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绿色金融分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7日 12:16  新浪财经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国参事室主办的“2010年中国绿色工业论坛”于2010年6月26日-27日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活动。以下为绿色金融分论坛实录。

  主持人:大家知道,我们要办成一件事情需要“三子”,叫点子、金子、银子,所以我们现在进入本次论坛的最后一节,也是最重要的一节,绿色金融。本节请到五位国内非常有影响的高级专家,给我们发表演讲。下面首先请中国银行副行长陈四清先生发表演讲,大家欢迎。

  陈四清: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次论坛。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清洁能源、节能减排为代表的绿色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以气候变化、能源安全为核心的环境保护问题正在聚焦全球的目光。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要探究的重要课题。在这个时候我们来共同探讨绿色金融,非常及时,现在我围绕这个问题讲三点意见。

  第一,绿色工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绿色工业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世界各国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不断形成共识,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工业发展战略正在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倡导新型产业和新型能源,将成为绿色经济作为后金融危机时代重新崛起的重要研究。积极抢占下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产业制高点,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绿色产业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从中国国内的情况来看,发展绿色工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构建两型社会的迫切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工业,能够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中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要求,实现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有力地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全面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显著改善资源生态环境,有效促进我国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和资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工业发展战略的推动器。作为后工业时代的高端经济模式,绿色工业具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运行特点,对金融的依赖性更强,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更高。一是对金融创新的要求更高,绿色产业依靠高标准、技术创新的支持和推动,需要结构性金融工具和高级化的金融市场的加速发展。二是对产营合作的要求更高,绿色工业产业链长,子行业更多,市场情况更加复杂,要求大产业思维和多行业的投融资合作。选择产业互助基金、风险投资等高端投融资工具的突破性发展。三是对市场互动的要求更高,需要打破风格局面,建立多层次的投融资体制,拓宽金融类型的边界,增加金融交易的纬度。四是对投融资路径的要求更高,绿色工业具有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资本起点高、资本密集型投入更加大,还款来源多样性,项目审批流程更加规范等运行的特点,需要政策性的金融与商业性的金融合作发展。

  随着我国加快实施绿色工业发展的战略,我国金融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商业银行既要成为绿色金融理念的推广者,更要成为绿色金融服务的创新者。这既是我国银行业在新时期不可回避的金融挑战和社会责任,也是适应世界潮流,创新动力和发展导向的所在。当前我国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先后接受指导原则,并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能效融资项目,创新推出基于清洁开发机制的节能减排融资项目,以及基于碳排放权的金融理财产品。可以说,我国银行业在绿色金融领域里面已经迈出了难能可贵的一步。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目前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从低碳信贷到低碳银行,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真正实现低碳银行的转化更是任重道远,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快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迅速提升银行业服务绿色经济的水平。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要作出努力。

  一是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允许商业银行试水碳金融的衍生工具。我国应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制度设计、区域规范、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合理布局中国碳排放交易所,集中发展有特色、分层次的区域性交易市场,允许条件成熟的部分中外资银行适当参与碳金融衍生市场的交易,扩大碳交易的市场规模。

  二是注重五个平衡,优化信贷资源的配置,商业银行要处理好项目信贷和环境信贷,制造业信贷和服务业信贷,生产信贷和消费信贷,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以及信贷产品创新与衍生工具创新等五个方面的平衡,合理配置信贷资源,积极支持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是积极创新低碳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应积极研发以排污许可证作为抵押品的创新型金融产品,为环保清洁项目主动提供项目。学习国际先进银行在碳金融市场和碳银行方面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创新体系。

  四是加大低碳银行的建设,打好低碳银行建设的基础,不断丰富绿色金融文化的内涵,努力把银行的金融机构的文化、金融行业的文化、国民信用的文化与国际惯例的文化融合到绿色金融文化当中。

  第三,中国银行将全力支持绿色工业发展的战略,中国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商业银行,它具有国际化、多元化、程度高的特点,中国银行是我国国际化、多元化、外汇资产占有最多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应该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积极贯彻绿色金融的金融理念,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将自身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文的关怀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积极发挥银行信贷对经济结构调整的牵引作用,大力发展低碳金融和绿色信贷。截止2009年末,中国银行投放到绿色工业低碳经济的信贷资源非常多,信贷资金超过1600亿,2009年当年新增信贷超过400亿,比上年增长41%,其中风电、环保、节能、新能源汽车信贷较2008年增长228%、136%、132%和155%。2010年以来,中国银行继续加大循环经济、绿色工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介质一季度末,投放绿色工业的信贷资金已经突破1800亿元,有力地推动绿色工业和低碳经济的加速发展。

