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低碳经济上的投资机会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6日 16:09  新浪财经
低碳经济上的投资机会实录
低碳经济上的投资机会现场(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8月26日-27日,由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和沈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振兴东北投资高峰会”在沈阳召开。本次盛会的主题是“发展新型工业化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新浪财经全程直播。图为低碳经济上的投资机会现场。

  主持人:

  下一个议题是低碳经济下的投资机会。参与此次的嘉宾是:凯鹏华盈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李立伟、国际新能源合作组织副总干事兼秘书长黄静、NEA全球合伙人、中国董事总经理蒋晓冬、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李文飚、北极光创投投资合伙人杨磊、青云创投投资总监左林、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北京代表处代表苏鹏。掌声欢迎嘉宾登台。

  李立伟:

  各位下午好。

  非常高兴大家能够光临我们的论坛,今天论坛的题目是:低碳经济下的投资机会。

  那么我想,低碳经济从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以后,成为社会上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大家也看到最近有很多新的政策出来,包括月初发改委刚刚公布的五省八市的低碳试点的改革方案出台。我想我们今天大家坐在这里也是在这个大环境下来探讨一下低碳经济对我们整个社会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做企业的朋友,对投资界的朋友意味着什么。有很多的专家预测低碳经济在未来将是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有人甚至预测这个市场会达到几万亿的规模,无疑会给企业和投资带来很多的商机,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在座的专家,他们都是投资界的朋友和产业界的朋友,看看他们能不能给在座的做企业的朋友带来经验。

  我想从形势上,因为时间关系,我想请各位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企业,和他们在低碳经济和投资方面的一些战略布局和经验。另外也想请他们针对某些话题来提出他们自己的建议。谢谢。

  我想先请黄静教授,黄静教授是国际新能源合作组织的副总干事,也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主管,他们联合国在促进技术和资本结合方面有很多年的经验,另外他们对新能源的产业政策有非常好的把握,我想先请黄教授介绍一下。

  黄静:

  很高兴,今天下午我们有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本来来之前我已经做了一个演讲稿,这个演讲稿主办方看了以后说你这个主要是针对政府做的,因为它的资源级别比较多,因此跟政府结合的比较密切,因此我们这个会议主要是依托政府来做投资,我本人有几个身份,第一个是新能源合作组织方面的,大家都知道,从08年下半年以后,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各国都把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模式都在思考,特别是中国发展模式已经是我们的企业,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政府都要思考这个问题。因此今天提出来个低碳经济的问题,在低碳经济这个背景下,我们会有多少机会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在座的各位也比较关注。

  第二个单位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科技投资合作处,其实我在这个组织工作的时间比较长,从98年就开始接触,因此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技术投资促进处做十多年了。

  第三个单位是国际金融投资环境研究院,我们知道一个城市也好,一个县也好,我们跟外界交流首先要人家认识你,因此投资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说这个词已经在我们国家流行了将近二十年了,但是这个词对每个人来讲也许还没有深刻,温家宝讲的投资环境跟我们市长书记讲的肯定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个概念很重要。

  如果说从级别来讲的话,一个城市它谈的是脱子环境,对于一个企业它谈的是商业环境,因此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在这里我也做了比较多的工作。

  这三个身份决定了我们现在跟政府打交道,跟企业打交道一些主要的内容,这些主要内容,今天我们谈到的就是在低碳条件下,我们如何开展合作,我们如何把握住投资机会,中国的能源结构基本是以煤为主的,我们的新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海洋能,这些新能源都在增长,增长的很快,但是在我们国家能源结构的比例增加还是很低的,这是一个背景。

  第二个背景,我们国家原来是靠高能耗、高运输这种生产模式来发展的,因此我们的工业,我们的农业,我们的服务业都是高能耗的,包括北京,你看去年前年,外面的人40多度,到国家部委去办事,里面15、6度,冻得要穿毛衣,这是不是低碳生活,因此低碳生活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的教育体系,所以低碳背景下投资机会是非常非常多的,因此在座的各位如果说来自政府的话,那么我们就要整产业结构,整企业方面,来促进我们的企业走低碳经济,如果说我们来自于企业或者我们来自于个人,那么我们就要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做低碳经济,因此低碳经济说起来投资机会是非常的多,我们首先要整体系,整制度,从若干方面入手,我们才能改变我们低碳经济的方式,才从高碳经济到低碳经济方面有这么一个转变。

