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于法鸣:2010年下半年全国就业形势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1日 09:49  新浪财经
于法鸣:2010年下半年全国就业形势分析
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资料图片)

  2010年6月26日-6月27日,由《中外管理》杂志、北京中外企业管理培训中心主办的“2010中外管理人力资本发展论坛”在北京温都水城隆重举行。下面是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的演讲:

  于法鸣:原来给我定的题目是“今年下半年的就业形势分析啊”,坦率来讲第一现在数据没出来,无法做这个分析,如果没有数据分析就是空分析。第二就业是件大事,不能乱分析,一分析乱了可能影响大局。国务院在7月的中旬才开始做全面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那么,就业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所以现在人大政协都已经开始通知让我们做准备,在这些分析还没有完成之前,我不可能在这乱分析。

  但是有一点,今天我想跟大家共同的交流一下,就是最近中央提出来就业优先的战略,我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思考和理解,我想我拿这个本上来实际上没有稿子,只是一个提纲跟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对就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也不断的在加深。2002年中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这是一个充满了对就业地位重要性的一种判断,到了2003年国务院就把扩大就业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四大宏观调控指标,也就是咱们都知道宏观调控四大指标是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中扩大就业排在四大宏观调控指标的第二位,显然位置非常突出。

  随后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要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和更加突出的位置。到2008年,中央在应对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当中进一步明确要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那么,什么叫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2009年中央工作会议上对表述加以明确,就是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这就是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那么,这里面关键词就是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就是头等大事和优先目标,为什么要上升到这个目标?如何理解就业优先的战略,我今天想讲三个观点三个体会,第一就业优先是执政理念的时代,把就业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它的潜台词我认为是各级政府要这样做,就是要求各地政府,不要求老百姓,也不是要求企业,企业当然有它的社会责任。

  实际上,这个优先目标首先是一个执政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所以从我们三个代表的理论来说,我们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科学发展观来说,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业既然是民生之本,它就是民心所向,民意所在。正是因为就业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家庭经济来源的支柱,是劳动者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体会。国际劳动组织认为就业不仅仅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手段,更重要是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给家庭甚至给后代带来希望的重要途径。那么他体现了是最基本的人权,是人们起码的生存权和必要的发展权,体现是这点。

  所以,西方攻击我们中国不讲人权,其实我看中国的就业问题解决得好,就业局势保持稳定是讲得最大的人权。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服民心,顺民意,这才叫以人为本。广大劳动者的民心民意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我们党和政府执政理念就是就是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以民心、民意为本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因此党和国家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

  第二是就业优先是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必然,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的问题。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相提并论,中国在就业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有专家,也有领导概括叫“四大一突出”,四大是指增量,突出是讲存量,讲结构。哪四大呢?一是人口基数大,2009年末,我国人口13.35亿,预测到2020年达到14亿,还有预测今年咱们国家有一位领导在中央党校讲课的时候,到2013年他预计人口达到15亿,这是天大的事。

  二是劳动力总量大,09年我国劳动力资源是十亿六千九百万,预计到2020年劳动力会达到11.5亿,到2033年也就人口的高峰将达到12亿以上。12亿以上要解决就业问题是什么事?肯定是头等大事,也是天大的事。

  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大。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是2.3亿,其中外出是指乡以外的农民工数量是1.45亿,目前在农村还有存量,富余劳动力叫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存量按照现有生产力水平估算还有1.2亿。也就是说还有1.2亿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如果按照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每增加一个点,按原来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是可以吸纳1100万的劳动力。现在的速度下来了,90年代到本世纪可以吸纳1000万,按照这个数量我们现有存量还要有12年才能转移出来。还有增量,每年还要有新增长的农村的劳动力,估计要把这些富余的劳动力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下转移出来要达20年之久。如果加上我们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话,我想这个转移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社会上包括理论界都说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转移完了,所以才导致了民工荒,我个人不敢苟同这个观点。可以到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看一看,我们很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真的没有转移出来。

  第四个就是就业困难群体数量大,别的不说了,咱们过去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时候,我们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有多大数量?几千万,是什么概念?最高峰时期国有职业职工是7500万,到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职工在岗职工不足2千万,也就是说有5千万人数进了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但是,经过这几年上上下下落实积极就业政策,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但是,新的就业困难群体又在出现,像过去40、50,现在是零就业家庭,享受低保家庭,我们不算这个帐,一下子增加了2千多万人,我们一下子把贫困的帽子从农村1、2亿人降到1、2千万这么一个贫困群体,有就业能力需要政府帮助就业。就说我们每年滚存积累下来的失业人员900万之余,有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瑞士国家的人口。其中30%,也就是三分之一以上是登记失业在半年以上的人员,半年以上什么概念?国际就业困难的标准,就是需要政府给予援助了。

