长分论坛全景图。(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金霞 摄)

  新浪财经讯 由《福布斯》中文版与常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福布斯-中国县级城市投资与发展论坛”于2010年9月17日在江苏省常熟市举办。上图为智慧增长分论坛全景图。

  主持人:也谢谢康主编。通过之前两场圆桌对话,我们看到了思路创新的城市管理者,刚刚也领略到了充满梦想企业家的风采,还有老道的投资人。

  今年我们论坛的主题是“智慧增长”,周总今天上午开幕辞当中说到榜单的不仅仅体现GDP的增长,还要把人的因素当中纳入到其中,住在这样城市里边人的幸福感怎么样,都是我们考虑的。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对话嘉宾:国家发改委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袁崇法先生;金浦产业投资总裁吕厚军;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金炯;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之伟先生。对话主持是尹生,《福布斯》中文版资深编辑。

  尹生:我们的话题是智慧增长,常规的话题,所以挑战性更大,而且大家听到现在也比较疲劳了。我希望尽我们的能力,能够尽量让最后一个多小时能够不要让大家睡着了。

  其实智慧增长,昨天的话我看到一个新闻,胡主席提到包容性增长。我们这个大同小异,核心就是讲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但是一提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大家首先想到协调,协调的话首先想到政府行为。政府想做很多事情,包括社会保障,城市环境各种各样的民生问题,但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资金,包括房地产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都受限于这个问题。

  今天这个话题我想集中一下,国家发改委的袁主任,过去在这个领域一直有很多研究,通过你的研究这么多年,县域经济这一块,社会持续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您认为可能的解决之道是什么?

  袁崇法:非常感谢《福布斯》中文版提供这个平台和企业家、地方领导和各位专家在一起交流。我觉得这个题目非常好,什么叫智慧增长,什么叫县级城市,什么叫区域发展,把几个问题联系起来,特别是在我们江苏这一块地带,苏南这一块,全国都特别关注的地带讨论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

  首先我要说的,县级城市和县域经济其实在内容上没有根本的区别。县级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城区的概念,因为我们中国的城市是带有行政级别的,但是这个行政级别赋予你的权利不是仅仅管辖一个城区,而是管辖一个行政区。常熟市政府管的不是常熟市中心这个小地方,而是管辖的常熟全县的地方,包括他们中心城区和广大的农村区域。

  所以我们要讨论县级城市的发展实际上要讨论整个区域的共同发展,这是我简单第一条的意思。

  第二条的意思,我们苏南这个地方的发展没有走大城市的道路,走的是中小城市,城市群的道路。这是非常有特点的一个发展。我注意到刚才都讨论了很多中国城市发展当中怎么样升级,怎么样和谐,怎么样创新。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抓住一些特点来谈,比方说我们常熟市这个城市怎么发展,不是指中心城区,也不是指整个产业,你要考虑常熟整体的城乡怎么去协调发展。这个“城”在常熟至少有10个,再加上农村的腹地。

  十个中小城市也好,城镇也好,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需要我们探讨的。就是说城和城之间关系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提了很多说法,都市圈、城市带、城市群,实际上蕴含的东西不一样,所谓都市圈有一个周边城市为它服务的。我们常熟这个市内部的这些城是什么样的关系,外部和周边的城镇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个关系是建立行政定位的基础上,还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这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

  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了,我觉得我们这个城市的发展有可能比较现实一点。我先说这一点。

  尹生:谢谢袁主任。很多嘉宾,尤其一些市长都提到一个问题,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金融的问题。这一块我想请一下金浦产业吕总,现在负责200亿元的大基金,请他介绍一下金浦产业基金,第二从您的角度怎么解决金融的难题?

  吕厚军: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吕厚军,我是金浦产业基金公司的总经理。金浦产业基金公司是上海市政府下面的上海国际集团与中金公司合作的产业基金管理公司。这个管理公司是负责发起设立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这个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是国务院统一,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准的。这个基金叫上海金融发展基金,规模超过110亿人民币,国务院批的整个规模200亿,第一批差不多110亿以上,主要是投资于金融行业,但是差不多一半的资金会投到非金融相关的行业。

  我们投资的侧重点,跟咱们今天的主题也是相关的,因为我们感觉到未来十到二十年时间里边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消费升级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当中,包括要消耗大量的房产资源,要有一些新的能源应用以及一些设备的应用、消费升级等等。

