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场讨论:人民币基金的退出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3日 18:03  新浪财经
专场讨论:人民币基金的退出机制
图为“人民币基金的退出机制”专场讨论现场。(来源:新浪财经 全权摄)

  新浪财经讯 由创业中国精英会主办的人民币基金高峰论坛于9月3日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本次会议。图为“人民币基金的退出机制”专场讨论现场。

  以下为专场讨论实录:

  纪景姝:现在我们来介绍今天下午第五个论坛,这个论坛的题目是《人民币基金的退出机制》,首先让我们有请平安证券投行部北京区域总部执行总经理陈拥军先生、永宣创投投资总监冯玉龙先生、红箍资本创始人兼CEOAdam Roseman先生、汉能投资董事总经理苏维洲先生、鼎合资本执行董事唐浩夫付先生、东吴证券投资银行总部董事总经理余焕先生。

  现在我们来听一听今天请到嘉宾对于人民币退出机制的建议,大家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机构。

  陈拥军:大家下午好!

  我是平安证券的陈拥军,这几年我们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做出了一些成绩,也希望跟在座的各位有更深层次交流的机会。

  冯玉龙: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创业中国精英会给我们这个机会认识大家,永宣创投我们是1999年成立的老牌投资机构,我们已经投资了100多家机构,我们这个公司管理的资金规模将近60亿人民币左右,今天很荣幸认识大家。

  Adam Roseman:我是宏弧资本的创始人,今天非常高兴来到这里,谈一谈我认为在未来五到十年当中最重要的话题。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希望在我们的投资过程当中寻找好的策略。

  苏维洲:我是汉能投资的董事总经理,我们大概有五六十个人,在新加坡、上海、北京有办公室,我们专门帮企业做融资、收购兼并等等,所以今天谈退出,我主要从这个角度来谈基金的退出。我们跟基金接触很多,一个方面是我们有很多企业推荐做融资。另外,很多基金投过的企业也找到我们帮他们做投行,帮他们做兼并和收购的业务。

  我们还有一块小的业务,我们有一个直投的基金是美元的基金,但是不大,大概投了十几个项目。

  唐浩夫:我是鼎合资本的唐浩夫,我们是综合性的既有投行业务,又有投资业务的机构。我们差不多06年到今年,我们在投行这块业务做了将近40亿左右的交易额,在投资业务这一块,我们在09年和2010年分别募集了两个人民币基金,基金的规模不算大,但是也参与了一些重要的项目,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的经验。

  余焕:我是东吴证券投行的余焕,东吴证券在市场上属于新锐,我们总共的时间大概只有八年左右。但是我们的投行属于里面不大,但是很强的。我们专注于IPO,我们IPO的通过率接近百分之百,我们所有的项目都有引进或者是各大PE在里面,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

  纪景姝:因为余总刚才提到一个数字,就是IPO百分之百的通过率。我觉得很多人民币基金的投资人都非常关注,当他们想退出的时候,监管部门在审核IPO项目的时候,怎么让项目顺利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核。

  余焕:我们做的里面,105家里面在2009年底前一共发了42家,我们前面有有两家,3013就是前28家里面唯一一个做物流行业的,做现代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它目前很少使用创业板,他是第二套指标的一家公司。刚才主持人问到的问题,这边有个数据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从主板审核的IPO 123家,通过率在89.43%,这个比08年提高了8%,当然08年有个情况是因为金融危机到后面停下来了。现在的通过率应该是非常高的,为什么这么说,那个时候我们的通过率基本上是80%到85%,这个跟证监会审核理念的改善有一定的关系,这个跟我们申报项目质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大家就很关注了,被否的13家里面主要的问题在哪儿,这是证监会内部发的权威数据,主要包括七个问题,持续营业能力不能确定,比如说这里面有一家属于钢铁行业被否掉的,因为当时整个行业大幅度波动。第二个是独立性较差,比如说改制存在的瑕疵等等。第三个是募投存在较大的风险,主要是指未来的前景和盈利都不确定。比如说你的产量10万吨,你的募投投下去是50万吨,这个有重大的不确定性。第四个是规范运作存在较大的问题是两家,有的企业肯定存在这几个问题。

