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大学教授王守常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1日 14:13  新浪财经
北京大学教授王守常演讲
  2010年6月19日,《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福建戴姆勒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主办的2010年中国企业家国学(深圳)论坛正式举行。图为北京大学教授王守常演讲。(来源:中国企业家)

  2010年6月19日,《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福建戴姆勒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主办的2010年中国企业家国学(深圳)论坛正式举行。新浪财经图文报道本次活动。以下为北京大学教授王守常演讲。

  王守常:各位来宾下午好,我应《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的邀请,就国学谈一下自己的体会,虽然前面介绍都很辉煌,就好象一个仪式,一定要推出重量级,实际上也不是重量级的,这是我的专业,我学的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思想史,今天要讲的内容或许可以跟大家对话和沟通,有幸出席本次的讨论会,看到题目就很有意思,叫做中国智慧,奔驰天下,从题目上也可以看得出,一个西方的企业奔驰公司用中国智慧联系起来,我想起了中国三十年的发展路线,中国加工,中国制造,第三个就是中国的智慧,中国的指挥做一点我的理解,提出一些概念,因为今天的主题是“以正合、以奇胜”两句话是出在《孙子兵法》中,正在《孙子兵法》中是正法,奇就是变法,不是正奇两面分,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正奇相分,这就是中国智慧的方式,并不是常常说的一分为二,而是一分为三。

  今天我用概念将中国的智慧进行分析,每一个我提供的文献中都可以看到中国智慧的闪光,今天首先要解释的是中国的概念。

  中国的概念在小学中大家都知道这两个字,如何理解,大家不一定说的很清楚,我就将“中国”个量子放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叙述,最早出现在商周时代,跟另外两个字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北迪”

  中国首先是地理的概念,今天我画一个图,用现在的中国行政图标识的,如果用商周的地图标识的话,大家没有这样的概念。商周就是在现今的安阳,就是发现曹操墓的地方,面积已经是非常大的,周灭了商后,从陕西的西北歧山建立的,南面有吴国、越国、武汉是楚国、四川是蜀国。

  东南就是南蛮、还有朝鲜、日本、菲律宾、东夷等等,当时还没有长城,往北就是苏联大部分的地区。

  我姓王但是有一个复姓就是完颜,当时是女真族,后来统一后就并入了满族,这就是商到周大概的地理位置。因此有了一个概念中国在内,异族在外的概念。外就是四夷,因此有了天下的概念,周以后就有中国与天下两个概念联在一起的,周作为宗族国有两个概念,如果周是中心,还有藩属国、外划区域,所谓的藩属和外划就是异地的概念,这是地理概念,后来又不是地理的概念,有一部文献是汉代出的叫做《战国策》,中这样讲到,中国者聪明叡知之所居,万物财物之所聚。很多的财富在这里创造的,圣贤之所教,这里推行的是圣贤的教法,仁义之所施,推行的是仁义教法,诗书理乐的教义。

  从文化到制度是适合异族来学习的,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对中国的解释,中国已经不是地理的概念,也不是种族的概念,而是文化的概念。到了背诵,我们看到非常著名的思想家,这个人叫做石介,写了重要的文章叫做《中国论》,汉代文献出现后,但是商周有这样的概念,当四异还住在洞穴的时候,中国已经有了建筑,四异游牧的时候,中国已经有了蔬菜瓜果的种植,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各自为安。

  辽攻打宋,宋朝皇帝被抓走,所以当时写了这篇文章。从宋到清的时候,谭嗣同讲了这样的话,他引用了《诗经》的一句话,周文王建立了周朝,建立了思想和文化的价值以及发展的前途,中国建立在开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可以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国能礼仪,我就是北部的异族,因此中国不是地理概念不是种族概念,而是文化的概念,今天的中国国力之强盛,要成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历史,因此要将中国的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也有人说,是不是有一点文化沙文主义,文献中也有这样的话,非我族类,其心比力。

  华和夏也就是中国和异族之变不是种族之变而是文化之变,这是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一个概念。

  下面讲几个概念都是跟大家关系和日常生活、政治领域话题比较多的概念,例如今天要建立和谐社会,其中的“和”字最早出现中国的音乐史中。

  音序音律而和,各位知道中国音乐史中的音已经具备了7个音,7个音根据一定的序列和节奏排列起来就是和,也就是和谐的音乐。

  7个音并不是多或者是7个音中只出现3个音是不行的,一定是7个音,因此就是多的概念。中国的音乐中强教化的功能,好的音乐可以怡情,可以焦化,延伸到家庭和睦,延伸到国家政通人和,跟周边的族群变得和谐,因此和是从中国音乐史中发现的。

