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10宏观经济高峰论坛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由建信基金与经济观察报联合主办的“建信-观察家2010宏观经济高峰论坛—解码复苏时代投资策略”于2010年4月24日在广州举办。上图为美国芝加哥气侯交易所副总裁、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黄杰夫。
黄杰夫:非常高兴建信基金和经济观察报给我机会,我非常同意刚刚嘉宾所讲的“上帝也不能预测市场”。我做金融业做了20年,所以我觉得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讲,短期和长线如何结合呢?怎样能够在这种市场博弈当中找到一些机会?主办方要求我能够从实际方面切入,所以我今天想讲讲,因为在座的很多是建信基金的机构经理,客户经理,可能有些投资人,所以我就想讲一下,未来在中国,随着股指期货和其他金融创新的出现,在什么地方可以赚钱,机会哪里?从股指期货先讲起。
股指期货大家听了很多,所以我今天有不会再跟你讲沪深300是什么,是怎样套利的。我想讲讲一个不同的概念。
我个人的观点就是,个人不适合参与股指期货。建信基金是基金管理公司,按照上周五银监会最新的规定,建信基金也可以参与股指期货,个人投资者可以买这个公司的基金,通过基金进行股指期货的介入。股指期货在中国和印度其他等国家一定是机构之间博弈的金融产品,不是个人的产品,我一定把我的钱交给基金经理,我个人是不做的。
因此,个人投资股指期货,一定要问你的基金经理或者是理财经理,或者是问一下银行的客户经理,你给我出一个方案,这个股指期货出来,我自己不能投,你要去投。股指期货推出后,恐怕赚钱的人一定是会产生的,按照国外的一些经验来讲,股指期货推出后,其他金融期货推出后,最主要的市场参与者不是建信基金这样的基金公司,而是所谓对冲基金。我不太清楚国内对冲基金的规模。对冲基金在国外有2万亿美元的市场,主要是机构和有钱人,高价值的个人投资者,把钱交给这些对冲基金经理,在这种特殊的市场里面运作。2万亿是什么概念?经济危机以前,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以前大概是这个规模,金融危机后,很多对冲基金赔钱了,当然也很多对冲基金赚钱了,这个规模下降了1.6万亿,今年第一季度3月份、4月份又回到金融危机以前的规模。
2万亿美元在中国基本上是空白,高频交易如何帮助客户赚钱呢?所谓高频交易,是通过股指期货等金融工具帮助客户赚钱,主要是在期现之间也就是股票的现货和股票的期货之间进行高速度的交易。什么叫高速?
美国一家股票场外交易,最新推出一个交易综合系统,交易成交速度平均是百万分之16秒,中国交易速度可能是100毫秒。为什么交易速度快是决定很重要的因素?股指期货推出来了,例如你把钱给我了,我来帮助你运作期现套利,我很可能在交易当中每次出手要很多。你回去要问问基金经理有没有听过高频交易。其实在上海和深圳已经有人开始做高频交易、算法交易了。其实把这些算法按照程序编辑好以后,以高速百万分之16秒的速度进行成交,从而决定你这一单是赚了100万还是赔了100万,对交易的基础设施提出了跟股指期货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我们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这些交易所是否有这样的硬件和软件?包括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基础设施和监管的能力,是否适应股指期货出现以后高频交易的特点。如果没有的话,在由慢到快的过程当中,如果在座的客户经理或者你的客户能够把握这个机会,中国股指期货没有推出的时候没有关系,推出的时候,就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前几天,我在我博客当中专门称赞了经济观察报,因为我在国内看到了经济观察报是第一家高端主流的媒体关注中国高频交易这件事情,证券公司、私募要把自己的服务器放上海期货交易所里面去,同行的人就问,有那么的过分,我把我的服务器都端到上海期货交易所里面,用北方的话就是“至于吗”?股指期货出来,你赚钱的机会一定要在第一桶。我刚刚到美国的时候,就有一个“1月效应”,基金经理1月份买股票都会赚钱,1月3日上班,买标准大盘股稳赚,这叫“1月效应”。这是怎么产生呢?“1月效应”就是说12月31日大家都在买股票,因为12月31美国国税局的规定,今年产生股票收益的损失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所以把今年投资不好的股票卖掉,例如我亏了一万元,就把这一万元抵税,所以我要全部清仓,这时候大盘股、绩优股、由于非公司的人员被人为压低了,所以1月1日赶紧买回来。