  开展绿色信贷,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是中国银行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抓住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同时也是我们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中国银行将更加重视绿色工业发展的情况,将服务绿色工业发展作为重要的业务战略,坚持不懈,长期发展下去。

  第一,加强宏观分析和行业研究,西方行业发展战略。今年上半年,中国银行已经就风电、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九大绿色产业深入开展研究,系统总结了行业发展的状况,认真分析了行业发展的前景,在同业内筛选提出了绿色新型产业的信贷策略,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动向,积极学习,深刻领会,主动落实国家关于产业、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政策要求,进一步细化相关的信贷资源。

  第二,继续将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作为支持绿色产业的重点,优先建设。重点支持技术水平成熟,市场环境完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水电、风电、核电等产业的发展,大力扶持工业、交通、电网、家庭等节能领域和相关设备的制造,积极支持城市生活的污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等减排效益突出的产品。促进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第三,促进绿色工业重点地区可以资源,重点支持国家规划的清洁能源地区,清洁资源丰富地区的产业和项目,积极支持具有成本优势、产业链完整、集群效益突出的地区,在规模和服务配套、产品支持方面,给予大力度的支持。

  第四,采取灵活的信贷政策,满足绿色工业差异化的需求。对清洁的能源,节能环保产品及相关装备制造等行业的优质客户,采取积极增长的信贷策略,对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具备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和长期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企业加大信贷支持的力度,支持企业进行设备的引进,以及产业链整合等项目。

  第五,优化首先服务流程,完善风险管理的模式。充分考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因素,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要的信贷策略,根据国家的环保政策,行业信息和环境指标水平,设置严格的信贷投放准则和项目准入标准,实行环保的一票否决制。

  第六,创新产品与服务,提升服务的切合度。我们将发挥中国银行多元化的优势,海内外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和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我们在投资银行领域,通过风险投资、IPO前置,以及帮助绿色企业上市进行IPO的投资银行业务,来帮助进行多方位改革信贷资金以外的资金,包括资本金不足的问题,积极研究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盈利模式、发展潜力等因素,把握行业特点,挖掘需求,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中国银行在贸易融资、出口信贷等领域的专业优势,全力支持绿色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技术,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大力拓展项目融资、贷款、大型设备租赁融资等业务领域,积极扶持重点客户,支持大型企业投资建设和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

  第七,支持中小绿色企业信贷。在绿色企业中中小企业居多,中国银行将针对这些企业的需求,采取新的模式,设置全新的流程信贷模式,加快信贷的进程,提升审批的效率,加快产品的创新,有效解决这类企业资金难以满足的问题。

  各位嘉宾,绿色工业发展道路是世界能源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的内在要求,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选择,中国银行将顺势而为,大力开拓绿色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顺势而上,实现自身又好又快的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陈行长。下面有请国家开发银行首席风险官徐企颖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徐企颖:我来代陈元董事长做个发言。

  履行社会责任,发展绿色信贷,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首先热烈祝贺2010年中国绿色工业论坛,借此机会我对各位嘉宾对开行的支持、帮助与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发展绿色工业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从国情看,我国发展相对落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力较弱。从发展阶段看,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我国城市化惠及13亿人口,比世界上现有56个高速度国家的人口总和还要多出3亿多,相当于把西方过去200、300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在我国集中重演一次,将对资源环境形成巨大压力和挑战。这要求我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道路。从国际看,能源、气候和环境问题,正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政治博弈的焦点,成为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利益重新分配的重大战略问题。谁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占领先机,谁就能占据未来全球力量争夺的制高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绿色工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把握战略机遇,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关乎中华民族福祉和人类长期利益的大事。发展绿色工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统筹考虑,协调推进。

