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大地:我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9日 12:40  新浪财经
周大地:我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来源:新浪财经 丁华艳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6月19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能源战略与“十二五”能源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直播本次论坛,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在演讲中表示:本世纪以来,能源供应紧跟需求拉动,出现超高速的增长,我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有可能今年就要超过美国。

  以下为演讲实录:

  周大地:各位领导、专家、朋友,大家好!

  国家能源办曾经在好几年前开始就组织各方面专家对中国能源战略做了非常长时间的研究,现在也正在最后形成一个最终稿,工程院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又组织了很多工程院的院士以及各方面的专家开展了这个能源战略的研究,最近也基本上完成,正在最后修改文字和个别具体的结论。

  而且今天从吴吟局长的报告里,我们确实感觉到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交流,在能源战略的很多重大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方面,国内各界确实逐渐取得共识,对我们中国能源发展以后的重点和方向也越来越明确了。

  研究中国的能源问题,还要看看我们面临的世界能源变化的情况。世界能源发展是面临重大的变化与挑战。

  世界能源消费开始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享市场,世界化石能源的供需平衡,只能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低速增长,世界化石能源资源进一步趋紧。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推动世界向低碳经济方向发展,对能源安全、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新的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追求,将对传统的世界能源格局提出挑战,能源利用将进一步向节能、高效、清洁、低碳方向发展,在今后几十年内,世界能源结将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战略,能源新技术成为竞相征战的新的战略制高点,以争取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我国需要在国际新的能源环境中寻求最优的能源发展战略和路线。

  同时,我国的能源发展也必须进行重大调整。我国能源发展目前的趋势难以持续,也必须进行重大调整。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就举世瞩目,能源消费业随之增长,能源行业的一系列改革,使能源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本世纪以来,能源供应紧跟需求拉动,出现超高速的增长,我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有可能今年就要超过美国。如果,我国能源消费保持本世纪以来平均8.9%的增速,则2020年咱们国家的能源消耗将达近80亿吨标煤,占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

  当然,即使我国经济继续以8.9%的速度增长,我们能够持续实现每五年GDP单耗下降20%,在2020年之后,中国的能源消费也将占世界的30%以上。所以,这个挑战是非常严峻的,那么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将受到能源资源的严重制约,为支撑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对能源消费提出必要的总量控制目标,统筹发展的速度、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

  过去这种状态就是你需要多少我就跟着跑,现在这么跑下去,大家也感到跑不动了。

  那么我国能源消费效率偏低。

  咱们国家GDP占世界生产总量的7%,消耗了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7.7%,原因是现在的增长内容过高依靠传统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外需,使产业结构过于偏重第二产业,偏重基础原材料和一般制造业,同时用能装备能效低,煤炭比例高,也进一步降低了能源的效率。粗放的能源开采与利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大气、水、污染都为这种经济增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环境压力会更大,而随着生活的改善,人们的环境诉求不断提高,要求能源优质化、洁净化,无论各方对气侯变化问题可能仍然有多少争议,但是咱们国家发展转向高效、绿色、低碳都是必须的。

  战略指导思想和原则

  能源发展战略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战略目标。

  中国特色的新型能源木战略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中国的发展模式必须进行重大创新,不可能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能源高消耗道路,只能用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能耗才能实现十四五亿人民的新型现代化;需要不断降低单位GDP能源强度,才能长期支撑经济较快发展,把资源节约和能源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用科学的能源发展保障合理的能源需求,用有限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明显提高能效和能源科技水平,努力引领国际能效和科技水平,开创可持续的新型道路。

  我们觉得考虑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应该要考虑六项基本的指导原则。

  其中包括:

  1.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现在如果考虑能源发展战略,如果不从科学发展观,真正使我们的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出发的话,任何外推式的能源发展道路都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有很多事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真正采取创新式的发展道路,才可能产生新的发展思路。

