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打造VC共赢生态圈分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4日 11:05  新浪财经
打造VC共赢生态圈分论坛实录
  2010年6月24日,由《投资与合作》杂志社主办的“第六届亚太投资峰会暨2010‘中国投资之最’颁奖典礼”在北京召开。图为打造VC共赢生态圈分论坛。(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6月24日,由《投资与合作》杂志社主办的“第六届亚太投资峰会暨2010‘中国投资之最’颁奖典礼”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峰会,图为打造VC共赢生态圈分论坛全景。

  周炜:大家早上好,谢谢刘总,感谢投资与合作创造这个机会让我们大家一起探讨风险投资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准备了一个很简单的PPT探讨一下打造VC的共赢生态圈这个话题,这个话题会请几位投资领域非常资深的专家跟大家一起沟通。其实刚才我们在休息室沟通了半个小时,我们认为如果摄像头拍下来可能比一会儿讲的更精彩,我希望各位嘉宾继续分享刚才的观点。

  从打造VC生态圈来说,我想聊一下我们对投资的理解,KPCB怎么看这个问题。这张就是关于投资,我首先提一下,因为我们是美国基金公司,对中国、美国风险投资氛围有一些观察,这些观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我们发现在中国目前对短期退出的关注是非常强烈,有时候可能强烈到让我们觉得已经造成对真正专注于投资好企业的风险投资可能某种压力下要变形的状态。我们在美国基金有38年的历史,非常成功的基金,我们认为一个项目从新概念提出是孵化期,在正常的完整生态环境里孵化期就是所谓的2000年阶段,讲的主意在餐饮纸上写着就可以拿到钱,这个情况在硅谷仍然存在。当年Google拿到的第一笔钱就是这样拿到的,我们是Google的投资者。孵化期我们生态圈需要天使投资人,需要有敢于投早期项目的VC,主要是天使投资人。公司成立以后会是一个早期项目,这时候负责早期投资的基金会介入,像我们KPCB就是专注早期投资。这时候的基金会给公司带来大量的帮助,建立完善的公司管理制度、寻找人才。再往后是成长期,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加速,第二是中后期成长。这个阶段目前大量的风险投资都基本上在这时候开始投资。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的是较大的资本,需要的是投资机构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支持,同时可能需要更多的业内生态环境圈其他的领域参与,包括投资银行,私募领域的投资银行,包括法律结构,包括相关对未来的一些业务方面的并购各种可能性的参与。

  再往后一个阶段是IPO和MMA,上市期,在中国我们感觉大家很多盯住上市,赚钱使命完成。其实这是我们非常不赞同的,前一段我们的美国合伙人约翰投了亚马逊和Google等企业,他们给我们有一个对中国企业家的一个视频讲话,里面专门讲到真正的风险投资不只是看钱,是有使命感的。所以我们这期强调打造世界领先企业,除了在早期投资选择好团队、项目,并且不停支持他们,上市之后不代表使命已经结束,好的投资者和好的相关的介入者,包括投行、法律界人士、政府等利益方,在你上市后应该持续给你帮助。上市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昨天我在深圳参加我们KPCB基金在中国的上市的第一家企业的上市活动,非常巧昨天在深圳上市了,北京一家企业,他们创始人说,这是我新生命的第一天,我的企业还很小,我需要打造一个世界级企业。他当时一直笑容不多,他说他脑子里想的全是下一步发展的事情。各个参与者大家都应该考虑的是这个问题,企业上市之后要花更多的时间帮助他成为世界级企业,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们作用提供全方位服务的VC需要强调的一部分。