  因为2009年创业板在申报的时候,当时在赶时间7月26号当时加班加点在干,只要符合创业板的条件就往上报。比如说当年抽到第一号的天津一家企业当时肯定被否掉,因为它存在实际控制发生变化的问题,存在很多闯关的情况。存在的问题是独立性问题,技术依赖和关联交易。其实我们不管从主板和创业板来看,主要是募投存在的独立性。

  纪景姝:我们从券商新锐到券商大老那边开始,你讲一讲退出案例的情况。

  陈拥军:国内很多企业关心得如何退出,退出的方式很多是IPO的方式,如果退出率是百分之百的通过,我想投资人都很高兴。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要磨刀不误砍柴工,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投资人很关心的问题,如果有重大的投资风险你还会投他吗,证监会站在一个中立的机构,我们投资人是股东之后,可能更偏爱我们的投资企业,可能有些问题视而不见。但是就监管机构来说,他不能把这个东西过于放大。我们投资人在投资一个企业的时候,不仅仅看产业未来发展的情况,还要看其他的情况,这个就是国内跟国外上市很大的不同,国外上市这个问题好解决,也容易获得监管机构的认可。在国内上市,因为我们资本市场发展时间很短,监管机构压力很重,也不想把问题带到市场中去,因为在审核中关注的比较多,也比较细,甚至比较深。因此我们企业尽可能深思的反思,报证监会审核的时候才能一帆风顺。

  我们每年做这么多企业,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投资人和企业界对我们上市的期盼,我们也希望看到自己的企业能在资本市场获得认可。但是我觉得就单纯的IPO在国内来说还是一个独木桥,我们很多是高考过来的,高考是独木桥。证监会审核资源是有限的,他和企业审核的问题,因此目前的独木桥,如果把资本市场退出作为唯一的退出渠道,这个路也很艰难,需要我们企业做好内功,做好我们的营业模式。同时还有其他方面,包括规范运作,包括我们的募投项目,包括我们的人员安排等等,方方面面做好基本功,这些基本功是需要时间的。可能对我们很多投资人来说时间是不能容忍的成本。一个企业从投资、培育到上市这个周期可能不短,短的两三年的,长的五年的也有。是不是一定要走IPO这条路,我觉得作为一个基金,作为一个投资人在投它的时候也有一个安排,为什么很多投资人在投资企业的时候要注重券商的意见,我想他在考虑IPO的时间成本对他的投资影响。因为现在监管机构为了杜绝不正常的现象,对上市后股权的锁定期有很多要求,他在投资的时候会考虑自己的时间成本。因此我在这方面想IPO是很好的炉子,但是对每个企业来说要斟酌一下是不是最好的方法。

  纪景姝:永宣创投之前是上海连创,一共投了65家企业,有16家在国内外上市,是不是有新的数据呢?在这16家退出当中,我们作为一个基金,在操作下面是怎么样的考虑呢?

  冯玉龙:我们公司叫连创,后来把它民营化了,刚开始是国营的,民营化以后叫做永宣创投,目前一共投资的项目公司不喜欢做宣传,目前有100多家公司,上市公司有20多家。最理想的状态,我们所有的创投,包括所有的投资人都希望通过IPO主板或者是创业板,不管是境内或者是境外退出。经过我们的工作经验,我们可以补充两种形式,一个是汉能的老总提到了企业并购,其实在国外包括目前的并购市场越来越活跃,以前中国由于知识产权的纠纷在跨境的并购当中会出现失败。实际上我们公司投了很多企业都是通过并购退出的,早年我们做了无线的SP,还有像日用、化工类的投资项目,不管是大宝、小护士等等,这些都被国际玩家收购了,它单独上市并不是很快捷的途径。

