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于丹:人的内心应达到与外在的平衡与默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8日 11:50  新浪财经
于丹:人的内心应达到与外在的平衡与默契
  2010年5月28日,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全球CEO俱乐部、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0全球企业家(远东)论坛在宜兴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于丹女士。(来源:新浪财经 徐雯摄)

  2010年5月28日,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全球CEO俱乐部、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0全球企业家(远东)论坛在宜兴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于丹女士。

  于丹: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很高兴今天上午我们可以相会在这里,要祝贺这样一个规模盛大的论坛今天在这里举行。刚才我在下面听到郎教授纵横经济风云,讲到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个宏大的变局,让我们能够在扑朔迷离当中辨明真伪,我今天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跟大家沟通,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是从外在的变化和内心的平衡之间取得了一种文明的默契。外在我们今天试图把握规定,探索内在未知的方向,但是我们内心的东西真的就一定知道吗?

  一个人从个体出发,把握内心,某种程度上可能比把握外面还要再稍微容易一点,但是我们今天往往是忽略了人的内心。我理解所谓生命的成长是在两个方向上,一个方向是向外无比辽阔地去发现世界;第二个方向是向内无比深刻地去发现内心。其实,大家知道,我从小听到的一个词“觉悟”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这是一个佛家用语,大家看中国字写得很有意思,觉字头下面是看见的见,悟是心一个吾,就是见我心。一个人有没有能力看到自己的内心和外在,达到与外在的平衡与默契。

  其实,今天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每个人看这个世界,有的时候会愤慨,有的时候会悲悯,有的时候会困惑,有的时候会焦虑。文化不能改变金融危机的状况,不能推迟地震和海啸的来临,但文化其实是改变我们内心面对这一切的态度,我们是怎么认识世界的?我看到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一位心理学教授带了十个心理素质特别好的学生,他说:“你们要帮我穿过一间充满了风险的黑屋子,所以你们要小心谨慎,亦步亦趋地跟着我。”学生们就跟他走进去了,发现脚底下的路很平坦,大家稳稳地走到了屋子的另一端,没有觉得什么是危险,这时候教授开了墙上的一盏灯,大家回头一看,一下子吓得面无人色,瘫到地上,他们刚刚走过的貌似平坦的路,是一条窄窄的独木桥,独木桥下面是一个巨大的鳄鱼池,他们看见十几只张着大嘴的鳄鱼在池子里游里游去。教授说:“你们走过来了,现在开灯了,你们再走回去。”谁还敢走过去,谁都不敢走,教授说:“你们都是很勇敢的人,一定要走过去。”连鼓励带吓唬,三个人哆哆嗦嗦回去了,大多数人不肯走。教授又在墙上开亮了三盏灯,灯火通明之后大家又看到了一个事实,在独木桥和鳄鱼之间还有一道织得很密的防护层,这时候又有两个人过去了。这就是我们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对社会的认知过程。人在年轻的时候会意气风发,仅仅凭着自己的少年壮志和这个社会上的励志鼓励,什么样的黑暗都敢穿越,因为有人引领,有人保驾护航,不会觉得怎么样。

  我们对世界感觉到最愤慨的时候其实就是开亮一盏灯的时候,因为我们不完全了解事实的真相,但是这个世界的风险突然在你的眼前呈现出来。人对世界认知的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其实就是一个逐渐开灯的过程。今天的国际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但是民族的语法永远是独家的,中国人大概要按照中国人智慧的方式去一盏一盏从容不迫地开灯。

  我一个对经济很外行的人,听郎教授的演讲也很吸引,他讲得很清楚,也是讲的当下的例子,这是为我开灯的人。其实在我们内心还有没有一种能力为自己开灯,我们能不能在自己的内心去看清更多的隐匿呢?中国文化是儒道释共同作为源头的,简单来讲,中国的儒家教我们认知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国的道家教我们认知人与宇宙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中国的佛家教我们了解人与内心自我的关系。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摆脱这样三重坐标,如果一个人先进入世界,那你就建立了社会的关系,如果能跟宇宙自然达成生命的默契,就完成了自我的超越,如果一个人有内心觉悟的建立,就建立了自我生命的尊严和自由,中国人爱说天地人,天地人在我看来就是儒道释的关系,中国人是以儒家的经验作为大地建立社会关系的,以道家的宇宙作为长空去放飞精神自我,而天地之心,一颗人心的彻悟就是中国的禅宗,我们不要觉得中国的儒道释是藏在发黄的典籍里面,说白了不过就是一个生活方式而已。在中国是穿越千古来到当下,给我们建立一个坐标而已,我们不要夸大文化的作用,这个社会是靠制度的保障和经济秩序的建立,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可以用文化的力量去建立一种内心的发现。