  第一,全社会共同关注,使绿色发展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发展绿色经济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建设,加强宣传和教育,为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和运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要通过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环境的补偿机制、定价机制、交易机制,使资源价格能正确反应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社会各界也要广泛参与,共同行动,最终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形成有利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第二,做好绿色工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以新能源为例,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风电装机第二大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但我们也要看到,新能源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市场无序竞争、重复建设、局部产能过剩等隐患。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关键一年,各地区、各行业都应通过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统筹考虑绿色工业发展的定位目标,工业体系、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同时要切实做好规划实施工作,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第三,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绿色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创新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键和重要手段,要把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努力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绿色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真正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几方面的坚固和统一。

  第四,形成支持绿色工业发展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绿色工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多处在产业初创期,市场尚未成熟,风险较大,在融资方面面临很多困难,需要财政、信贷、资本市场多方并举、合力支持、分散风险。一方面,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发挥引导作用。一方面,应综合运用创投、产业基金、银行信贷、上市融资等市场化手段,更多地动员社会资金进入绿色产业。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的枢纽,支持绿色工业是金融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绿色工业的发展也为金融开辟了巨大的业务发展空间。一是国内钢铁、石化、有色和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将带来一大批关键设备更新换代的融资需求。二是节能产业快速发展,据估计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三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信息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其中在新能源领域,预计到2020年,我国在核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领域的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四是在环保领域,仅十五期间在包括江河湖泊治理,城市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治理,城市固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就需要投资超过3万亿元。五是碳排放,污染排放交易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当前,碳交易市场将有很多新的金融服务机会。

  多年来,国家开发银行秉承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使命,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运用开发性金融的理念和方法,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发展绿色工业、建设两型社会、促进经济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2006年开行主动申请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计划,首份社会责任报告荣登联合国全球契约典型报告榜,连续四年荣获人民网人民社会责任奖,多次被评为年度最具社会责任银行。截止去年底,开行环保和节能减排贷款余额3318亿元,其中清洁能源和十大节能工程贷款余额1556亿元,流域和城市环境治理贷款1088亿元,工业污染治理和循环经济贷款余额673亿元。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与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以及各地政府等在绿色工业、生态环境领域的合作,坚持政府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市场出口的方法,积极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绿色工业领域。

  二,加强规划先行,始终把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作为与各方合作的重要原则和约束边界,同时积极为绿色工业领域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顾问和融资服务。

  三,优化贷款规模资源配置。重点支持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流域治理、城市治理等发展,落实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绿色新兴领域业务。

  四,严把贷款关,项目开发、贷款审批等环节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对环保审批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以贷款。

  五,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开展碳排放交易咨询服务,积极探索排污权、建筑节能融资、合同能效融资和电机节能融资,试点和推广低碳园区和低碳城市融资等新模式。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绿色工业发展,关系子孙后代福祉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有着光明和广阔的前景,让我们共同努力,以这次论坛为契机,加强合作,开拓创新,积极行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财政部科研所贾康先生做演讲,大家欢迎。