  先秦文献中可以看得到和,这是跟另外一个字讨论的,就是和通之变的问题。《战国策》中有这样的文献,出场有三个人物,一个是齐惠王,一个是近臣梁秋巨,是齐惠王非常喜欢的大臣,第三个人物是齐国的外相燕子。

  齐惠王问燕子窝和大臣之间的关系是和的关系还是同的关系,燕子对齐惠王说,你和最喜欢的大臣是同的关系而不是和的关系,齐惠王就问什么是同的关系,什么是和的关系。

  实际上是逻辑讨论的关系,燕子说你和大臣是同而不是和,原因是君说是,臣说是,君说否,臣说否,因此你们是同的关系而不是和的关系。

  齐惠王说如果是和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燕子说应该是君说是,臣说否,臣说否,君说是,这样的逻辑讨论各位是清楚的,上级领导说的,下级领导未必一定要复合上级,下级否定的,上级不一定要顺从民意,因为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因为主管的是全局,因此告诉了我们和与同的关系。

  《论语》中说君子是和而不同,小人是同而不和。有德之,不怕听取反对自己的意见,小人没有这样的道德修养,因此主张所有的人跟他的意见是一致的,因此不主张多元化。

  过去毛泽东给部下写警惕的话,坚听则明,不听就会变得不聪明。因此和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和则相生,同则不济。不同的东西方在一起,就有生命力,相同的内容放在一起无法继续的发展。

  因此举自然界的例子,是否看到一座山上只长一类植物,河流只省长一种鱼,做一条鱼只是加水,如果油盐酱醋的话,鲜味才调得出来,今天所谓的建构和谐社会的理论就是来自于这里。和一定是多元化的存在,不是统一思想和统一意志,在党内和集团公司内要统一思想和统一意志,作为社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就是专治,因此和谐社会是有道理的,完全来自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既然是多元化的,就会遇到一个问题,每一个人都要有发言的权利,社会如何管治。

  《论语》说到知和而和,不适宜皆知,不可行之。和是有多元化的,让所有人有充分发言的权利,这样的和就变成无序和大民主,因此要有礼节制,并不是礼貌的问题,礼是制度的设计节制,因此胡锦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民主法制、公平正义,才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回到自己的文化传统,不断的向外来民族学习,这是一个国家走向负责任大国的必然之路。

  第二个跟大家相关的问题,也是天天在报纸上看到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什么是,人是什么?

  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对人有的别的解释,《易经》中有这样的话,天地人,三材,人为贵,人是最有价值的。稍候的文献还有这样的话,草木有生,有气而无知,禽兽有生有气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气有知且有义,故为天下贵,字面比较好理解,草木这种植物是有生命的,气在中国哲学和医学中的概念是一样的,医学中的气是身体中的材料,哲学中的气是道德的概念,例如勇气和浩然之气,按照中医的说法,草木是有生命由气构成的,但是无知,这个知是没有直觉。禽兽是有生命,有气的,有直觉的,但是无义,因此中国人骂人的时候这样形容“还不如禽兽”。

  人是天下最有价值的,因为是有生有气有知有义。要以人为本的人按照中国文化传统的人,人跟西方天赋人权的个认不是一个概念,而是类的概念。因为天地人、草木禽兽是类别的概念,因此我们了解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从1895年后开始在传播,来到中国后跟中国文化结合,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致的,强调的是集体的概念,族群和国家的概念,而忽视个人的概念,中国的文化中说杀强盗不是杀人,中国文化建构人的概念跟西方天赋人权的概念相比,现在的以人为本,应该坚持自己类的概念,集体的概念,同时应该尊重个人的生命选择和生命智慧,从这个角度来说,以人为本应该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才具有合理的意义。

  《论语》中有仁者寿,出现了103次,仁者就是有德之人,就会长寿,如果以老子的书查阅,也有这样的概念,一个人如何长寿,应该是以德延年,有道德修养才会使生命延长。老子讲这句话的时候后面有一句话,让所有人不了解,他说死而不亡者而寿,死了还不亡,用老百姓的话就是诈尸,怎么会是长寿的人,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个王晋说,道是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的一把钥匙,牵涉了两个概念,就是道和气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易经》,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气。有形上面的叫做道,形而下的叫做气,道和气的关系是道在气中,气不离道,说起来复杂,实际上是生活中的哲学问题。

