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第二届中国社会责任年会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由南方周末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于2010年9月17日在北京举办。上图为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南方周末的第二届中国社会责任年会,下面请到的嘉宾是气候组织大中华区的总裁吴昌华女士,吴女士,你好。
吴昌华:您好。
主持人:您经常被称为低碳的布道者,我想问一下对普通的中国人来讲,很多人比较容易接受环保的概念,但是如果谈到气候变化,低碳的概念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它像是一种时尚,想请您介绍一下低碳跟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继续布道。
吴昌华:我觉得现在我们低碳从源头往后跳几步讲,低碳是什么?其实它跟我们这些年所推崇的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完全一致的,无非是现在把低碳提出来强调它是因为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快速的经济发展增长,两百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中,尤其在现在中国经济这么快速发展的前景下,我们在谈可持续发展,但是没有意识到继续的排放,也就是二氧化碳的问题,结果科学家研究结论非常明确的国家我们气候变化已经在发生。所以,它跟环保也好,可持续发展也好,是完全完全一致的,由于我们在过去忽略了这么一个因素,就是温室气体在工业化过程中带来的排放的问题,造成气候变暖的问题,这个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把它单独提出来。所以,我谈低碳经济也好,谈低碳生活也好,不是仅仅谈碳的问题别的都不做了,而是在原来继续追求环保、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中同时关注碳的问题。
碳的问题是什么?大家还是觉得很虚,其实是这样,尤其你刚才讲的跟人相关,碳哪儿来的?碳跟两个大的来源相关,一个是能源,一部分是我们排放,由于经济要发展,我们要消耗能源,能源哪怕来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去转换,转换了去消费,在消费的过程中在排碳。所以,人来到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肇事者。第二个把原来自然界能够固定碳的东西由于我们人类对森林的保护不合理,把它释放出来。基本上碳是这样。
跟人相关的是什么?我们生活的地方不一样,消费的水准也不一样,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都要消耗能源,这都与碳相关。你责任的问题,每一个人心中要有责任的问题,更重要的一点,不仅仅是责任的问题,还跟你的生活质量相关的。两个东西,一个是大的,大的环境下人生活在世界上,不管碳哪来的,在世界哪个角落,最后都会到大气层中,造成的结果我们都身后其害,不可能我不住在这个地球上。第二,在家庭你节省所有的东西,包括水电,节省的概念是渊源流长的,从一个家庭的角度来讲,电费、水费节省了也节省了成本,对全球的影响,同时对你家庭日常生活质量,你有了更多可支配的收入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你生活的质量更高一些。
主持人:还有人经常提到交通工具的问题,我如果从北京做飞机去广州,我可能带来的碳排放是多少克数在多少年才能完成碳固定的过程,是不是我们乘交通工具出行也有很严重的碳排放问题?
吴昌华:对,交通是一个很重要的碳排放的行业,这种情况下,现在大家都有个计算,从交通来讲,排放是很高的,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尽量减少,减少出行,也不能是零,这种情况下,包括飞机燃料的问题,可以用更清洁的办法替代,都有成本的问题。另外,我不坐飞机,坐火车,坐汽车,坐公共交通,不能因为有问题大家全都不旅行了,也不太可能,要旅行,尽量减少旅行,比如现在很多的公司大的公司国际化,全球都有办公室,每年都在一起开会,我们尽量减少,现在用MSN、电话也好,视频,大家几乎感觉就是在一起似的,技术的手段越来越先进,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国际的旅行。你还是要旅行,怎么办呢?从飞机的燃料,也需要技术,去研发,改进这种技术。
跟人相关的,国际上流行的说这样吧,你看我犯一个错误,罪恶一把,我要去旅行怎么办?我来抵消,把我这次旅行的碳的排放用一种抵消的方式,综合性的方式,付钱去种树也好,这些渠道也都有。
主持人:我现在能看到的跟低碳有关的词汇,低碳的出行,低碳的生活,企业要低碳生活,我们要讲低碳经济,最近又看到一个流行的词叫低碳城市,我不知道低碳城市碳要多低?没有一个标准和清晰的定义吗?
