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沃尔特·梅耶:中国发展低碳面临很多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6日 09:18  新浪财经
沃尔特·梅耶:中国发展低碳面临很多挑战
瑞士驻华大使馆参赞沃尔特·梅耶(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6月5日-6日,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东城区人民政府、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和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0地坛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瑞士驻华大使馆参赞沃尔特·梅耶。

  沃尔特。梅耶: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那么今天也是国际环境日,我也非常自豪,我想主办方从时间角度组织这样一个会是非常合适的,我首先感谢一下东城区政府,感谢你们这些工作人员,我知道搞这样一个会很难的,做了很多前期工作,使我们大家可以聚会在一起,另外还有一些媒体,还有其他方面的报道,也做了很多工作,我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的幻灯片,给大家讲一下我的内容。

  我们看第一张幻灯片,图片好象不太清晰,我就住在东城区,我每天早上从使馆那走来走去,一看真的是,天气不好,沙尘暴,所以我要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大家都在谈论低碳怎么回事,在瑞士也是,大家就不开车了,坐火车上班,这说明中国真的是面临很多挑战,我们应该多花一点钱,物力和精力改善一下。

  两年前我开始介入气侯变化的一些工作,在亚洲搞了气侯变化方面的工作,包括低碳方面的工作,大家也知道,每过五年经济方面的思考和方式都会发生变化,但是我们看到德国有一个智库是这样说的,气侯变化的确是全球的问题,这个幻灯片主要意思就是说,不管是贸易放宽,还是气侯变化都是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所以从中国角度,我们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大家都是一体的,当然这个进程目前还没有结束,那么我想的话,有一点是非常重要,就是好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样问题的重要性,就是全球体制我们看这个重心已经从西方转到东方,但是由于成本问题,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还有其他动力因素,所以我们看到亚洲还有新兴的经济体,从经济活跃性来说,我们都看到一些新的变化,现在我们就变成多极的世界了,不像过去就是两个超级大国。你看东盟组织他的成员国都很小,像我们瑞士,如果不加入欧盟,这么一个小国就被边缘化了,所以在全球也是这样,我们看到一些新兴的大的经济体。

  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气侯变化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不是时髦的话题,从工业化的进程来说,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技术都需要不断的发展,我们看一下欧洲的情况,或者欧洲工业化的进程,你看一年下来,人口也就增长1%,经济增幅也就1%,这是一年下来,如果取得10%是不太可能的,但是目前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我们还是可以做的更好一点,可能有一些工作是相互重叠的,我们应该想想新的方法,怎么样把欧洲工作做的更好,这都是面临的全球的问题。所以我们大家聚在一块儿谈低碳,我想任何一个国家,每个月我们都有很多低碳方面的讨论,讲座,报纸,媒体也挺多报道,我也真是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在中国工作的机会,能介入这个进程当中。

  我们看一下联合国开发署的数字,你像瑞士这样一些国家,他的经济数据,你们可以看到,欧洲、瑞士的情况,或者他们的解决方案,我们工业化国家对世界进行污染,排放物很多,都是我们搞的,但是我们也采取了新的解决方案解决这些问题,叫做低碳之路。但是我想所有国家都应该考虑这样的低碳之路,不光是欧洲,自身应该做的更好一点,我们需要一些愿景,需要一些愿望来把我们社会的负面影响最小化,我们看一下瑞士低碳之路是怎么做的?到底有哪些概念呢?它不是全球概念,它这个概念是从校园发起的,现在已经是传播到德国了,从长期角度来讲,我们也做了一些计算,也就是说一年一个人也就是用2000度电,这样我们就认为它是低碳社会了,现在平均水平就是2000瓦,孟加拉就是低碳社会,但是并不是因为他做的好,而是因为他经济不够好。这就是目前的情况。

  我们也可以从目前局势分析一下未来,这里面也有中国的一些数据,跟这些平均值进行比较,还有一些金砖四国的情况进行一些比较。我们看一下低碳工作,我们已经启动了,但是各国情况不样,美国一人消耗12000度,瑞士差不多就在中间,所以在瑞士我们要想把这个工作做的好,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看一下接下来这张幻灯片,到2050年这个社会会发展成什么样呢?差不多还有一定的矿石燃料,还有能源,还够我们使用,我们知道这是苏黎士的数据,这个幻灯片是告诉大家,可能我们目标太宏伟了,但是我们也认为是可以实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八十年代我还是个孩子,当时我生活水平也不算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时我们生活条件一挺好,能耗并不高,这样将来我们能耗降下来了我们生活水平也不会下降。

  这样瑞士和苏黎士我们分析了以后,大概是这样,瑞士差不多有76%的调查数据都认为可以进行一些低碳之路的探索,在德国相关人士也同意这种观点。苏黎士就是有点像东城区这样的地区了,实际上我们进行相关比较,可能有可比性,我们很高兴东城区搞了一个MOU,和苏黎士签了备忘录,双边合作,我们也希望中方有自己的独特之路,搞一点自己的特色在低碳进程当中,总之的话,在中国市政建设当中积累一些经验,看一下瑞士的节能,再生资源是怎么做的,我们知道中国现在搞了一些实验性的项目,我们也搞了一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项目。

  这个概念已经被中国相关机构接受了,而且欧洲相关邻国也接受了我们的方式,我们看到差不多欧洲有十个国家,八十多个城市已经进入到这样的创意当中,也有很多市长签了协议,进行共同管理,所以我们现在也在中国推广这样的工作,我们有一些指标性的测量。那么在欧洲我们看一下这个概念的主要内容,与中国相比有什么不同?欧洲市政建设和市政府的规模不太一样,工业这一块也是不一样的。工业的介入为什么重要呢?因为现在中国城市化建设已经越来越快了,将来会越来越多人在中国会变成城镇户口。

  随着人口在城市居住的越来越多,将来能耗也会上涨,我想中国社会未来也是低碳的社会,这个绿色可能是一个更加宏伟的目标,高增长,低能耗,什么意思呢?我们把中国的这种高能耗的峰值给降下来,在今后几年我们也希望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这就是瑞士搞的概念,在中国正在推广,包括一些方向性的东西,我们也是在填充。当然这也是自愿机制了,虽然法律上有一些声明和宣讲,但目前还是自愿的方式,有一些私营基金和组织,或者汽车行业,他们自身也搞了一些基金,可能拿出1%交给相关部门做一定的贡献。

  从全球来讲,我们也向其他国家发出了倡议,我认为在其他国家进行一些相关气侯变化的法律制订,或者减少能源的消耗完全是有可能的,我想每个国家具体国情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融资方面,在低碳方面都有自己的路。谢谢。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