  我们公司还有一种形式,目前我们正在做,而且也觉得很有把握,我们可能会通过控股一家公司,这个公司作为我们的运作平台。比如说我们可以控制一家黄金的企业或者类似稀有金属的企业,把它打造三四年,然后再通过一种方式先控股,然后我们逐渐走国进民退结合国家目前的产业政策,国家鼓励我们的民营企业到境内或者境外拿资源,到时候我们把控股权转让给大型的央企,可以实现很好的退出方式,我们跟各个方面的国家机构、政策都探讨过,而且目前正在做。总结来讲,除了IPO这个独木桥以外,我们认为有两个很好的形式。

  纪景姝:你刚才提到了你们是PE的一家公司,你们的退出机制,你能不能给我们进一步解释一下。

  Adam Roseman:大家可以看看中国的发展路径,我们看到大部分的公司,不管是风投或者是私人公司,实际上他们和西方的早期公司差不多。当然现在投资组合公司的数量比较有限,他们驱动着整个GP的收益状况。GP现在有很多投资组合的公司,他们有就像滚雪球一样,GP的收益可能很好。但是带资本方面,如果有其他的退出机制,他们资本的收益会比较好。现在发生的状况是,很多收益都是通过A股上市获得的。现在也有很多人民币基金正在发展,因此他们的投资组合的百分比能够进一步的向前发展,或者在A股上市的比例会下降。

  如果说没有很多的退出机制,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了并购是一个比较好的退出机制,你可以把投资组合当中的公司股权卖出去。当然你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你可以把你的业务卖给战略性的各方,你也可以和一个A股的公司进行合作,他们可以进行这样的交易。这对于现有的股民来说是比较具有创新意义的,如果你能够获得一个公司的盈利性,实际上也是比较好的,这是一种退出的机制。

  另外是战略性的销售,可以把它销售给海外的一个购买商,这个海外的购买商,他们想要进入中国的市场,进入到特定的产业当中,可以是分销商为基础以及以客户为基础,对他们来说国内业务对他们有战略性的意义。在接下来当中会越来越流行,对于一个PE公司来讲,在你的业务当中进行定位,通常在中国可以看到很多基金都是以增长的资本为基础的。现在发生的情况是,这个企业会不断的发展,你会给这个企业增加一些附加值,使这些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提高它的价值。PE会拥有这样的业务,在某种层面上私募股权的投资者,他们会有比较高的创造附加值的能力。在这里有两种潜在的方法,让PE另外一个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可能有另外一个国内PE的公司,他们在产业当中也是比较好的投资组合公司,也可以对这些公司添加一些附加值。但是在这个业务当中,你必须有少额的股权,不能够控股。

  我觉得第二个是比较好的,国际性的PE公司,他们可能已经筹集了大量的资金,这些基金有一部分可以分配到中国。他们可能在中国的大陆没有足够的资源识别出比较好的投资组合公司。对于人民币投资者来说,他们有很多机会,你必须找到比较好的交易,我们作为一个PE的投资者,我们都在寻求这样的交易,我们可以把这些交易进行机制化。可以有一些审计的财务报告,同时采用比较透明的方式进行沟通,这对于外国的PE来说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所有这些都可以和国内的投资者进行合作,你可以把你一部分的股权卖给外国PE的投资者。

  实际上这种方法并不是需要解决百分之百的支持,所以你并不需要出卖你公司所有的股份,这样可以和私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同样,我们对于某些想法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有所变化。但是我们的立场或者是定位有可能进行调整,所以你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私募基金,他们可能会对你们有兴趣,这样的话才能够了解这个企业和企业家,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基金。我觉得私募基金应当将资本尽大程度上回馈给LP,因为实际上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多渠道的退出渠道。比如说在海外上市或者是通过跨过企业的并购或者是兼并退出。

  纪景姝:你谈的非常有意思,你提出了几个观点。其实我知道汉能在国内的投行当中算是是很有品牌的,你这边一定会接触到很多企业,也有不同的情况。所以在退出方面,你所看到的案例,包括你积累的人民币基金这么蓬勃,将来这方面的退出,你是什么样的观点呢?

