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内在特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5日 11:49  新浪财经

  杜人淮

  [摘  要] 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需要准确理 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是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理论突破与实践探索互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理论学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源泉,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 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还借鉴和吸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许多现代文明成果。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理论源泉;实践基础;重要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定性,是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理论突破与实践探索互动的过程,并内在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 想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进程。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有助于我们全面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一、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理论学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深深扎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土壤之中,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其理论前提和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从马克思主义意境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以及“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源头活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最重要源泉。这里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科学预测和判断,而且还包括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理论探索和科 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有些是任何条件和环境下都发挥作用的一般原理和普遍规律,有些是特殊条件和环境下发挥作用的特定理论和规律,有些是要依据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判断和结论,有些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的教条理解而产生的片面认识,有些是有 意或无意强加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错误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源泉,不是泛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和判断,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切结论和所有判断,更不是强加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错误判断和结论,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于人类社会或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探索而得出的正确判断 和科学结论。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既是一个澄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本来面目的过程,也是一个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精髓,根据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面临的客观条件和环境,不断拓展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的过程。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理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源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学说,而且还包括前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者,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基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有益探索。二战后,东欧等 许多国家相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活动。由于在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上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这些国家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相继建立了排斥市场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照搬了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最初,这些国家社会经 济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但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推行,动力不足、运转不灵、效益不佳等弊端开始逐步显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这就迫使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一些理论学者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当时,波兰、南斯拉夫、捷克、匈牙利等国家在这方面尤 其活跃,其中奥斯卡·兰格、爱德华·卡德尔、布鲁斯、奥塔·锡克、亚诺什·科尔内等学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改革之初,为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 发展道路,不仅我国决策层开始有组织地对前东欧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考察,深入了解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取得的经验,而且引进和翻译了这些国家出版的大量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方面的论著,这都为反思中国自己的体制弊端,寻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途径和理论突破提供了外部经验和思想资 源。

  3.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密不可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等方面改革需要相互兼顾,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因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源泉,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经济理论学说,而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理论构成的完整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正确的立场或价值观、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以及基本的制度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革开放前夕的真理标准问题理论大讨论掀起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 成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并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深刻分析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发展阶段、特殊经济结构、特殊经济关系,总结经济建设的特殊经验,找出特殊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道路及政策,不仅较好地解决 了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理论指导、改革性质、改革方向、改革方式和改革推动力量,较好地处理了改革与发展、改革与稳定、改革与开放的关系,而且在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二、实践基础——改革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是本本主义的产物。中国近60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最重要的实践平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立足于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并上升为理论,揭示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和运行的规律,确立基本经济范畴, 形成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较为完整的经济学说。

  1.经济范畴在实践中的拓展。经济范畴是经济理论的重要构成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必然要引入和解释其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经济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经济范畴,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不断得到拓展的。首先,新的经济范畴引入和发展确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改革与发 展实践活动中。在我国农村经济、城市经济和国有企业等领域的改革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经济范畴,比如“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大包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农民工”、“双轨制”、“放权让利”、“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等等。这些被新引入的经济范畴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经济理论所特有,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改革实践活动的创造,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改革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其次,经济范畴内涵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改革实践中不断拓展。比如,所有制这一经济范畴,传统观念把所有制等同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改革发展实践 的推进,逐步确立了所有制不能等同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论点,提出同一所有制可以有多样化实现形式,这有助于加快推进我国公有制经济改革。“经济发展”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经济范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实践中,经济发展的内涵被逐步拓展。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经济发展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等重要理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发展”的内涵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2.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深化。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实践活动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得到了不断深化和创新。有些理论在实践中得到重大突破和创新。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突破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确立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手段的论点,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都可以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突破了社会主义只能是单一公有制的传统观念,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突破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只有国有企业 和集体经济组织的传统观念,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理论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打破了长期以来将按劳分配同按生产要素等分配方式对立起来的观点,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理论。有些理论随实践的发展得到不断深化和完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问题,随 着“市场取向”改革实践不断深入,先后提出过五种构想:“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及“国家调 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按劳分配与其它分配方式关系问题,实践中,最初主要围绕打破传统的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完善按劳分配,健全体现劳动所得的工资奖金制度而展开。随后,逐渐引入要素参与分配。与此相适应,理论也随之不断深化,由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发展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再发展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3.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随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首先,随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开放实践的推进而不断完善。中国的经济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的改革发展道路。具体地讲就是:先农村改革,后城市改革,再到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先沿海、后内地,先一般加工工 业、后服务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先着力发展商品市场,再逐渐发展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市场;先以微观经济基础重塑作为改革的中心,再推进到以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要环节;先改革一般竞争性领域,再向传统的垄断性领域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先采取放权让利的政策调整型改革,再转到以企业 制度创新和整个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为重点的改革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也随之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其次,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成果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几代人从实践到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包含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 思想的理论创新成果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确立了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分析我国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公平正义等重大战略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发展的新境界和新局面。