  我们的金融,除了传统的金融,银行、保险等等,还有新能源、矿产资源、消费品、新型制造业以及现代农业几个方面作为重点投资的方向。

  作为先进城市怎么解决金融难题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很大的问题,我看了这个议题以后我也做了一些思考,特别是县级城市在招商引资,各个城市与各个城市的招商引资的方法不同,但是总的目的都是尽量引进一些外资到本地落户。

  我个人理解,不一定对,我觉得这种引资方式可以理解成为“外引式”的招商引资,有一些企业过来。但是现在情况有一些变化,大家看到最近的统计数据,中国的FDI(外部资金投资比例)同比已经下降了。这是一个信号,国外媒体归结为中国环境下变化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金融危机直接的影响。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在内含式招商引资也好等等方面下一点工夫。其实我在05年开始的时候,我一直在倡导一个观点,当时我在管理中国比利时股权基金,我在跟开发区和地方政府宣传一个观点,就是要大力培养当地的龙头企业。本土的龙头企业培养好了以后会带来很多的好处,会带来上下游的发展,也就是过去大家倡导的“集群效应”。

  这个观点不一定对,可能本土企业根在当地,当地本土企业家除了这个企业做大做好,赚取利润以外,还有一种荣誉感。因为其他企业可能是利用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换来的企业落户。如果这些资源或者优势丧失了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限制的情况。

  谢谢。

  尹生:刚才提到很重要的观点,第一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招商引资的模式,成本比较高,相对比较粗放式的模式。第二,要引进一些金融人才,自己去搭建,过去我们可能只是想到多去利用一些投资基金。刚才吕总让我感到很意外,他自己是投资机构的,但是他是建议县级市自己搭建一些金融人才,自己搭建一些平台,可能会有一个载体或者平台进行合作。

  今后的问题要解决自上而下银行的传统渠道,但是这个现在也遇到一定的问题,最近讨论比较多一些地方政府的平台贷款问题,也是很大的问题,大家都很关心。这种已经开始走到比较困难的时期。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些自下而上的,瞄准一些行政机会去选择投向的投资机构,我想纪源资本的金总,纪源资本在这一块是怎么想的?第二个问题,刚才袁主任讲的我们必须有一个独特的视角,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金炯:我们这个基金是2000年成立的,我们一直专注于在中国和美国两地做创业型的投资。目前管理的规模是10亿美金,我们也去过去十年里边培养了阿里巴巴,河北梅花调味品集团等等一系列行业的领军企业。

  现在纪源资本,我们也是关注于中国城镇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我今天中午跟主持人交流的时候也在跟他分享一个观点,我们在投传统的制造业和零售企业的时候这几年我发现一个非常大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所投的这些企业,他的根越扎越深,我们发现非常多的企业都来自于地级市,甚至于县级市。今天波司登和隆力奇都是成长于我们常熟这样的县域经济区域。

  我们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传统的企业当它的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一旦成熟,它需要有一个广阔的天地去大规模复制。而现在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在一个区域这家企业可以纵向的发展,不需要在企业历史非常短的时候跨区域经营,从华东跨到华北再跨到中国。所隶属的区足够广阔,因为我们深入到县级市甚至农村市场。这样就使得这个企业年轻的时候可以取得比较好的力度,而发展壮大。当它企业有一定规模的时候足以让它走向全国市场。

  这个变化对我们风险投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像互联网的企业,因为它是借助于数字化的技术,因为它可以很简单的跨出这个区域。而传统的企业模式在跨区域发展的时候有很大的障碍,包括管理上的跨度。如果我们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可以支撑我们大批新兴企业,哪怕在传统领域企业可以快速成长起来,减少作为创业企业失败的概率。

  这也是纪源资本从07、08年开始,也从原来专注于互联网跟高科技的投资领域转向于传统领域。因为我们看到不需要一开始投资全国性的品牌企业,我们可以投资一个区域性的品牌企业,也可以投资区域性,细分市场的领导企业,因为市场足够大,都可以支撑它成为最后投向公众市场的企业。

  第二个,我在跟尹生主持沟通的时候,作为投资人来讲是最有行政地域限制的,我们投一家企业,看一个项目其实是看这个企业所处的地域,它是不是得到政府的支持,团队是不是能够充分利用它地域上的优势。虽然我们是来自于上海的,我们中国总部是在上海,其实我也觉得越多的走到县级市或者地级市,我觉得小的城市有很多上海所没有具备的优势。