  我觉得这是很简单的,大家都理解的了,对于生态圈里,我谈的是VC起什么作用,一会儿我们论坛会沟通,每个不同的参与者,包括企业家,其实是最主要的角色,当然今天我们的论坛没有企业家参与的,没有企业家我们生态圈就不存在的,企业家是中心。很多程度上尤其是技术类创业,像大学、科研机构,我们看到很多清洁技术项目,每个项目都有清华大学的教授在里面,这是我们大学的科研能力跟现实的产业紧密结合的一个趋势已经出现了。天使投资人、会计事务所等,还有政府的法律体系完善、指导作用,退出渠道的拓展和创业板的发展,这些都是生态圈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后我非常简单的讲一下KPCB,建立于1972年,创立于硅谷,我们投资了超过500家企业,有接近200家上市退出,另外有200家通过并购退出,很成功的企业包括Google、甲骨文等等。我们的团队是一个国际化团队,中国基金是07年4月份正式发布的,现在刚刚三年零两个月,有三亿八千万,主要集中在中早期项目,注重四个领域,TMT、消费品、生命科学、绿色科技。

  那我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请本次论坛嘉宾,我们探讨如何让我们的生态圈互利、共赢的生态圈。有请嘉宾今日资本合伙人温宝马、IBM中国投资基金董事合伙人吴宝淳、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投资总监徐飞燕、英特尔投资总监吴蓉晖、加华伟业首席合伙人宋向前。

  欢迎各位参加今天的专题讨论,刚才我们在休息室谈的非常兴高采烈,大家上台之后变得非常严肃,首先每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的公司。

  温宝马:谢谢主持人,我是温宝马,今日资本合伙人我们是一家05年成立的专注于中国的投资基金,我们也做早期的互联网项目,也做消费品晚期的项目。我们投资的项目可能包括京东商城、钻石小鸟、土豆网等等,这都是我们专注的领域,我们还会继续在这方面努力,谢谢。

  吴宝淳:我是IBM中国投资基金董事合伙人,IBM过去只是做并购,在2000年开始做LP投资,06年年底我们成立了中国投资基金,运作三年多时间,是公司唯一直投的基金,我们关心成长期以及成长期以后的这一阶段做个战略投资的身份,我们过去也投了差不多七个项目,谢谢。

  陈维广:我是蓝驰创投合伙人,我们在美国、韩国、国内都有做投资,投资重点主要是在早期项目,投资领域都是TMT领域,从最基本的半导体、硬件到互联网、无线互联网等,非常基本的节能技术我们都有做投资。我们早期投资,谈到生态圈,我们跟很多天使投资人甚至后期增长基金都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希望通过这个会跟大家多认识、交流。谢谢。

  徐飞杰:大家好,我是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投资总监徐飞杰,我们主要的业务是面向通信行业的电信运营商,还有很多垂直行业的通信设备和服务。产品包括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宽带接入、智能光通信等业务。战略投资这块,我们主要定位是在战略性风险投资,另外我们也做一些兼并收购的项目,从风险投资角度我们定位在TMT领域,偏好通信、互联网、新媒体相关的创新类型的项目。投资阶段比较偏好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大家如果有这类项目可以与我联系,谢谢。

  宋向前:大家好,我们是本土人民币基金,我们偏重于投资消费品、农业、教育、节能环保产业,零售业、连锁,我们过去完成了创业板上市,7月有一个主板香港上市,还有两个在中小板会审。而我本人也是本土券商出身,比较了解中国的现状也了解中国企业做资本运作的流程,所以我们把投资跟投行业务结合在一起,提供给企业长周期的增值服务,我们始终相信长期资金服务在中国是做好VC的要点,希望我们的服务和投资带给大家,谢谢。

  吴蓉晖:大家好,我是英特尔投资总监,英特尔投资是全球最大的企业投资人之一,也是历史上坚持最久的,我们是1991年成立,到现在近20年时间了,一直坚持下来这对企业投资人是不容易的事情,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投出20多亿将近30亿美金的金额,1000多个项目,实现退出的有400多个,包括上市、并购的退出。我们98年到中国来的,前前后后也有一批退出项目比较知名的搜狐、亚信、金山,去年我们有一个创业板上市的银江电子,我们有一个基金5个亿规模,从两年前开始积极进入人民币投资领域,因为英特尔是比较全球性的企业在中国也可以用人民币进行风险投资。我们投资领域包括TMT,电子医疗,清洁能源等都是比较看好的进行投资的领域。

