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CSR输血 气候组织构建全球低碳链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9日 13:31  第一财经网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属于全国贫困县城之一,而这里的贫困主要是由于恶劣的天气环境,因为这里自然条件极其严酷,年均降水量在400mm左右,年均蒸发量却达1500mm左右,人畜饮水主要依靠集流雨水的水窖来保证。

  在这个地方,人们常常说,种树比养孩子还难。

  去年8月,气候组织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了一项名为百万森林项目的活动。以5元钱一棵树、400元一亩林、2000元帮扶一户贫困家庭种植5亩林的援助标准,为百万森林生态扶贫公益项目募集种树资金。

  当时,他们计划用2年时间在甘肃种下一期100万棵沙棘树。

  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气候组织依据的是“每种一棵树,一年可以释放260磅氧气,同时吸收1亿磅的二氧化碳,以此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让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意想不到的是,计划却在今年6月底提前完成了。她告诉记者,当地农户是这些沙棘树的所有者,经过3~5年的种植栽培后,沙棘果可以市场收购价格卖给当地的榨汁工厂,借此将为当地2500户贫困家庭增加每年3000元的收入。

  据悉,截止到去年年底,该地区一次造林成活率已达75%,二次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

  其实,百万森林项目只是气候组织在中国实践的诸多低碳启动项目中的一个,而吴昌华说自己扮演的是低碳经济解决方案催化剂或是加速器的角色。

  气候组织的模式

  气候组织于2004年由时任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及来自北美、欧洲等地的20位商业精英和政府领袖发起成立,是全球专注于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非政府、非营利性机构。

  此前,在美国做了近10年环境学者的吴昌华接受了托尼·布莱尔的邀请,于2007年帮助气候组织将触角正式伸向中国。

  气候组织的资金来源全部依靠外部筹措,其主要的渠道包括企业会员、个别国家的政府会员;部分企业的公益或是CSR预算;北美及欧洲富有的个人;国外政府的资助,比如英国政府的战略项目基金以及国外基金会通过项目的资助。

  正是这些有CSR理念的企业和团体的输血,气候组织才得以从容运作其低碳项目。

  对于各地项目的执行,吴昌华称没有严格的资金分配,主要根据项目需求以及不同区域的团队规模。目前,中国区域北京20人、香港4人的规模已是除总部伦敦以外,团队人数最多的区域。

  吴昌华把气候组织定位于强调政府、企业领导力的新型NGO,在她看来,其与草根NGO的最大不同在于,更乐意与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群体广泛合作。

  “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领导力更关键,低碳经济究竟是怎样的,这不是一个概念,我们要把它的方向做出来,这需要城市和企业身体力行做出实际的举动。”吴昌华强调。

  据记者了解,气候组织主要通过推动政府部门、工商企业和非营利机构之间的积极合作,促使工商企业和政府部门发挥领导作用应对气候变化,开拓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此来促进企业盈利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

  经过在中国三年的摸索,吴昌华和她的团队已发展了属于自己的企业会员和合作伙伴,并帮助他们在各自领域实施低碳解决方案。

  “招募合作伙伴、探索融资模式、实施示范项目、项目成果交流、大规模推广,”吴昌华给记者列出项目路线图,“这就是我们在做的事情。”

  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启动电动车EV20项目背后的故事就能说明气候组织的工作是什么。

  当时团队发现,电动汽车在欧洲的技术已发展娴熟,但国内尚有许多障碍,然而,国内有许多电动汽车企业都有去境外学习、采购的意愿,他们需要与国际同行的交流。

  于是,气候组织就试图在其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我们尝试从整个价值链去推动电动汽车,包括国家、省市、技术提供方、零件提供方、金融界、用户、采购,让这些环节都能与全球源嫁接起来,给国内企业一个国际交流互动的平台。”吴昌华指出,“另一方面,我们试图影响政府,跟关键利益相关方去合作,与政府去探讨行业的障碍是什么、往后的需求是什么,帮助政府做一些决策建议。”

  通过双向的渠道,气候组织将企业需求与政府行动衔接起来。

  整合全球资源

  在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不可争辩的真相”和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发出预警之后,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候组织,再次确定了一致的全球机构框架,即描绘清洁革命的蓝图。

  据吴昌华介绍,在此背景下气候组织通过三个平台来带动多个国家经济体朝低碳方向迈进。

  第一个全球气候变化解决方案交流平台专门用来跟踪进步,通过这个平台去跟踪企业或是政府已在着手的一些解决方案。第二个平台则是市场变革,有些低碳技术手段其实并不缺乏,但解决方案在现实生活中没法规模化起来,在不同的市场,它面临不同的挑战,气候组织的职责是在这过程中与关键的利益相关方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据悉,目前,气候组织已确定了几个示范项目,包括LED照明、电动汽车智能解决方案、房地产建筑节能、CCS(碳捕捉和封存)等。

  第三个平台是全球联盟的伙伴。“我们推动这些行动都会找到地方政府与企业,企业包括技术提供方和投融资方。横向利用政策+金融+传播的手段,纵向利用全球资源支撑起这幅清洁革命的蓝图。”

  吴昌华向记者举例,比如全球同步启动已一年多的LED照明项目,在全球选取了10个城市,孟买、纽约、芝加哥、伦敦以及中国的6个城市。通过第一阶段的调研发现全球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性能标准的确定上。

  在项目进入第二阶段后,吴昌华又发现该领域的投融资机制存在非常大的障碍,市场规模起不来的原因是产品价格高昂。“技术已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但没有投融资机制在里面发挥作用,整个系统没有办法运行。”她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尝试能否利用政府的公共财政吸引一定比例社会资本的进入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悉,目前,澳大利亚的团队已经开始此项可行性建议的调研工作,而中国的调研也将开始。

  眼下,气候组织的工作是继续在全球10个城市采集数据,定期与技术支撑机构采集数据,最终这些数据都会与合作伙伴一起纳入中国LED性能标准之中。

  吴昌华坦言,三年来团队的项目运作节奏相当快,不断有项目在不同的时间段启动,团队需要做前期的研究,在研究后制订下一步的战略。

  设计中国的清洁革命未来是怎样的、如何带动中国企业去管理好碳排放问题、示范项目启动、区域项目跟进,吴昌华说每天的事情总是一大堆。

  “三年来更多的感觉是市场的需求太大,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应对得了市场的需求,这里牵扯到一部分人的因素。”她说,“团队几乎没有搞技术出身的,理解国家政策、参与技术创新讨论,这是一个巨大的学习过程。毕竟如果自己都不懂行,怎么去推广利用?”。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