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谢渡扬:严格信贷投放 实施环保一票否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2日 18:12  新浪财经
谢渡扬:严格信贷投放实施环保一票否决
   新浪财经讯 长春国际金融高级别会议于2010年9月2日-3日在吉林长春召开。上图为中国建设银行监事长谢渡扬。(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长春国际金融高级别会议于2010年9月2日-3日在吉林长春召开。以下为中国建设银行监事长谢渡扬演讲实录。

  谢渡扬: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很高兴与各位相聚在长春,共同探讨绿色金融、绿色发展这个绿色话题。当今世界注重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和趋势,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主动将绿色金融理念贯穿于金融服务的各个领域和整个过程。下面我想作为一个案例向各位介绍一下中国建设银行近年来在绿色金融方面的一些探索、实践和设想,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一,通过支持节能减排、严控两高一剩、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建设银行通过明确准入、限额管理、信贷核准、退出计划等手段,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新增,上收两高一剩贷款的权限,坚决退出落后的项目,占比逐年下降。2009年共退出两高一剩贷款2600亿元,有效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实现和相关经济的调整。

  二是实施环保一票否决,促进我国整体环境改善。中国建设银行严格信贷投放的环保标准,将环保达标列为授信审批五项基本原则第一项,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效益高低,达不到环保政策要求的企业一律不得介入,已经介入的要坚决退出。另外为了有效支持污水处理,重点流域治理,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民本通达、环保益民的服务方案,通过绿色生活、绿色公益等相关绿色金融服务,切实推进节能环保和绿色经济。

  三是支持清洁能源,打造绿色金融,中国建设银行将工业环保减排、农林生态产业领域、城镇环保和减排、第三产业等六个领域确定为重点支持的六大绿色信贷领域。在信贷资源配置、审批效率、服务价格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截至今年六月末,清洁能源发电行业的占全部发电贷款余额的40%,据我们初步统计,到 2009年年末,中国建设银行绿色信贷的贷款余额2270亿元,比年初新增360亿元。其中支持清洁能源的项目近千个,装机规模达到1.2亿千瓦,贷款余额1130亿元,合计节约煤炭约1.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四千万吨,二氧化硫约135万吨,氮氧化合物117万吨。

  第四方面大力支持三农,中国建设银行积极相应国家支农惠农政策,高度重视对三农领域的服务,把三农相关行业定为全行重点支持领域,深入市场,积极创新,逐年加大三农信贷投入。2009全年涉农贷款增幅达到39%。另外在新疆、黑龙江和我们吉林等地,建行试点开展小额农户贷款业务,今年上半年共投放农户贷款超过149亿元。同时建行还大力发展村镇银行的建设,积极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到现在建行已经发起设立了七家村镇银行,在今年我们还计划成立更多的村镇银行,为更广泛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

  第五,积极参与绿色交易。建行积极致力于赤道原则的研究、推广和实施,已经初步制定了赤道原则操作规则及客户流程指引。同时积极支持我国碳排放交易所的建立,在其中发挥应有作用。同时我们建行还从自己做起,在全行倡导环保办公,建设节能减排的文明企业,在2008年总行就向全体员工发出节能环保倡议书,提出八项建议,包括节约纸张,节约电力、节约水,减少通话时间,减少无谓的用车出勤,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节约能源。我们统计一下,2009年光总行的办公楼用水就减少了一万多吨。

  第六,通过绿色信贷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绿色振兴、绿色金融、助推吉林的经济绿色发展。吉林省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工业基础好,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是落实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点区域,也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地区开放的重要门户。加快长吉图区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发挥在东北地区的作用,将极大促进吉林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建设银行将通过绿色信贷、绿色金融全力支持吉林,打造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光电子信息、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等八大新型工业基地。支持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建设,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和循环经济发展,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支持三农生态保护、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建设,为吉林绿色发展做出建行的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绿色经济是中国金融和经济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这次会议非常有意义,对中国建设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帮助。最后预祝我们本次会议获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