  贾康:大家好,我想就绿色金融这样一个题目谈一下自己作为一个研究者的一些探讨性的认识,借这个机会和各位交流。

  显然我们国家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之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需要绿色发展的,绿色发展需要绿色金融,具体就绿色金融来说,我感觉它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应该不是一个单一利润导向的金融,它是需要按照社会目标,按照经济学上所说的要考虑正的外部性的这样一个并不是单纯的投资回报的思路,来区别对待的金融。具体的形态,应该是绿色发展的就要支持,不利于绿色发展的,非绿色的就不支持。所以这种区别对待的金融,我的理解,其中主导性的因素是政策性金融。在中央银行调控之下,商业性银行体系也需要加入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和其他力量在一起形成合力,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但我不认为央行调控之下的商业性定位的金融体系可以简单地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就承担了绿色金融的任务,那实际上会把央行调控下的商业性金融体系看作政策性金融体系,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反复探讨的就是银行首先要企业化,银行成为真正的企业才能使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等等,所以回过来一个基本的定位,我认为绿色金融需要有一个政策性金融的需要澄清的相关性质的定位,所以还需要有明显的政策倾斜因素注入到里面。这种具有明显政策倾斜特征的绿色金融的事项,需要有政策性资金的介入,这种正性资金介入当然应该以国家财政为后盾,要把非盈利原则和社会目标原则结合在内的资金。但是这个资金介入,它的运行机制应该是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信贷放大这样一套机制,当然国家还需要以财政税收方面的其他措施,比如必要的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支持等等,配合绿色金融一起推进我们的绿色经济低碳化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等等。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一下,比如现在大家非常关注的新能源、节能降耗的升级换代创新等等,它涉及到现在已经开始成气候的比如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余热,在建筑方面推行节能建筑,很多很多的事项,在这方面我们现在遇到了什么障碍呢?实话实说,我认为在中国多年以前我们就开始探讨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分道扬镳之后进展并不顺利,政策性金融到底怎么样构建它的体系?它在最近一些年受到明显的挑战之后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一个全面深入的探讨和比较合理的解决,我们有必要结合着绿色金融进一步深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我个人感觉其中一个很关键的事项就是有政策性资金的介入,构建一个哪怕是粗线条的政策性融资的体系,其中可能有政策性定位的金融机构,等等,合在一起以后,势必要和其他的主体,一般的市场主体,企业,商业性的银行金融机构,商业性定位的信用担保机构等等,形成一种风险共担的机制。我们过去碰到的问题就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财政出钱组建了政策性金融机构,银行、信用担保公司等等,但是它们在现实生活里的一个两难困境就是在这样一个政策性定位的主体运行起来以后,各方面都认为它理所当然应该承担相关的风险,而在实际项目里,企业、商业性定位的金融机构等等,都认为只要政策性金融这样一个因素注入以后,我们就可以规避所有风险。在财政的眼睛里看起来就像一个无底洞,就出现了所谓的道德风险,不承担风险的这样一个主体在里面会使这个过程不可持续。

  比如说信用担保机构全国有几千家,大量的信用担保机构很多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首先注入资金组建的希望它们发挥政策性信用担保作用,但是运行起来以后,这样的机构会发现,如果是按照政策性定位的初衷做自己的业务的话,会出现资金的萎缩压力,而这个资金的萎缩得不多一个可持续的后续资金的支持化解风险,在这样一个困难面前,它会转而去寻求自己也做短平快,也做商业性的项目。另外一个问题就来了,它就要背弃自己设立时候的政策性初衷,或者是坚持政策性目标,面临资金萎缩,对各方都不可交代,它自己也不愿意就此萎缩下去。或者是放弃政策性目标,转而做短平快,就把这块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等同于一般商业性主体。这种两难情形大量发生,我们并没有看到很成熟的应对措施和方略。

  从这样一个例子可以看出,我们要今后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共同探讨怎么样形成一种在市场经济环境里的,各种主体风险共担的可持续的发展机制。我个人认为,实际上国际经验和我们现在已有的探索都说明,这种风险共担的机制,可持续的机制可以由粗到细来打造。比如美国主要的生意一向是推崇所谓华盛顿共识,政府无为而治,实际上美国一直存在着相对而言很强大的,管理上也相当规范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对小企业或者中小企业一直有个中小企业局这样的政府机构,这个机构每年得到的预算里,在非常严格的规范的形势下,审批执行的预算安排的资金由它推进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和贴息支持,而且它的原则就是一定要风险共担,这种政策性的信用担保所承担的最高风险度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上限,但最高一般来说不超过85%。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曾经适当提高了这个风险界限,但是绝对不会百分之百承担风险,这样一个机制能够得到信用担保支持的融资项目自然有一个风险意识,同时它的运行机制就有了一种内生的激励约束的对称性。我们现在中国,在现在的体制之下要进一步推进机制转换的过程中,这样风险共担的机制非常值得借鉴国际经验,再结合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努力地把它形成起来。

  我们在现在的信用担保的具体的事项上,应该看到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也在不断涌现,政府支持的应该以财政作为后盾的信用担保机构和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加上其他的市场融资方面可以介入的各种主体,要积极探索对于绿色金融支持方面的机制创新。贴息也是这样,虽然在一般原则讨论,大家都认为贴息是个好的机制,这几年在中央层面上延续我们98年的金融危机通过贴息形成至少10倍以上的资金放大效应,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换代以后,我们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这一轮冲击,我们的贴息在中央层面有非常明确的安排。几百亿资金的贴息可以引致十倍或者二十倍的社会性资金,主要是商业性贷款进入政府想支持的领域。比如绿色化的项目和领域,非常应该得到这种贴息的支持,但是相关的矛盾就是既然是贴息,实际上在商业轨之外引出一个政策轨,这就存在一个危险,要区别对待,谁能够得到这样的支持,有没有一个相对有把握的科学的认证机制,千千万万的企业都说要发展绿色项目,到底谁能拿到贴息而得到大笔的资金,这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甄别挑选的机制。