  如果说要谈低碳经济下的投资机会的话,我不想展开多,同时我们在座也有很多风险投资的,还有PE的等等,这些投资者很多是关心我们企业项目初期,因此后面几位在这方面有更多的经验,我想把这个机会留给他们。

  谢谢。

  李立伟:

  谢谢黄教授。下面有请NEA全球合伙人蒋晓冬先生,大家知道NEA是全球非常知名的投资机构,他们在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做得非常卓有成就。

  蒋晓冬:

  NEA是个全球的风险投资基金,管110亿美金的资本,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的投资,高科技、生物医疗、新能源。其中新能源大概占到我们投资总金额的20%,我们新能源的技术大概是从10年前开始投资的,那么现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30几家企业,包括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智能电网、电动车,所以总投资金额也超过5亿美金。

  那么我是负责我们在中国这块投资的,我们在中国过去五年里大概投资了20多家企业,也是主要集中在消费服务、生物医疗、广义的技术型行业,包括清洁技术也包括新能源,打击有四亿多美金。

  我是结合我们全球的背景,但是更重要的是结合我们在中国投资的策略和想法来谈谈今天这个主题,简单的说一下低碳经济下的投资机会。我想关于清洁技术本身,下面几位还有很多,特别是像青云他们专注于清洁技术投资的,我觉得这是很大的机会,我就不说这个机会。但是低碳生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实我觉得主要的机会在我看来是两个方面的机会:

  一个,就是西方欧美的成熟市场,它在这种低碳的背景下,这个低碳的背景有技术的创新方面的,有政策体系的改变方面的,也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方面的,这样一个背景下,它的产业结构、它的能源结构、它的基础设施已经在开始发生一些变化,那么在今后二三十年会发生很重大的变化,那么这个变化实际上给很多中国的企业创造了机会。

  太阳能是个典型的例子,也是由于西方市场,特别是从德国开始回来到西班牙,现在到美国,太阳能的补贴政策和市场的快速起动,中国在技术足够好的情况下,能够在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情况下大规模产业化,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我觉得这是一类机会,太阳能当然已经发生过。在风能,虽然民营企业现在一枝独秀的还比较少,但是从产业角度,中国风能产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那我们觉得以后在绿色照明,或者在其他的很多相关领域,比如说和汽车相关的领域,电动车相关的领域,中国会有这样的大规模的产业化机会,这是把握住欧美的变化。

  另外一个,中国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国从一个高碳经济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这样一个转型当中,其实我觉得你说我们省一点电,少排放一点,在技术上做一个创新,我觉得这个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本质上是产业结构调整,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服务业占我们GDP的40%还不到,那怎么从现在的这个状态,而且主要是以低端的服务业为主,低端的也就是以餐馆这种高度、离散的服务业形态为主,怎么过渡到一个我们GDP的不断上升,走到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甚至更高水平,也就是70%左右的GDP,那么这70%是未来十年二十年后的70%,那规模就更大了,怎么把服务业发展起来,如果看美国过去50年服务业发展经历,除了比例在高速增长以外,你还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就是有一些服务业,像社会零售业,零售业随着GDP开始有个快速增长,但是一定程度开始下降,最后下降到10%左右,而什么服务业是越来越占重头戏,就说专业的服务业,也就是说可以集约化,可以规模化的服务业,教育、金融、医疗是,我觉得这方面的机会,就是中国自己为了低碳,为了减排,为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解决能源危机,等等这些方面需求所导致的产业结构变化,所以我们在过去也是把服务业的投资作为最主要的投资方向,像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教育等等各个领域都做一些投资,而且还会持续的走,所以我觉得这两方面的机会是我个人看起来,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还是欧洲,都要经过低碳生活的方式,给中国的企业无论外需还是内需的角度新创造出来的一些机会,可能也是作为投资人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一个很好的产业投资。

  李立伟:

