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明键: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变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9日 09:34  新浪财经
陈明键: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变局
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明键(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4月18日,由《投资与理财》杂志社和学习型中国促进会联合主办的“2010投资与理财年会暨第四届学习型中国-投资理财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明键。

  陈明键: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参加过这么多次会议,今天看到是最热闹、最猛烈的一个会,有《投资与理财》王俊的风格在里面,我和王社长相识十多年了,第一部证券法颁布以后,我们在中国证券报上登了一个会议的广告,于是我和王俊想了一句广告词,我今天还记得,叫做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就是标购论坛,99年证券法的第四章里面说了标购的方式进行收购,那个时候并购离我们很远。那个时候我看了一本书,我说一个人可以打电话,一下子可以募集到几亿美金,这是天方夜谭,一辈子也不可能,今天我来打一个电话就有可能募集到一百亿的资金,我们今天真是有了剑在手可以问谁是英雄了,今天我们谈到的这个英雄是被人称为疯子的李书福,吉利收购了沃尔沃,我们今天还听到很多人对并购打上很大的问号,能做好吗?能成功吗?其实这些真的都不重要。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条前仆后继的路,一定前面会有很多牺牲者,有很多的探路者。为什么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有这么重大的意义?我觉得从来中国都是有一个想法叫做用市场换技术,但是从来都没有真正的换到过技术。而吉利和沃尔沃的并购将创造一个新的模式,用资本加市场换品牌和技术。

  有人说花18亿美元收购这样一个企业到底值不值得?我在说吉利是一个成立不到十年,只有50亿销售额的公司,沃尔沃是一个成立了80年的公司。我想说,如果吉利要成为一个像沃尔沃这样一个全球影响力的品牌,需要花多少年?需要花多少钱?需要花多少18年?需要花多少18亿美元?我想吉利做出这个并购的本身,最大的收入是买的进步的时间,用18亿美元买了一个18年的进步值不值得?180亿美元18年时间,未必能够打造出这样一个全球最具有安全形象的品牌。我相信李书福作为一个浙江人,浙江人是中国的犹太人,温州人是浙江人里面的犹太人,我相信这个人的精明一定能让沃尔沃就像吉利一样在中国卖疯的。今后沃尔沃的本土市场就在中国,我们知道今年车展上谁的位置最大?不是一汽,不是二汽,不是上汽,知道谁的展位最豪华?谁的高科技含量最高?是吉利。

  这样的一个疯子,他会把沃尔沃这样一个80年的老品牌重新变成一个中国人的新品牌,他会让这个品牌在中国卖疯了。这件事情的本身其实还不重要,而是这件事情之后的很多机会很重要,今天来的我想在座的绝大多数不是到欧洲去收购企业的企业家,你可能不是李书福,你可能也不是柳传志,大家都是作为一个投资者在这里,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机会吗?我们说并购是资本市场永恒的题材,并购就是投资者最好的机会。我们说一个并购和一个投资重组就好比一个小伙子从农村到城里来打工,你说他靠自己的努力他也在进步,他也在成长,但是成长的速度能够比他直接嫁一个大富翁的女儿做了上门女婿成长的快吗?并购重组是什么?就是他的命运突然有了一个重大的变局。

  我们说在中国企业收购任何一个国际公司的时候,都会看到这样一个机会,就是投资者有一个300%、500%盈利空间的这么一个机会。我昨天刚从三峡的油轮上回来,我们召开一个公司的董事会,我在跟这个公司董事长在谈一个事情,是收购美国一家上市公司,这家公司在某一个清洁能源领域内是全世界最大的,它现在总共的市值是26亿美元,第一大股东只有10%。我和这个董事长说我们组建一个并购海外的并购基金,大概5亿美元,我先去帮你把这个公司收购下来。我们知道我们现在国家虽然鼓励走出去,但是走出去审批的程序非常漫长,这个审批走出去如果是一年两年这样漫长的话,任何并购的机会都失去了,那么我们怎么办?中国企业如何面对这种瞬息万变的国际资本市场?就需要有我们这样的投资人,就应该有我们这样灵活多变的并购基金。

  我们这样的一个并购基金,用我们在境外募集到的资金和外汇迅速的把公司拿下,然后回来再和我们国内的企业投资者组建合资公司,或者把股权再卖给他。因为你知道在这种收购的过程当中,一般的规律是这个公司的股票要涨100%是很少见的,涨300%到500%是很常见的。我们说在中国并购重组的这个题材有十多年的历史,第一次就是93年宝安的事情,我记得当初我刚刚毕业,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旁边的上海大厦工作,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很多是没有涨跌停板制度的。对于我们今天的投资者来说,我们不光看到国内企业并购重组的机会,我们也可以看到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这样一个国家战略下面这样巨大的投资机会。在2008年9.11的这一天,我正好在纽约的曼哈顿,我离开两天以后雷曼兄弟就倒闭了,当然不是我搞的(笑)。