  那么这四大特点说明了中国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又成为政府要解决就业的巨大压力。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拟的。要把这个人口劳动力资源压力转变成充分开发利用的人力资源来享受他的人口红利,唯一的出路就是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长期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真正解决好中国的就业问题,这是四大,讲的是增量。

  一突出是指我们不仅面临着巨大的人口总量压力,而且在现实还遇到了结构性的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包括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群体之间。现在我们三大群体,农民工、大学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这三大群体交织在一起,使我们现在的就业形式变得十分复杂。那么,这些之间结构性的矛盾应该说非常不均衡。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对劳动力提出了要求,使我们众多的劳动力在技能素质等方面都不能适应新兴岗位的要求,尤其是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已经就业的存量部分,这些劳动者还将很可能被淘汰。要解决这种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就不能不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就不能不把促进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在这里值得一提是前一段媒体炒作的民工荒,好象中国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出现了劳动力短缺,我们认为这是不存在的。尤其是“民工荒”更不存在,这仅仅是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的一种缺工现象,是典型的结构性矛盾。从这个角度来讲,在劳动力市场上特别是在中国,这种结构性矛盾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不要去炒作它。

  实际上招工难与就业难是并存的,而且在中国将长期并存。它不仅不会改变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特别是四大一突出的矛盾,而且从长期来看这种下降是会持续的发展下去。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劳动力总量是2400万到2500万,我们预计“十二五”期间我们的就业压力比“十一五”还大,说是现在新成长劳动力已经开始短缺,这个判断是错的。因为新成长劳动力的增速开始下降,并不意味着他短缺。我们在一个高位上他增速再小,他还是在增加。尤其是新增长劳动力的概念是16岁以上,我们真正的每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不是16岁以上,而是包括了20、30岁甚至40岁的人。比如说我们高校毕业生一年630万,在十二五期间平均在660、670万,这本来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社会进步了,教育发展了,每年吸纳了大学生多了,我们的毛入学率从原来不足3%,现在增加了20%以上,说明我们的教育确实在发展。

  同时它从新成长劳动力里面急需的劳动力也多了,每年毕业之后进入市场,这个数量要比每年新成长劳动力要大好几倍。包括高校毕业生,包括中专职高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还包括新成长劳动力没有升学的,初中毕业、高中毕业之后没有升学只能进市场,这个数字每年都在1300万以上。

  所以,我就怎么也想不明白从一个企业或者是某一个地区看到一种招工比较难的情况马上导致民工荒,能够刘易斯拐点到了,我真的不敢苟同。所以结构性矛盾改变不了我国就业长期持续的就业压力,使我们目前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因此党和政府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提出就业优先的发展目标,我认为这个决策是正确、英明的。

  如何实现就业优先,我想这第三个观点,就业优先既然是对政府讲了,那么在在宏观层面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必须宣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就是经济发展的模式要优先考虑就业。国际劳工号召各国政府要把就业置于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什么是核心地位?肯定是优先考虑的。换句话说,就是要围绕着扩大就业,来设定发展目标来发展经济。这就是要求在经济增长的模式确定上,经济结构的布局上,投资的方向上,方向的选择上,都必须考虑是否有利于促进和扩大就业。

  这次大家记忆犹新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形成了世界范围的就业危机,各国政府无一例外选择了扩大投资促进就业。由于各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和结构不一样,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果也就更为显著。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一些主要的一些主要经济体国家,形成了无就业增长的经济增长。现在美国的失业率还没有降到10以下,所以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G20劳工部长峰会上各国部长和国际劳工的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一种没有就业的经济增长不是真增长。中国政府在会上介绍了我们投资4万亿所创造的就业岗位,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肯定。

  第二在确定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时,必须优先考虑就业,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在形成GDP增长与扩大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在各级政府确定GDP增长年度目标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对就业的拉动。我们在应对金融危机当中,中央国务院提出保增长保稳定,实质内容是保就业,在GDP上保八实际上就是保900万,因为我们设定的目标09年新增就业900万,为什么中央提出一定要保八,保八真正的目标是为了保900万的就业,就是为了保就业局势稳定。

  第三在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时候,必须优先考虑对就业的影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问题这是市场规律,是很正常的现象。对这些问题进行纠正和调整,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在这些调控当中,无论是采用什么样的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都必须把扩大就业控制在失业在社会能够承受范围内设为优先目标,防止出现低发展高通胀的收益率从而引起社会的动荡,所以宏观调控也应该直接对就业影响作为一个优先因素来考虑。

  第四是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和支出必须优先考虑就业促进的需要,国家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应该根据就业的状况和目标任务,应当根据自己的任务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转专项资金用于就业,真正体现就业优先目标,就是要体现在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就业专项资金。去年中央财政安排423亿,地方财政虽然还不够,但是已经体现了这种理念。

  第五对各级政府的考核政绩必须把是否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就业作为一项目标。因为就业优先是针对各家政府提出来的,对政府的考核不能只考核GDP,还必须把就业目标纳入考核之内,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