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环保部总量控制司副司长刘长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1日 16:59  新浪财经
图文:环保部总量控制司副司长刘长根
  第十三届科博会“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于2010年5月27日-28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环保部总量控制司副司长刘长根。(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新浪财经讯 第十三届科博会“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于2010年5月27日-28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环保部总量控制司副司长刘长根。

  刘长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第十三届科博会高新论坛电子签章社会应用价值专题论坛。200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5.5%,却消耗了全世界54%的水,30%的钢铁和15%的能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相当于发达国家的7-10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高举世界第一,我们碳排放现在大家也认可是世界第一。

  资源难以为继,环境承载不下,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时,明确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作为约束性指标,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强化宏观经济调控,促进产业调整,实现经济转型。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努力,应该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我们09年与2005年相比,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14.3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05年下降了9.66%和14.38%。这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竞争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虽然节能减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十分艰巨,随着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推进,面临的结构性和发展性的矛盾突出。

  首先是结构性的矛盾,08年我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是10.3%  、48.6%和40.1%,第二产业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第二产业的内部重化产业比重约68%,占据主要地位,并且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近年来重化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特别是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主要重化产业产量高速增长,导致我们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从目前形势来分析,要完成中央确定的“十一五”减排指标难度非常大。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08年我国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中消费达到67.6%  ,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将近40个百分点。

  第二发展性的矛盾。我国经济社会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人均GDP水平较低,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正在加速,节能减排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近年来我国城市城镇化速度每年约在一个百分点左右,城市化进程需要工业化快速发展,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又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这必然导致大量产生和消耗电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重化产品,从而给节能减排带来巨大压力。美国在达到工业化的时候,人均电力装机是4万4千瓦,日本达到工业化的时候是两千瓦。我国预计到2020年达到的话,目前仍需增加十亿吨煤,相当于我们现在使用煤的三分之一。所以从这样看的话,我们今后的形势十分严峻。

  节能减排的紧迫形势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要实现节能减排就必须推进经济转型,经济发展转型不仅仅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问题,也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流通方式的调整转型,互联网不仅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也是推进发展转型的重要载体,同时还是推进低碳经济的重要领域,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极大的改变生产方式,提高效率,降低物耗,而且互联网这些载体还可以极大的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公众和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互联网已经日益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平台,能够有效的改变传统的流通方式和运作方式,十分有利于我们低碳经济的发展。

  而今天我们召开这个电子签章又是我们推进互联网在流通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我们司是环境保护部里面承担落实国家减排任务的一个职能部门,主要是通过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的控制,改进环境质量,减少资源消耗,促进结构调整,推进发展转型。我们积极支持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产业发展,互利互联网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央已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并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庄严的承诺,节能减排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创新思路,敢于实践,才能不断的实现节能减排的工作的持续推进,才能有利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型,才能真正地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为建设低碳社会作出不负于时代的贡献。预祝我们今天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