  假如一起去水果摊买东西,写下水果两个字就是道,道可道,非常道,不能用语言描述,道怎么用语言描述,如果不用语言描述就无法进行思想交流,因此将道用现代汉语表述,道就是规律,道就是秩序,道就是道德,也意味着境界,这样看日本文化就可以理解了,插花是艺道,击剑叫做剑道,喝茶叫做茶道,两者的关系道在气中,气不能离开道。用现在大家日常生活来看,什么是水果,如果我到水果摊,跟老板说要10斤水果,老板一脸茫然,到底要什么水果,因为有苹果、香蕉和西瓜,只能说购买一斤苹果、二斤香蕉、三斤西瓜,才可以完成交易,这是生活中的常识,作为水果是不能独立的存在,只能存在于个别之中,道是否可以脱离气存在的,这是不能的。

  各位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水果是一般的话,苹果是个别,因此一般是存在于个别的,水果是普通的话,苹果是个别的话,普遍是存在于特别之中的,反过来说个别是一般,如果说苹果是一般的话,还未穷尽,还可以说香蕉和西瓜都是水果。

  哲学的讨论过程中,没有真理的讨论,只是道理的讨论,由此推广到思维的方式上,没有脱离具体存在普遍适用的原则。因此古代说白马不是马,因为白马是个别,马是普遍,马中还包括黑马和杂色的马,个别的不是马,各位在企业中和个人的生活中,不能将个人成功的案例作为普遍成功的案例,这就是简单的道理。

  亡者就是通忘,因为没有被别人忘记,因为道德楷模还存在,因为你死了,因为你的道德、楷模和人格还存在,因此死而不亡。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着的价值。王者只活了27岁就过世了,生命的意义赋予了更深刻的生和意的价值问题,中国哲学不是只讲空话。

  仁者寿,气之温和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缄默者寿,故人者寿,气就是我们说的脾气,一个温和脾气的人就会长寿,人的本质对他人关心,不是关心了他人是为了名和利,这个人就会长寿。能够容纳你的朋友宽容反对你的人,就会长寿。人和人之间通过言语交流,因为立场的不同,角度的不同,或者是知识结构的不同,常常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尽量的不要辩论,老子讲这一点讲的最清楚,好听的话可能是有欺骗性的,不好听的话可能是不友好的语言表述的。这就是养生,这些做到了,就会健康长寿,如果不健康长寿就是死而不亡者,就是我们主张的立功立德立言,也是生命上的智慧,讲的问题是很多回到根本的问题讨论,就是中国的思维方式。

  长期以来受到所谓的教育,用今天大家熟悉的概念就是一分为二,实际上是两元对立,引发的价值观念就是对和错,我们六十年代就是沿着这样的思维路线发展的,今天从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中汲取智慧的时候,不是一分为二,而是一分为三。最能表达中国智慧概念的是“中庸”,长期以来,在五四后对文化传统的概念就是调和,和稀泥,和事老的概念,中庸在《论语》中第一次出现的含义是最高的道德,或许比仁义礼智信还要高。

  孔子时代,很多人对中庸缺少了解,我们从文献的角度进行介绍,中是什么概念,中的本意是中间,中间在使用过程中引申意义就出现了,中已经代表了道德概念,代表了好的评价,例如现在河南话有这样的话,好不好,就是同意的含义。

  例如《周易》的卦相来看,例如卦和爻词来看的,二五两爻定吉凶,在算卦的过程中,因为二爻是阴,五爻是阳,都会出现这样的话,中行,中石、中道,这些都是龙得之位。因此中字就有道的含义。

  庸就是用,我的解释是汉代文献中的解释,因此中庸就是用中,宋代的解释不偏为之中,不意为庸。中国的思维方式是跟道德联系起来的,中庸本来是德,同时是思考的方法,因此中国的思维方式讲到有大德者有大志,这句话是如何讨论出来的。

  接下来讲的话,弟子问孔子,是否生来就有知识的,孔子说我没有知识的,种菜的人对孔子说是否对农业了解,孔子说空空如也,不过孔子又说,尽管我没有知识,我是学而知之的,但是扣其两端而知之。

