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若谷:发展绿色经济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3日 14:56  新浪财经
李若谷:发展绿色经济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持
   新浪财经讯 长春国际金融高级别会议于2010年9月2日-3日在吉林长春召开。上图为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行长李若谷。(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长春国际金融高级别会议于2010年9月2日-3日在吉林长春召开。上图为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行长李若谷。

  李若谷:感谢吉林省委省政府组织这样一个高水平的研讨会,也感谢他们邀请我来做一个发言。我想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说很多题外话了。我想讲四个方面的问题。发展绿色经济需要绿色金融体系的支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以发展绿色经济为切入点,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迈上新的台阶,最后讲讲进出口银行对绿色金融的支持。

  东北亚地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区域,有丰富的资源,辽阔的土地,人口占到了世界的1/4,是在全世界十五大经济体中有四个大国在这个地区。市场潜力非常大。在后危机时代,绿色经济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和动力的源泉,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怎样借助绿色经济提高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对东北亚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机会,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和未来三十年的稳定增长,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主要围绕绿色经济与东北亚绿色经济发展的问题谈几个方面的看法:

  第一、发展绿色经济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持。经济史中任何重大的发展、发现、转型背后都缺不了金融的支持,当前发展低碳技术、发展新的能源、发展绿色的经济也不能例外,金融是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解决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离不开绿色金融,环境问题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也只能靠发展去解决当然很多人把人类的经济活动指责为目前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在国际上实际上是一个没有结论的问题,大多数的人认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了温室气体的增加,因此,造成了气候的变暖。还有一少部分人也是科学家,他们认为气候的变化是自然规律的结果。不管这个争论是怎样的一个结论,但是我想人类发展绿色经济、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经济是一个不变的使命,它和气候变化不应该联系起来。停滞发展或者是减慢发展并不能解决绿色发展的问题。因此,绿色发展的问题只能靠提高发展的水平、提高科学技术的水平来解决。传统工业也不能靠消灭传统工业来保护环境或者发展绿色的经济。而是要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使它们变成节能、低排放的工业。

  对于所有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要加快发展,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水平,这样才能解决好他们的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注意不走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高排放、高能耗的老路。金融是配置资源的一个最重要的枢纽,具有宏观调控的功能,拥有信贷、保险、投资等各种方式,它可以在不同的层面影响和调控市场。因此,改变单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金融运行模式,将环境、生态指标纳入金融决策的系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另外,对促进绿色投资、促进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引导社会资金、资源进入绿色经济的发展领域,也是金融机构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能。

  第二、开发绿色技术、培育绿色产业也是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绿色经济理念起步阶段,技术研发和产业培育现在都是刚刚起步,在我们国家刚刚起步,在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到资源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必然要加大技术开发的力度,技术刚开始有很多不经济性和很多不确定性,这个时候需要金融的支持,风险投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都有,都面临,因此需要一些风险投资,需要一些金融上的支持。另一方面,绿色产业的起步阶段,自身资本积累的能力都十分有限,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技术成果的推广,刚开始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也需要金融的支持,否则的话,它是没有办法推广的。

  从现在来看,全世界发展绿色经济、环保、低碳、低排放这样的一个经济有巨大的资金缺口。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有一个报告,它预测全球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到2030年,也就是今后20年吧,在环境绿色经济领域的投资需要二十万亿美元,也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也就是今后10年,发展中国家对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需要,而需要的投资每一年都不低于一千亿欧元。从2010年到2050年,中国的能源、钢铁、水泥、交通、建筑,以及通用技术方面需要累计投资,搞环境方面的改造,十四万亿美元,就是今后40年,中国至少需要14万亿美元的投资来改造这些部门。因此国家的财政拨款肯定是有限的。这个时候只能利用金融杠杆,加大对这些部门的支持力度。

  第三、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关键建立各种金融要素,向绿色经济率与流动的体制和机制,这里面涉及到我们的宏观政策,法律法规、市场规则、监管标准,以及产品创新等许多领域。