我刚刚去美国的时候,大家都这么做,我也这么做,就赚钱了。当前没有“1月效应”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大家都这么做,所以就不好赚钱了。股指期货也是一样的,高频交易亦是同理。大家一定要关注市场的情况,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怎样由慢向快来过渡,国外是怎样做的?有什么经验?中国将来市场的发展就可以借鉴。
国外有几件事情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去年8月份有一家公司在欧洲很有名,在美国也是非常有名,在中国就没有听说过,我刚刚所说的百万分之16秒,交易所的速度,跟它有关。这家公司叫CHI-X,它在场外交易池方面做得比较好。在中国,买股票可以到不同的证券公司开户,假如我现在有一千万元可以买股票,很多证券公司都可以竞争为我开户;假如我有一千万的存款,广州到处都是银行,可以竞争;买保险也是一样的,都是竞争的。中国只有一件事情是不可以竞争的,假如说你要买万科的股票,只能在交易所里面买。去年8月份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率先在亚洲跟国外比较好的场外证券交易池合资,为什么要跟它合资呢?因为现在在美国,例如纽约证券交易所,例如说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例如说在伦敦交易所,每一家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都是2000-3000只左右。十几年以前我刚刚去美国的时候,纳斯达克一天的交易2-3亿已经是天价,现在是20-30亿,虽然每天的交易量增加了10倍,纳斯达克上升了2-3千只股票,每天的交易量都是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之外的股票交易所池。为什么交易池就有这样的可能性,最主要是服务于机构投资人,就像建信基金一样,所谓的高频交易的对冲基金经理,不仅仅只有1单要做,50单可能一起做,所以基础设施、监管和成交的价格等因素都很重要。要买万科的股票,一秒钟成交,而且价格上去了;如果要让价格不能动,而且要在零点零零几秒成交,这对于各方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出现了竞争,美欧就有50多家场外交易池,跟交易所进行良性的竞争,以前做2-3亿,现在50家一起做的时候,十几家一起竞争就变成了10倍。
新加坡交易所方面说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合资一起做,一起把饼做大,这是亚洲第一家主要的交易所,打破垄断开始建交易所的体系。另外,从今年的4月份,也就是本月,历史悠久的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也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之外买股票,也是有这样的发展趋势。
另外,日本包括亚洲其他几大交易所都在为了新的交易体制产生新盈利机会从而进行市场构建的变化。
我简单的讲讲,大家可能知道美国第二BATS 2005年6月份公司注册,成立不到十年的公司,去年获得了证券交易所的资格,5年美国就批准这个交易所资格,这个交易所不单单拿到了美国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场外交易整体交易的10%,而且去年美国证监会就给它一个交易所的资格。交易所的资格是什么意思?将来你的股票要上市,不光光是在二级市场交易,上市后也可以到成立不到五年的交易所上市,充分鼓励竞争,帮助价格发现,提高交易速度,这种做法在某些人眼里看起来是比较极端,这个数据就不举了。纳斯达克从2008年7月份,在纳斯达克交易的份额,从30%一年之后下降到12%;伦敦也是一样的,有一个银行做报告预计在2012年,伦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占总体交易份额跌到40%以下,发展的态势也是非常的迅猛。
