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任学安 用“公司”激活民族创造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2日 10:29  新京报

  任学安,1968年12月生于宁夏。现任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副总监。主要作品有纪录片《大国崛起》《复兴之路》《20年20人》等。

  《公司的力量》是中国第一部深刻探讨公司制度的电视纪录片。早在创作《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的时候,任学安和他的团队就萌发了创作《公司的 力量》的想法。任学安介绍说,在创作这两部片子的时候,在探索全球经济现代化和中国百年强国之路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有思想的力量、有民间的智慧、有政治家 的远见,但是最终把这一切转化成效率、转化成财富的,就是公司组织。在没有公司史可以参照的情况下,整个团队历经了两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制成这部10集的 500分钟的纪录片。

【社会角色】

公司在历史的进程中角色重要

新京报:你拍摄的《大国崛起》《复兴之路》都是大家很喜爱的纪录片,这次怎么想到要拍摄《公司的力量》?

任学安:从《大国崛起》开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在历史进程中,公司确实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2005年我们提出要做《公司的力量》,后来一直没 有机会做。我们对这个题目的关注长达几年,并越来越坚定了这个想法,这是第一个渊源。第二个就是对现实的观察。2008年之后,由于金融危机,大家觉得对 公司的约束应该要加强,公司甚至成为万恶之源,加上我们看到2008年国内公司面临的困难。当时的困难是什么呢?当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我们沿海地区的中 小企业开始倒闭。

新京报:在“公司”身上,好像大家投入了不同的情绪?

任学安:对,公司那一刻让人很揪 心,好几种情绪都集中在公司的身上。第一种说公司是罪魁祸首,导致了金融危机。第二种是忧心,那么多的公司倒闭了,这会影响到什么?第三种就是,我们到底 应该怎样对待公司,公司是不是安全的?到了2008年底2009年初,我们越发觉得,应该认识公司,了解它,我们要探讨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公司的 状态、公司的改革、公司内外部的生存环境应该是什么样的。

【历史见证】

国企改革改变中国公司发展史

新京报:公司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讲既熟悉又陌生,你在选择素材,展现这一题材的时候,是如何取舍的?

任学安:这部片子的基本定位是,不过多涉及公司内部事务,而是探讨公司作为一个商业性组织,作为一个创新性组织,它在社会中间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公司成 长需要的环境是什么,社会应该如何管理公司,这是我们要考察的。我们会关注在公司起源和发展历程中一些标志性的公司,比如,谈公司你不谈到福特肯定不行, 流水线、T型车是它创造出来的;你不谈洛克菲勒好像也不行,石油行业的托拉斯是他带来的。再有一个就是,我们关注有创建的公司,它可能不是在某一方面独 大,但是它有创建性。

新京报:中国的公司在这个时期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

任学安:中国的国企改革是中 国公司发展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件事情,几十万家国企开始改制,直到今天这场改革还没有完全结束。几十万人、几千万人的命运因为这个而改变。中国的经济面 貌也因为国企的改组改制而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人说中国民营企业之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初能有蓬勃的发展,原因是什么?源于国企的松绑,源于国企改革早期的 实验。如果没有体制的松绑,人才从哪里来?可以说是国企改革从一个很重要的侧面支持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所以我说国企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笔。依据这样一个 路线,我们能够看到民航的改制改革,工商银行的上市,也能够看到百年的招商局怎么样通过改革焕发出活力,能够看到中海油这个全新组建的国有企业在国际经济 舞台上开始活跃。你能够看到这一系列优秀的公司,他们怎么样进行了自身发展一个质的变化,脱胎换骨的变化。他们由计划下的生产单位变成了市场下的独立经济 主体。通过这些变化你看到的是什么?公司的力量。

【现实意义】

唤醒个体意识,创业实现梦想

新京报:你在拍这个片子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地方改变了你之前的观念?

任学安:这种地方当然很多。比如在特许公司时期,英国东印度公司是有军队的,他们实际上就是代表了政府。他们可以为了商业利益发动战争,占领印度。包括 中英鸦片战争背后也是公司利益推动的,那是个野蛮时代。到了大工业时期,你会发现在美国居然出现了这样的事情:1914年的纽约已经是世界金融中心,但却 出现了像纽约三角衬衫厂那样一个惨剧,一把大火,一百多个工人死亡。对待工人的那种冷血的心态,只追逐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追求,带来的社会后果是非常严 重的。我们已经看到,凡是标榜利益最大化、不顾员工死活的公司,最终是会被抛弃的。

新京报:在这一点上,《公司的力量》的现实意义也非常大。

任学安:这是我们在取材的时候就能看到的。最近在纪念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我们看到温总理在深圳的讲话,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他说深圳特区 30周年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个体的创造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认为,我们全社会都已共同感受到了这一点。一 个民族要想往前走,一个民族要想变得特别有创造力,那这个创造力不容忽视。如果能够充分地利用好、培育好一个民族的智力资源的话,这个国家就非常了不起。 我们在取材过程中也看到,一些草根出身的人,他们凑一点钱办一个公司,最后成就了一番事业。如果我们的民众,如果我们的个体生命,能够通过创业的方式实现 梦想,而不是依附于某一个组织施舍给一个安逸的工作,如果大多数人都愿意选择创业这种方式来实现就业,社会的就业压力也会小很多;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 生、研究生,能更多地找到创业的平台,他们的人生因此将会被改变,他们将会找到一个更精彩的人生途径,这是我们在《公司的力量》中想表达的,想张扬的一种 感受。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刘玮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郭延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