  苏维洲:人民币基金作为一个现象,有人说去年是人民币基金的元年,不管怎么说这个现象还比较新,因为传统上过去十年以来,最早还是全球的基金在中国做VC、PE的投资。因为人民币基金历史比较短,又由于去年有新的创业板和很多新的退出机制,很多称之为新一轮的造富运动,这个话题大家都提到了。我们尽快的利用大家都知道不可能维持的窗口,我们尽量的用短期的行为快进快出给投资人回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是一个比较短暂的现象,很多人也提到,今后快进快出这样一个非私募基金典型特征的退出行为,可能不见得一定能够持续。过去七八年来,你要看美国比较成熟的市场上所有VC、PE私募基金已经投过的企业,他们退出的方式上市只占其中的1/5,剩下的4/5都是企业之间收购兼并,这个行为是非常普遍,也是被接受的,也是非常合适的,对投资者有一个相当不错回报的退出机制。在国内这个比例基本上倒过来的,过去几年当中,刚才提到了很多人投了60个项目,只有10个推出了,大部分也没有收购兼并,还揣在自己的兜里面,在中国有4/5通过IPO退出了。

  所以现在就是这样一个现状,但是在我们自己做业务的感触当中,早期我们公司主要是做一些跨境的,因为这个事情主要是海外的企业到中国来收购,或者是VC投过的公司或者是国内的私有公司,这种项目我们做的比较多,要么是代表境外的买方,要么是代表境内的卖方。现在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一个趋势,就是在境内的企业之间的收购兼并越来越成为一个话题,越来越被大家所议论,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原因我想有几个,这里面当然有美金基金外币基金投的公司,也有很多人民币基金本土基金投的公司。我想原因主要是,从买方来讲因为有很多新上市的公司以比较低的代价圈了很多钱,所以这个钱来的比较容易,他们要维持上市的地位,想扩充自己行业领先的地位,也非常需要来收购兼并达到战略目的,所以买方的意愿在这里。卖方的企业领导人越来越觉得创始人已经做了五六年,走上市这条路固然风光,固然回报比较高。但是不确定性也很大,尤其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大家都谈到这个问题了,就是有很多政策性的风险、市场性的风险,也就是说这个路可以走下去。所以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有合适被并购的机会不是不可以考虑。过去很多第一代企业家的观念就是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也影响了这方面的交易,现在大家的心态变的越来越实际。我们过去一两年来关注很多跨境的交易,现在做了很多国内的交易,这个已经成为比较可行的退出机制。

  比如说我们在执行项目当中,有很多年净利润五六千万的公司,虽然它够上市的资格,即使这样它也有不确定性,也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包括创始人急于退出,包括投资人基金期限到了急于退出。也包括企业持续发展,可能它觉得上市以后,虽然风光了,但是企业真正实际看来没有实际发展的能力,我还不如并在一个大船上,这样的企业给我带来很多战略资源,这种原因非常普遍,以至于我感觉现在国内的企业收购和兼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唐浩夫:刚才其实听到前面基金和投行的想法,我从两个角度讲一下。从投行业务的角度来讲,实际上我有一个观察,他刚才给了我们一个全面的解释,关于PE机制的退出策略,你可以通过IPO上市或者是并购获得资金,可以在中国,也可以在海外。

  其实在我的总结当中,每一次IPO重要的上市浪潮以后,都会引发一匹以MA退出为目的的投资,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分众上市以后,出现了一匹被分众收购的投资,你说这个是投机还是投资,但是这个投资的浪潮是真是存在的,有一批企业是为了被众多收购而而获得投资的。然后在09年经济型连锁酒店上市和融资之后,在最近上市的两家经济型连锁酒店当中,又有两家上市公司成功的收购了好几家小型的经济型连锁酒店。