  周炜:谢谢,我觉得我们的组合非常有意思。首先我想问一下,因为我是VC,先从VC这端谈,我想问问作为风险投资机构,在创业生态系统里,我们应该怎么发挥作用?以及我们跟其他的发挥作用的机构是怎么互动的?希望两位举个例子给大家讲讲这之中互动的关系。

  温宝马:我们自己也投一些早期的项目,像京东商城很小。除了资金很重要,但我们资本也希望在资金以外给企业,比如帮助企业建系统、建立企业文化、打品牌,在这方面因为我们也投了很多家企业,我们可以跟企业共享其他企业的成功的、失败的经验,在这方面帮助企业一起成长,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做了一些很多的工作。在这方面我们定位,比如企业家是红花,我们是绿叶,也是很明确。另外我们帮助企业一起,尤其是企业家做决策的时候,有时候企业家也很孤独,有时候很难商量,我们在董事会层次帮助企业家一起做一些决策,因为一旦做了决策,一个企业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如果一旦错,损失也是蛮大的。从其他方面,怎么定位,我们也经常帮助企业,尤其是一些消费品,企业做一定规模了,企业要打广告,但从来没做过,我们也向企业介绍一些广告的问题。我们是一个生态嘛,我们帮助企业介绍一些其他的专业成长性问题。

  陈维广:我们专注早期项目,早期项目开始的时候是没收入的,团队比较小,所以很多时候在筛选项目的时候,就是主要对行业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而且要对团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所以在生态圈里,我们通常跟业界行业里的不同的人都有非常紧密的交流,对早期项目来说,最重要的是跟行业里的人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帮创业公司找人才、建立团队。然后公司的走下去的时候,很多时候是打开这个市场,因为对早期公司,不像后期公司已经有非常大的客户群,很多时候如何把最初的客户群找到,这是最重要的,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跟创业团队一起打开市场。很多时候是通过战略合作人,公司走到那个阶段可能需要一些新的资源。比如我们最近投了一个项目叫赶集网,走到一定阶段需要在无线方面的发展,所以我们把诺基亚带进来做一个战略投资。所以整个生态圈早期重点就是招人、客户、战略伙伴,这个生态圈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公司要上市,上市通常外资都在境外上市,虽然创业板的建立,我们有些公司也会在国内上市。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跟人民币基金合作,公司在国内上市,人民币基金有一定的资源,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态圈的考虑。就这几样吧。

  周炜:非常感谢两位发言,陈总提到了跟诺基亚的合作,我们很感兴趣三位企业投资者,代表企业基金投资,你们角度来说,你们怎么看这个生态环境?你们怎么跟其他的,不管VC还是其他相关参与者,包括政府,大概你们觉得是什么样的看法?我想提一个难点的问题,能不能用自然界的例子中的生态圈比喻一下。

  吴宝淳:IBM公司是一个战略投资,所以我们对生态圈和价值链是特别关心的,我们重视成长期的公司。主要从战略投资的角度看,不单是企业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有一部分生态圈的价值是从,比如IBM外围,有时候从科技方面,IBM资源也可以发挥作用。因为一个企业的成长、成功因素大家都知道很多,但在不同阶段的时候还是碰到不同的挑战。所以我们作为战略投资者会协助企业,像温总说的,在不同需求甚至广告这方面可能IBM并不是专家,但我们有很多的生态圈的合作伙伴,能够提供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和做法、战略。从科技方面我们有科研部门,不但我们的科研部门、产品部门在全球各国的运营模式我们都会动用起来协助企业成功。所以从生态圈来讲,可以说是非常多姿多彩,很广。但我强调价值链,任何的好的科技、好的业务模式在一个价值链上不起作用不一定会成功。一般般的有时候的情况有可能在这个价值链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会非常成功。所以我们非常关注价值链,使得我们投资的公司价值链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包括将来不停的市场演变、动态的环境中逐步逐步的提升。举个例子,有一个公司,名字不方便讲,是智能交通方面,IBM做过很多智能交通的项目,非常成功,比如在新加坡、英国,所以我们有很多过去累计的技术和经验协助被投的公司在中国发挥它起的作用。另外通过我们的战略伙伴提供它的方案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这是举个例子,使他在市场上的价值提升。