  三、重要借鉴——人类社会发展的现代文明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善于吸收人类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既有自己的体系特色、又有世界视野和国际意义,它在开放中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中得到拓展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借鉴并吸收了包括西方经济理论在内的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这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经济理论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文明成果的中国化的运用过程。

  1.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反映了发达资本主义特殊的历史条件、价值体系和利益要求,另一方面,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总结,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运行的某些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市场经济,现代西方经济理 论体系或总体倾向性中的科学成分,以及与实践相联系的总结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产生和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合理地借鉴并吸收了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一些科学成分。一是借用和引入了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中一些合理的概念或术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某些概 念或术语,就是直接从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中引入的,比如“GDP”、“产权”、“交易费用”、“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乘数效应”等等。当然,其中 不少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二是借鉴和发展了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中某些合理的理论观点。比如,在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方面,就借鉴了现代西方经济产权理论中的某些合理成分,并由此得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私有制可以采用,公有制也可以采用的观点;在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中,借鉴了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中货币制度可 以扩大和收缩货币流通量的论点,并以此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三是借鉴和采用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科学方法,如数量分析、比较分析等,并学习了一些适用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运作经验、管理方式等。由此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基础上立论,改变了传统上先找理论概念再分析事实、用书本剪裁现实的 做法。

  2.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改革的路径和模式选择,不只基于自己的经验,也基于对当代现代化趋势和外国经验的新认识。改革以来,我国理论界和决策部门有组织地对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进行了系统考察和研究,并由此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成果进行了重新认识,并直接或间接地推 动了其成功经验的引入。若撇开资本主义内生的制度性缺陷,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无疑也是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它不仅可为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而且也可为社会主义国家所借鉴。对发达国家发展经济成功经验的借鉴和吸收,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内容。发达国家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他 们不仅有悠久的市场经济发展历史,而且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市场经济理论,特别是市场经济运行有关理论,比如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理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理论等,就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和吸收了发达国家发展 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另外,针对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生产过程带来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和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问题,我们提出了发展 循环经济的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讲不仅吸取了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教训,而且借鉴了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因为发达国家对于循环经济的研究和发展要比我们早,并且一些国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国际组织文本之中的有益内容。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将中国经济发展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国经济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中,加入的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组织越来越多,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越来越积极主动,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产生越 来越重要作用。我们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遵守国际经济交往原则,必然要熟悉和把握国际组织的有关文本内容和规定,包括国际组织的有关法律文件,以及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相关报告。尽管国际组织中发达国家处于强势地位,国际组织某些规则的制定不可避免地受到少数发达国家的操纵,并不同程度地体现和反映了少数发达 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其文本内容多少也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有偏向发达国家的地方。但国际组织的规则同时也是成员国共同博弈的结果,并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各国特别是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诉求,其文本内容客观上也不同程度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过程中,国际组织文本中反映社会 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和要求的有益内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来源。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中的可持续发展等新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就借鉴和吸收了联合国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相关会议通过的宣言、议程、声明和公约中的有关内容精神。另外,世界银行通过的《变革世界中的政府》等报告中关于 提高政府有效性的内容,对完善中国宏观调控理论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常欣执笔)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N ]。人民日报,2008 5.13.

  2.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 M ]. 人民出版社,1993.

  3. 施芝鸿. 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 M ]. 人民出版社,2007.

  4. 张卓元主编. 论争与发展:中国经济理论50年[ M ] .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5. 杜人淮. 《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源流”关系的当代解读[ J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1)。

  发表于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