  首先是建立并完善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以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刚刚起步,政策和法规都不健全,参与的主体的义务也不明确,缺乏适用准则。因此,应该设计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制度框架,完善绿色金融的操作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比如现在你对绿色金融的支持没有法律依据,建立绿色金融的市场准入和定价机制以及绿色金融的监管体制,因为刚开始这种发展环保、低排放的技术和产业,刚开始的风险到底是什么大家并不知道,那么按照传统的金融监管标准和金融准入等等,都不适应新的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因此在这方面要做较大的修改才行。

  制定金融机构环境评价、评级的标准和绩效考核的办法。现在我们对一般产业的评级是有了一定的办法,但是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低排放的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我们金融机构没有一个比较适应、适合的评级标准,风险评级的标准。还有建立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财政和税收制度,国家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有税收上的减免。这些税收上的减免包括对金融系统的税收减免,也包括发展这个产业的税收的减免,形成的资金可以作为这个企业或者银行的一种拨备,它对将来绿色产业中的不良资产进行弥补。这些东西都需要有一个制度化的东西。环保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的互动交流机制也需要建立起来,通过企业的环境信息部、企业的征信系统等方式来规范企业环境信息共享的办法和信息的披露制度。

  第二,是要拓宽服务的领域,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的方式,构建多层次的绿色金融市场,突破传统领域下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等新兴产业延伸,前期投入比较大,资金回流比较慢,项目融资能力比较低,风险不确定等特点,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和投入。重点是要支持一些风能、太阳能、低热能、生物能、利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发展,就是怎么能够新的能源,你说怎么样样使用新能源,如何使用新能源都需要制定办法。风险投资,比如说我们对氢气的研究,海洋能、核能的研究都需要大量的投资,特别是一些东西刚开始需要风险投资,这个应该怎么办,也需要一定的规定。对于实际投资,就是已经被实验证明是可行的,进行产业化的时候也需要大量的投资,这些投资也需要特殊的金融政策。

  拓宽服务领域,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方式,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设立专项账户或者基金来适当奖励银行对这些环保产业贷款的资本金比率,你现在的资本金比率是越来越高,你要是越来越高,银行支持绿色产业的动力就不足。因此,在支持绿色产业的杠杆率和支持其他产业的杠杆率应该是不一样的。这方面的问题需要新的一些制度和办法。企业实行了环保或者减排也应该有奖励制度,他们节约出来的资金应该能够形成一定的现金流,然后可以作为银行贷款的抵、质押等等。还有环保、减排贷款的一些证券化,政府可以出资设立一些SPB,成立政府的环保、减排担保机构等等,来提高金融机构对环保产业,还有低排放、低碳产业的支持,还有可以设立一种绿色的债券,绿色的股票板块等等,这些办法来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推进全球碳金融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全球碳金融市场的框架虽然初具规模,但存在着市场份额、市场流动性较低。而且发展中国家的碳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国际碳金融交易的话语权和定价权。现在欧洲,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上,现在碳交易已经开始了,在我们这个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才刚刚起步,基本上还没有怎么开始碳排放的交易。

  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国际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为设立这样的一个可以交易的金融市场做出新的努力。同时,还要开发这种和碳金融交易的有关的产品金融工具,开发与碳金融有关的衍生产品和套利产品,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际碳交易的标准和规则,一开始就应该把发展中国家包括进来来制订这些规则,否则的话将来不利于这些规则的推广和实施。

  第三、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对绿色经济的支持作用。在政策性金融的使命就是对市场进行引导,在其他商业金融不太愿意进去和不太敢进去的时候,政策性金融应该加强对这个市场的引导,加强对低碳金融,低排放金融及低排放产业的支持,这样来引导社会的资金进入环保领域。另外,还用赠款和优惠贷款的方式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环保产业,发展中国家经济还都没发展,正是要起飞、要发展的阶段,现在你突然来了碳排放的要求,低能耗的要求,它是做不到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做不到,需要大量的投入,这个投入如果发达国家不给,或者有能力的国家不给优惠的贷款或者是赠款的话,他们是完不成这个事业的。因此现在有一些发达国家一方面讲气候变暖已经很危险了,说地球马上就要完蛋了。把450PBM作为一个就是所谓二氧化碳的浓度,大气的浓度作为一个标准,说现在浓度已经395PBM 了,到450PBM,这个地球就要,整个北极、南极的冰川都要化掉了,整个地球要面临非常危险的局面。既然是这样,就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无偿转移这些技术,让他们实现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但是发达国家又不愿意,他还要把这个技术卖钱,还要卖高价,那怎么可能?所以这是一个悖论,所以我认为应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环保事业支持的力度,以便实现我们对环保这个事情的支持,不是一句空话。