  两端是指事物的本体和现象,如果本质的话就是表象,事物的内容和事物的形式,讲的是这个两端,我对事物的本质、现象、内容、形式、因果有所了解就认识了事物,把握事物的两端用中,实际上的“中”就是三,在古代的文献中不是今天说的数字中的三,而是多的概念。

  扣其两端而知中,知中无权的含义是把握事物的本体现象内容的时候,同时要把握中,同时无权,权是变,保证没有变的话就知一了,就落在一边了,这就是中国的思维方式。

  以正合、以奇胜也要分来看,奇正是相知的,就是扣其两端而知中。古代有一个圣王就是舜,他是大孝子,舜做了娶而不告,娶了老婆不告诉父母,什么事情都要告诉父母,结果作为大孝子的舜不告诉父母,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因为告而不娶,这不是历史讨论而是逻辑讨论,如果告诉了父母就不会让他娶,这不是娶和不娶之间讨论,下面还有一个原则约束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大孝是尊亲,就是父母之意不可逆,父母年岁大了,可能是固执,要轻微的劝,父母听了才会老而不怨,后面还附了孟子说的话,父要不慈,子可不孝,君如果视臣如马路边的石头,臣可以不忠诚君。

  什么是孝,父母在世的时候,我们为人子女是不可以违法乱纪的,如果被官府抓了,就是给父母带来了侮辱,也就是对父母的不孝,总是说现在搞廉政,八荣八耻,还不如以孝耻为主,如果自己被双规了,父母就没有脸面了,父母也会被折寿的。

  领养的含义就是挣钱多的话给父母买一点营养品,钱更多的话给父母买大房屋,实际上父母更希望孩子常回家看看,这样父母就放心,因为你没有被双规,现在双规都是异地的,父母是看不到的。如果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这是一个例子。

  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知为大礼,含义是男女不能交手,如果男女授受不亲是大礼的话,又提出一个概念,如果嫂子掉到井里怎么办,孟子说当然要用手拉她出来,这就违背了男女授受不亲。如果男女授受不亲是大礼,今天就是大的原则的话,援之以手,就是灵魂的问题,因此就有折中和权变的概念,讲的就是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过去看交通路口比较繁忙的时候,马路边有一个广告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是简单的广告语,是否会将这个广告语挂在车间上,这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要援手,因为人都有侧隐之心、慈让之心,这是人的天绝,我是两个系的教授或者是院长,不是生来就这样做的,后来因为工作有表现,别人给了我这个位置。基督教为什么提原罪,伊斯兰教认为穆罕默德用泥巴做成了人,这些都是理论的前提和假设,不是对和错的问题,不是从对错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和错只是人类的初级阶段,大概是小学生的水平,一看电影就是好人和坏人,长期的政治形势就是这样的,社会主义好就是好,后来的价值观念就是宁可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秒,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敌人吃饭我们就吃屎是不行的。

  奔驰戴姆勒的广告词就是来自于《孙子兵法》,“动如风,形如云”,我们就以《孙子兵法》看看奔驰的思维关系。

  所有对于错的概念都是一分为三多个角度讨论的,我们举几个例子,中国思维是德的概念,讨论的问题都是从德出发的,为什么从德出发的,才会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

  德国十八世纪末期普鲁士的军官写的《战争论》进行对照,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解决不了的就用战争解决。但是2500年的孙子也写到,战争是国家最重要的问题,关系到死亡的问题,关系到民族存亡的问题,因此不可不认真的考察。

  道是令民同意,古代没有民主政治的设立,今天要打仗,大家民主表决,所谓的令民同意就是善服于民,将好的建议立场措施附加给百姓,百姓是会接受你的决定,如果令民同意可以同生死,因此《孙子兵法》就是从道强调的,因为有了道,强调战争是关乎生死的问题,因此对待战争提出了三个条件。