  周炜:像我们做VC投资,进入董事局,扶持公司成长,在公司达到一定阶段成熟以后退出。我自己也做过企业投资,但不像各位非常专业,是在国内一加大的上市公司做,我当时做的企业投资意图很简单,它的公司符合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我投进去就是为了控制他,控制他之后我们会去管理层并入到我们的企业里来。这个角度讲有很多创业者也会有这个疑问,找战略投资人企业VC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希望各位回答一下。

  吴蓉晖:我想解释一下企业的范围其实很广,各位企业家接触企业投资人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企业投资有一个部分是做并购,那是非常纯粹为了战略目的,比如你是我未来布局的方向,我要投资你为了最终把企业并进来。但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立的是一个股权投资的机构,它的目的可能有一部分战略意义,没有那么紧,但一部分是为了财务回报,英特尔投资我们做的大部分是股份、股权投资,当然我们在整个英特尔下有一个小的部门是并购部门,遇到特别战略性相关的企业,我们做并购的时候是由那个部门执行的。然后另外就是说讲到企业投资人,首先有一点给各位创业者的一个忠告,就是说在选投资人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在这种场合经常会强调一点,可能各位需要用心体会一下,不是选取最有名的投资人或者追你最紧的投资人,而是选真正对你合适的投资人,所以就要理解企业投资人的特点,能给你带来什么价值。做这么多年下来,我们跟财务投资人有过比较,有一点比较突出,企业投资人只要这个部门是一个比较长期存在的,它的投资一般没有财务投资的那种时间紧迫性,相对我们比较耐心。举个例子,我们在投资了一个加拿大公司,前前后后从开始到退出有12年时间,当然退出的时候这个公司已经到了10亿美元的级别。但各位自己做创业知道,做企业过程中,起起伏伏反反复复,甚至中间有几年时间我们觉得企业都不行了,财务投资人可能就清算了或者退出了。那我们就一直坚持下,最后是唯一一个在里面的投资人,而且获得了比较高的回报的倍数。另外从英特尔角度讲,我们尽量会给公司带来增值,因为英特尔投资的时候,背后是企业大的资源,英特尔本身在全球跟很多公司都有一些业务往来,我们投资的公司经常组织他们去我们的客户或者供应商那里跟他们见面、洽谈,因为这些大公司他们的采购大门不会对一个很小的公司开放,所以由英特尔出面做介绍而且把相关产业链公司介绍国家,他们还是相当有兴趣的。我们每年在全国各地能有三、四十次这样的活动,确实为一部分企业带来很大的直接的效益。另外一个例子,对于被投资的企业如果像IBM、像我们投资,至少在技术上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印证,这样的企业对你做净值调查,无论是你的客户角度还是未来的公众投资人角度,他们认为你已经被印证了,是对你技术认可的,所以这方面的价值也很高。当然还有其他各个方面,调度内部资源,从市场角度、研发角度给予各方面支持。我觉得大家可能选取企业投资人的时候,是从这个需求角度出发,一般是企业增长过程中会给蛮大的助力。

  周炜:我觉得生态圈里咱们的企业投资这部分,在有些时候真的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像吴女士讲到时间问题,因为真正VC基金有时间周期的,现在大量人民币基金可能短一些。因为这个生命周期问题,所以对你企业走的时间长度是有限的。但企业投资很多情况下,尤其是正规企业投资的年限是永续存在的,所以我们作为生态圈的角度来说,从VC来说我们很愿意跟企业投资一起是英特尔、IBM等机构合作投资。刚才几点吴女士都说了,可以做大很多附加价值的体现。我自己投了一家做生物降质材料的公司,也在讨论上市,这个公司投资者有DSM,投资金额很小,但我们很喜欢,进入之后可以帮助公司搭建各种桥梁,包括产业链条帮助打通。我们是专业投资人,给了我们很多支持,我们觉得非常好。另外有很多时候比如我们做上市净值,有投行想来投钱,因为他非常看好。但他问的第一个问题是看DSM的条款,他担心企业投资有一些特别的条款,我觉得只要我们选择投资者的时候,包括谈条款的时候注意到这个问题,你企业继续努力做大做强都没有问题。