  第三、以发展绿色经济为新切入点,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商新台阶。以谁能抓住绿色发展的机遇,谁就能在新的一轮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因此,加强东北亚地区的绿色经济的合作有利于促进区域内资源、能源的安全,改善区域内贸易结构,提高区域内经贸合作的水平和国际的竞争力。东北亚国家中俄罗斯、朝鲜、蒙古都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许多还都没有开发和利用。比方说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矿产、森林,俄罗斯的远东地地区这些方面是比较丰富的,蒙古也有丰富的矿产、森林、植物、水的资源。朝鲜的地下资源、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这些国家的资源的开发就要有比较,就是要和环保联系起来,就需要比较高的工业水平,能源的技术建设他们都相对落后,这个地区。所以需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日本和韩国是能源比较短缺的国家,他们在低碳经济、在节能方面的技术发展是比较先进的,因此,他们可以在这方面提供很多支持,在环境保护上,中国是通过过去三十的发展,在节能环保上也有很多建树,在吸收了西方的技术上也有很多的发展。特别是这些年,我们再生能源的发展非常快,我们的风能装机容量自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70%,远高于世界增长20-30%的水平。我们的水电装机容量和核电装机容量的增长规模也是世界第一的。因此,中国在能源领域也有自己的优势,所以这样我们东北亚地区的各个国家具有互补性,应该加强合作,来促进东北亚地区的新的能源、新的绿色经济的发展。

  首先,应该建立区域内绿色经济的协调合作与促进机,围绕减少排放、减少对气候的不利影响,制订我们本区域进行合作的一些规则和办法。

  第二,建立区域的绿色技术研发与资本技术转移的机制,就是通过合作研究创造一些新的技术,这些技术怎么转让?需要制定新的办法,推动我们这个区域内环保项目、绿色项目的发展。另外,还要建立一些人员交流,还有绿色基金的发展,绿色产业的发展,基金来支持这些发展。

  第三,要以环境相关领域为重点,深入推进绿色经济的合作,加强能源、钢铁、水利、交通、建筑这些领域里的合作,要以原材料、装备制造等等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发展本地区的一些绿色经济。

  还有农业方面的发展。加强绿色金融的合作,共同研究开发绿色金融的产品,因为现在金融机构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产品还很不丰富,需要我们共同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开发一些新的产品。

  最后,我想讲一讲进出口银行对绿色金融的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政府全资拥有的一家政策性银行,始终对国家政策导向的产业给予积极的支持。对于发展区域合作、国际经济合作也一直给予积极的支持,对于振兴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我们也一直给予了积极的支持。为了贯彻振兴东北的战略,我们要加快技术的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方面为主线,来支持东北地区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用传统的办法,比如说担保、投资、租赁、信贷,还要用新的办法,比如说基金的办法,比如说创造新的金融衍生品的办法来支持东北地区绿色经济的发展。

  当然,因为进出口银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对东北的支持和商业银行比起来可能规模没那么大,但是这些年我们还是在努力地支持东北地区的发展,我们的贷款规模也在迅速地上升,今后我们想我们会进一步地加大对东北地区绿色经济的支持,加大对环保产业、对进口一些新的能源产品和环保技术的支持,也支持东北地区、边境地区,就是比邻国家在环保领域合作的支持。

  我想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绿色金融的支持就不可能有绿色经济的发展。因此,我想进出口银行为了东北亚地区,整个这个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我们会竭尽全力,尽量去创造新的办法和新的产品。我的理念就是对客户不说不,我们说怎样才行,所以我们想用这样的理念来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绿色金融的合作,绿色经济的发展,我今天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