  首先说儒家,它给我们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儒家的东西很多人都觉得很辛苦,对人要求很高。我们平时说君子日三省乎己,每天要很多次反省自己,今天工作都这么累了,压力那么大了,人很焦虑,不知道何去何从了,为什么要反省自己呢?《论语》上讲了反省从三点讲的,这三个方面我们现在是不是还有这个坐标,第一叫做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就是谋生的谋,一个人在社会上谋一份差事,今天总要问问自己,我忠于职守了吗?第二句话叫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除了职业身份,你还有自己的伦理角色,还有亲人朋友,跟他们之间答应的事情,承诺过的诺言今天你实现,守信了吗。第三句话是传不习乎,传是传播的传,这么大的论坛,互联网上的消息,报纸的消息都是传,习是学习的习,习是内在的事,有多少外在传播来的知识和规律,你通过学习把它变成自己的经验了吗?这就叫传不习乎。

  所以《论语》上反省的三件事是建立了三个坐标体系,我们用今天的话来讲,一个人的职业身份是否做到了忠,一个人的伦理角色是否做到了信,一个人的个人生命成长是否通过学习还在更新知识,这三点如果每天我们问问自己的话,是不是就少了一些被别人挑剔指摘的机会?这我认为就是中国儒家给我们建立的一个坐标系。

  再说一个坐标。今天我想,来到这里不折不扣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精英,每个人都有自己发达的事业,但是你幸福的标准在哪里?孔子的学生们在高谈阔论说人生理想的时候,曾经问过沉默的老师,说你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你不说呢?孔子就说了简单的三句话,他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三句话简单吧,说我的理想就是让我的所有老人长辈都能安顿了,让我所有的朋友对我这个人有一份信任,让年轻的晚辈学生们对我有一种温暖的怀念,我只要做到这三点就是我人格的理想。

  我们来解密一个当下的现象,就是为什么在今天这个时代,成功都不再变得很奢侈,但幸福变为不折不扣的奢侈品?我们今天有很多成功难免苍凉,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很多成功付出的代价是失去了眼前最亲近的这些人的信赖和安顿。生我养我的父母长辈,我生我养的儿女晚辈或者学生,身边相伴相随的朋友。什么叫灯下黑?灯下的那一块是黑的,一个人的成功是建功立业,但中国的人的幸福永远不能离开伦理。所以我在西方遇到很多记者提问:“你们中国人的信仰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有敬神的传统,你们没有,你们的信仰是什么?”我开玩笑说:“我们俩摔个跟头,你本能说my god,我本能说:‘我的妈呀’。”中国人呼爹喊妈,这就是传统,西方人哥特式的,就是神的膜拜,中国人是群体的抚抱向大地的。从建筑、习俗、艺术方方面面中国人的伦理认同是最重要的,中国自己的艺术不会向芭蕾舞一样四肢伸展摆脱大地,中国人一切是抚抱大地的。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日常的例子,它让我们明白,如果失去了老的小的、朋友们对你的情感依托,你的有形财产越多,内心也无法安顿的。

  所以,孔子提供的是什么呢?我不认为他隔着千古的尘埃今天能够给我们什么教诲,他不是一个板起面孔教育人的老师,他只是微笑着,提供一些让我们生命更温暖和安宁的坐标。我认为这一点,对于今天的企业家在一个高密度的竞争环境之下,它是我们内心的一种缓释与宁静的理由。这些坐标有没有一种教我们去操纵的办法?比如说中国的文化是不是过分注重人跟人之间的仁爱平等,但是缺少智慧呢?如果仔细看你会发现,他有太多操作性的方式,还有太多生命的大智慧,我们今天就能用于管理,比如说孔子说子有四绝,勿臆:我们在今天世事越是莫测,越不要主观。大家看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轨迹,如果说前十几二十年我们凭机遇追求一种增长的速度,那么后来的四年我们是凭理性建立一种秩序,秩序有的时候是以降低速度为前提的,所以今天已经不是一个敢主观臆断的时代,而是有理性依据的人可以走得更远;二是勿必,所谓必须是思维方法上的一种较劲,它适用于一种比较低智慧含量的体能劳动,但是作为企业家判断力是第一位的,给自己一个20度的夹角,只要保证自己的方向不要走得过于偏离就好了;第三个字是勿固,中国人关于方法论最高的境界是四个字:法无定法。一个人终于不再因为方法而执着于技巧的时候他就完成了超越,我们北师大的启功先生,小孩子找他学习写字,说:“老师,我们执笔的方法是不是很重要。”我们在少年宫学习的时候曾经听说过凤眼法,就是虎口状进去,启功先生说:“你们的凤眼法我看起来就像鸡爪法一样。”王羲之为了试试儿子的练习是否专心,结果跑到儿子后面突然一抽。启功先生就说:“这个先生是教儿子练字还是练武呢?一个人把笔攥那么紧,还能写字吗?你骑自行车把攥那么紧,肯定撞人。”越长大人越知道,过份讲究这个技巧、那个方法还在技术分析层面,什么时候当所有的技术默契地融合成一个系统就不那么固执了,这就是一种大的通达。第四个是勿我,破除自我中心,我们对世界产生判断很多错误的根源是从自己错法,只有在破除自我的时候世界突然就变得客观和冷静了。破除自我是一种宁静的状态,我们还可以用一句道家的话来说,庄子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水静犹明。水这个东西一旦安静了就非常明亮,而况精神,人的精神是不是跟水一样呢?我们说水能照见世界万物,但其实水就在一种状态下照得出来,就是安静的时候,如果想小溪一样,能照见山川吗?如果像大海一样,照得见万物吗?只有像湖水那样静下来,人心只有像水一样静下来,在安静的这种情况下是明亮的,在明亮的情况下是能够照得见世间万物的。所以庄子说:圣人之心净乎,什么叫圣人,圣人就是心静的人,如果你在整个商场浮沉当中宠辱不惊,就是圣人。儒家说,打破那些割裂的思维方法,做到四勿,达到了道家所说的心静,这些都相辅相成,给我们坐标。

