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10中国绿色工业论坛 > 正文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国参事室主办的“2010年中国绿色工业论坛”于2010年6月26日-27日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作主题演讲。
潘家华: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今天跟大家交流一点我们关于低碳转型的思考。
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关于现在低碳转型有一点考虑,这是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大概一年以前,一个法国人跟我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是蒸汽机工业革命。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是石油的时代,是汽车世纪。21世纪就应该是中国人的世纪,是可再生能源的世纪。当时一听,作为中国人感觉非常好。后来一想,觉得不是特别对,为什么呢?我想可能在于蒸汽机革命、石油革命以及后来的信息革命,都是技术引领下的一种主动转型,像蒸汽机的发明,我们一些手工作坊被淘汰,因为没有竞争力,所以被淘汰,引进先进技术。石油革命也是这样,信息革命使得全球化,现在低碳革命跟前面这样一种技术引领下的主动转型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带有一种被动性。为什么这样被动?我们现在这样一种碳的刚性约束下的转型,不是主动的,因为当前这样一种高碳的能源毕竟成本比较低,尤其是对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进程中的国家,我们还不可能大规模一步到位,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我们带有一种被动性。所以我想,如果说我们转型的话,应该是一种被动的转型,这个被动转型不是我们自己所期望的,但是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而且这个转型成功的话,就是我们核心竞争力的把握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根本保障。
大家知道,哥本哈根落幕以后,2度温升上限目标是不容置疑的,这得到了一种政治共识,也有一种科学认知。全球碳排放的刚性约束也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有2度温升上限的话,当然气候变化的影响,今年洪灾,不光我们这儿,巴西,全世界气候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也是证明需要转型的。在全世界这么一种减排尽管带有被动性,但是这样减排的氛围已经形成,既使是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即使美国没有给出与欧盟一样的减排目标,但是它是有绝对量的减排,作出了相应的承诺,而且在采取行动。发展中国家也在做相应的行动,如果没有碳的高生产力的话,我们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国际竞争力,就走向不了世界,就有可能跟工业革命时候一样,这些手工作坊被机器所替代。这是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产业发展的需要。现在新的贸易壁垒就是碳关税,要突破这样的壁垒的话,我们确实需要主动转型。
国内大家也知道,我们向国际社会作出了承诺,我们要将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相对2005年下降40%到45%,这个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都会得到体现。在国际、国内的这样一种政治氛围给我们的低碳转型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政治环境。我们现在如果是要有这么一点战略眼光的话,我们就可以发现,我们现在这样的转型实际上是我们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不光是必要,是一种必然。为什么说是一个必然呢?因为前不久,我在一个国际会议上提出,因为美国人、欧洲人都对中国横加指责,说中国是做做样子而已,你们可以做得更好。我说不是这样,在中国我们的低碳转型不是一个转不转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快转型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现在这样一个能源安全的需要,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庞大的经济体,没有能源安全的保障,我们这个经济体是无法运转的。1980年全中国商品里的消耗只有6.5亿吨标煤,2000年只有13.5亿吨标煤,去年我们已经超过30亿吨标媒,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超过欧盟27国。金融危机使得美国连续三年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负增长,而中国由于我们现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我们现在每年都是以在经济,在两位数增长,在7%、8%的速度增长。这并不表明我们的能源安全不存在问题。大家说现在化石能源的探明储量与我们现在的消费量的连线,说可以不断有探明储量的发现,但是地球的有限性表明我们不可能有无限的探明储量。化石能源的枯竭性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看一看,如果我们这样理解的话,我们辽宁抚顺的煤矿全部采空了,我们能够采多久呢?现在按照中国这样一种石油需求,现在的探明储量,按照现在的统计数据只够用11.3年时间,我们可以进口,一年2亿吨的进口,现在海上石油安全问题,还有没有油买的问题。去年是1360万辆新汽车,现在汽车拥有量只有每千人50辆,欧洲、日本人是每千人550辆,美国人甚至于每千人780辆,我们还不到他们的1/10,我们还再增长的话,现在的石油基本上大部分依赖于国际资源。全球的石油探明的储采比只有40年时间,10年以后、40年以后,2050年并不遥远,我们的交通体系还运转吗?我们说煤炭资源丰富,按照我们现在每年超过30亿吨的原煤开采,我们现在只有不到40年时间。去年煤炭是净进口国,净进口1.3亿吨。2050年以后,我们经济还要运转,我们生活品质还得保证,没有能源我们怎样保障?所以这给我们提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如果我们现在不转型,我们就没有未来。现在这个转型是被动的,但是是必须要做的,而且越早我们越主动。
现在这个转型就是怎样能够快速的问题,我们走低碳必须先高碳,没有高碳我们没法低碳,这个道理很简单,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发展低碳,不管太阳能也好,还是风能也好,这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但是成本是高的。现在太阳能每一千瓦装机的成本是5万人民币,而水电、火电大概7000人民币就够了。只有用这种相对低的成本补贴太阳能,补贴风能。跟当年三峡水电站的建设一样,没有钱怎么办?每度电征收3厘钱,搞三峡基金,叫交叉补贴。现在财政部跟发改委做的每辆纯电动汽车补钱的政策我觉得是不对的,不应该拿纳税人的钱补贴个人消费,这不对,可以交叉补贴,就是现在这样一些普通的汽车他们得多交一点税,消费者补贴消费者,交叉补贴,这是可以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可以一步到位,现在有的城市讲零碳产业,这个不现实,不必要,我们是要转,但是要循序渐进,要高歌稳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