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第一财经《中国投资沙龙》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2010年9月8日下午14时30分,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区域经济热点与投资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投资沙龙高端对话活动”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五层多功能厅隆重拉开帷幕。以下为国家发改委国土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高国力发言实录。
高国力: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在厦门举行的这个高层论坛。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导向。刚才陆院士做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报告。所以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把我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一些大的走势发表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跟在座的各位做一些交流。
首先第一个内容就是介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讲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首先要了解必要的中国区域发展的一个历史。刚才陆院士做了非常精确的论述。我在这做一个相对粗略的论述,因为要介绍中国区域发展的历史需要很长的时间,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因为在座很多是媒体和企业界的朋友,所以我想介绍一些相对粗浅,也非常必要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建议。首先中国的区域经济从建国初期两分法,分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这种划分方法应该说在建国初期相对符合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所有的沿海地区就是具有海岸线的的城市,其他广大的中西部地区都统一为内陆地区,两分法的划分对于我们国家一些区域政策的制订发挥了基础的作用。紧接着三分法,也就是三大地带,提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儿的东部地区是指拥有海岸线的12个省、市。中部地区是指北至东北一直南到湖北湖南,是拥有九个省区。西部地区也就是传统的西北的五省区和西南的五省区。加起来是西部的十个省区。从96年也可以说是从新世纪逐步的到现在为止比较成型就是“四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的东跟西是有区别,四分法的东部地区是指东部的十个省,也就是原来三分法里面的广西抛出来放到了西部,然后北部的辽宁抛出来放到了东北。所以四分法的东部从原来的12个省变成的现在的10个省市,中部把原来的黑龙江省以及内蒙古抛出来,从原来的9个省变成了6省。西部从原来西北的5省,西南的5省,分别加了内蒙和广西。东北就是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这是基本划分。这张图非常直观的体现了四大板块的分布和范围的对比(PPT)。应该说西部广阔的面积占了全国的60%,红颜色是指东部以及东北三省,三大块加起来占30%。其中三段里面从面积量来看分别占15%。可以看出中国范围的分布情况。
从两分法三分法到四分法的演变,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也经历了多次的调整,首先从建国初期(粗略划分)一直到改革开放总体的旋律是均衡发展。这个时期中央政府考虑到沿海和内部比较大的发展差距,有意的进行条件,在中西部地区多放了一些项目,进而到三五时期的建设,都无疑带有这样的含义。这时期的均衡发展战略应该说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沿海和内陆的发展差距,尤其是培育起了西部的一些重工业城市。比如甘肃的兰州,四川的攀枝花、甘肃的金昌等等。如果没有以前的布局,恐怕今天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很多地方的发展基础可能还会比现在还要落后。
第二个阶段可以从上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初,这个时期应该中央政府以设立经济特区为代表,前不久刚刚举行了深圳经济特区设立30年的大会,88年设立了海南经济特区,所以应该说这一时期以东部沿海经济特区为代表的发展战略已经逐步从原来的均衡,从追求低效率的公平逐步转向追求效率。同时在84年纷纷在沿海的14个城市设立了一批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而又开放了一系列的沿海港口城市。这些举措应该说极大的迸发出沿海地区原来相对压制的一些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因为大家都知道区域经济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会出现一个差距的调整的缩小,但是代价也是值得反思的,他使得沿海相当一批具有前景的发展地区没有随着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就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四大区域板块基本明确。我们提出了战略也是很明确叫做协调发展战略,叫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就是说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以1999年西部大开发提出为标志,中国的四大区域板块的一些战略、政策包括一些提法已经基本成型,目前官方或者说是政府的区域经济的是以四分法为代表。
接下来介绍一下四大板块对应的区域发展战略,刚才陆先生也做了一些介绍。我介绍一些要点,第一个战略叫做东部率先战略,把时间上述到1980年,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实施沿海开发,东部率先我个人的理解既包括先现代化,也包括率先的全面效应,成为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排头兵。主要做了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东部沿海地区设立了若干的窗口,若干的试验区,应该说发挥了很好的探索和实验作用,以特区开发区为代表。第二是实现了经济实力的增强,崛起了一批具有非常强竞争力的城市群。比如长三角,应该说它的某些方面已经不亚于世界上纽约、伦敦、东京为代表的城市群。第三个方面实现了城市的功能。最后一点是东部率先战略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提升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外向化的水平。国际上有很多对于中国的认识不完整,到了上海、广州感觉中国的城市建设,中国的区域经济已经是非常发达,不亚于欧美的很多城市。但是如果到了中西部的很多城市去,他们就会感觉到可能很多地方比不过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城市,甚至比不过南非的一些城市。所以这也是要完全认识中国的区域经济也不是短时期可以做到。