  我想举一个小例子,在杭州西湖区,过去财政部门每年要拨出一笔资金支持科技型小企业的发展,在这很多地方都是共性,从中央到地方,科教兴国,每年财政要花钱,但是财政部门的同志客观地说过去这个钱效果不好,很难追求它的绩效,钱拨出去以后就算这个工作完成,但实际效果如何,无从考评。能不能够把这种消耗型的资金投入转为循环型的?怎么样打造这个机制呢?我后来看到的情况,我评价实际上就是一个市场经济环境下多方面形成合力的一个风险共担机制,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一种所谓PPP,公司合作伙伴关系现实形态的积极探索。财政拿出2000万说这笔钱不再是简单地拨出去,作为一笔产业基金里的股本,注入一个小型科技企业发展产业基金,这个产业基金其他的参加者有当地一个比较活跃的专业水平相对高的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它利用自己拉来的硅谷银行,这是国外资本的一部分股份,还有吸收的其他股份,合成一个大家都以股份形式注入的市场法人,这个法人里面这些股份合在一起有公有私,但是财政的态度非常明确,我的这个资金在里面是股份,但是我不要求分红,政策性设计就是同股不同权,既然它不要求分红,实际上就增加了对商业性定位的市场主体把资金加入进来的吸引力。原来认为无利可图,现在空间打开了,他们从自己的专业知识认为有利可图了,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小企业科技发展产业基金,这个产业基金运行里要争取得到社会上商业性贷款的支持,以贴息、信用担保等等其他方式,它们合在一起怎么样支持小企业?所有的股权单位的代表,加上当地科技局的代表,形成一个遴选委员会,在申请得到融资支持的项目里挑选最上层的一批给予支持。这也是一个合理的状态,不是由简单的少数几个人评自己一般的感觉来挑选,而是要有一个相对规范透明的程序,挑选出的这些企业给予资金支持的具体项目也可以大家在透明情况下讨论。我感觉这样一个风险共担机制和一个相对而言比较规范的,可以尽可能抑制不良行为发生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值得我们把支持绿色金融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做实。

  这些看法在此提出,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中国工商银行信贷业务总监刘子刚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刘子刚:各位嘉宾上午好,根据这次会议的安排,工商银行有关绿色信贷的建设、实践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可以给大家做一些交流。

  我主要围绕四方面的情况跟大家汇报,一个是工商银行绿色信贷的基本内涵,包括它的意义和目前绿色信贷的范围。第二方面是工商银行绿色信贷的最近几年的发展历程,第三方面工商银行绿色信贷体系的建设。第四方面,有关于工行银行绿色信贷下一步的基本工作想法。

  从绿色信贷来看,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或者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整个绿色工业跟低碳工业所确定的基本含义和定义,实际上来讲,就绿色信贷问题来看我感到是绿色经济确定的基本范畴之一。从工行的绿色信贷基本实现情况来看,也一直在探索和实践中,工商银行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商业银行,目前总的公司类客户全行有接近10万户,有贷款户将近7万户,怎么样把这些绿色信贷的运作和实施在整个目前的范畴中能够有效运作,同时把绿色信贷的理念怎么样植入,这确实对管理面临着非常巨大的挑战。

  根据工行的实践情况来看,我们感到绿色信贷是很大的题目,客观上来讲,银行在信贷的管理过程中要嵌入进环境风险和环境保护的因素,要促进对于环境污染的控制,遏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历史和文化古迹的保护,及其有利于人类健康及生态、生物多样化等等,作为银行信贷决策的重要参考。通过合理有效的配置信贷资源,积极培育和拓展环境友好型的信贷业务,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资源生态环境的损耗,以有效地防范和控制由于环境风险而引发的信贷风险,在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实现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这个是从工商银行,从我们工作的实践来看,也是对绿色信贷所确定的基本规则。

  从绿色信贷实践的意义来说,是相当大的,包括各个专家对这个做了很多探讨,我们感到从绿色信贷的情况来看,实际上属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防范环境被破坏,同时也优化银行生态环境的现实要求,也是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效果的客观需求,同时更是增强我国的企业,包括银行在内,国际竞争力的一个迫切性需求。

