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何建坤:绿色发展与低碳技术的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7日 10:24  新浪财经
何建坤:绿色发展与低碳技术的创新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国参事室主办的“2010年中国绿色工业论坛”于2010年6月26日-27日在北京举行。图为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国参事室主办的“2010年中国绿色工业论坛”于2010年6月26日-27日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活动。图为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做主题演讲。

  何建坤:各位领导,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绿色发展与低碳技术的创新。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低碳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必然的战略选择。从国内来讲,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同时由于我们石油的进口已经超过了50%,所以也面临能源安全的挑战。另一方面,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要求大幅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我们国家当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增长快的趋势,一时也难以得到根本性转变。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而应对气候变化又要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大幅度缩减,缓解这一对根本性的矛盾,我们只能走绿色经济、低碳发展的道路。发展这样一个绿色经济和低碳化的现代化的道路,最根本的一点我们必须加强自主技术创新,发展低碳产业,这是我们国家当前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推进了全世界范围内低碳技术的创新,对低碳技术的需求非常强劲,而且低碳技术也成为当前世界技术发展的前沿和竞争的重点领域,掌握了低碳技术,就掌握了核心技术竞争力。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低碳技术的创新,适应世界低碳发展的潮流。

  在技术方面,首要的是我们必须大力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大幅度地降低GDP能源强度和碳强度,这是我国中近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在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之前,国家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比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主要的途径是两个。第一,要大力节能,降低GDP能源强度。第二,要改变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和无碳的能源,在保证能源供应的同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为实现这两个途径,节能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它在未来实现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40%到45%的情况下,节能的贡献率要达到80%左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GDP能源强度到2020年就必须比2005年下降35%到40%,另外5个百分点,靠改变能源的结构来实现,主要由于当前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基数比较低,尽管我们发展非常迅速,但是近几年很难起到主导性作用。从90年到2009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55%,GDP能源强度下降53%,所以在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的贡献率当中,调整能源结构的贡献率只有6%左右,到2020年可以达到20%左右。随着未来我们国家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基数的不断增大,2030年以后争取能达到主导的作用。我们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可能要持续到2050年左右,经济发展能源的需求还会有持续缓慢的增长。但是我们这种能源需求的增长量,应该在一定时期后主要依靠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应,化石能源的消费量要到2030年以后尽快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这样使得能源的持续增长支撑经济社会的增长,但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会持续下降,实现经济的发展和二氧化碳排放能够进行脱钩。所以我们未来调整能源的结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我们未来可持续能源体系的建设当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些新能源和核能技术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必须进行交通领域的能源替代,因为在交通领域,主要消耗液态燃料,当前主要是石油,石油的消耗不仅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对国家的安全也会越来越威胁,所以我们发展电动汽车等,改变交通中的燃料调整,这样对提高能源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和保障我们国家石油的安全,都会有重大的作用。在这个方面的发展,将来速度会非常快。此外我们发展与清洁煤发电相结合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埋存技术,是我国长期实现低碳排放的重要备选技术之一。当前主要手段是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我们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可能不能满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的要求。所以,在利用煤发电的过程当中,进行二氧化碳的普及和埋存,也是重要的一个备选技术之一。

  当前在美国参议院正在审议的美国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案当中,一旦通过,到2020年以后,美国新建的燃煤电站必须大部分安装CCS的技术,如果美国大量地在燃煤技术中采取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埋存技术的话,对中国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但是这样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埋存技术存在两个大问题。第一,为了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埋存,额外消耗的能量要占发电的煤耗的1/4到1/3,为了捕集二氧化碳还需要更多地烧煤和二氧化碳,在能源效率的损失上是比较大的。一般的对电场的效率大家要下降7到11个百分点。第二成本比较高,每一吨二氧化碳捕集的成本当前要在40美元到60美元,这样高额的捕集成本,现在大家都不会商业化采用。一旦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迫切,这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先进技术。而且这种技术可以和未来经济密切结合,因为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埋存,燃烧之前通过气化可以自然融尽,成本比较低。这样把煤变成氢,发展氢煤经济也是未来长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非常重要的途径,这些我们都需要进行技术的创新,能够在未来发展当中和发达国家的竞争当中有我们自己独特的优势。所以总体来看,我们国家要以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制定中长期的能源战略,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

  当前,我们制定国家的能源战略,传统上能源战略的制定都是以保障供给为前提,所以当前由于我们既受到国内资源环境的制约,又受到气候变化的挑战,所以我们在制定能源战略的过程中,在保障供给的同时要引导需求,要把资源环境的制约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限制作为一种约束性的因素考虑在能源的战略制定当中。所以我们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是我们国内可持续发展内在的要求。到2020年实现GDP碳强度如果下降45%,能源强度下降40%的话,如果我们2010年到2020年这11年期间GDP增长速度维持在8%这样一个适度较高水平的话,到2020年我们一次能源的需求也要超过50亿吨标准煤。如果未来10年之内,GDP增长速度达到10%,当前这样一个高的增长水平的话,到2020年我们一次能源的总需求量就会超过60亿吨标准煤,这对我们承受资源供应的承受能力和区域环境的承载量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在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同时,也需要更大幅度地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和相应的能源强度,这样才能够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以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和理念来指导我们技术的选择,会改变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向和评价的标准。传统对技术的评价是考虑技术的成熟度和它的经济性能,现在我们必须再增加两个纬度,考虑能源技术对我们国家能源安全的改善和环境相适合的环境排放的减少,这两个纬度也要密切结合起来。所以,当前新能源和能效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会意味着新增大量的投资,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能源和智能电网将成为两大战略性的新型产业。下面这张图是做的一个预测,左边比较低的柱子是如果全球没有一个紧迫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未来在低碳能源领域每年的投资。大量的投资必然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技术经济竞争的重要领域。所以我们要抓住世界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国家政策激励与企业自身的发展动力相结合,加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打造我们国家自主低碳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我们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点的产业体系和消费的方式,是当前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的切入点,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我们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这既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也是当前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既包括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再一个,要大力发展低碳新型产业,既包括节能环保、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能源相关的新技术产业,也包含新型材料、生命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的附加值率比较高,但能耗较低,可以促进GDP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的下降。观念的创新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是对生产需求的一种导向,所以我们转变消费的观念和消费的方式,有利于促进低碳社会的发展和低碳社会的建设。

  当前,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的绿色和低碳发展的道路,我们发展绿色经济,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和发达国家相比,也还有本质的区别。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现在处于后工业发展的阶段,它们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实现二氧化碳绝对量的减排,我们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这样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是提高碳排放产出的经济效益,是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相对下降量这样一个指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总量还会有所上升,但是我们在未来也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和总量的提高,也需要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最终也要实现近零的排放。

  当前,我们要把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密切结合起来,当前我们在谈到绿色经济的时候,比较多地在考虑工业化过程当中,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问题,还有水资源问题,饮水的安全,大气的质量,垃圾的处理,常规污染物的排放,这样一些常规环境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但是随着未来的发展,这些问题我们会不断地解决和缓解,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是整个世纪几代人要努力的事情。到本世纪末,全球必须实现近零的排放,才能够达到稳定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当前在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同时,要考虑到未来的全球环境和全球气候的变化的保护。所以要在整个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突出和强化低碳的特征,统筹国际和国内、近期和长远,争取能够做到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因为解决国内资源环境问题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在目标上有很大的一致性,在采取措施上也有很大的协同效应。密切地结合,长期地部署,就能够使我们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的整个社会经济变革潮流中打下中国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