  看起来低碳经济投资的机会还不止限于我们通常理解的清洁技术、低碳技术,还包括我们生活里边各个环节都存在着投资的机会。

  下面我想把话筒交给华登国际的李文飚董事总经理,华登国际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中国大众接触风险投资的概念,应该说是跟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互联网的兴起有关,华登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有很大的作为,我想请李总来讲一下他们在低碳经济方面投资的一些策略。

  李文飚:

  华登国际在国内已经运行了大概有15年了,我们投了很多很多公司,所以也是在每一个机会的时候,也确实产生了很多机会,包括一开始从国营企业变成有很多合资企业,到后来互联网,到后来半导体,到今天的整个低碳经济,这是一波一波的结构或者技术的变化都产生很多很多机会,我们确实也是非常关注这种机会。

  总的来讲,有很多广义的东西刚才蒋总也是讲了很多,我们大的方向总是能看好,我是想讲一些比较具体的东西,一些领域我们看的,我们觉得有一条线就是我们看得比较多的,是从上游到下游整个产业链,就是有关电的方面的应用。所以整个低碳的经济其实是围绕着怎么是最好的使用电使用能源的效率越来越高,这是主题。电自然到风能、太阳能,最大问题是风能、太阳能怎么上到电网上去,电网上边又很多问题,储能,你怎么将能量储存下来运输出去。第三个就是,这个能量怎么应用在新的应用上面,包括燃料电池在汽车上面怎么应用,所以这又引起了一波一波的新的机会,整个动力电池从它的材料到隔膜,到生产整装电池都产生了新的机会,如果在北京你看到奥运会的时候曾经做过这种电力的加油站,为电力车进行换电池充电这么一个稍带服务性的模式,也会在这种环境下出现。一直到后来整个电力是怎么有用的应用,包括在很大的一个公司,或者是很大的酒店里边,你的照明、空调是怎么最好的优化利用,所以整个链条下来,我觉得是一环紧接一环,会产生很多很多的机会,所以我们也是围绕上下游进行一些布局。包括我们在投获一些比较深层技术的一些电池、电解质方面一种创新的公司,也会看一些后期的一些包括绿色材料、建筑材料这样一些公司,能最好的利用能源的效力,所以这方面我们也是围着这个产业链来进行布局和投资。

  谢谢大家。

  李立伟:

  下一位请北极光创投合伙人杨磊先生,北极光在创投行业应该是后来者,它的历史相对比较短,但是它绝对是一个后起之秀,因为这几年在中国创投市场表现得非常出色,那么有请杨磊先生来讲一下他们在新能源方面的投资。

  杨磊:

  大家好。

  北极光是一家专注于中早期科技创新企业投资的风投公司,我们其实主要也是有三个方向:清洁能源、环境保护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个一个是消费类,一个是我们传统的高科技类。

  在清洁能源类,我们投了8、9家公司,其中包括像大规模储能电池、生物降解塑料、燃料电池、太阳能电子纸、LED,方方面面,我们在清洁能源的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布局。

  我想今天可能利用这个机会,借低碳经济来谈一谈低碳经济的几个不同的理解方式,我觉得低碳经济其实大家都说了很多,但是其实存在大概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比较狭义的,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关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那么这时候大家会想到的可能是清洁能源大家想到的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核能这些新的能源的资源。第二个是像环境保护,那么大家就想到水,各种垃圾,怎么去更好的回收、利用。

