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由《财富》杂志,《时代》周刊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联合主办的《财富》全球论坛于6月26日至28日在南非隆重举行。全球各界领袖共聚开普敦,共同探讨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新浪财经作为官方独家中文网络合作伙伴,对此次大会进行直播。以下为中金研究部执行总经理刘奥琳的发言实录:
刘奥琳:中国经济在过去10年、15年增长是最快的,从金融这个角度上来讲也是这样。
最近几年或者最近几个月,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一个问题,不仅仅是气候,而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们怎样来改变。怎样形成一个更平衡的,内需驱动的市场,怎样进行这样一个转型。大家都在看,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我总结一下有两种版本,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分析,也都有一些缺陷。我想解释一下他们之间的区别。一种观点是中国在30年前开始发展的时候,到现在经过了三个不同的时期,70年代、80年代一直到现在。这三个时期中国的投资模式是不一样的,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依赖于投资,是投资驱动型。前十年更多是基础设施驱动,在东南沿海城市。那个时候还比较贫穷,中国的经济增长跟全球相比只占1%,现在已经增加到8%。如果没有政府进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谁会来投资,也不会发展。中国政府投入巨大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我们在未来几年内还得到了三个方面的支持,除了基础设施之外,我们还有政治改革,政策的革新从80年代开始完善了外汇政策,还引入股份制、私有化,所有这些都让经济更多向市场经济转变。在2000年比较大的一个事件,就是引入竞争力,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的公司跟国际接轨。
第二个问题,人口分化。1985年到1990年期间,我们的人口50%是15—25岁。1995年到现在,年轻人只占40%。未来几年内,年轻人口占的会更少,在2015年的时候,会有老龄化趋势。在过去几年内,我们开始可以听到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这跟人口年龄层次是有关系的。第二方面,结构重组。中国经济进行了一些转型,到21世纪,变成全球的经济巨人,消费很高,需求也很大。全球化也驱动了国内经济的增长。
未来保持8%的经济增长率,可能需要投资更多。如果你看我们的消费和GDP,大家说我们的人均消费在GDP里占的非常低。你看本身的消费,也要看12%—15%的增长。就自身来讲,和其它一些国家相比,并不低。我们的消费比例为什么比较低呢?是因为我们的投资占的比重非常大。我们要重新平衡这种经济,这是非常需要的。
现在政府很支持我们,过去重点在沿海地区,现在内陆也要发展,并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鼓励多种经济模式发展。我们需要知识的引进、技术的引进,香港地区也好,海外华侨也好,他们把更多的技术带到内地,沿海成功的故事同样能够在内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