  从工商银行绿色信贷的实施范围情况来看,目前基本上也确定三个基点。第一,对于整个信贷业务的环境风险进行比较有序的管理,这里边主要是通过对业务的环境风险的管理,通过银行信贷资源的导向和配置作用,推动客户和采纳,达到和实现通行的环境标准,客观上来讲这将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和客户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金融业务发展的基本框架,通过业务拓展与产品开发,对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行其他的金融支持,实现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属于银行信贷结构的绿色调整,这里边应该说从整个工商银行的业务实践来看,也是更加主动地适应国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程中,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同时也前瞻性地做好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工作。

  从工作的范围情况来看,应该说有两个比较大的支柱体系,也是围绕国家所确定的持续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从银行实践来看一方面围绕环境保护,第二方面围绕的是资源的节约使用,以此构成了银行里绿色信贷的两大基石。

  从管理工作目标来看,一方面通过加强环境的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在环保运作和实施过程中可能演化的环境风险问题,同时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包括绿色工业在内的一揽子也好,属于绿色信贷市场,以此构成银行里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信贷调整的目标。从信贷调整和实施情况来看,目前在按照三个纬度展开,一对目前涉及的产业体系中所涉及到的银行体系信贷结构在行业中的分布进行有序调整,第二对于行业内的一些客户要进行有序的调整,第三同时对整个客户有一些业务的指向进行有序的调整。通过这种调整,使整个银行绿色信贷实施跟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高度一致。

  现在简要回顾一下工商银行绿色信贷的发展进程。

  从工商银行绿色信贷的启动和实施来看,经过最近几年逐步深化和丰富,从07年中国工商银行在整个金融界率先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实际上把整个工商银行围绕绿色信贷建设中,若干重大原则性问题通过法律的步骤,运用业务规范的形式,确立了绿色信贷的基本体系。比如说,对于市场的主动管理的问题,比如说对于整个我们贷款的企业和一些建设的项目,本身必须达到一些节能减排的基本要求的事情,同时包括一些信贷结构调整的目标,包括整个绿色信贷实施过程中银行中后台的监管与监控,乃至银行跟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等等。从07年开始,工商银行比较严格地引入了环保的一票否决制,对于所有企业或者建设项目,如果不达到和不符合国家确定的环保标准和要求,即使这个项目经济效益再好,给银行带来的回报再高,银行在决策中都是一票否决。08年,工行银行提出了全面的系统化建制,同时建立形成了工商银行基于环保风险框架下的一个全行性的环保风险的监控体系,这个体系对于整个保证全行信贷业务运营,同时督导我们的客户遵守国家的环保法规,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去年,在07、08年信贷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了对绿色项目的全面分类管理,同时加强了对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信贷方面的风险管理措施,也深化了工商银行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跟低碳经济方面,从投放来讲在逐步增长。

  第三方面,想跟大伙儿介绍一下工行银行一些绿色信贷体系的建设。

  第一,对于整个客户环保风险进行全面分类和管理,这个是工商银行在整个银行业中做得最完备的基础性事情,目前把工行银行涉及到的近7万户的贷款数全部按照目前制定的四级九类的标准,全面进行划分,这里面四大类,比如环境友好类、环境合格类,包括环保,包括目前存在的环保潜在性风险的企业,通过这种分类管理,使全行对环境风险和要求客户遵守环境要求得到了有效提升。截止到今年5月底我们行环境友好跟环保合格企业目前有6.8万户,涉及到这些企业贷款的总量一共是4.7万亿,占工商银行境内法人客户的数量、代换余额比重基本达到99%以上。从总体来看,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保证客户遵守环保法规发挥了比较好的作用。

  第二,对于不同客户的环保采取差别化的管理方面的措施,等等。同时在整个信贷业务的运作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重点也是强调或者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城市的污染、耗能行业运行的管理。从总的运作和实施情况来看,到今年5月底,全行直接用于绿色信贷项目的贷款余额基本达到4200亿,涉及客户总量达到1500户,建设项目达到2000亿,这是目前绿色工业的总体规划的实施,包括一些绿色信贷体系的建设,起到了一个新的推进方面的作用。