  第二个层次,比这个稍微广义一点,如果从我们的国民经济来看的话,各行各业其实都有能源的消耗和资源的消耗,而低碳本身其实是节约能源和节约资源,那么这个在各行各业其实都有它的影响,那么我们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一大部分还是制造业,如果我们花一些精力去看我们这些产品是怎么制造的,在这些制造过程中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如何可以降低,那么这个其实是很大的机会。我这里想说的是,这是一种视角的改变,当你从第一个层次到第二个层次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机会一下子就膨胀了许多,如果我们再提到服务业,去看我们现在在的会场,其实里边也有很多低碳经济的机会,那么从各位是怎么来的,是走路来的,坐飞机来的,还是坐车来的,到这个会场用的纸张到水到电,到能源,那么这些其实都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第三个层次,可能就是刚才蒋总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可能更多的是宏观的,政府和政策方向,在这里我不想说太多。我想说的就是低碳经济代表的是一种新的视角,一种新的看问题的方法,你可以在不同层面去理解这个低碳经济,作为我们投资的话也一样,就是看同样的一个东西,可能你有不同的视角,你可能会发现机会非常的多。我在这里想讲的是,很多被认为可能已经是过热,或者已经炒得太多的领域,可能大家觉得现在不该投了,或者说现在有一个领域非常的热,我是不是应该跟着去投,那么我在这里想讲的是,其实理性的逆市思维其实是在清洁能源里面是非常非常必要的。那么我们从低碳经济来讲的话,这可能不一定是一个淘金的机会,有一部分人可以淘金获得很大的收益,那么这个其实是一个在时间点的赌博,那么这个我想在太阳能其实是时间点,我们最开始起来的多金硅也好,太阳能电池也好,这个在时间点把握得非常准确。还有一类机会是在真正在根本上在技术上有一些突破,如果讲到太阳能的话,其实我觉得这里面机会还是非常多的,第一次太阳能的腾飞是依靠着尤其是欧洲补贴政策,中国的廉价的大规模的生产,中国这些企业获得了机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产业链的发展,同时新的技术的培养和发展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从我个人认为的话,其实第二个阶段,太阳能的机会会在于技术的创新,我们非常看好波光太阳能电池,因为一旦它的生产价格达到一定程度的话,其实不再需要补贴,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市场对它来说是无限大的,而这个时候的关键其实是在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我想就是说在各个领域都会有这样的机会,也希望如果是在座的企业家,花更多的精力在技术创新方面真正创造更多的价值。

  李立伟:

  接下来有请青云创投投资总监左林。如果大家关注新能源低碳经济的话,对于青云创投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他们应该在国内算是一个非常专注的投资机构,从本世纪初,在很多人对新能源,对低碳没有概念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在这个领域有作为。那么下面有请左林先生。

  左林:

  非常感谢。

  就像刚才李总介绍的,青云创投我们说早几年的时候大家感觉是一个比较特立独行的公司,我们从2001年就开始涉足所谓环保节能、清洁技术领域,大家开始还觉得这个行业是一个不赚钱的行业或者是一个公益事业,当时我们叶总出于一种想法,他可能是觉得你做环保做一些公益事业,然后这个在持续的发展中间它市场是越来越大的,路是越走越宽的,所以他觉得这是最好的方向,所以他选择了这样的道路。

  实际上我们看从01年到现在,青云从一个小众的,然后大家认为是不赚钱的行业,逐渐走到现在变成社会热点了,而且言必提,比较灿烂这样一个形象,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当时的一些认识现在是得到了验证。

  那么从青云创投来说,其实我们可以理解这个青字来自于两方面,第一方面可以说是清华大学,因为其实在05年之前我们还在清华创投,所以我们跟清华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第二是清洁技术,清洁技术和低碳我们的理解,实际上我们大家讲清洁技术行业还是说低碳行业,但是说从青云的角度来讲,不管是清洁技术还是低碳它不是行业的概念,我们可以说清洁技术是手段的行业,而低碳可以说是一个结果。

  打个比方,我们理解每个行业像一件衣服,我们清洁技术可能是洗衣粉,而低碳可能就是最终洗的结果,就是说可能最后我们变成了一个更干净的衣服或者更好的衣服。我们是这样理解的,所以说实际在随着清洁技术的发展,随着大家意识的提高,其实我们的清洁技术的范畴是越来越大的,概念是越来越大的,而低碳经济这个概念其实也是不断向周边延展,包括现在因为低碳这个概念很热,甚至说我们现在经常大概年初的时候比如去成都那边开一个高新技术的项目推介会,可能参会的二百多个项目,其中有一百个都自称自己是低碳的项目,甚至说印染化工业都在讲我们是低碳的印染、低碳的化工,我们说这个东西概念太泛滥了,但是实际上可以看出来所谓清洁技术和低碳是深入到我们所有的行业之中的。所以我们想沿着清洁技术这个道路走下去,我们的范围或者我们的空间是不断的扩大,所以我们都说我们现在环保或者低碳是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想清洁技术的投资其实本身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因为你做完了一个方面的清洁技术的改造,或者说低碳经济的实现,那么你可能还有新的方向,还有新的行业需要去做这样的清洁技术的进入和低碳的转化。

