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10超融低碳经济高峰论坛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2010年9月17日,由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主办的首届超融低碳经济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世界的未来 结构的调整”。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资深研究员、中国能源组创始人马克·列文。
马克·列文:我们和中国的发改委合作,我们的任务是和中国的同事共同来提高中国的能源效率。我们有十五位员工,这是第二个组成部分。我们有四个访问的职务,我们不断的有来自中国的,为期一年或两年的访问学者。我们这么多年取得的成就,就是向中国介绍国际能耗标准,并且邀请中国的官员和专家进行访问。我们也正在努力的在行业和政府之间建立这种志愿性的协议。我们也实现了一千家企业的项目计划。为期从05年到10年,我们希望能够建立起促进能效研究的研究院。比如说我们与发改委合作建立里这样的研究小组。这样的机构都能够促进和支持中国的能效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我会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国的能源需求模式。
首先是标准。经过了十年的研究以后,我们得出了两种产品是可以执行能耗标准的。而实际上如果我们把这个标准实施到所有的产品上,我们的能源节约是巨大的,但并不是说中国不需要这种供应,中国确实需要这种供应,能源的供应很重要,但是提供能耗同时发挥很大的作用。大家也了解美国的一些进展,所以大家如果要评论的话可以听到。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之外对中国进行研究的,我带来一些好消息,我花了22年的时间,在这个表格中,就是给大家展现出了GDP的增长,从80年到2000年之间的增长,以及能耗之间增长的关联,这种GDP的增长是非常了不起的,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显著的成就,但同时我们要看到,经济增长是需要能源支持的。在80年代,邓小平就指出了在能源方面投入太多的话就会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带来巨大的污染,当时也提出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在20年内翻两番。
这些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在中国内部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在外部大家可能不清楚这些形式,后来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出台了非常多的政策来切断这种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有很多的政策非常有创新性,因为在中国和世界没有太多的交往,所以中国是自己研究出台了很多政策。
但是坏消息是什么呢?从02—05年,中国的能耗从80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增长,20年来密集型的能源出现了下降,在2002年,中国的能源消耗又开始增长了,这面临非常巨大的挑战,而且影响巨大。这个表格大家可以看到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我们在2002年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预计,而且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排放情况是怎样的,我们看到中国在能源的排放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尽管如此,中国的单位排放在这个图片中可以看到,稍微高于全球的水平。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大规模的建设。中国也进行了改革开放向世界各地出口产品,在当时对于能耗关注的比较少。我把它称作“里根政策”来到了中国,当时认为市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市场可以提高能效,但是这并不是很好的方式。
我们看看这段时间的情况,这是2005年—2010年,从1250增长到了2400。中国的水泥情况和全世界相比,印度6%,美国4%,有很多国家的增长是低于2%,而中国的增长是50%。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能耗降低方面投入的努力是不够的,这些挑战温家宝再一次重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重申的,而发改委被指认要出台政策保证实现。
现在经过小小的波动又回到了早年间的水平,几乎所有执行的政策,05年执行的政策和06年的政策,基本上都是发挥了作用。基本上都是很成功的。我们说重点工程,有很大的能耗。早先提到了世界一千大企业,最大的一千家企业是中国非常大的能耗户,他们在经济发展中作用非常重要。在建筑业方面,有很多的重点项目,也是有十大重点项目的,它都有非常量化的目标,这里用红色列出了两个目标,大家看一下,这些目标的实现不是很成功。比如说在中国的北部的一些项目,我们同它有合作,但是效果并不太好。另外,从能源密集型向节约型的转换。在这些项目中,因为在转化的过程中,短期之内对于基础设施作出了大量的投入。另外从政策激励方面,不论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中央政策的出台。
2000年的时候,只有5%的项目建设满足了国家节能减排的标准,很多是不合规的,主要是节能减排方面不合规。后来根据中国城市房屋建设的标准方面发现,有很多人都是签署了自愿性的减排标准,我们发现在很多行业都展开的,后来三年大家都有了这个意识。大家知道,有很多小火电厂的关闭,这块可能有一个例外,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东北地区节能降耗的目标,来之前我跟这些日交流,在整个东北地区,改造项目投入资金特别多,实现成本不是特别好,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没有做详细的解释。以后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而这点真是基于我与一些中国高层官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怎么和中国保持终端能源消费模型?
我们在里面有我们自己的同事和外部的咨询师共同搞了一个能源模式,我觉得最核心的是,你必须了解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在哪里,特别从长远来看,你必须面对这个问题。这个产业的产能到底是什么状态?很多人对中国化肥的需求做一些经济分析。实际上中国的化肥需求和产能都已经出现了饱和的状态。因为现在中国的化肥基数已经很大了。
另外,我的想法就是,我们觉得中国在实现能源目标这方面,可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因为它确实在大面积的实现核能源的技术,未来这将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这是我们所做的经济分析,这是水泥的需求,2008年的时候,水泥的产量不可能往上走了,商品房基本上该建的都已经建了,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也基本上建设完毕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这方面需求停止不前,会往上走,但是增长的势头不会垂直往上走。
这是我们经济师做的分析,首先第一点来看,机动车保有量会往上走。这是新能源的消耗,能耗在各个行业增加15%左右,这块在2030年可能会出现下挫现象。可能是中间正出台的比较强大。到2025年的时候,可能出现峰值的状况,到那个时候跟现在相比,能源消费量跟现在相比会增加25%左右。
如果说把两种经济分析做一下比对,因为中国的人口出现了饱和,各方面的建设已经差不多,另外在商品住宅房的人均住宅面积将会达到一定的状况,我觉得从目前来讲,已经达到了日本的状况。因为中国以后将会达到峰值以后的平缓状态。我们相信中国的出口从现在到2030年的时候不可能持续上升,另外,中国的人口工资也会上升,因此出口不会像现在的持续状态。
现在我们看一下第二个幻灯片,到2050年的时候,中国能源消耗会非常大,在这个消耗以后出现什么状况,大家无法想象。我想把中国的能源需求和发达国家的能源需求做一个比对,大家知道,美国的经济发达一些,能源需求比较低,跟中国相比,中国必须针对人均GDP制定一个节能减排的目标,我们确定中国经济能源消耗的总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