  在最近的酷6换股之后,我们其他视频网站也获得了投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相信在未来得投资过程当中还会持续出现这样的现象,每一论重要的IPO之后都会出现一轮跟进的投资,我相信这里面有投机的成分。但是IPO作为重要的退出渠道,它对于投资人的指导作用是非常强烈的,一个案例成功的IPO之后,它必然会成为下一个时期内投资的标杆。但是我们自己投资人需要保持清醒头脑,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但是这个趋势的确存在。

  今年我们刚刚做了类似的案子,这是一个英国的基金,实际上它是一个二级市场基金。但是他们在2007年的时候投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四年以后还没有出产品,但是这个项目本身是非常有价值的。从他们当时签的四年协议来算必须到了退出的时候了,所以他们的合伙人会议决定要退出这个项目,这个事情最后是由国内的几家比较著名的VC接盘的。但是我觉得这个既典型又不典型,因为我觉得在一般情况下,这个不是很容易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呢?比如我们投的都是中长期的项目,你的判断跟我的判断不应该有本质上的差别,如果大家都是以上市为目的,凭什么你不认为它能够上市,我认为它能够上市,其实作为基金管理人来讲相互之间会传染,一个人的意见会感染另外一个人的意见。

  所以这件事情我的意思是,我们这一批VC接盘的项目是二级市场基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家都是VC,我想真的有人不敢干。切换到另外一个角度,其实会前我们沟通过,在我们自己人民币放的过程当中,我觉得有一些现象很有意思,我们整个在退出渠道这件事情当中,从09年一直到今天,中国最重要的退出渠道就是创业板的开板。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说创业板的开板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讲,是退出渠道的增加。但是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讲,它是一种融资渠道的增加,这两个角度不是完全一样的。从我们投资人来讲,也许觉得这个开板之后我可以更容易的退出,但是我们获得了巨大的融资渠道。所以这里面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在浙江有两个客户,一个是建材企业集团,他的销售额也有15亿差不多可以到中小板没有什么大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是做医疗设备的公司,这两家企业的销售额都是过10亿的,他们同时融资准备上市,同时还在做其他项目的投资人,这是今年出现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家企业我们帮他做融资,他同时在做其他项目的LP,甚至是直接直投。我觉得从大的宏观角度来讲创业板起到的作用,增加了我们单个项目退出的可能性加快了速度,实际上它在宏观经济当中起到了把大量的资金重新回流到实体经济当中。

  在创业板开板以前,其实有很多经济学家一直都非常担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民间资本大量的从实体业流入到房地产和二级市场股市,但是这个现象在2009年9月份以后彻底被逆转。现在在温州整个浙江来讲,据估计至少是3000亿以上项目等待进入PE项目,现在今年出现PE倍数非常多,很多LP并不具备经验,但是很愿意投项目。我们一方面看到投资市场非常浮躁,但是另外一方面这些钱最终并不是投到股市和房市,而是再次被打入到实体业当中,这个现象是从2009年年末开始出现的,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现象,因为它的用途确确实实用到企业上去,我跟很多朋友交流的时候,我对中国经济非常有信心。因为研究企业家赚到的钱现在实实在在在流回到实体经济当中,至少有两百家以上的企业,我亲眼看到他们获得了来自于他们同行或者是同辈企业家的投资,这个事情也很有意思。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以前非常专注于做控股型的投资,现在他们开始接受一种观念,能够去做参股性的投资,这是很重要的变化。今天我们的主题是退出渠道,我认为特别在创业板这件事情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纪景姝:东吴证券是非常有名的券商,从你的角度看人民币基金今年这么的火爆和蓬勃,包括像刚才几位嘉宾讲到多元的退出,你有什么看法呢?