  我觉得我们是后花园,我们是作为一个补充,如果我们更长远的来看五年或者十年以后,其实我们的地级市和县级市完全可以超越大城市的一些定位,做一些新的定位。

  为什么我提这个观点?就是因为大城市,像纽约、东京一样都有大城市病,我们每个人深切的感受就是非常高的生活成本跟企业创业成本。这其实阻碍了风险投资我们所关注的创新的创业力量。

  第二点上海节奏很快,很忙碌,但是忙碌并不带来高效率。因为交通很不方便,上海从宝山到浦东的话可能50分钟都不止。大城市也有拥挤带来的问题,虽然忙碌,但是效率并不见得高的问题。

  我们越来越少发现创业企业在大城市。发现大城市越来越多培养的职业经理人,因为大的企业比较多,因为创新的动力是被钝化的。越来越多的我们看到来自于中小城市的创业企业家,可能他们所贴近于的地域有非常强烈的创业的冲动,我们看得非常多。

  所以我就觉得像县级城市的话,完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今天我们也看了榜单上打出来了25个县级城市,有些名字我们比较熟悉,有些我们可能出差过,有些我们在地图上看到过。你说25个城市有很大的差异吗?其实我们看到名字的背后不是很大的差异。我觉得县级城市,在城市的品牌差异化上还可以下很大工夫。在五年、十年以后当我们想起常熟,是不是中国的时装之都,就像ZARA都是来自于非常小的城镇。这样的话每个优秀的县级城市都有非常差异化的名片和特色。

  讲到常熟的话现在是服装之都,有没有可能变成服装面料的研发之都,有没有可能变成时尚设计和发布的中心。这些都是中国缺乏的,这些都凝聚了服装产业里边最大智慧的,也是最高附加值的产业链。

  第二,我们可以做的是用市场化的手段引进人才。因为我觉得我们资金的流向,其实人才在哪里,资金就到哪里。讲到人才流,尤其在大城市生活比较久的,一到常熟这样的地方,都有这样的冲动可不可以在这个地方生活下来。其实你引进的高端人才都是在青壮年,他要考虑的居住的地方考虑的是生活方便性,考虑的是孩子和老人。我们要搞的教育不是说要建多少大学和多少高等教育,而是说把基础教育做好,能够让这些精英的孩子上学,受到最好的教育。第二是养老,因为我们的父母,那些海归的人才父母可能本身就在中国,那么怎么样考虑保健跟养老的设施,这一块也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人才留下来就是事业发展的空间,就是创业,政府要创造很好的创业氛围。最后就是怎么样把金融这一块留住,除了商业银行金融性的资本,像吕总跟我这样的,我们这种社会化的基金,因为我们是市场化运作的,同时我们没有太多的地域限制,也不会说我们是某个地方的银行,我们必须服务于哪,我们是奔着人才跟企业去的,这样的话也可以推动县级城市的发展。

  尹生:谢谢。她刚才给领导有了很重要的打气,你要站在全国的高度面对中国县域经济崛起大的体会去重新定位自己。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其实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市场机制中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块就是企业。刚才企业或多或少都讲到企业在其中扮演的作用。我想请问一下徐总,我们隆力奇就在常熟本地一步一步发展起来,先请徐总介绍一下在您看来要构建一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比较好的态势,企业和政府应该各自扮演怎么样的角色?

  徐之伟: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首先来理解一下智慧增长,现在都提到智慧人生,智慧企业,用智慧去营造财富,也就是说有一个很好的方法使自己的企业,有正确的目标跟好的手段、方法来不断使企业增长。我理解今天讨论的智慧增长,也是中国人常提的四两拨千金的说法。

  刚才谈到企业和政府,这是一个基础。政府是土壤,政府是环境,实际企业是一个生命。那个土壤跟那个环境是否能培育出世界级的企业,那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规划跟战略目标。因为再好的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国际公司到了一个地方都有可能变动。今年3月份宝洁从日本的神户中心搬到了新加坡,以前在日本的,现在已经搬到了新加坡,用一年的时间完成。

  你看世界的企业是根据不同的土壤跟环境在变化它中心的质地。所以政府是土壤,政府是环境,企业是生命,如何使国际企业能够融入到一个政府所在地是一个政府的智慧。我们作为一个企业,生长在这样的地方有了很好的基础。这是一个方面的理解。