我有一份图表,看起来非常的简单。左边是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和交易池交易的情况。右边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交易池的交易情况。瞬间就是盈利和赔钱的区别,如果作为个人投资者,因为保证金和风险都比较高,不方便投资,就一定会关注基金经理,一定要关注理财经理。即便对于基金经理,现在在股指期货上面,不是套利的概念,但是下次作为基金经理,如果对冲基金在跟你交易,你肯定跟这些基金竞争,这不是套利的概念,因为这批狼来了,所以就会影响到你的交易质量。我听到建信基金的同事讲在IT方面投入非常大,包括后台,IT方面投入非常大。在华尔街,IT方面投入是什么概念?例如高盛大型的一流的投行,每年在硬件和软件,外包方面的投入要80、90、100亿的美金,中国在IT方面,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有多大,这是什么概念?军队竞赛的概念,你的理财师,你的基金经理在这方面没有概念,在军队竞赛当中是失败者的。
高频交易和场外交易池在这些交易方式在国外从1969年就开始出现了,到现在已经发展40年了,在中国可能是刚刚清醒,在国外进行了40年尝试,我觉得在中国未来,如果我们关注股指期货,关注交易,关注高频,关注对冲的话肯定就会了解。
我接触过一些阳光私募基金经理,看到这一批的人才,我非常高兴。股指期货推出时,我做了两个预测,一个是刚刚说的交易池的概念,交易构架一定要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已经来到了亚洲;第二,在所谓海归里面,就会第一次成批的出现这种人才,在国外有实际交易的人才,以及做投行的人才。我非常尊重做投行的人,做投行在国内就要靠关系,在华尔街就要靠关系。
三大要素:速度要更快、成本更低、性能更高。广泛上做高频具体就是股指期货。
我的一份图表可以看出,中国的竞争未来在几个行业会都有。有可能看到交易所会加大IT的投入、提供优良的服务。中国也是会走澳大利亚,新加坡这样的路径。适当在有监管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在中国产生阳光对冲基金。欧盟是2万亿美金,中国1万亿人民币、5千亿人民币先试试,这已经是非常庞大的市场。我觉得大家要高度关注。
第二点讲到QFII,在中国有170亿美元的额度,大家知道以交易为主的QFII 100%是产生高频交易的平台,将来如果在中国有这样的体系,这方面的需要也是可能的。
最后还有五分钟,我跟大家讲讲,未来在中国出现的另一个亮点,其实就是二氧化碳的期货,二氧化碳作为一个理财产品,三年前,也就是2007年,我们董事长(美国金融期货之父)在美国创造了利率期货,又创造了碳期货。在中国,跟一家大银行谈了一下碳交易的事情,没有两个月,这个银行在高端客户当中提出了碳期货产品。希望这家银行的高端客户都赚到钱。
二氧化碳作为一个产品出现,作为期货商品出现,很重要是碳有稀缺性,在中国能不能做二氧化碳,不管是一万亿美元的市场也好,还是一千亿美元的市场也好,大家就看一个要素,在中国,我们的排放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大家如果关注周五国务院会议,温家宝总理说的一条就可以看到,他说我国去年年底宣布的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降低45%指标是硬性和强行、刚性的。如果这个指标是刚性的,钢铁、化工、电力企业以后排二氧化碳就不是白排了,二氧化碳就有价值,有价值接下来就搞交易所。4月26日美国参议院要公布气候变化强制碳交易所,众议院已经通过,如果参议院法案通过,总统签字,美国将会出现强制的碳市场,欧盟已经出现了,欧盟的强制碳市场交易,3-5年,或者规模已经超过了大豆期货,大豆期货交易了一百年;美国市场出现了,就是300亿的市场,大大超过了石油和原油;作为理财工具,如果中国出现了二氧化碳产品,无论是场外交易、场内交易、现货期货衍生,基金经理都应高度关注这个领域,这从交易的角度来讲也是跟股指期货一样,也是一个利润的增长点,按照国外的经验来讲,规模一定要大于股指期货。
非常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