  我去了以后我到了一家银行在曼哈顿的办公室,我为中国的一个汽车企业谈收购美国最大汽车零部件企业德尔福,德尔福这个企业是汽车零配件的鼻祖,它一年的销售额顶峰的时候达到280亿美元,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2005年进入了破产保护的程序。这个公司的股票从过去3美元跌到2美分,这样一个公司我觉得如果花20亿美元来收购那是对汽车行业20年巨大的进步。我们知道现在中国很多汽车企业,我们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是我们在核心的零部件上依然严重的依赖进口,我们现在可以做方向盘,可以做汽车座椅,但是汽车安全气囊、汽车动力总成、汽车电子我们还要严重的依靠进口。我们知道中国进口除了石油,除了铁矿石第三大进口的类别就是汽车电子零配件。我在我们中国企业能不能通过以这样一个一百多年历史全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并购,使我们中国汽车行业真正从大变成强,真正使我们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有一个20年到30年的飞跃。

  所以我当时就给我们北京市委的书记刘淇写了一封信,我的题目就是20亿美元买北京汽车行业20年的进步,实际上是中国汽车行业20年的进步。因为我们知道德尔福的拥有全世界汽车领域最多的知识产权,而且德尔福几乎在所有的技术都做了技术储备。中国在发动机汽车领域内可能无法再赶超世界汽车行业的巨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下一个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领域内有机会赶超世界汽车巨头。我去了以后,他们这个公司就作为整个德尔福重组的财务顾问,我说我们中国的企业想要收购德尔福,他说太晚了,我们马上就要结束了。我说不管是谁买了,如果不是一个中国的买家,我说你永远就是一个二传手。如果德尔福作为一个汽车企业,如果不和中国的市场真正的结合起来,这个企业永远没有明天。

  因为我们知道,中国这个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如果德尔福不把它变成自己的本土市场的话,这个公司根本没有希望。一个工人一个小时的成本是70多美元,这个企业怎么能够生存?在9.11那天的谈话以后我就回国了,经过几个月以后,我们北京市就做出了决定,1月份安排我们北京市一个副市长和他们德尔福的主席见面,4月份就签了约,去年8月份是美国联邦政府批准的唯一一个美国汽车行业领域的收购。所以我觉得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各个领域,不光是在能源领域,实际上在制造业领域,服务业领域,这个走出去的过程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今天可能平安证券买富通买亏了,明天这个事不一定市亏了。而且今天平安买亏了,并不一定下一个中国银行出去就买亏了,这是中国进入了一个资本输出的时代。我们知道一个大国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开始一定是产品输出,就是不断向全世界进行出口,出口自己的产品。紧接着第二步就是不断的向全世界输出资本,因为你不断的换来了外汇,就要不断的输出资本。第三步就是不断的输出货币,就是货币的国际化。就像美元全世界都持有,日元全世界都持有,它就是一个大国必经的阶段。所以人民币的国际化被各个国家进行结算和持有这也是迟早的事情。再就是文化的输出,中国现在已经大踏步的从产品输出的阶段走向了资本输出的阶段。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到我们民建的代表团座谈,整个座谈的时间大概一个小时,半个小时都在讲跨国并购的问题。因为当时我们民建湖南中联重科监事会的主席讲在意大利收购企业的事情,总书记问得很细,是股权收购还是资产收购?投资经营是我们的还是外方的?问得很细,问买的什么?有多少核心技术?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我们国家总书记在“两会”这样最重要的国家政治场合,用了半个小时亲自提问问到的问题,你说这能不是国家战略吗?

  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我们的投资者相信我们的政府,向我们的国家战略的话,就应该和我们的企业家们一起走出去,到国际资本上去投资理财。我觉得王社长应该考虑做一期专刊,怎么和中国的企业家们一起走出去投资理财,昨天我听成主席过来讲了三个外转内,但是其中有一个东西是从内转外的,就是资本的输出,我觉得资本的输出不光是包括企业的资本,也包括我们个人投资者的资本,也需要一个逐年向外走出去的过程。在这里面,这两个力量,中国企业界的力量,中国投资者的力量能够合成一股力量,能够让我们在国际的资本市场上完成更多的收购,同时也能让我们中国的投资者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和利润,我想这件事情是吉利和沃尔沃这次收购之后对我们中国整个资本理财这个行业最重大的影响和最重要的启示。所以我们不光把眼光盯到自己的键盘上,不光盯到自己的资本市场上,我们也要往外看。

  今天是一个关于理财专业的会议,作为我本人来说,我10多年前刚刚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我是炒股票的,我在93年的时候公司就给了我将近1千万的资金,我觉得那个时候已经很多了,当时我刚大学毕业,就在做股票。后来96年我就放弃了,王社长很了解我的历程,我说我一辈子要把投行投资这一件事整明白了,我这辈子就算没白活。清华我们有一位老教授、老先生也是我们的院长,他说我一辈子干一件事,就是教书,我也希望能够像他一样。

  我发现做重组和并购以后,我又回到了原点,我又开始做并购基金,又开始重新做投资,我觉得又不一样,就好比是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最后落到了上海,起飞的时候和落地的时候都在地面上,但是飞起来过,飞起来过以后可能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了,看到更宽的视野了,我发现投资如果和并购结合起来,我们手上的常规武器就有可能变成一个核武器,我们投资的回报就可能成倍的增加。我希望把我的经验和大家分享,我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东西,给大家一个新的视野,看到我们的投资和理财中的一个新的空间。

  我讲的就是这些内容,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