  第二个方面理解增长。我们说一个企业,我们可能生长于50年代,我们都是读书不多,后来后补的知识比较多,积累的经验比较丰富。因为我们这代人比较勤劳,我们用的是每天十五六个小时工作,同时用这些经验处理各种问题。所以在企业的现阶段来说确实分享到了地方上更多的资源,86年的时候银行的知识。像我们这样当时的人才地方上做工艺的,也是第一批银行向我们贷款,使我们自己有了资金发展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后来地方上的土地让我们大量的使用,人力资源的成本使我们有了快速倍增的基础。但是我们说到了90年代以后成本就快速增长,而且我们社会发展的快速,收入的提高,人们对日用品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一个企业就在原来发展的基础上就步履艰难了,开始的时候利用刚才说的银行的信任,政府借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跟当时劳动力的低成本。

  后来企业就开始向专业化,在我们专业上面的提高,我们隆力奇就做了大量转型升级的工作。因为也知道现在的企业竞争十分强烈,实际每个企业都在抢人才、抢时间、抢成果。作为我们企业来说首先人才的问题,我们93年引进第一个大学生以来,我们不断地引进人才。

  应该说到现在我们的人才已经有了3个方面的架构:第一个方面是来源于世界上的人才,来源于宝洁的,来源于欧莱雅的,来源于雅诗兰黛的,来源于安利,来源于很多国际大企业的副总监跟总监级的人才帮助我们在世界各地发展业务。

  同时第二批人才是我们企业里边一批老的副总,主任级的人才,20多年来留下了一大批人才。同时我们企业五年到十年本科以上有40几个人是中级干部。所以说我们有世界级的人才,我们也集聚了一批主任级的人才,还有我们通过五年、十年时间培养出来几十名很好的中层骨干干部。所以我们企业在这一头上面应该说走在一般民营企业之前,在结构上面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合理的。

  人才产生了哪些效果呢?我们现在在研发上面,根据现在企业的发展来看,我们做消费品的应该是科技方面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要生产出来适合我们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消费要求不断提高的消费产品。所以说科技应该放在第一。我现在在美国纽约建立了一个研究所,是06年建的,现在效果不错。

  吸引这么高端的科技人才主要是提供科技,共同发展这样的平台。同时我们在05年的时候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办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隆力奇研究所,也为我们企业研究了很多专利产品。今年我们跟江南大学食品第一实验室签了三年开发保健食品。

  这就说明我们在人才方面达到了高度,当然出来的产品就不同了。我们有雅诗兰黛的技术,我们有宝洁的技术,我们有世界上领先的技术。也就是说我们的技术跟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达到同样的水平。我们说在引进人才上面所取得我们的研发成果,出来的产品也有最好的效果。

  我们现在在做的一个产品,也是一个低碳,高科技的产品,是一个食品。这个食品假如吃30克就能坚持很长时间,是48种产品结合起来的一类产品。它是一个低碳的,大家知道吃了以后能使身体健康,劳动长度可以时间延长,一个人的健康可以使医疗费用大大降低。现在我们跟江南大学实验室进一步开发。

  所以说作为一个企业来说主要的还是目标要十分清晰,使得各种人才的平衡让他们有所发展。我们从安利引进了副总,从美国、香港,也从雅诗兰黛引进了一个副总。我们从这些方面突破营销上面的高度,同时他们帮助我们培养一些人才。我们在管理上面也引进6∑管理,搞了十几个模块。

  这些模块都是实用性很高的,经过哈佛专家的评论,觉得我们所采取的方法是属于先进的。方法很简单,我用的是“木工理论”,因为我们木工目标是很清晰的。所以说当我们这样的过程完成以后,他们在中国的评议之中评了我们是用传统的方法,但是在现代的手段上开拓创新。

  通路上面我特别要介绍,因为我们现在做的产业是保健和食品,还有是日化。这个产业竞争是很强的,通路上面我们用的是现代传统的通路,传统的批发通路,还有现在的新兴通路。同时我们还有直销牌照,像安利一样的通路。所以在通路上我们也不断地进行创新。

  作为一个企业来说长期的生存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我们企业还没有像高总波司登这样上市,都是常熟的企业家主要的融资。所以说常熟的银行对我们也特别的支持,我们也没有急着上市。因为作为一个很好的企业来说还是要选择最好的时机跟最好的项目来进行上市。所以现在正在推进这项工作,也希望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投资家们看好我们这样一个企业,也给我们更多的建议,使我们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加健康。谢谢。