接下来是西部开发。西部开发应该说是1999年开始,做了什么事?一是生态保护建设第二是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扶贫开发。第四培育一批特色优质产业,第五是逐步提高了中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所以西部开发确确实实是改变了西部的面貌,逐步提高了西部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这个是国内外公认的。第三个东北振兴战略(03年)。东北三省是老工业比较密集的城市,所以中央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扶持钢铁石化,第二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尤其是资源扩建。第三是加快国有企业的改制步伐。第四促进了粮食生产,并且制订了森林保护一系列优惠政策。国家确定了13个粮食生产区,很大一部分是针对中部地区。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的政策。提出了中部地区的100多个县和26个城市比较享受东北振兴的优惠政策,这应该也是给予中部地区的支持。
这几张图可以请大家了解一下,经过我们四大区域板块政策的实施和战略的推进到09年底中国中部西部和其他几个板块GDP等分部。
接下来我想介绍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区域经济政策导向。第一点实施主题功能区规划,体现空间管制的理念。因为国务院已经原则通过,把全国的国土根据它的资源环境状况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区域。理念和规划已经出台了,但是下一步要探索如何顺利的推进和稳步的实施,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跟进。其中很重要就是差别化、可实施的财税等等。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尤其要针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设计非常规范的财政转移政策,现在财政部也已经在推行,但是不完备。第二个我认为是生态补差,应该对西部地区的上游给予生态补差。我想这个机制的建立对于落实空间管制也是非常重要,但是这也可以研究是纵向还是横向的。第三个政绩考评体制,如果不建立,就很难保证每个地区的定位。中西部地区就不能过于还是GDP,过于还是招商引资,过于强调财政收入,应该增强它的公共服务,生态服务等等这方面的功能。所以我想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张图是关于全国960万平方公里4类中的两类,也就是只有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其中重点是限制开发区,我们划分为很多类,既有森林保护区,也有荒漠化区。(PPT)通过这张图可以让大家非常形象的知道中国尽管是960万平方公里,但是真正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也就只占国土空间的一半。但是不到一半的国土空间中我们既要保证13亿人口的吃饭,同时我们还要建城市,修高速,修桥梁,修机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未来的土地将会越来越稀缺,提高土地的集约用程度是大势所趋。
第二个经济走向加强重点区域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应该说这几年国家制订了全国若干个重点区域的发展规划,我认为中国这么大的国土空间,每个省的省情差距也大,确实应该制订一些重点区域的发展规划,进而来辐射和带动省内其他地区的发展,这也是基本规律。问题是我个人觉得,在一定时期内如果过于密集的出台,过多的重点区域,那么势必就会带来差异化区域政策的低效,甚至是失效。这个应该是值得研究的,可以控制节奏,并且确实选出一些事关战略走势的一些重点区域,而不是面面俱到。同时这些重点区域出台以后,更为关键的是不能仅仅提出口头,出台一个规划,大家热闹一番,更重要是思考和研究制订一批具有可操作性的重要政策。对重点区域能够发挥它的比较优势,在短期内可以获得更为实质性的作用。除了中央政府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一些特殊的功能之外,福建省甚至是福建省在内的比如厦门、漳州这些城市都应该在研究和思考制订或实施哪些更有操作性的政策,使得这些地区可以依托海峡西岸的优势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我个人建成区位优势是可以做文章的,如果把三个区位的文章研究透,合在一起做文章,我想海峡西岸还有很多内容值得研究。
第三方面叫做扶持弱势地区,体现区域协调。这应该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区域发展长期的走势。我们中国还有四千多万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国家的西部,同时在未来一段时期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各个老区以及边境地区中央要进一步的加大扶持力度。我们需要制订一系列战略部署,如果过于急躁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还要加强核心城市的外围差距,比如山东,如果不去扶持这些外围地区的发展那么从长远来看,外围地区的滞后势必也会影响核心地区的竞争力。这是我的第三个政策走向。
这张表格是我最近采用最新的数据,是2000年到09年做的一个粗略的估算,我们的区域差距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我以西部地区为为1,2000年时候东部地区是西部的三倍,从总量上看,似乎东部和西部的差距有所缩小(09年),从人均GDP看,2000年到09年的差距似乎也出现了缩小。从GDP和人均GDP来看,我国实施东部崛起等一系列政策的举措,从这两个主要指标来看,差距的扩大的势头得到了初步的控制。
第四个政策走向是加大农村地区的倾斜,强化城乡统筹,具体包括要进一步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现代化,要加大支农补贴的落实。同时要结合家电下乡等一系列的政策。中国未来扩大内需的主战场我认为在农村。这张表格让大家简单的了解一下,城乡差距从78年到现在经历到现在出现什么变化,这张表格非常形象的体现了中国的城乡差距从78年到现在,除了中间几年有所回调之外,一直处于扩大的态势,正是使得中央各部门连续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很重要的原因所在,如果这种势头不去控制的话,中国未来城乡差距的快速将会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的步伐。
第五个政策走向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环节区域性资源环境压力。严格限制水、土地、能源等资源消耗,同时要降低S02、CO2、COD等污染物的排放。这张表我就不多说了,通过这张图来体现中国目前的水耗等都是居高不下。
最后一点要大力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竞争力。中央政府部门已经提出来,这将成为各区域为主的重点,其中包括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等等,但是我个人觉得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我相信只有有一定基础和有一定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的发达城市才具有发展的条件,其他地方要慎重。
谢谢各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