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9月15日电(记者李延霞、孙洪磊)当前,世界经济走势受到各方强烈关注,特别是会不会出现二次探底成为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与会嘉宾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不少专家认为,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发展中存在的隐忧仍不容忽视。
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
“我们首先要对二次探底有科学的定义,如果经济增长连续三个季度为正,就可以判断出现复苏,而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就是衰退。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概率不大。”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说。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本次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不一样,发达国家已经针对危机性质采取了恰当的应对方式。”
中国经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率先实现回升向好,但并不是唯一的国家。李稻葵认为,“全球不少国家的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都在恢复,一些新兴国家将成为支撑未来5-1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力。
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说,目前中国出口集装箱价格指数已经超过了危机前,创造了历史新高。从最近的世界贸易和我国贸易数据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已经走上了复苏之路。
未来发展隐忧仍存
成思危认为,虽然世界经济走上了复苏之路,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一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会拖累欧洲复苏进程,二是美国债务规模庞大、失业率高,再加上中期选举,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搅在一起,加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成思危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负债总额突破13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负债超过4万美元,让主权债务违约风险或美元通货膨胀风险急剧积累。
欧盟经历了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的轮番冲击后,就业形势显著恶化。截至今年7月份,欧盟27国失业率连续6个月维持在9.6%的高位,为2000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
李稻葵说,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多年积累问题的突然爆发,在各经济体积极应对下,虽然很多病症已经解决,但病根没有根除,很多问题可能在未来3-5年内逐步暴露,以逆差、贸易保护等方式表现出来。
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
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的“一揽子”计划,不仅保持了本国经济稳定和增长,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来看中国经济面临的物价上涨压力不断增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上涨3.5%,创下了22个月来的新高。在翘尾因素逐渐减弱后,农产品价格上涨成为新的涨价因素。
一些与会嘉宾认为,不确定中蕴含机遇,中国应在保证政策连续性的前提下,针对经济形势进行微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一阶段物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而未来几年内,这三方面的温和上涨可能会成为常态。”李稻葵说,“因此,可以适当提高存款利率,以合理引导通胀预期,这样对经济稳定有好处。”
专家同时提醒说,宏观政策要有预见性和灵活性,更要保持连续性,“不能瞎折腾”。香港凤凰卫视董事长刘长乐认为,经济政策不能“打摆子”,一些政策不妨短时间内先看一下,别着急下猛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