  尹生:谢谢徐总,徐总想的非常清楚。其实隆力奇可能代表了一种方式,就是说县域经济过去有很多的企业实际上是立足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县的资源,实施多元化的发展,很多公司可能做房地产,利用当地的政府关系。但是真正走出去的,对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持续走出去隆力奇给我们提供了专业化的道路,这也是值得借鉴的。

  接下来我想请四位嘉宾回答一个小小的问题。其实你们四位可能都是经常走南闯北的,包括在海外的。我想听一下每位,您所见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好的城市,介绍一下为什么它能够当选?

  袁崇法:恐怕这个东西很难评价,因为个人对智慧增长的增长可能不太一样。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刚才徐总讲的,包括和前面高总讲的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企业对吸引人才就是一种智慧。因为它看到在非常激烈的竞争市场上要建立自己的优势就要要人才。他能够认识到这点就是智慧,要把这个做起来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现在考虑的是我们政府怎么样保证把智慧作为一种发展要素,能够引到我们发展的目标或者各种资源组合当中。比方说人才这件事情,很重要是要靠社会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企业只能对现有人才利用方式上做文章,没有从别的领域挖,从外在挖的能力。政府要考虑人才怎么培养出来,企业挖过来的人才在你这个地方能不能长期待的住,我见过很多人才就是一个人过来,家里人过不来。相应的配套环境要做得好,他心不在这不能给你研发,只是把他过去的经验引过来。政府需要智慧性增长方面考虑一条,怎么样创造一个人才服务的平台,让人才自然过来。

  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今后发展当中遇到很多的制约:资源制约和制度制约,这确确实实是需要不断创新解决的。我们现在大家都在谈土地的紧缺,土地紧缺怎么解决呢?我们过去是靠开荒解决土地问题。现在开发快到了生态的边界,没有多大的空间,围垦造林也不能围了,荒地也没有了。现在做的文章就是现有建设用地存量的调整,农村有很多。比方说全国人均占用宅基地的面积在200—250之间,但如果能够像城市一样人均80平米可以节约出170平米的建设用地。

  怎么做这件事情,既让老百姓满意,又能够使城市很快的发展。这里边有很多新的制度需要靠一定的智慧去探索和创新,比方像成都、重庆都是很智慧的。还有一些东西,管理体制上,虽然叫镇,但是它的管理,经济体量很大,它的实力很强,它的管理延用原来政府对一个乡镇管理的职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调整体制。怎么调法?我们现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非常完善,很多管理权根本不到小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探索。探索过程当中又符合行政职能法,又不至于在行政建设中出现大乱,也是需要动脑筋考虑的。

  比方说浙江搞了140个小城镇的扩权,今年又打算选择一二十小城镇。我们把智慧增长面稍微宽一点,作为政府这个角度来说更要考虑我怎么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让智慧作为一种发展的元素,能够真正在一个区域的发展乃至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当中发生它应该有的作用。

  这一点上我非常欣赏《福布斯》提的智慧增长,因为智慧增长去年就开始提了,今年还在提。我刚才诠释了一件事,这个智慧增长不是理想的,有现实的压力。企业有企业的压力,企业的压力和它的创新动力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严格说起企业在创新方面是有动力的,很多产品怎么提升,怎么引进,市场怎么开拓,企业比我们政府会做。政府要考虑的是你能干什么使得企业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所以为了实现让企业走得更好,发展更健康,政府还需要动一点脑筋在体制上怎么样创新。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过“我们永不停滞,永不僵化,要勇于创新,杀出一条改革开放的血路”。这条思路本身就是鼓励创新,本身就是对智力增长一种认可和要求。但是这种创新需要有一种勇气,因为探索是要设立各种各样的利益平衡和协调。这种勇气必须建立在小平说的那句话,要建立一种责任基础上,对全体中国人民负责,发展是硬道理,让全国人民更好、更快的富裕起来。我觉得这样智慧性的增长是将来非常需要的。

  尹生:我想请吕总介绍一下,能不能介绍一下在国外发展比较好的?