吴昌华:没有,简而言之,低碳城市说起来很顺口,但是从我们组织的角度更多的说低碳发展,现在包括国际国内都没有这种标准,但是谈城市的低碳发展道路问题,在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过程中要把能源,包括节能,新能源,所有的因素纳入进去,包括建筑交通所有的行业领域,再一个涉及到社区的时候,为什么把大家搬到很远的地方,交通不方便。规划设计有很多很多东西可以做。第二,中国所有的城市服务业不像国外发达城市,我们现在还是要发展,就有工业的问题,这样在城市的运营和管理方面要有系统,交通、建筑等有效的管理。对中国来说城市大部分还是工业的,放在产业园里,怎么管理这部分碳的排放是一个课题,但是仍然有办法,你可以设定一些标准,一些门槛,技术的选择,入园公司的选择,公司技术水平是什么样的,这都是操作上可以实现的。
国内很重要的,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进入中国我们一直在倡导,企业要低碳,城市发展要低碳,尤其在中国目前快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今天城市的规划或者城市的改造过程中不把碳的因素纳入,你一下就想到今天建起来,肯定是高碳,因为一个大楼不是今天建完明天就拆了,它会几十年的时间在那儿,怎么办?要求城市的管理者在管理自己的城市,运营自己的城市,自己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建造过程中要把碳的因素纳入进去。何低算低?现在没有人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但是这种情况下值得鼓励的是中国政府在7月份还是多种方式说你们先去尝试吧,当然也看到尝试的要求过程中有一些大的原则性的东西还在。包括对自己要有底,自己的排碳到底是什么?你说我低碳了我的依据是什么,数据基础设施方面要去做。第二个,我哪些方面有大的潜力,要去做,包括具体的项目。当然,还有一点现在发改委说你们先做吧,共同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过去一两年的时间做了很多的家庭作业,做这种作业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的得益于些国际上的机构,包括气候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去研究,把前期的工作做到其他省市的前面。当然,也不是其他省市没有做,大家都在探索过程中。一些概念,一些想法更可操作,让它往前走。探索在中国目前经济和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去尝试,很多事情不是转型就转了,要尝试,做示范,带头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摸索很多东西,解决很多问题,解决之后可能很多东西会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对全国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主持人:我最后想问一个问题,气候组织除了跟中央政府一级的合作之外,一定还要下到中国的地方,跟地方一些市级的政府做各种合作,我作为一个记者,我特别好奇的是你们遇到的困难具体有哪些?比如很多市级政府更关注自己的发展,GDP的增长,你怎么说服他们,让他们关注到低碳的长远问题?
吴昌华:我走了很多地方,客观来讲,我还没有遇到哪一个地方政府说我不搞低碳,不搞色,不是我说服一个市场绿色很重要,低碳很重要,环保很重要,你一定要做。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地方官肯定有自己的责任,他在这儿做得好与不好有一套指标体系评估,更多的看我们自己,这是地方政府官员所关注的问题,而且这个东西他没有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做到发展跟环境、资源,低碳的东西更好的融合起来,使这个发展真正实现我们说的绿色也好,低碳也好,这是个很大的课题,不能因为地方政府不愿意做而不做,更多的是跟地方政府探索,我想他们的意愿是非常强的。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你告诉我怎么做,我们更重要做的时候一部分研究国内国际的经验,做得好的东西,一些教训我们可以借鉴,但是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跟地方政府一起做,现在基本上大的方向都定了,大家都认准了未来要转型,2020年的中国,高效低碳更清洁绿色,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时代,也是可以出英雄的时代,大家都迈出脚步走了,每个城市,每个地方走的这条路是什么,现在不确定的时候,但是这条路不是你站在这儿,我就等着你给我这条路我再走,城市要勇敢的迈出去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学习总结,不断的修正,我也相信中国之大,发展不平衡,这个路不会一条路,会是几条路。
主持人:鼓励大家探索。
吴昌华:一定要去做。这个过程要强调的一点,地方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政府只能干政府的事情,而且在走向低碳、绿色的未来中,仅靠政府是不够的,你必须跟企业合作,政府跟企业界如何有效的合作,这可能是很多城市走这条路的过程中走的弯路少一些,走的快一点非常关键的因素。思想要放开,要勇于创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要创新,一定要把企业和政府一起往前走。我倒是觉得包括媒体,中国的媒体,我一直跟国际上的朋友讲,中国的媒体做了非常非常好的工作,这些工作在提高意识,美国的媒体,欧洲的媒体,绝对不比他们差,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做得多得多。所以,我并不很担心在往前走的过程中共中会拉后腿,我相信消费的愿望和需求的愿望已经在那儿了。地方政府的管理者、决策者如何具备足够的能力,足够开放的视野,把自己的城市打造成低碳的城市。
主持人:能看出来您是一个乐观的布道者,时间有限,今天就谈到这儿,谢谢您。
吴昌华:谢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