  非利不动,非德不用,非危不战。没有利益所得,不要用战争,利包括了民心的问题,国家不处在为难的时候不要用战争,这就是孙子提出的圣战的思想,假如在中国文化中,如果没有对战争深刻的思考,不会在战争中提出圣战的思想,因此主张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上兵伐谋,其次伐骄,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读12个字的时候要对照着36计读,现在最大的误区是将36计跟《孙子兵法》混为一谈。中央电视台曾经有一个节目,一个主持人让小孩子背36计,小孩流畅的背诵了,主持人说将《孙子兵法》背诵了,这是错误的,36计真正成为书是在明代,但是在文献中也查不到,1940年在陕西的地摊上发现了手抄本就是36计,后来作者写了文章进行了介绍,将书送给了中国军事院,《孙子兵法》是有道的,如果不从道理解《孙子兵法》的话,就会倾向于36计,为什么没有作者,有两种解释,第一个这本书不是一人所为,第二没有一个人愿意将自己的名字附在36计如此肮脏的计法上,借钱不还走为上策,这是中国文化最低贱的,因此孙子兵法可以推得出来,最好的办法是谋略,其次是战争的办法,其下就是攻城,古代打仗是攻城掠地,为什么将攻城放在下面,因为士兵如同蚂蚁死伤1/3,没有对人的关心和生命的尊重是不会有道。因此形成的价值观念就是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打100场战争不是好中最好的,什么是最好的,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用战争而使别人屈服,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建立在对人的关心和尊重的基础上,否则就很难讨论这样的论点。

  前面说,因为有这样的德,才有这样的智慧,这就是中国的思维方式。在孙子兵法中会有奇怪的说法,穷寇勿追、围师必缺,从智慧的方式理解,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要追杀,将军队围起来,一定要有缺口,让他们有求生的缺口,敌人不做拼死的反抗,取得胜利的成本就不会那么大,如果没有对生命的尊重就不会有这样的智慧。

  战到必胜,主约无战,战到不胜,主约必战,不战可也。从战争的规律看,这场战是可以把握胜利的,可是国王主张不要打,臣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是刚才讲的和的概念的出现。

  我举一个文献,18年前在武汉郭店挖出了一堆竹简,其中有一句话“何为忠臣”,什么是忠臣?敢于批评你的人就是忠诚,前提条件不是忧郁症或者是精神病。

  孙子兵法中涉及到很多管理的方式,大家在亲身经历中会有这样的感受,我是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是我的体会感觉是很有意思的。

  士兵不是从情感上建立关系,用制度的话,内心是不服的,如果内心不服的话就很难用,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士兵跟领导称兄道弟变成了朋友的关系,就会亲,就不用制度管理,如果不用制度管理就无法发挥作用。

  前面是强调制度的关系,后面强调的是情感管理。不是一分为二,而是一分为三,既要坚持制度管理,同时要坚持情感管理。其实该思想在《论语》中就已经出现了,《论语》中出现奇怪的概念,就是这个字“直”,弟子跟孔子说了一段话,我们那个地方的人很直,原因是妻子正直,父亲偷羊,儿子告官了。孔子说,你那里是正直的,这里是子为父也,父为子也,子在其中。父亲偷羊,儿子为父亲隐瞒起来,儿子偷羊,父亲为儿子隐瞒,互相包庇,贪赃枉法。很多读法律的人说,中国好不了,中国从古代开始就互相包庇,实际上理解上出现了错误,经常有人说以德报怨,是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实际上是错误的。弟子问以德报怨何德,孔子说:要真心的对待你,你错了就要指出来,如果错了还不指出来,就是对他人的不负责任,如果你对我好,我就要对你好。合理的社会中,应该是有人情的,同时要有法的,因此孔子说,用政令引导的社会,其之以形,并不是否认法的原则,强调的是情与法。

  我在1985、1986年在新加坡对此话有深刻的理解,新加坡1965年独立,1985年用了20年变成了现代化的国家,靠的是严格的法律,但是社会无法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疏远,为了家产就解决,社会没有人情,因此李光耀建立了道德研究所,当时就请我去做了儒家学的研究。

  最后总结一下,所谓扣其两端而知中,宋代的哲学家张宰说,有相有对,对立反其为,有反思有仇,仇必和而解。

  今天的大厅有人,有男有女,有灯光和桌子、椅子。这些现象有其规律和差异性,他们的差异源自于不同的功能作为,灯是照明的,笔记本电脑是数据储存的,黑板是承接我写的字,差异是因为功能作为不同,不同的功能作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联系在一起的话,就会有冲突,因此仇就是冲突,因此冲突要用和来解救,不是要战胜一方来解决的。

  因此可以读到中国哲学中强调的话,例如大家经常讲的,所谓和与利的关系,市场中应该有共赢的层面,而不是战胜对方,吃掉对方,这就是古代的智慧,因此仇必和而解。中国人永远是以天斗其乐无穷,以地斗其乐无穷,最后发展到以人斗其乐无穷。

  因为时间的原因,做了简单的解释,不一定正确,非常感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