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江学者胡智锋:时代呼唤精品力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6日 18:05  新浪财经

  长江学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智锋

  《公司的力量》立意高、气魄大

  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正在央视财经频道热播,这部作品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表达:大,高,新,奇。

  大。大气,有大气魄,片子面对的是一个大议题,有一种大思路,表达的是一个大话题。以往电视上可能也有过关于资本和市场的节目,但是完整地站在人类文明的演进史上,沿着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乃至精神文明变迁的轨迹,以公司作为切入点做全景式阐述的纪录片,以往从未有过。作品看似把公司作为一个聚焦对象,实际上面对的是人类几百年以来的文明形态,折射了历史的沿革、延伸及其错综复杂的历史驱动、历史演变。

  从这个角度看,《公司的力量》是继《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之后,中国电视界又一个标志性的大制作,将会载入中国电视发展和纪录片创作的史册中。

  高。《公司的力量》不是简单的经济史,它站在人类文明变迁的高度,表达了一种人文关怀,立意很高、境界很高。它代表着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的水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媒体人的水准去看问题。它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回望历史,客观、真实、准确地挖掘历史,寻找对于过去和今天都同样有价值的素材,为解决今天和未来我们依然面临的一些困境提供借鉴。

  尤为难得的是,作品娴熟地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武器,按照历史本来的面目去解读、去传播。片中所选用的素材,不论是欧美、还是中国的,都不简单地讴歌或者批判。面对公司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贡献和巨大灾祸,片子在肯定中让我们看到弊端,在批判中也让我们看到其正在萌芽或蕴含的合理性。

  新。片中挖掘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甚至闻所未闻的新材料,也有很多是我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历史。比如:资本市场是怎么来的,公司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我们往往只知道结果,不知道过程中的故事;我们知道洛克菲勒和卡内基,但是二人的握手并不知道;我们知道芝加哥大罢工,但我们不知道律师丹诺多次为美国罢工工人做的法庭辩护。我想《公司的力量》对国人会是一堂生动的课。

  奇。片名本身的视角就很奇。为什么叫做公司的力量,而不叫资本的力量或者市场的力量?这就是纪录片创造性处理的结果。节目充满了学术含量,但它终归要用影像记录的方式来呈现,它不是说明文,不是学术论文。公司看起来是很日常的、很世俗的、常识性的一种存在,很少有人会用公司去做纪录片的片名,而恰恰这种大家最熟知的、但又不常用的方式,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构想。

  另一种奇,就是把看似不相关的一些细节引入片子当中,在随笔式、闲笔式的表达中,引发人的反思或者联想。

  《公司的力量》带给文化传播的启示

  纪录片要直面重大的时代命题。《公司的力量》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片子本身,而在于给纪录片的创作一个警醒。

  纪录片有很多种功能和价值,其中有一种是永远不能放弃的。纪录片一定要回应重大的时代命题。纪录片要有大作为,绝不仅仅是风花雪月的纪录,而应该是洪钟大吕式的纪录。

  比如在今天,怎么看市场经济?怎么看大大小小创造中国奇迹的公司?怎么历经金融风暴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怎么看公平和效率等等。这些都是今天这个时代面临的一些重大选择和重大命题。《公司的力量》一片不仅正面触及了这些问题,而且积极地去回应。这样的一种姿态和立场,是纪录片特别难能宝贵的一种品质。

  《公司的力量》用自己的方式,对当今中国、当今世界,提供了思考的素材和依据,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是它的价值所在。这部作品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中国的纪录片人不要害怕和规避现实,越是主动积极地回应时代,越可能有所作为。

  洪钟大吕的主题更要小处见大。创作大片特别容易走向宏大叙事,特别容易出现高举高打的状态;或者说,题材是洪钟大吕,表达方式也是洪钟大吕。《公司的力量》可圈可点的地方在于:选题重大,却尽可能地用小视角、小细节、小故事、小闲笔展开叙述。

  比如,律师丹诺和普尔曼公司镇之间的故事。普尔曼在创立小镇的时候,特别强调要建造人类最美好和最有道德感的模范小镇,但是普尔曼在他的工厂里,对工人可以说是极尽盘剥之事,工人忍无可忍,但普尔曼却依然坚守着为股东利益而不是为工人幸福而办公司的个人诉求。片中并没有使用主观评价,只是陈述事实。就在这些事实的陈述当中,我们感受到普尔曼道德追求的表述和现实行动相比,是具有讽刺意义的。

  用主流作品传播主流价值观。《公司的力量》的出现,对中国的社会生态和媒介生态、文化生态来讲,都有特别的意义。纪录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实的力量。可是我们今天的文化环境却处处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在泛娱乐化的状态下,严肃的内容越来越少。好像是全民在欢歌,在幸福地享受着传媒带来的欢欣和愉悦,媒介生态越来越趋向浮躁、浅表和无聊。

  认真严肃回应社会问题、现实问题的纪录片的存在,对于媒体的泛娱乐化和浮躁的文化选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抑制力量。只有大规模地扶持主流的作品,才有可能引领社会多一些严肃,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理性,才有可能营造一种敦实、厚重的社会文化氛围,才有可能形成一种诚信的文化土壤,最终赢得世人尊敬。

  以品牌作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从《大国崛起》到《公司的力量》,一以贯之的是广阔的国际视野。中国在逐渐成为一个经济大国,我们急需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去平衡世界舆论对我们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面临着中国的崛起,各国可能都有着非常复杂的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传播力的提升,对于中国的进步是不可或缺的。

  作为国际通行的传媒体裁,纪录片在传播价值、揭示真相、表达观点方面,它的可信度、深刻度,是别的作品无法比拟的。像《公司的力量》这样的片子,它代表着中国人、中国的国家电视台,在这样一个时代发出的自己的声音。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世界怎么评价中国,也应该表达中国怎样看世界。要把这种观点及时、有力和有效地传播出去,这是传播中国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