  余焕:人民币基金现在PE和VC的火爆,我休息的时候接了一个电话,是很重要的领导打过来的,就是因为我们一个项目很多机构追了投,企业提了三不居然有人接受。不做净值调查,不派董事和财务总监,不做对不,12倍市盈率,今年增长超过将近200%以上,上午的嘉宾说增加80%,我听了很惊讶,只要你让我们投。我们对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非理性,这个状态在06年、07年的时候我们见到过,但是08年金融危机跌的很厉害,PE过的日子也比较凄惨。但是这只是一个现象,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个市场还是很健康的,对中国经济也很有信心。我四下跟嘉宾聊的时候等着市场洗牌,但是什么时候洗牌谁都不知道,我乐观一点可能五年以后才洗牌,一个是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第二个是创业板的开板不是简简单单增加了市场,而是增加了很多衍生的东西。我们看创业板第一年的业绩都是非常好的,因为它的边际效益非常高,他第一年分配政策做的很好,但是到了第三年是不是也能很好的,要看行业和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要他不乱花钱,这个企业能过创业满板审核的,你拿了那么多资金,你净资产一个亿,你拿三四个亿回去,只要你不乱造钱,你就不会死。

  我认为第三年又是刚才提到的退出大的浪潮,我觉得五年以后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变数,现在财富效应这么明显,企业控制人拿了这么多钱,他实在是玩不下去,要么他自己退出,要么他自己瞎造,接下来到底怎么样,我真的看不清楚。我最担心企业家的道德风险,中小板曾经有很多处罚的案子都可以看出来,其实都是道德风险。他想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他不想诚实披露,虽然他会付出代价,但是对市场的冲击和影响是很深的,这是我对市场的看法,至少我认为五年内市场很好,我很乐观,虽然我不是做PE的,当然了PE的日子好过,我们投行的日子就好过。

  据我们了解目前占主导意见的还是想你做整合,你要报材料你就走IPO程序和申报程序,没有一个明确的转板在里面,以前只关注中关村的企业,现在全国的企业都在里面。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对很多PE和VC来看,他都可以考虑这么一个市场去转让或者退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纪景姝:我们现在可以接受一两个问题。关于人民币基金的退出机制,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余总你觉得新三板大概的时间表是什么样的呢?下一个市场新的东西是什么呢?

  余焕:时间不确定,有的说9、10月份出来,有的说11月份出来,但是我认为在今年年底之前可能会有个说法。因为这是国务院定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很重要的一项,前面都定了。接下来拾遗补缺的像OTC市场,新三板这块可能是今年建设的重点。从资本市场体系建立来看,哪怕是12月份建立起来,带来的影响我认为不亚于创业板的推出。

  唐浩夫:其实从我们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来看形式上可以做完整,最重要的问题是核准制,还是登记制,这个问题恐怕更本质一点,什么时候突破不再由证监会审核,而是由我们的券商保荐就可以了。

  陈拥军:如果走证监会审核程序绝对是核准制,我想对于企业挂牌的效益来说是快了。现在中关村对三板的实验和天津交易所的运行经验来看,应该来说更倾向于做保荐制,因为这个市场是以股权流动为目的的,这么来说要做信息披露,通过信息披露让保荐机构发挥它的自律功能,来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我觉得这个可能性比较大一些。

  其实新三板或者是中关村的三板,作为一个退出渠道来说不活跃,这是最大的问题,有些股票有价无市。包我们怎么实验和把它有效的推动起来,增加我们产权和股权的流动性,以及交易的活跃性,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如果说在三板市场不活跃,市场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就很难在投资市场上有合理的退出。