  现在我想对上海贝尔徐先生问一个问题,您专注于通信企业,我们天天都在看,但敢下手的不多,运营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请您谈谈这个问题。

  徐飞杰:这是比较难回答的问题,的确从我们国内产业竞争格局来讲,我们国内主要以大企业、国有资产为背景的大型企业主导这些主要的产业,这些企业非常有优势,在这个行业中,就是寻求进一步业务的发展也是理所当然的,这都可以理解。那么我们是从投资的角度看,我们的目标是寻找未来的创新公司,能不能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业务增长,有没有这样的公司能够创造价值。其实不管巨无霸企业还是小的企业,在创新上应该说是机会均等的。你看很多新的想法包括通信产业、互联网、广电这些产业用到的很多新的业务或者试图不断引进的新业务,可能十年前都是一些草根公司开始创造的概念。所以我觉得这个角度起点都是相同的,关键是发展过程中,某个时间点,比如一个公司是不是有在合适的时间里加速成长的资金,并且是否有很好的资源,包括跟产业界的企业,前面讲到战略投资或者企业投资人,有很多行业当中原来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的企业他们也很鼓励创新。这样从初创的公司讲起来获得这些公司的投资应该是受益匪浅。因为在资源上,往往这些大的企业能帮助被投资公司。

  周炜:行,现在到重头了,宋先生身兼本土头行和人民币基金的双重势力,我想继续听听您关于生态圈尤其是政府监管各方面有没有什么期许。第二有没有可能跟大家沟通一下,怎么让大家更好的共赢。