  所以我们讲,我们觉得低碳是一个永远做不完的生意,而且是越做越大,或者越来越长远,越来越广阔的生意。那么从我们的现在投资想法来说,我们最早的时候走清洁技术的方向,其实可以说是个差异化的投资,就是可能大家都在投TMT,都在投生物技术的时候,我们跑去做一些环保节能的生意,那么现在既然这个东西本身的行业和低碳已经这么热,本身也不是差异化了,那我们想我们要在这个方向上进一步差异化。

  我们回首看过去9年的时间一直在清洁技术投资,如果我们比较成功的一点,我们还是走在了每个清洁技术浪潮的前面,比如太阳能企业我们大概是05年投资,然后07年像赛维上市退出,还基本在产业上升的初期投入,然后在最后它的高峰期退出,包括像LED我们投的公司也是在LED泛滥之前我们来参与这样的投资。所以我想这其实是我们专注清洁技术,或者专注低碳经济这样比较专业性的基金应该走的方向,就是我们应该加强我们的行业研究,然后在一个行业起动的前期或者初期我们去参与,去找到这样的投资机会,这样的投资策略才应该是我们在清洁技术里进一步差异化,进一步保持我们在清洁技术这个行业里,现在说至少我们是投的时间最长,看的项目最多的这样一个公司,还是有一些领先优势的,是保持领先优势的方法。

  其实跟沈阳这边也很有缘份,今年四月份我们也在沈阳这边投了一个项目,然后他们其实是一家传统行业,然后他们现在有一些新的技术的应用,然后实现了一些传统的电力产品的环保的改造,我们觉得它的新产品也是非常有潜力的,叫沈阳昊诚电器,在我们当地也是有一个投资布局的项目,也希望能够如期的完成上市,实现市场的起动,也实现它的产品推广,最终这个产品能够也为我们的低碳,或者说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一些推动。

  李立伟:

  接下来我想刚才的几位嘉宾都是从宏观,从投资的角度来阐述低碳经济投资的机会。

  接下来一位嘉宾,我想他的角度有点不同,下面有请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北京代表处的代表苏鹏先生,大家知道纽约泛欧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交易集团,也是资本市场的门户,我想请苏总讲一下从资本市场来看,有哪些建议对于怎么看待低碳经济投资的机会,有些什么建议可以给创业企业。

  苏鹏:

  先简单跟大家解释一下我们这个名字,因为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纽交所,对泛欧这块不是特别了解,07年我们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并购了,泛欧交易所是由法国、荷兰、比利时组合的,合并之后我们叫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

  简单介绍一下清洁技术,包括低碳技术过往在中国的一些活动,实际上如果看和民营企业的关系来讲,纽交所和整个中国的清洁技术的民营企业还是很有缘份的,2005年的时候第一家达到纽交所上市的企业无锡尚德是一个做太阳能的企业,后来才有很多家民营企业在纽交所陆陆续续上市,05年它上市的时候是超过了三亿美金的额度,市值超过了15亿美金,后来陆陆续续,长江天和,包括今年5月份上了最新的一家金科太阴能,融资金额最大的是江西赛维融资金额接近5亿美金,当时整个太阳能这个板块表现得都非常好,07年底、08年的时候,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太阳能的行业受到了一些冲击,现在的表现跟原来比肯定要差了一些,因为在最大的时候无锡尚德是超过了50亿市值的公司,今年的情况也是有一点不太一样,就说今年从前半年的情况来看,整个太阳能这个行业是有所回暖的迹象,今年5月份上市的金太阳能,上市定价是在11块美元,现在的股价已经涨到了接近24,整个资本市场对太阳能行业回暖反映还是很积极的,除了太阳能行业在纽交所上市,还有其他清洁能源行业,像今年年初时候上的中华水电,它是做水力发电的专业公司,它当时接近一亿美金的融资,还有另外一家,就是做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和一两家风电公司会在纽交所上市。

