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孙翠华:应对气侯变化要依靠全社会的努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5日 15:58  新浪财经
孙翠华:应对气侯变化要依靠全社会的努力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侯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6月5日-6日,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东城区人民政府、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和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0地坛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国家发改委应对气侯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

  孙翠华: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低碳论坛。并借此机会向关心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推动应对气侯变化的各位来宾和各个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下面我想介绍一下中国在应对气侯变化的立场,计划以及行动,以及今后将采取的战略举措。

  第一,中国积极推动应对气侯变化国际谈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去年,哥本哈根会议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侯变化的意愿和决心,会议形成的哥本哈根协议,坚持了联合国气侯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基本框架,维护了巴黎路线图的双轨谈判进程,在长期目标、资金、技术转让,行动透明度等重大课题上达成了原则共识。为进一步的谈判凝聚了政治的推动力。中国代表团为此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哥本哈根协议尚未明白发达国家的量值,也未明确发达国家的出资额和资金处理机制,发达国家的量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技术转让的问题也没有确认,这还需要在今后的谈判中进一步协商解决。

  今年底,在墨西哥将继续召开谈判,中国希望能取得进展,并在谈判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将坚持以下几点立场:

  第一,在可持续发展下应对气侯变化。气侯变化是发展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消除贫困,实现发展权利是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在应对气侯变化过程中,国际社会应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平衡和发展,努力实现应对气侯变化的双赢。

  第二,坚持共同带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这是核心原则,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减缓气侯变化的责任,但是因为各国历史责任,发展水平,发展阶段,能力大小和贡献方式的不同,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的累计排放,和当前高人均排放承担主要责任,率先实现排放。同时要向发达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过程中,采取积极的适应和减缓措施,尽可能的少排放温室气体,为共同应对气侯变化作出贡献。

  第三,减缓和适应并重,减缓和适应气侯变化是应对气侯变化的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减缓是一项相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适应更为现实和紧迫,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在气侯变化国际合作中,减缓与适应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平衡,同举并重,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资金、能力建设的支持。

  第四,把《京都议定书》作为应对气侯变化的主渠道,《京都议定书》凝聚了社会的共识,是目前最具有共识,最有普遍性的框架,应当维护《京都议定书》和合约的主渠道定位,其他公约都应该是《京都议定书》的辅助。

  第五,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转让是应对气侯变化的基础和支撑,发达国家有义务在推动本国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的同时,促进国际技术合作与转让,切实履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的承诺,使发展中用得起,用得上,气侯友好技术,提高减缓应对气侯变化的能力。

  第六,全民参与和国际合作的原则。应对气侯变化需要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中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引导政策主导,企业参加的社会氛围,增强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气侯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必须通过全球的广泛合作和共同努力才可以解决。中国将一如既往的积极开展和参与一切有利于应对气侯变化的国际合作。

  二,强化国内政策和行动,为全球应对气侯变化作出积极贡献。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易受气侯变化的不利影响,目前中国有超过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超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同时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加,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结构矛盾生产比较突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但本着对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侯变化问题,2006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被纳入“十一五”规划,2007年,应对气侯变化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200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应对气侯变化的第六次学习,同时在国内社会发展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积极应对气侯变化的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制定了应对气侯变化方案,并开展了实施方案的工作,目前为止,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已经完成了应对气侯变化方案,并进入了组织阶段。2008年10月和09年11月,我们分别颁布了《中国应对气侯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和2009年年度报告,及时向国际社会公布了国家方案的实施情况和所取得的进展。

  二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中国国内能源消耗高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们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制订了一系列的产业规划,将节能减排作为推动产业政策的重要部分,积极开展新能源,环保,建设、设计,海洋,航空等战略产业,2005年到07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2.5%,知识型企业加快了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扼制高耗能产业的淘汰。2006年至2009年关停小火电6000多千瓦,炼钢落后产能6038万吨,水泥落后产能2.14亿吨,大力发展财税、供地等方面的支持,经济结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6%,比2008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比重最高的一年。

  三是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资源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可以从源头和生产过程中节约能源和资源,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至2008年8月,循环经济法实施以来,中国已在钢铁、有色、废弃物回收、再生资源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循环经济试点初见雏形,循环经济已经在中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2008年中国回收利用废钢7200万吨,回收塑料16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四,大力推动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节约能源资源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长期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在“十一五”规划中,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出了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的指标,近年来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完善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积极推进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设能力充分反应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损害成本的新机制,推进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十一五”前四年,单位能耗降低14.38%,累计节能4.5亿吨标准煤,仅节能降耗就相当于少排放11亿吨二氧化碳。中国不断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在保护生态基础上积极发展水电,有序发展核电,发展农村地区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到2008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核电年利用量为2.5亿吨标准煤。农村居民有3050万户用上了沼气,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900万吨,目前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太阳能规模,均于世界第一位。