  宋向前:我们关注的是中后期项目,所以跟中介机构打交道比较多,我本人有多年投行的经验,所以有很多公司工作的经验。所以我们有一些观察和思考,因为中国环境不太一样,无论是外资基金还是本土基金,恐怕投资行为和退出行为包括企业成长或者处于相对审批环境之下,中国的A股市场是属于审批制,海外是注册制,这个是有点不太一样的,当然我们也在改革,包括发行制度,越来越市场化,以后有存量发行的可能。我观察到一个状况,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一直往规范发展,第二参与者越来越多,第三商业模式越来越规范。但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整个事情的主导者,这个很重要。一个企业从私人公司向公众公司转变,从规模企业向优质企业转变,这里需要长期股东性的金融管理专家,因为会计师、律师、保荐人、中介机构各管一块,保荐也不会长期保荐下去。而企业发展需要连贯、始终如一的,财务管理、发展策略等等这些东西就需要创业家和企业家在选VC、PE的时候,恐怕不能只看名气,也不能只看钱,更重要的是选择,其实是选择一个伙伴,选择一个战略伙伴可能持续时间非常长,你要关注他对团队的领导力,和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结合的能力,因为企业投资人会比创始人更强短期难度很大,财务投资人应该做什么、企业投资人应该做什么,就要提供金融方面的专业服务,这个解决方案的能力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把投资、投行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把资本之外的资源输送给企业。即使上市你如何做市值管理,如何做好收购、兼并、发展策略这是蛮大的考量。大部分公司都是朝暮,钱多了也不知道怎么花,我们观察很多上市公司做不好都是投资失败,主营业务方向失误,选择投资项目有问题。所以上市只是一个开始,选择好的伙伴、选择好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嫁接,选择领导性股东、金融式管理专家,带领整个团队工作下去,持之以恒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中国好的企业已经远远超越对资本的苛求,因为VC、PE心里知道,缺钱的企业我不关心,不缺钱的公司我追着。证监会也讲持续经营的能力,这是企业发展的本质,也是VC、PE天性决定的。这点上可能选择企业,打造共赢,最重要的是如何站在企业的角度上,做好增值服务,创造企业家本身不是那么容易创造的价值,再去分享,这恐怕是打造共赢最好的一种方式。另外就是周总讲的,因为我可能是本土色彩更浓一点,工作了16年,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变化的节奏和成长的路径,也有很多感慨,总体我个人很有信心。前两天我们培训的时候,有人问估值太高,我承认中国资本市场永远都有泡沫,但中国每年10%几的高速增长,这增长背后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包括估值偏高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第三中国人很勤劳,老外没有人工作而我们基本上是24小时工作,上市之后没有人休息,很多公司没有人觉得可以套现、解放、自由了,这点也要冷静的看待中国的情况。当然中国监管很严,而且中国有非常好的发展趋势,但不可否认中国监管环境也有一些国情,比如我们有非常明确、强有力的中国证监会的主导,有时候会把募集资金退回去,对上市公司准备上市的企业的核查,现在我们监管机关越来越重视这些实质性审查,我个人感觉我们的部委会之前中国跟西方很靠拢,但你的招募说明书要进行审核,你的备忘录都很好,符合财务标准,理论上讲你就可以报材料,你也可以通过预审和发行部审核。但发行审核工作这段不一片了,审核委员有七个人,认认真真的对你的企业发展、长期价值要进行实质性的判断,这个非常重要,你能不能长期持续经营,能不能持续盈利,你不会靠单一的产品、技术,你不会有替代市场的风险,这些都在考量中。所以一个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了解我们的监管体系,了解证监会的审核意向和实质性审查的基本要点,我们也做大量的安排,我们把08年一次没有过会的企业枪毙了,95家过会的第二次过了我们也进行了研究,为什么第二次能过。简单的看发行条例、发行管理办法是没有办法看到证件会、发审委的思路和审批意向的,我们需要在过往案例中看。另外当然我们中国也在变革,发行体制也在改,我们20年资本市场,首发从来没有低于20倍,到40倍很正常,到现在50倍也是正常的发行标准,当然未来我们会不断,价值中枢已经发生了倍数不是我们的观察点,而是观察中国市场是不是在发展,价值中枢是不是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这很重要。第三这也跟我们的估值有关系,我们大家也谈到,到底多少钱便宜、多少钱贵,我们讲一个简单的道理,今天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如果企业没有发展、很好的年度增长,那我们今天买的6倍都很贵,因为他已经是静态的概念。如果每年保持20%以上的年度符合增长,我认为10倍都不贵,只要他保持增长。但你如何判断,就需要你增值服务的能力,需要全面了解企业,判断它的成长性,对他有把握。这点中国估值整体价格中枢没有一个人说了算,稳定就好,中国经济增长给了这个市场最够的支持,另外也要观察中国资本市场非常有很多多的窗口指导、监管体系,证监会要求越来越严,发行制度也在改,我们相信不足一年,我们以后海外的存量发行一定会做到。这对估值体系的打乱包括对净收期会有很大的改变。我经历了16年、20年时间,这个发行制度变革太多了,我们看看证监会网站,发行条例的修改,各种工作指南,各种指南、指导、准则,一天不学就跟不上,希望大家了解我们的体系架构和特点,谢谢!

  主持人:谢谢宋向前先生分享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我想问各位中国的风险投资生态环境,如果跟美国比,明显的感觉到它的参与者更多、更复杂,而且大量的参与者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包括政府监管、法律部门。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下,包括创业板的市值这么高,对企业家的心态调整,投资银行在中国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远远超过美国。这样的情况下VC盈利越来越困难,你们三位能不能聊聊目前估值水平的变化和投资回报这方面有什么形势变化?怎么应对?