  整体这个板块上讲,纽交所在全国的交易所,这个板块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这个实力还是非常强的,融资能力也非常强。再说一下泛欧的情况,欧洲人传统意义上是比较喜欢清洁技术这个方向的,像现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环保集团叫做维欧瑞亚,就是在欧洲和美国两地上市的上市公司,在08年6月份的时候,当时是金融危机比较严重的时候,但是在08年6月份仍然欧洲有一个第二大的风力发电厂的运营商叫EDPR在我们纽交所上市,上市融资超过了20亿欧元,上市市值也是接近一百亿欧元这个规模,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纽约泛欧集团融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我们也希望沈阳能源企业有机会能够进行交流,有机会的话能到纽交所来上市。

  先简单介绍到这,谢谢。

  李立伟:

  谢谢各位专家非常精彩的演讲。

  本来我们这个环节设计就是接下来我想请几位专家就某些特定的话题做更深入的阐述,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可能我们只好把它放弃了。

  我想接下来,我想把时间留给大家跟嘉宾之间做一些互动,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提问:

  新能源,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发展的契机,现在中国有一块,磷酸铁锂电池这块搞得不错,但是一个主要的问题,一个是专利权的问题,另外一个可能是中国盐酸铁锂电池技术突破的问题,再一个在国外,尤其是日韩企业他们现在还是叫锰酸锂而且没有改变,想问一下各位专家对这方面有什么看法吗?

  杨磊:

  我们以前也看过锂电池,其实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可能大家很多人没有仔细去看,就是锰酸锂主要专利集中在几家日本企业手中,而磷酸铁锂的话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几家美国公司,所以本身从技术的选择就一定是依靠自己来的专利的资源,所以也不奇怪为什么日韩企业它坚持做锰酸锂,而美国的企业做磷酸铁锂比较多一些。

  如果去看现在在市场上跑的电动汽车,最大的最近上市的,它最开始用的是古酸锂,配上一个锰酸锂,我觉得本身从电芯选择就是不一样的。另外还有三元,还有锂电池聚合物,这个就是说其实有多种的选择,最终我觉得不在于是一个固定的技术路线,而是不管是什么技术路线,你能够达到汽车工业的要求,从循环寿命也好,从成本也好,这些方面如果里可以达到,那么我觉得就会有很大的前途。

  你刚才另外提到的一致性的问题的话,这个是时间和经验的产物。其实一致性在最开始的时候都做得不是特别好,如果你去看成熟的这些电池制造厂家,有大规模生产经验的,那么它的一致性是随着时间慢慢提高的,最主要的这时一个指控,很多如果你去看,好的这些电池厂家,尤其是国外的,产业线上可能有一百多个指控点,这些指控点实际是时间积累出来的,而不是说一开始他就知道,因为本身材料的稳定性、移植性、生产工艺的移植性、稳定性,这些都是需要不断的摸索的,没有灵丹妙药,这是一点一点摸出来的。

  李文飚:

  除了材料,包括电解质、隔膜,这方面其实也有很多空间进行革新,而且是不受他们专利的限制的,比如说我们投的一个公司,他们就是在电解技术和整个结构上边有一个很大的突破,使它的整个电池能量的密度比磷酸铁锂各方面都要提高一倍,这样可以减少对空间能量的限制。

  提问:

  我这边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大家知道,今年国务院也是,包括发改委做了很多关于推动合同内容管理的规定,而且合同能源管理可能是未来推动中国节能这一块的很大的推动力,但是中国其实在目前情况下,企业诚信各方面的因素,这个合同能源管理最终是不是能够实现其实还会有一些障碍,所以我想听一听各位专家对于这个合同能源管理,在最近的两三年、一两年的发展,谢谢。

  左林:

  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我们也投了挪宝,市场关注也比较多,但是实际从我们角度来说,我们讲我们合同能源管理,我们觉得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然后也有很多的机会,但是实际上在这么多年看了很多能源管理的技术,最后也只投了挪宝,虽然国务院出了一些原则性的促进合同能源管理的意见,但实际在执行过程中间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和障碍的,可能集中在几点上,比如第一是国内的会计准则,关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收入确认,以及成本摊销,特别是固定资产摊销,就是虽然国务院给了这样一个政策,但实际上在执行的时候,你最后去的时候可能社会局不认,相对来说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地方税务局执行的层面上还是有很多需要沟通和协调的地方。