  吕厚军:我觉得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难。我个人理解在长三角这个地方,地区发展现有经济都是智慧,智慧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政府的智慧,第二是企业家的智慧,还有是老百姓的智慧。最重要的还是政府的智慧,政府的智慧体现在政府的领导身上,官员身上。

  一段时间智慧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我说,达沃斯论坛上面说了“智慧增长”,各种智慧的结晶最后的结果是智慧的增长,是可持续的,有效率的增长。

  金炯:整个中国来看可能长三角,沿海地区开放比较早,我们政府接受整个市场化的历练,他们沉淀下来的就是智慧。中西部地区现在崛起非常快,无论往河北、河南,甚至往西南这些地方走。今天看到整个颁奖上面上来12位市长、副市长都非常年轻,都是在壮年期。中西部地区现在县级,不管是县委书记、县长、市长、市委书记,知识结构的优化完全没有问题,无非是现在政策上有很大的机遇。

  我觉得在一些内部中西部地区县级城市,他们增长的幅度更大,但是他们的基数小一点。最近这几年在长三角、珠江三角洲包括胶州湾等等整个沿海区域。

  您出这个题目我就想,它是一个国家,是一个城市,非常小,跟县级市都差不多,而且它的资源是非常受影响的。我觉得新加坡可以有很大的借鉴,它是强大的政府规划调配资源的能力做两件事,一个是引进人才。我们现在也知道中国各种人才,包括我们在艺术方面的人才,体育方面的人才,金融方面的人才。所以我们不断地说很多的名人现在都是新加坡国籍了。

  第二,把大量的资金引入到新加坡,这是新加坡非常重大的事情。因为这是长远支撑新加坡这个国家在整个东南亚,在亚洲地区持续增长,成为强势国家很重要的决策。

  第二个,我们可以借鉴的是一个弱者,但是它把区域经济都带动起来了。而且从旧金山到我们讲的硅谷,这一带有好多的地方,那些其实完全通过市场化的手段,通过人留住,人留住了一切都有了。这些城市由于这种特色也发展起来了。

  尤其是我们长三角,因为依托于上海、苏州、杭州这样的一些已经有金融、科研、创意集聚的优势的大城市,其实我们可以借鉴比较小型的城市。其实他们的财政收入,包括孕育伟大企业的数量不比在旧金山和真正硅谷核心的地方少。

  如果可以建起这样的城市群落的话,我们从事这样的职业也可以实现像美国的同事一样。他们不需要像我们这样每个礼拜在全国出差,在他们来讲他们在加州开两个小时的车程可以去到任何企业。在硅谷,在我们办公室的话,是一个小时建一个团队,基本上来讲一天引进七八个团队是可以的。并不是说这些企业家就是在硅谷的,就是散在两个小时车程的范围里边。这是我想到可以借鉴的。

  尹生:再请徐总,能不能介绍一下。

  徐之伟:尹老师提到这个问题。首先走出去谈一下,今天搞投资的人比较多,我们准备明年隆力奇公司做一个引进资金的计划,隆力奇公司占50%—60%,PE方面将引进20%。这主要是覆盖世界市场的,假如说有兴趣可以参与。对我们来说我们永远是一个平台,让大家一起参与竞争。

  刚才说常熟政府是一个土壤,是一个环境,当地的企业永远爱家乡,爱地方,爱我们家乡的人民。这是作为一个企业家应尽的义务跟我们社会的责任。因为生我养我是这个土地,帮助我成长的是一个土地跟这个土地上的每一位领导跟每一位人民。所以作为我来说我当然要歌颂我们的政府,歌颂我们常熟的人民。

  当然我也要认真的提议,创造更好地环境,更好地土壤,让更多的国际公司,PE,投资公司到常熟来投资,让常熟的各方面发展得更好,让常熟人民更加幸福。

  尹生:今天时间有限,而且大家有的嘉宾要赶飞机,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刚才大家提到很重要的智慧增长要从体制上考虑创新的问题,还要从市场层面建立一种机制,而不仅仅从政府自上而下吃力不讨好的往前拖拉,这样的话起到的作用更小。

  今天的小信息,可能也是一个动向给在座的县级市市长,深圳市政府,去年还是前年我去深圳的时候有人给我提到一个现象,他们那些在深圳已经做到经理的这些人,有经验和资本的人,他们现在都拼命往东西部县级市寻找机会。他们觉得他们有经验和资金,而且他们也知道怎么找资金。这对很多县级市市长会有一定的帮助。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尹生总编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对话。刚才从人的角度阐阐释了城市增长的智慧,有一个宜居的社会形态才能吸引现有的人才,才能够创新、创富。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