  温宝马:首先我们的经验,几个月以前,09年金融风暴,估值稍微容易一点,但最近又很高,真的很好。如果是早期,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早期也很高啊,公司几个月就上亿美金了。我觉得早期矛盾并不是那么突出,即使高,如果公司做成了,我觉得还是至少我个人认为还是回报不错的。如果是中晚期是有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机会也很多,双方觉得能达到共赢才有机会,如果单方获利这个事情是做不成的,只有共赢的局面才能做成。

  吴宝淳:主要估值、市值都是有一个周期的,我相信大家在这行干了很多年,看到上上下下不只一轮,从IBM中国投资基金的角度来看,我们定位是一个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需要有一些战略的价值,共赢的模式甚至多赢的价值。所以我们强调关注证章期和开始发展高速甚至晚期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谈到一些战略发展的战略和联盟的价值。主要如果我们在跟被投的公司能够达成很密切的合作模式的话,估值还比较能够接受。我们并不是一个单纯财务投资者,但我们考虑到财务投资的回报,我们在市场上的增值能协助我们财务方面的洽谈。主要还是要看的非常细,并不是我们准备每一个百发百中,但我们并不想说是多投能中几个。所以我们这种心态在设置方面对我们来讲是有点优势的,现在已经炒的非常高,但我相信也是一个周期的,是有高有低,但长远来看,有实力的,就要看市场的趋势和企业的竞争力。高有高的做法,低有低的做法,大家如果有炒股,大家都买高,低卖,这是基本的条件,人的心态都是在那的,多方面的平衡一下,市场上付出应有的代价争取业务和财务方面的汇报,这是我们主要做的方式和宗旨。

  周炜:陈先生是很少坚持只投早期的基金,我想加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经常讲我们在Google投资里获得了1400倍回报,就有投资者说你们太黑了,赚那么多钱。您给大家讲讲,为什么作为早期投资者应该获得更高的回报,也可以讲讲您认为怎样的估值在早期VC赚钱。

  陈维广:其实我是这样的看法,我觉得早期其实对我们来说第一很难估值,大家知道,因为没有收入。不过我是这样,我从2000年开始做风险投资,我的分析是这样,总是有一个规律,就是好的创业者都会遇到好的估值的,没有背景的创业者,不管怎么讲总是拿不到好的估值,总要证明自己。所以不管是2000年还是2010年,这个规律还很难打破,好的创业者是稀有的资源,很多VC都跟着你。第二我觉得就是说如果你的企业做大、做成功,估值是1000万美金或者2000万美金,说实话差别不大,这是我个人的感觉,因为如果你公司是20亿美金的企业,倍数是6或者8已经不重要了。回到核心的问题,我觉得对早期项目来说,我们希望估值是合理的,不过很多时候还是要看创业者的背景,这是很重要的。第二我想延伸刚才我们讲的话题,就是生态圈的问题,其实我觉得对我们VC来说,生态圈变得更复杂了,尤其是对早期投资者,尤其是如果投TMT领域,大家知道技术已经不是局限在这是互联网,这是无线,这是传统行业,因为这些随着技术数字化,电视业变成互联网视频,手机也可以看电视节目。这种情况下就变得非常复杂了,为什么呢?刚才我们也讲了,不只是视频,支付从传统银行的服务到互联网,这种情况下不管是早期还是发展期的VC,投一个项目的时候,考虑的因素已经不是说只是考虑这个公司团队好不好,很多时候是说在这个过程中,牵扯到政策、传统方面的资源你是不是能把不同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已经不是百分之百单纯的市场运作或者资本运作的考虑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回到估值问题,有些时候我们甚至说跟创业者讲,估值当然很重要,但你要考虑你的业务是不是能融合不同的资源,已经不是纯粹的资本,比如你做互联网产品好就是好,你还要整合政府资源、传统资源在里面,那时候想的问题已经不是估值层面了。从创业者角度来说,希望以最合理的估值把不同的投资人资源带到公司里,这是最重要的,谢谢。

  周炜:陈总讲到好的创业者如果有比较成功了历史,拿到好的估值投资很容易。我们也遇到企业家问我们,这是鸡和蛋的问题,你不给我钱怎么证明我是好的企业家,答案很简单,你先不要太在乎估值,你证明你是好企业家的时候肯定有人抢着给你钱。

  接下来的问题非常开放,我们现在感觉现在创业环境越来越复杂了,不管是人民币基金崛起、法规、创业板。尤其是外资VC,您觉得有什么看法?