  下一步,工商银行应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的制度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和研究环境风险的管理,进一步研究推出涉及绿色信贷的产品和业务的新流程模式,更重点探索与实践与碳排放跟节能减排一系列有关的新的产品。

  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副总裁黄杰夫演讲,大家欢迎。

  黄杰夫:各位领导、嘉宾,大家好,非常感谢大会组办方给我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国内外,国内在天津交易所,国外在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在碳交易方面的实践。

  昨天我在上海一个论坛上,一个搞PE的嘉宾说,未来几年如果说把气候增长温度控制在2度,哥本哈根大家看到有个2度的概念,到2050年如果控制在2度的话,每年全球要投资在清洁能源、清洁技术方面的资金5000亿美金。5000亿美金听上去非常大了,但是大家知道,美国的GDP大概是15万亿美金左右,中国大概是5万亿左右,加上欧盟、日本,资金的总量、GDP的规模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来看5000亿的投资,应该是可以控制的。另外,给大家举个例子,从碳交易角度来讲,上个月在欧洲气候交易所创造了一个单日交易的纪录,当天我们交易了5300万吨二氧化碳指标,金额大概10亿美金。我在美国,大家知道发生了金融危机,所以大家都说,流动性好像都在中国,新兴国家,有很多钱,很多流动性,回到中国朋友跟我讲,中国好像不差钱。很多人跟我讲,好像中国也不是特别差技术,中国很多知名的高校每年毕业的工程师比美国、日本加在一起还要多,我自己也是从北京出去的。

  接下来,如果说不差钱,如果中国也有很多人才和技术储备的话,差什么东西呢?我感觉是差一个价格信号体系,也就是碳价格,碳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东西就产生价格,怎么样给碳排放定出一个价格?世界上目前,欧盟,欧盟因为有了《京都议定书》,成立了一个欧盟碳交易体系,里面大概有22亿吨排放当量,这么一个规模。除了欧盟之外,在美国还有几套碳交易体系,碳交易体系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总量的指标,有了总量的指标二氧化碳排放才变成了稀缺性,有了稀缺性才有定价的问题。所以美国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但是美国州政府,纽约东北部十几个州在2009年1月1号开始,对电厂进行强制碳交易体系,这是美国的情况。另外有一个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所谓自愿的碳交易市场,像柯达这样的企业等等加入到这个碳交易体系,大概不到7亿吨的排放当量,来自愿的,加入以后就是强制的,用价格信号指导排放企业向低碳方向进行运作,进行转移。

  另外大家可能通过哥本哈根看到,像日本、韩国也在对外宣布要进行强制的碳交易,甚至上个月听到日本、韩国要把两国的碳市场联动起来。所以中国现在情况,我们看到十一五,中国在二氧化硫、在能效,单位GDP的能源强度方面都要有总量控制指标,中国也有20家环境交易所,大家都在研究怎么样通过这么一个政府已经颁布了的总量指标的基础上,能不能建立几套二氧化硫、COD等这样的排放物价格体系。我刚去美国的时候,美国开始二氧化硫的交易,当年二氧化硫是美国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每年的电厂排出来的二氧化硫产生酸雨大概有1800多万吨,通过20年的二氧化硫的交易,今天美国的二氧化硫大概是900多万吨,酸雨得到大大缓解,每年由于酸雨造成的肺病,医疗开支,按照美国政府的预测今年医疗开支的节省会达到1300亿美金。所以,我在美国这么多年电费也没有上去,不能够因为产生这样的交易,这个电厂进行这样的努力,那让老百姓来买单,这样也不合适。所以,通过这种市场化的手段,企业得到了发展,电厂得到了发展,老百姓的电费也没有增长,社会环境效益产生了明显的改善。中国现在大概有2600多万吨二氧化硫,如果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如果我们也采用市场化的机制,中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二氧化硫的价格,我觉得中国的国土面积跟美国差不多大,人口密度是4倍多,所以简单算一下,如果美国有1000多亿美金的医疗开支的节省,如果我们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也采用类似这样的市场化机制,可能在中国控制的酸雨,产生的医疗开支的节省,假如可以达到900亿吨的话,可以达到10000亿美金的节省。

