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陆大道: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方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 20:43  新浪财经
陆大道: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方针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发言(来源:第一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0年9月8日下午14时30分,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区域经济热点与投资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投资沙龙高端对话活动”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五层多功能厅隆重拉开帷幕。以下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发言实录。

  陆大道: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感谢商务部领导同志和这次论坛的组委会安排我在这里汇报。我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下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方针。

  现在是这些阶段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评价和建议。

  区域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到一定一定阶段内的规划,是一个总的概括,包括本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方针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化。区域发展和国土开发问题已经成为核心问题之一。我国发展战略的演变,全国的发展战略和方针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第一是重点建设内地,毛泽东主席认识到关系的报告是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方针的前沿。二是重点一二三线的划分,这是1964年到1978年我们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的总的规划。1973年已经开始开发,战略方针已经有所开始转移了。国家已经开始向外面引进一系列大的项目,比如13号的大化肥等,这个时候我们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已经从沿海开始转移了。三是划分沿海与内地二三沿海地区发展战略,这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划分沿海地区发展战略,这是总的表达。四是划分三个地带,这是七五期间,这个时候已经是改革开放6、7年了,这个时候基础建设、城市建设等基本上已经大规模的铺开了。这个时候国家开始重点重视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做准备,这是1986到1990年第7个五年计划的战略发展目标。这个时候国家战略投资的资金按照5年计划在空间上转移,按照5年计划为单位,转移的理论上的空间距离和他的五年投资的规模可以看出先是从内地转移然后开始又内地往沿海转移。五地区协调发展战略,这是90年代初期,应该是处于第八个五年规划,领导同志讲话中提到了要实行地区协调发展战略。这个时候经济发展条件的差距拉大了,但是正式的文件是1996年。我们国家的发展态势提出了新的区域发展战略。1992年政府开始考虑九五战略(1996年到2002年),02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始正式实行这么一个方针,05年中国崛起,沿海地区率先实行现代化,但是没有专门形成一个文件来说,但是这样说也就这样做。现在这些经济发展方针构成了我国发展战略的全部。

  我也参加过一些讨论会,在十一五规划之前都是要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作为目标提出来,但是实行的结果这个差距都扩大了。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就没有提了。十一五规划第一次不提这个,但是提“要缩小基础设施的差距。”中国这么大的陆上国土应该发生什么,不应该发生什么应该有导向,这是我们得出的经验和教训,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空间上的导向,建什么这些国家是管制很严。这就是导向和约束,有一系列的政策保证导向能够成功,保证约束基本有效。我们十一五规划应该有这个意识。第四个内涵就是交通等方面的支持体系与地区的人口、产业、城镇的规模相符合,支撑能力要相称。区域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也说明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

  我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态势:全国各地区高速超过增长,第二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民间的经济技术T度,三是产业结构的特色更加区域化,刚才讲的是大多数。与产业和发展水平相对应,这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经济区不是一个城市群,城市规模很大的概念,大多数经济区按照法国的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家发表的看法,我们中国总结的经验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应该有一个或两个甚至到三个,这是一个重要的链条和结点。机制不是讲空间形态,就是在信息化和全球化。信息化包括产业链大规模的延长,通过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物流来达成。所以这样一种全球的结点加强了全球城市的作用,但是也改变了全球城市的个体,我们中国正是需要塑造一个两个三个这样全球意义的以“流”的结点为代表的内部空间结构非常合理的非常有竞争意义的地区,代表我们中国相应全球竞争。这样的城市群空间结构非常合理。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不是符合它本身的利益,也不是每个省都有这样大多数区域代表国家的利益。

  前年有一些专家提交一个报告,大多数经济区的优化开发是国家的一个政治决策,大多数是代表中国的利益,这是一个产业结构的特点。另外就基本态势我们国家高速经济增长,超高度经济增长成为第三大经济体,辉煌的成就,人民币大量的提升,但是我们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这样的代价未来是不可数的。我国现在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到底是什么,现在有一些模糊,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改革开放就致力于沿海地带,现在和未来很长时期内也都在沿海地带,大规模的建设国际经济循环无论在国家政策层面还是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都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区域发展站点完全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了,这也是符合了长远的利益。沿海地区国际化,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大多数区域和产业开始形成,在越来越大的范围蔓延。西部开发取得巨大的成就,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增长的态势令人十分鼓舞。但是离我们的目标还很远,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可持续发展业面临很大的问题,我们国家高速公路的密度超过了欧盟,是欧盟的两倍,我们的长度也快超过了美国,我们的高速公路在很多地区是需要的,有很大的客流,但是高速公路在整个公路系统中占的比例国际上是最权威的看法应该是1%到2%,我们现在是1.8%。

  我们现在高速公路最小的一块是1个平方公里,我们现在在东部地区可能还不理解,但是有一些省区就是一期工作维修工作不到位,都是坑坑洼洼,没有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反思,中国科学院有一部分院士报告给国务院。现在高铁面临很多问题,大家都在提不同的意见。我们要全面考虑,比如交通方面。生产安全问题也很突出,西部开发涉及到680万平方公里的问题,经济的投入不可能在这么大的范围之内,我们西部大开发是针对这些问题,解决问题要针对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发展,加强自我发展的能力,适应发展的潜力。产业带在西部开发基本上在较大范围上可以实现,通过模型计算出来的。