  吴蓉晖:这些年整个产业环境,就是投资业态还是发展的蛮多的,如果你看比较后期的券商、律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应该说如果找也有比较大的。我想从两个角度讲,比如硅谷投资业态比较的话,一个是天使投资人,大家知道企业发展是金字塔型的,最底层是刚刚创立的,越往上越大规模越成功的企业越少,说亿是金字塔型的。现在更多的投资人是分布在比较偏上的这部分,投资人都有回报的压力,如果比较早的退出,有回报的时限对他融基金也比较容易。底层这块,国内是非常缺乏的,我们一直说天使投资人在中国是很有限的。陆续这几年我也看到了一些变化,包括拿一些钱做相关产业的投资,这个成功几率蛮高的,懂行业也可以对初创企业家有深入的帮助。另外也有清华联盟的天使投资人联盟,陆续都有出现。但相对我们底层的很大数量的初创企业来讲,还远远不够,所以这块是中国缺乏的。另外上市之前的创业公司,第一没有很多的资产,第二品牌效益也没有那么大,融资渠道也比较有限,如果光靠风险投资基金,可能不一定完全解决问题,因为有的企业资金需求量比较大的,希望从银行或者比银行的风险的承受能力更高一些的机构能够拿一些款项,我们知道国内银行实际上就是那个规律,越是帐面资金高越想借钱给你。但有资金需求的创业公司里讲,这个融资渠道还是相当的贫乏,大家听说过硅谷银行,他们在美国就对创业公司提供融资的帮助,我们希望在中国也能出现这样的特殊角色的,帮助创业企业解决资金需求的机构。

  宋向前:我个人还是这个观点,所谓估值定价这些问题是相对论,是非常典型的相对论。其实企业最重要的问题不是为了融资而融资。我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文章,说互联网企业为什么有这么多VC在内,互联网会完全改变人们的生活,但也有一句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知道如何融来投资商的钱,但大多数企业不知道怎么盈利。这已经被过去十年证明了,所以估值绝对不是相对的,企业应该做什么事情呢?应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企业商业模式,增强控制能力。企业如何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企业的根本核心竞争力。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所以讲估值我不怕贵,而是怕不好,你应该证明你是对的、是最好的。关于监管环境、生态圈的构建,很简单你要了解他、适应他,我个人是这个观点。

  徐飞杰:现在有一些投资热点,对我们来讲有点距离,前期也有一些媒体采访谈到全民PE的现象,阶段讲起来PE应该是在企业比较成长的后期,应该是属于VC的下游。现在社会上简单说是不差钱,钱往哪投、哪能赚钱,前几年主要是二级市场,证券交易比较热烈。近两年因为去年创业板开启,大家看到私募股权投资,包括VC、PE有了新机会,所以大家钱都往那边涌,从个人到企业机构、基金甚至政府都参与到私募股权当中,这样的结果大家也谈到,把二级市场市盈率都炒上去了。这个现象,我相信做时间比较长的投资人角度讲起来,市场价格一抬高,大家都说不能投了,但还是有,因为这个市场的确钱太多。我觉得要从长期角度讲,建立一个健康的投资的生态圈或者价值链讲起来,其实光把投资集中在后果是不对的,因为后面有一些能够有成就、上市的公司是基于你前期投入了更多公司,如果出现一个成功公司可能基于前期出现几十个上百个甚至更多的到期公司一层层的大浪淘沙成功的。所以VC生态圈里,是希望有更多的资金关注天使投资,这样至少有一个数量基础,如果庞大的话对后面的投资的产业良性运作是有好处的。这是一方面,其实讲到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环境中的情况,中国的确有中国的国情,而且中国在VC、PE私募股权投资产业也是刚刚起步,很多东西直线都是舶来品,包括很多互联网投资公司都是用西方的投资方式,包括在条款上基本完全拷贝过来没有做什么变化。但因为现在私募股权投资大家的热情不断增加,相信政府也会在政策法规上进一步的完善。作为外资投资方,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能够把在国外的经验积累了很长时间的经验带到中国,帮助中国私募股权行业进一步发展,完善产业链生态圈。

  周炜:谢谢,如果没有问题我们这场论坛就这样结束,感谢大家,感谢大家的参与。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