  第二,就是说我们讲合同能源管理,我们找什么样的客户。其实我们现在发现,以前我们觉得以很多行业非常适合做合同能源管理,但是最后发现确实没有项目,为什么呢?比如说我们讲钢铁,或者说大的行业娱乐发电或者说高炉的煤气发电,最早的几个项目可能做了EMC,或者是第三方来做的,最后一旦赚了钱之后都变成钢铁厂子自己做了,实际上一旦技术成熟了,客户是有比较强支付能力的大型企业,那么一般来说这个项目就很难以EMC的方式去执行,而如果是政府为主体来做EMC的话,其实可能也是在支付上能保障,现在来说并没有做得很好,就像很多城市的BOT项目一样,你怎么去保证支付是如期的,然后足量的去到位。

  那么除去国企和政府单位,那么中国的民营企业其实能够我们觉得做一个放心的EMC支付主体的,可能也只有最顶级的那些家,所以看来看去,你依托于一个大的客户的EMC的这种项目,总是在支付上还有一定的担心,还有不流畅的地方。

  挪宝我们觉得像B—C,它的客户是更零散的,就是说每一家的支付是比较能保证的,这样的话反而比我们去绑定一两家大的客户去做EMC,我们觉得更能有价值,或者更放心一点。所以我们讲,确实是,就像刚才您提的,就是EMC在未来两三内在国内的执行上还有具体的要执行,国务院发的文可以说是很好的优惠政策的一个包,但是实际上在执行过程中每一项去落实还是需要花时间的,但是长远来讲,如果具体的问题解决了,国务院有这样一个意愿,有这样一个努力,长远来看,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还是一个很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个是可以肯定的。

  黄静:

  我再补充一个问题,解决我们如何去把握投资机会,因为刚才两位提的是技术上的,也许技术上的问题不止是你们两位,其他在座的也许都会有技术上的问题,这个技术上的问题要解决的话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我这里讲这个问题也许对我们大家都比较重要,我们在座的是风险投资者,他要来找项目,你们是不是在他们物色中间我不知道,但是我希望你们成为他们的物色对象,这是一个愿望。此外,我们在座可能有很多的项目,我们现在讲资金找项目,项目找机会,这两个要结合起来,我们怎么结合起来,我讲一个思路,就是我们如何把自己的项目做成投资机会,因为这个投资机会很多,我们刚才讲了,生活领域里面有很多很多,我们做的投资计划让投资人一看就值得投资你,一个思路是你要按照产业链,按照价值链,同时也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思路去构建,你价值链增加,那么你告诉投资人,我这个项目是你值得关注的,大家按照这个思路去做,那么我们投资就会关注。

  李立伟:

  时间原因,我们现在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

  我想提个问题,问一下北极光的杨总,刚才您提到了多晶硅的产品,我想问一下这个产品,众所周知多晶硅产品多用于电子产品和太阳能,它是属于一种新能源,但是之前国家出台了政策将它列为产能过剩产品,那您觉得多晶硅以后的发展方向会如何?会一帆风顺还是会充满坎坷?

  杨磊:

  我们先看太阳能发电这个行业,从我个人的观点,我是觉得薄膜太阳能其实有很好的发展前途,薄膜太阳能有非晶硅等方式,有的是用蒸镀,有的是建设的,薄膜太阳能可以打幅度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达到上网价格。

  第二我们就看多晶硅这一类的太阳能电池,现在主要的出路还是依靠于欧洲的补贴,那么在这个产业链里面,我觉得需要一些非常大的突破,在从太阳能电池制造这块不太容易了,那么比较有希望的可能是在多晶硅的制造上面,我们知道多晶硅几年前曾经到过四百块钱每公斤,现在大概是40—60块钱/公斤,这是销售价,如果进一步能够有技术降低多晶硅的成本,我觉得这是有前途的,走跟别人一样的道路去用传统的方法去制造的话,这个机会不是特别的有价值,那么这方面的竞争也会非常非常的激烈,除非你在工艺上,比如循环,就是它三氯氰硅的回收上你有一些独到之处。

  李立伟:

  时间关系,我们到这里为止。谢谢大家的参与,也谢谢各位专家。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