  2.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3.节约优先、高效经济、合理调控供需。

  4.环境与经济双赢。

  5.有差别地确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域的战略目标与重点,达到总体优化。

  6.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和经济手段调控、建设先进能源系统。

  2050年前,这四十年我国能源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

  2050年前的四十年,是我国能源体系的转型期,能源体系要从现在比较粗放、低效、高排放、欠安全的能源体系,逐步转型为节约、高效、洁净、多元、安全的现代化能源体系,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2050年后,我国将拥有一个中国特色的能源新体系,进入比较自由的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阶段。只要持续认真努力,我国的能源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030年前是上述转型期中的攻坚期,当然也是困难的一个时期。

  我们要花大力气尽快形成节能提效机制,实现新型能源(包括核能、可再生能源等)的突破,化石能源的安全环保生产和清洁利用、同时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基本解决确保石油安全供应和替代,优化发展电力系统,农村能源形态显著进步。

  2020年前,特别是“十二五”是转变的关键时期。

  是全面转向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期。经济转型应实现重大调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和结构将有显著变化,节能、提效、减排取得新的明显成效,从以粗放的供给满足增长过快需求的模式,尽快转变为科学供应,保障合理需求的能源供需新模式,用能源发展模式的转变,支撑科学发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科学、高效、绿色、低碳能源战略的基本内涵。

  “科学”是总的战略特点,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科技进步的支撑下,用能源领域的科学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高效,一是进一步强调节能优先,实现节能提效基础上的科学的能源工序平衡,二是高水平的能源经济效益;

  “绿色”(环保)是要实现环境友好的能源开发和利用;

  “低碳”是指明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并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

  在中国能源的具体情况下,走向绿色和走向低碳并行不悖。

  中国的能源战略概括。

  1.加快调控转型。因为不加快调控转型,顺着现在的趋势走,那是实现不了新的能源战略。

  2.强化节能优先。

  3.实现总量控制。

  4.保障合理需求。因为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够保障合理需求,但是也要使大家的生活提高,经济发展有足够的能源来进行保障。

  5.优化多元结构。

  6.实现绿色低碳。

  7.科技创新引领。

  8.系统经济高效。

  我们的战略要由六个主要的子战略组成。

  战略之一:强化“节能优先、总量控制”战略。

  节能、提效、合理控制能源需求,是能源战略之首。

  我国今后经济增长的内容和产业结构必须要进行深刻的转变,我国的节能提效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做到实现国家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总能耗(特别是化石能源消耗)最小化,以较低的能源弹性系数(<0.5,并随时间进一步降低)来支撑经济发展。

  通过努力,可以实现2020,2030,2050年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40,45,50—55亿吨标煤的能耗总量控制目标;

  2020年的总能耗控制在40亿吨标煤左右,是一个既困难又十分有意义的战略指标。

  GDP年增长率控制在7—8%较为合理。

  实现2020年的能耗总量控制目标,将有力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战略之二:煤炭的科学发展、洁净高效利用,和战略地位调整。

  煤炭目前是我国主力能源。

  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必须走安全、高效、环保的科学发展道路。

  比重应该漫谈

  应该尽量降低煤炭消费增长速度,使煤炭消费总量较早达到峰值,

  树立“煤炭科学产能”新概念,实现煤炭安全高效生产、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科学安全产能应该控制在30亿吨以内。

  煤的洁净化利用,要成为可定量衡量和检查的指标。

  战略之三:确保石油之天然气的战略支柱地位,把天然气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

  石油国内产量每年2亿吨左右可争取保持几十年,但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走高。

  石油的战略方针是:大力节约、加强勘探、积极进口、规模替代。

  天然气(含煤层气、页岩气)是最洁净的化石能源有很大的增产空间和长期供应能力,应该成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尽可能增大其在我国能源中的比重。

  2030年可达到国内产天然气3000亿方,加上进口可达4000—5000亿方,将占到一次能源的10恩%,将成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的一个亮点和绿色能源支柱之一。

  战略之四:积极、加快、有序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逐步提升,成为我国新的绿色能源支柱。

  水电是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第一重点。2020年、2030年和2050年可望分别达到装机3亿千瓦、4亿千瓦和4.5—5亿千瓦。

  因地制宜

  2020年前应重在核心技术的创新、技术经济瓶颈的突破,非水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2030恩年和2050年的总贡献有可能分别达到2亿Tce、4亿T五ce和8亿T五ce左右。