  苏维洲:我们说IPO之外的退出机制,所以我从投行的角度讲这样一个事,听起来有点像广告,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觉得在座的大部分不是企业家,大部分是基金,我觉得作为基金,我们跟企业家和投资人接触很多,如果有很多这样的企业,你觉得上市路径并不是很保险。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都有管理合伙人,他不做投资,只做管理,我觉得后期的管理很重要,怎么做,选什么样的时机去做,选什么样的人去做我觉得这些都要经过实质的考量。我们说IPO是唯一的途径,其他方面考量不多,这样就丧失了很多机会。因为企业家有很多其他的事情,你让他自己去做这是非常不合适的,这个也不是投资人的强项,其实对这个事情我们应该认真的考虑。我们考虑了大概有什么样的机构最合适来作为买方,甚至有竞价的过程能够达到对投资人价值的最大化。

  我刚才讲了可以上市的公司,甚至选择不上市,选择一个反而更明智、更好的选择。比如说我们去年年底有一个项目,是南京的一个公司,是南京的一个联创,它本来自己做了一轮IPO美国上市,流程都最到最后的环节,路演都做完了,这个时候他选择不上市,最后做了一个战略收购兼并,价值是7亿多美金,是国内科技领域最大的交易,这个事情是我做的,我代表亚信作为买方。南京这家企业虽然没有上市,但是他对投资人来讲都是特别好的退出,比如说锁定的问题、安全性的问题,如果是稍微小一点的企业,这么大的企业无论是投资人或者是创始人的退出,对你市值的影响,我觉得他们这样做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我们GP和基金方面应该有人非常细致经常分析跟创始人交流,来探讨这个是不是合适的退出的选择,如果是的话应该按部就班的有头有尾的请专业的机构把这个事情支撑下来。

  Adam Roseman:我想他提到了非常好的一点,GP要确保理解你的状况,不管是内部的或者是外部的,通过顾问或者怎么样,这个顾问必须了解这个市场。同时我觉得这个也是并购的要点和组成部分。我们这里有个例子,我们对这家公司进行了投资,这家公司是私人公司,他要进行业务的本地化,这对于中国的投资者角度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是对国际投资者来说这个公司是缺乏智力的,我们对这家企业进行了走访和开展的调研工作,我们看它机制的发展也进行了一些评估。

  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案例,我们也做了类似的事情,但是我们没有进行销售,而是进行了准入期的评估。我们还有大的国际投资者,这家公司有大量的资本需要在中国得以利用。但是它不会进行当地的一些净值调查来进行研究,对于GP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关注LP,要看看LP在回报方面有什么最重要的要点。你会有不同的预期,在西方世界PE的状况实际上取得的长足的发展,现在在西方世界当中,PE的市场发展已经很成熟了,很难找到投资的机会,所以他们现在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市场来寻求投资的机会,大家可以看看这样一个市场状况,有很高的投资回报率。

  Eric L.SCHMIDT:这涉及到公司的治理,我们看看人民币部署利用这些资金,在这里还有其他第三板当中有多少IPO的潜力,同时公司的治理,只要让投资者相信这些公司,我想这里也有在线视频,我们看他们的帐户怎么样。

  Adam Roseman:在公司治理方面,它应该是中国GP最重要关注的问题,我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最近在美国市场上和中国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也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一些讨论,对他们提供的数据是否是准确的,是否能够让投资者对他们具有信心,这样的话他们才愿意进行投资,所以必须有信心。私募基金和GP要考虑和公司进行沟通,一定要确保这些公司是可信的。

  唐浩夫:我可以补充几句,我想这种理解或者是这种关切可能和中国的二级市场过去的原因是有关系的,这个可能也和中国的新市场有关。如果你真的发挥投资者的作用和企业家进行深度的沟通,比如说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你会发现这些企业家每一个人都不一样,并且这些上市公司和A股上市的公司也是不一样的。并且这些新上市的公司都是处于技术原因,可能才在创业板上市,他们本身对于如何做这个东西实际上一点都不清楚。