  为什么西部地区经济上是成立,但是在政治上是不允许强调的,就是四川盆地的以东这个地方我们叫近西部,这个发展水平跟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没有什么差别。如果把远西部作为发展的重要区域就比较好。东北老工业的振兴针对部分城市结构性的危机,东北地区在制度上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成就,一系列重要的产业都形成经济带,这些都是行业需要加强的。有些产业慢慢的衰落下来,衰落下来也是正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所以东北部经济的增长是非常健康的。有些地区调整的过程是很困难的,上世纪九八十年代出现了边缘化的东北经济也开始慢慢解决,这是东北的一些城市群的状况。

  东北地区以外的老工业地区的发展,过去的东北办现在是东北司了,现在在做大量的工作,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东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拉入到政策的范围之内。我相信这将有利于这些地区的发展,也有利于国民队这些城市过去几十年做出的贡献付出的代价。我们应该偿还这些代价。但是问题是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是令人喘不过气的,1984年德国一个学者说中国要更快的发展,就要普及产业的速度,后来实际上我们是这样。我们国家信息的发展非常快,人们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力度,信息的消化、传播、运用能力的差距很大,这个能力我们是可以逐步的消除,但是加剧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从不平衡到平衡发展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我们国家区域条件的差距分等级,我们有40多亿吨的吞吐量(沿海港口),我们要拉大各地区的差距,否则不可能达到平衡的状态。我们各区域的差距等实际上是严格的分布(根据PPT),世界经济的分布是竖起来,我认为这是有影响,有规律的。这里面的规律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通过海洋的传播,贸易,海洋其他的条件来完成的。这个图看得不是很清楚,这是世界发展报告里面的一个图,很有意思。世界经济不平衡,美国各个洲也是金子状,相差了几十倍,单位面积也相差很大,有的地方几乎没有经济,但是美国各洲的人均总量相距很小,这是一个问题,我们人口没有流动,我们人口是不是不能流动呢?是不是我们的同胞不倾向于流动,我个人的分析是汉族一些地区的教育程度不够高,要到发达地区去感觉没有安全感,再加上城市各种各样的制度没有到位。到位是需要经济总量来做支持的。但是人口的流动有助于解决这个经济不平衡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加大了不平衡,在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就业能力、社会保障能力,人们的饮食条件、受教育条件都达到了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些年有些国家和地区增长很快,维持了十年或八年的十位数的的增长。这个速度是很快的。但是分析一下人均的收入情况,特别是城市居民和农村的收入情况,问题就是它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的结构,GDP增长60%到70%是靠大企业来支撑的。GDP增长很快,但是就业很小,GDP在一个地区里面过去五年八年,大企业占70%,但是就业只占了20%都不到。所以一个家庭有一个就业一个月80块钱,生活改善很明显,但是就这样的地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比较差,一个小企业家搞贸易或者餐饮面临不小的压力,很困难,甚至有一些害怕。这就是环境的问题。我想以东部地区小企业家没有这样的恐惧,甚至要好的多。所以这些我们是可以解决。近年来各地区都在把重点部分纳入到十二五规划里面。第四个问题就是区域战略和国家战略。大家多希望把重点地区进入十二五规划的清单,已经审批和将要审批的国家区域的经济区、城市群现在有这么多(PPT)。

  如果把这些都列入到里面,我认为不是很合适,因为它不代表十二五真正的区域发展战略,这就是各地区提出的国家区域的发展战略图,(PPT)。如果国家十二五规划统统都纳入作为国家的区域和发展战略这将是不好的结果,有些地区肯定不能作为国家战略的。有一些得到审批,但是这个地区最多搞几个企业,未来也可能作为战略地区。1978年资本转移,转移产业都转移到了大门口,所以有些说为什么不在北部地区建立经济特区,那个时候是不可以的,因为没有产业进来。我觉得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五关于国家区域政策的高低,我举北京跟天津的例子。我也相信这不是一个地区而言来讲这个问题。北京形成的这种局面是由各个方面引起的(PPT)。比如银行的总部,很多公司的总部都在北京。说到发达国家的总部也是这样的。在北京有什么样的优势?北京是一个开放的城市。我觉得北京也应该发展金融交易,成为中国重大的国家经济影响力,北京真的成为全球500强企业生产最弱的城市。我们讲一下天津,天津曾经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是上个世纪的时候。40年代已经不是了,40年代的农业等都是东北地区发展起来的。现在天津市的发展符合本身的条件,70年代80年代天津发展工业比较多。上海腹地是大半个中国,解放以来就有各种各样的渠道,上海是巨大的经济腹地,有可能成为和北京相提并论,成为中国经济最主要的聚集之地。但是天津滨海没有这个条件。返过来经济区应该具备四个条件,海峡西岸能不能成为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区,核心城市就是金融、商贸、研发、广告、培训等范围,信息链很大,但是制造业在核心城市有很多,其他的产业只是附带的。我们给它定位,给它很好的规划。

  我今天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