  可再生能源(水和非水)的战略地位将由目前的补充能源逐步上升为替代能源乃至主导能源之一。

  战略之五:积极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的长期重大战略选择,一个重要绿色支柱。

  经过国产和进口并举努力,铀资源不构成对我国核电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

  核电的安全性和洁净性可以保证。

  核能按照压水碓—快对、剧变—“三部曲”的基本路线图,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当前,应充分发挥已成熟的二代改进型的作用,发展沿海和内陆电站。

  积极试验和掌握三代技术,抓紧推动中国快堆技术加快发展。

  2020年的核电可望达到建成七千到八千万千瓦,2030年达到2亿千瓦,2050年达到4亿千瓦以上,届时可以提供15%以上的一次能源。

  战略之六:发展中国特色的适应电源多元化的高效安全(智能)电力系统。

  电力不但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也是越来越重要的一次能源。

  电力发展面临需求不确定性增大,电源多元化发展输配电运行条件日趋复杂等多方挑战。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做好中国电力发展,电源结构和布局优化,电网构架优化等系统规划;

  建设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电网,达到提高电网的效率、安全性。

  使电网有效接纳新能源的目标;做好“风、光、储、书、用”示范工程;

  重视多种电源的非上网和分布式用电方式;多种技术并举发展储能技术。

  当然,这六个子战略,它还有很多重要的相关内容,比如说我们要达到经济环境双赢的战略,要应对气侯变化重要战略。

  我们要严格控制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推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控制。

  实现各种能源战略的调整,需要

  能源发展需要三个层次的科技支撑:

  一是基础性研究。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新概念等的创新。

  二是新技术的创新,解决发展的技术瓶颈。

  三是对重大工程项目和战略性产业的支持。

  “十二五”

  “十二五”期间需重点推进核电、水电和天然气的发展,加快煤炭洁净化和安全生产,支持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改变汽车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模式等,建议国家统筹规划、分渠道落实。

  这样的战略事实下来,我们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战略标志。

  2030年前的战略标志。

  实施科学、高效、绿色、低碳能源战略,预期到2030年前后我国能源发展将出现历史性的转折点。

  节能、提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始引领世界节能潮流。

  煤炭科学安全生产和洁净化达到先进水平;煤炭消费量得到控制;

  核电实现大规模发展并突破实验快堆技术;

  天然气和水电的开发大幅度进展;

  能源结构得到明显调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太阳能发电、风电和生物质能等突破技术经济瓶颈等。

  到2050年的能源发展标志是我国将基本完成能源体系的变革,实现能源供需模式的科学平衡,能源结构中,洁净能源将占一半以上,并呈继续增加势头,并为下半世纪的发展打下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实施能源战略的重大建议:

  需要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才能实施科学、高效、绿色、低碳的能源战略。

  抓住“十二五”这个关键期,以降低GDP能源强度,控制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和数量为抓手,促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1.加强和完善能源管理体制机制。

  现在能源主管部门有具体的政策法规标准和经济调节手段,要针对战略鹤归华要求进行调整。

  能源主管部门必须具备集中的、系统的,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音引导战略性调整,实现能源领域转变发展方式;

  要主动通过科学成,解决有争议但又涉及重大方向问题的优化决策,及时决策,通过前导性政策引导,使我国能源有序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对各级政府和企业,完善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把节能、绿色、低碳的要求作为硬指标,列入考核体系。“十二五”的节能降耗指标应坚持20%。

  2.加快能源政策调整。

  以有力的经济政策为杠杆,倒逼地方和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出台资源税、能耗税、排放税、碳税、物业税、进一步调整能源价格、强化资源管理等政策,完善各类准入能效标准等。

  3.加快能源相关政策调整。

  4.尽快落实一批关键政策。包括进一步发展煤炭集约科学产能,尽快用筛分洗选煤,恢复水电项目审批;利用已有成熟核电技术加快内陆核电建设等等。

  5.建设国家级的能源科技研发机构和平台,加快能源重大科技攻关。

  6.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和生态文明理念。

  时间已经超了,非常抱歉。

  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