  孔子说:智者不惑。什么叫惑啊?大家看上面是或者的或,下面是一颗心,所谓惑者就是选择太多了,或者这个工作或者那个工作,或者这处房子那处房子,没有选择,人不可能有惑,选择太多,心思太小,一压,压垮了,这就是迷惑。什么时候心大了,知道何去何从,气定神闲,这时候就是不惑。什么是中国人的智慧呢?智慧有的时候是一种通达的方式,一会儿大家会等来星运大师给大家的演讲。大师跟我演讲的时候听到了很多禅宗的故事,这对我们精英阶层很有用处,我这里先给大师开一个场。

  我要跟大家讲一个跟星云大师沟通过的大智慧和判断力。大师说有一位师傅,学问通达博雅,他带着学生们出去讲学,经过一个闹市的时候听到有人争吵,结果大徒弟跑去看热闹,一个外地人到布店前买三张布,店主说8块钱一张,24块钱,这个买布的人就说我一直记得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要收二十四呢?徒弟就过去劝解,这个外地人就很生气,你凭什么管呢?这个大弟子说:“你敢跟我打赌吗?打完赌之后,我们就去见师傅,他说三八是多少就是多少。”这个外地人就说:“如果三八二十四的话我输你一顶脑袋。”徒弟说:“如果二十三的话,我把这帽子输给你。”两个人见了师傅之后,这个师傅云淡风轻地跟自己的徒弟说:“哎呀,三八就是二十三,把帽子给人家吧。”这个徒弟很窝火,但还是把帽子给人家了。托着这个帽子,外地人就大摇大摆地去炫耀去了。这个弟子心里窝火,就观察,观察了两天也没想明白,只好问师傅:“师傅,难道三八不是二十四呢?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你不仅让我输掉这个赌博,你是要被天下人耻笑的啊。”师傅反问:“是帽子重要还是脑袋重要?”他说:“三八当然是二十四,可人家一输就输一个脑袋啊,三八虽然不是二十三,我们不就输一顶帽子嘛,什么是佛的境界?就是站在最宏观的格局上判断最高的理,而不会在局部真理上较劲。”

  我们今天这个论坛,为什么各路精英济济一堂,我想大家要交流一种思维的方式。我刚才听到郎教授讲的也是一种宏观的判断、微观的细节,当宏观与微观能够形成对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去把握关于未来的很多决策。宏观的利益什么叫最大?就是这个师傅最后跟徒弟说的一个原则:“你记住,当帽子和脑袋发生冲突的时候,三八可以是二十三。”所以,我想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智慧,通达博雅,用内心的智慧给自己一份明静的判断,让一个人抱有信念宁静地往前走。

  所以,什么是一个好的创业格局呢?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此生就有这么多的光阴,咬着牙忍辱负重,可能就承担了一种重任,你的生命会有一种宽广和宁静。中国文化就是给了你一种乐之者的境界,你知道了解一门专业知识不如你爱好它,爱好吃苦敬业又不如创造性地让生命乐在其中,这是最高境界。大家都在做事,不见得利润产值最高的人就是生命中真正具有哲理和那种大气量的人,格局要大,其实这个人他在面对未知可能的时候,胜算的可能就大了,人这一辈子的价值,已知性的价值就那么点,固定的家人、固定的职业、固定的一日三餐,未知的价值在哪里呢?如果我们在未知价值上去看更多的空间,我们就应该想一想道家给我们的那个辽阔的宇宙大鹏鸟。有人问庄子:“大树长太大没用,在荒郊野外上没有人动。”庄子说:“树这个东西,我们往往满足于规格的标准,长个三两尺可以做桌椅,再粗一点可以盖房子,再长到几十人合抱就不知道干什么了,一颗树真正长到那么大就成了神木,过往的人都在承受着它的那种阴凉的恩惠。”所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打破标准的规格,儒释道,如果作为一个参照的系统,最后会给你一个什么样的答案呢?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不服气自己的老酋长什么事都料事如神,他抓了一只小鸟放在身后,他说:“你说它是死是活。”他想,如果你说死的,我马上把它放出来,你说是活的,我马上把它捏死。那老酋长说:“生命就在你的手中。”我想,这就是中国文化给我们最好的答案,让我们不局限于局部的细节纠缠,让我们以自己宁静的心贯穿天地自我,让我们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上,以一种乐观的态度从容不迫。那么,语法是中国的,语言是世界的,文化是历史的,坐标是当下的。成就一个自我之后,不管外在有什么样的风险动荡,每一个人在此刻可以对自己说:“生命就在我自己的手中。”

  以此祝福大家,谢谢!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