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许罗德:银联靠协同与国际发卡公司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6日 18:03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6月26日消息,6月25、26日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在“专题会场一中国金融机构走向世界”演讲中指出,银联靠绑定中资银行走向世界,与国际银行卡公司竞争。

  “中国的金融机构走出去也好,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也好,都是后发的,因为市场规则已经制定了,人家市场的绝对优势已经形成了,”许罗德指出,特别是银行卡行业来说,美国前三大银行卡公司占据全球市场的90%,这样高度集中的市场,规则都是他们定的,市场占有率这么高。“如果说你靠一个企业单打独斗的话,那是很难的。”

  他认为要在海外竞争,需要协同。“我们现在几大银行也在走出去,包括交行,特别是工行、中行,已经在境外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所以,我们银联走出去第一个合作伙伴一定是我们的中资银行,请中资银行帮助我们开拓市场,帮助我们发卡,发当地货币的银联卡,把我们和中资银行紧紧绑在一起。”

  以下是许罗德演讲实录。

  我对照了一下前面杨总说的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几种类型,我们银联属于“正在走出去”,中国银联国际化这几年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加快国际化的步伐,使银联的知名度提高,使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银联,使银联的品牌影响度逐步提高。从银联国际受理网络的架构目前应该说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了,银联卡现在在90个国家及地区可以受理,有13个国家和地区在发行当地货币的银联卡。银联卡的持卡人不仅仅是中国境内的持卡人,很多是外国的人,或者是境外的人,这样的人已经达到700多万。

  前不久我们开了一个国际咨询会,与会人士认为银联已经做得不错了,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了,还建议说ChinaUnionPay(中国银联)已经可以把中国两个字去掉了。但我们银联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化有一定的进展,就是因为我们有着中国这个巨大背景,所以银联发展中,立足中国这一点是不能变的。银联的国际化还是一个过程,刚刚开始,只有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走过的这几步,我有一些体会要和大家分享。我觉得可以总结为六个字:“顺势、协同、和谐”。 

  中国银联的国际化,能够有今天的现状,首先是“顺势”,顺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之势,顺中国改革开放之势,顺中国人走出去之势。中国人走出去,现在一年比一年多,2009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数4,800万人次,是2001年的1,200万人次的4倍,境外的旅游、留学、访问需要很好的支付手段。银联把网络从香港开始,首先把国际化突破口定位为港澳,其次拓展到亚太市场,然后是欧美,最终走向全球。刚才大家都提到国际化的条件和国际化的方法,我非常赞成。我的体会就是银联要顺势来做这个事,不到这个程度也不行,到这个程度不抓这个机遇也不行。

  第二个体会就是协同。中国的金融机构走出去也好,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也好,都是后发的,因为市场规则已经制定了,人家市场的绝对优势已经形成了,特别是银行卡这个行业来说,美国前三大银行卡公司占据全球市场的90%,这样高度集中的市场,规则都是他们定的,市场占有率这么高,如果说你靠一个企业单打独斗的话,那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协同。我们现在几大银行也在走出去,包括交行,特别是工行、中行,已经在境外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所以,我们银联走出去第一个合作伙伴一定是我们的中资银行,请中资银行帮助我们开拓市场,帮助我们发卡,发当地货币的银联卡,把我们和中资银行紧紧绑在一起。

  其次,银联国际化六年,始终把中国居民的境外旅游目的地作为开拓的重要市场,我们和旅游部门结合起来,和旅游目的国家商量解决中国人的支付问题。前几天,中国电信的总裁王晓初到我们公司访问,我了解到,中国电信的电信网络现在也在往世界走,也在铺全球的网络。中国电信的国际化和中国银联的国际化有没有可以共同的地方,我们谈了之后发现有很多的地方完全可以协同做一些事情。可以为金融走出去,甚至银联银行卡走出去协同,可以在某些领域协同投资等等。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一个企业单打独斗,一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整体协同共同往前走。

  第三个体会是和谐。中国的文化,我们的先人,我们的孔孟都说“和为贵”,但是,现在在商场中都说“商场如战场”。我老家是湖南的,那儿有一句老话叫做“大鱼吃小鱼,小雨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就是一种非常强势的文化。这种“商场如战场”的文化我觉得在西方占了比较主导的地位。我见过一个国外的公司,公司成立20年,收购兼并搞了82次,所以这种强势的收购兼并形成了一种文化。这当然是一种方式,但是中国“和为贵”的文化我认为也应该在商业方面来用,共赢、和谐、共同把蛋糕做大。 

  我们银联这些年的境外发展主要是跟境外机构合作,我们现在和200多家机构有合作,都合作得非常好。特别是我们在处于弱势的时候,在各方面力量不够的时候,在很多方面做得还不够的时候,我认为特别需要利用东方的智慧,东方的“和为贵”来做事情。这就是我在银联整个国际化过程中的三点体会。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