  六是努力增加森林碳汇。这些年来不断增加退耕还林的工程,2006年森林累计量11.6立方米,人工造林面积达62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森林覆盖率以后达到20.36%,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中国重视气侯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加强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推进发展项目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如果中国批准的项目都可以得到实施,预计2011年前可以节省2.11亿吨排放量,CDM的减排量也是非常可观的,印度全国排放量是19亿吨。

  除了积极减缓气侯变化,在适应气侯变化上面中国也努力探索,在农业领域我们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农业结构和政策制度的调整,选择好的品种,扼制荒漠化加重的趋势,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农业生产适应气侯变化的不利的影响能力,在森林和其他领域,我们正在制定和实施与适应气侯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对现有森林资源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加大林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力度,降低气侯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高预警能力。在水资源领域,我们正探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制,加大水资源的配置,综合节水和海水利用的推广,在沿海地区我们正研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力度,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强化应对海平面升高的适应性对策。

  第三部分,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应对气侯变化的能力。2009年11月份,中国政府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5%的目标,这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也是我们作出的努力。

  鉴于目前中国的国情和和发展阶段,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我们言必行,行必果,无论过程多么困难,我们仍将继续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保护环境为核心,以优化能源为结构,加快生态保护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把应对气侯变化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用强有力的行动,加快产业的根本性转变,努力控制排放。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着力推动以下一些工作: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低碳产业。中国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严格执行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加大新型节能材料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发展低碳建筑,加快建设综合运输体系,提高运输工具的技术水平,改善交通规划和管理,鼓励公众采用公共交通的方式。

  二,强化节能行动,提高能源效率。下一步中国将进一步制订严格的节能降耗指标,加大落实产能的消耗力度,严格执行能效标准,抬升高耗能产业的准入门槛,扩大强制性能耗标准实施范围,抑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推广高效节能技术,从而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能源,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将继续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煤炭清洁生产和可再生利用,加快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发展,力争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达到能源比重15%左右。中国政府将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积极扩大森林面积,扩大封山育林,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实现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

  四,加强政府领导,宣传低碳的消费理念,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节能,低碳产品,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鼓励公众消费低碳产品。

  五,是面对气侯变化的严峻形势,中国将严格制订适应气侯变化的国家战略,加强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领域,及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侯变化的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考虑气侯变化的因素,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继续开展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提高气侯监测和预报预警的能力。

  同时中国还要加快法律体系,加强政府应对气侯变化的政策实施。在管理方面,我们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专家,将“十二五”规划,去年11月份国务院公布的单位GDP,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40%到45%的目标进一步分解,同时我们要进一步研究考核体系,同时我们要加快研究和增加国家的统计体系和统计指标的建设工作,这个都是在组织研究过程当中。

  对于如何发挥市场机制来应对气侯变化,今天主题是绿色金融,低碳金融,那么在低碳金融和市场机制推动气侯变化机制方面,我们发改委也给予了很多的重视,在国务院领导和有关政策的推动下,我们正在制订国内资源减排的管理规则,预计今年年底可能会完成这个制订工作。大家知道市场机制是推动应对气侯变化不可或缺的机制,如何应对市场机制,需要我们政府,需要我们研究机构,需要各个相关交易机构共同来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动,目前大家知道,我们资源排放交易的体系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问题,这个地方也比较积极,我们政府也在极力的推动,希望尽快创造条件,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在排放权交易方面,可能技术上还需要相关的研究机构和专家以及政府共同开动脑筋,发挥我们的智慧,来研究如何进行这方面的交易。大家知道欧洲的碳交易市场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承诺了在90年的基础上,有一个量化的绝对量化的下降指标,那么也就是说他有一个帽子,有一个帽子就可以拍卖,我们现在的承诺方式不是这个形式,在这个形式下如何开展排放权交易,这需要我们在座的和研究机构专家共同开动我们的脑筋,开发我们的智慧,来共同研究这方面。所以目前我们也鼓励大家进行研究,鼓励大家探索,但是目前确实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今天北京环境交易所,还有北京市做出了大量努力,这方面尝试非常重要。

  关于市场的作用,我相信在我们今后应对气侯变化工作当中,确实要发挥很大的作用。女士们,先生们,气侯变化是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气侯变化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必须依靠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愿意和国际社会一道,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积极贡献,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