  所以这个问题最终对于那些顾问该如何给他们提建议,来帮助他们实现这个目标,投资者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最近我们参与一个交易,就是上海的一家公司,他的创始人可以很好的管理自己的资金,他甚至不会读财务报告,他只会看他的现金流动状况。所以这种公司是非常独特的,因为一方面他们没有非常正式的财务报告,他们甚至没有一个非常好的合规性体系。但是他们却能够将自己的现金管理的非常好,能够实现现金平衡,能够管理好自己的资源等等,在金融领域他们并不是专家,但是他们非常好的控制自己的预算,对于投资者来说你想要了解这个公司,并且进行准确的估值,有些投资者可能让企业家自己做,但是有些投资者可能只是按照正常的流程去走,但是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公司是否可以诚信的发展,在管理层和企业家之间,关于成长的问题肯定也有很多争议。但是我认为这不会导致整个财务报表的问题。

  苏维洲:我个人感觉在国内上市的这些公司,尤其创业板这些公司,大家用了一个词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觉得这个不是普遍现象。

  冯玉龙: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讨论诚信不诚信的问题,而是讨论我们作为一个投资人的角度看投资理念的问题。我们认为IPO退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你非要拔苗助长,可能企业家是短视的行为,我们投的企业每个公司都说我们是增值的服务商,我们不仅仅带来财务资本,也带来钱,我们给你带来的是智慧。我们投完资以后一定要帮助企业,特别是这个机构已经积累了很多家上市的经验,你一定知道如何引导这个企业去完善内部的治理结构,怎么加强它的内控,一定不要做为了上市而上市的事情。

  余焕:券商一直被市场审问,被投资者审问,今天在这么小众的会议上还是被审问。向大家报告一下,我认为现在从保荐制特别是06年以后整个上市公司的质量大大提高,因为这里面违规成本太高了,特别是证监会面对这么多阻力,他为什么一直坚持推保荐制,因为他看到这个制度的推行带来了整个上市公司的质量。与此同时,他把责任全给中介机构了,国外有保荐制就是机构保荐、法人保荐。国内是双重保荐,当时在设置这个的时候有很多案例。其实大家越来越珍惜这份职业,知道有些事情,包括我们公司内部,我们有很严格的控制程序,前一段证监会到我们那里检查对我们的体制非常认同。

  我们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们什么都不看,他什么也不懂,他就管技术。我们告诉他不让你懂太多,这些事你不能做,在我们划定圈子内的交易不能做,我们每个季度还要盯着他,当然这里面各个公司的做法不一样。但是不管怎么样,从现在我们保荐的企业来看,他一旦成为上市公司,他发现有很多公司因为不规范被处罚,他会很自觉的管理行为,我觉得这是很关键的一点。我们所有的上市公司只要管好这几个人就不会出大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很多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或者是大股东,他们也看到一个问题,如果你不诚信,如果你违规,如果你被处罚,你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你市场股指绝对下降。大家都知道这里面有风险溢价的问题,如果他想退出或者想干什么事情,或者想再融资和并购的,如果他做一些不干净的事情,这个市场就没有他的声音。比如说前段时间有一个经理人评价,有一个诚信排名,可以看出社会质量和指导对我们上市公司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现在的媒体把一些问题扩大化了,比如说有些IPO乱象很多,实际上我们经常跟媒体沟通,我们把一些具体情况跟他们沟通,实际上大家对这个规则不是太了解。但是现在证监会做事情越来越严格,我们举一个自身的例子。我们有一个项目正在发行,它里面有一个股东是某一证券公司的客户经理,她代她老公拿的股权,  在没有上市之前为什么不可以拿,上市之后你要做的一件事情不能增持和减持,媒体把这个事情揭露出来,这个事情怎么处理呢?我们给证监会报,证监会自己都觉得这不是事情,最后说你辞职吧,证监会对媒体的监督是很关注的,但是我们希望媒体不要放大,有些事情把它上纲上线了。总结下来就是问题远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严重,谢谢大家!

  唐浩夫:可能有时候媒体偏激一点。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