  下面谈谈二氧化碳,中国去年政府颁布了45%的碳强度指标,也就是说到了2020年,中国的排放企业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碳强度,我理解政府的目标是单位GDP划到我的厂,划到水泥厂、钢铁厂,可能每吨钢、每吨水泥的排放要下降45%。所以在中国我觉得目前或者将来讨论低碳经济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具体、非常现实的问题,我是一个钢铁企业,国资委领导十二五,明年一定会把碳强度指标分配到我头上,我的企业和另外一个钢铁企业怎么竞争呢?我现在有两条途径,第一,可能回到十一五,完全依靠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管用,如果说这个指标跟地方领导的业绩挂钩,那很大程度上会管用,不管采取运动式的方式还是其他的方式,它管用。但行政手段很大的问题是成本比较高,所以我的钢铁企业,现在如果回去十一五,还用行政手段在十二五达标,碳强度指标达标。

  还有另外一个方式,参照国外的一些我刚才举了欧盟、美国这样的成功经验,我能不能跟国内的这么多环境交易所,跟它们一起合作,根据政府政策的指导,你们这些搞环境交易所的人,中国还有6家证监会监管的交易所,有大量证券期货人才,这些人能不能走到一起,创造一个市场的机制,创造一个价格信号,来帮助我们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行政手段比如10块钱,行政加市场手段,我的达标成本可能是7块5,我是钢铁企业就要考虑考虑,我现在是用10块钱达标还是7块5达标?所以我觉得,研究低碳一个实质是创造一个价格信号,创造价格信号,中国由于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在真正意义上产生了二氧化碳排放的稀缺性,接下来就是我们怎么样去定价,第一要创造一个价格信号,第二用价格信号指导企业、私人投资,一些专家讲到财政补贴,我的PPT里有一个照片,这个是美国的一个农民,他一户的收入大概5万美金,这个照片上的支票是在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农业的碳汇指标,对一个一户收入5万美金的农民家庭能拿到近1/2的收入是来自于碳市场。假如将来美国开始强制碳交易,专家预测美国将有3-4亿英亩的土地量会参与到碳交易。所以中国设计碳信号的体系千万不要忘了农民兄弟,如果利用碳市场帮助农民在政府其他政策的指导下,辅助农民可以脱贫,同时帮助工业老大哥,帮助工业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达标,这个价格信号体系是对社会、对企业、对投资人都是多赢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今年1月份,我们公司的创始人在上海一个上海期货大会,他做了一个预测,未来在美国碳市场的规模每年会达到1万多亿美金,钱是有的,关键是怎么样进行碳交易。到底能不能交易?我说了不算,在座的,中国有这么多环境专家、金融人才,大家一起重在参与,能够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按照中国特色把中国的碳信号做出来。

  谢谢大家。

  主持人:各位来宾,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10年中国绿色工业论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很快就要结束了。本次论坛围绕绿色工业发展、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工业循环经济、高耗能行业绿色进程、绿色制造与绿色IT、绿色金融等主题,深入探讨了如何从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政策创新等方面,推动绿色工业发展,探索绿色工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保部、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领导分别致辞,强调了推动绿色工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有关政策举措建议。地方工业科技主管部门有关企业以及专家学者介绍了在推进工业节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绿色融资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论坛各位嘉宾的发言提出的观点,对于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及参考价值。会后我们将把各位嘉宾的发言汇编成册,供更多的同志们参考。

  本次论坛内容广泛,务实高效,成果丰富,通过论坛交流,我们在推动绿色工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共识。

  第一,发展绿色工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实践证明,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方式已经难以维系,构建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可持续为特征的绿色工业发展模式,不但十分重要,而且非常紧迫。

  第二,绿色工业是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节约发展型工业,是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清洁发展型工业,是实现工业化进程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型工业。发展绿色工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第三,发展绿色工业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以构建低碳绿色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为主线,以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核心,以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为抓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开发设计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工业由大变强。

  第四,发展绿色工业需要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小、结构优化、产业链完备的绿色工业体系,需要加快建立节约、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需要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需要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健全和完善有利于绿色工业发展的绿色融资机制,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

  同志们,加快发展绿色工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我相信,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工业一定能够实现绿色发展。

  最后,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各位朋友的莅临,感谢为本次会议提供支持的有关企业和新闻界朋友以及为本次会议的召开付出了辛勤劳动的会务组的同志们。

  2010年中国绿色工业论坛到此结束。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