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们的生活方式ITT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7日 03:08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0年4月16日,由《英才》杂志主办的“2010第七届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北京召开。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思想改变生活”,新浪财经全程报道。以下为我们的生活方式ITT论坛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大家出席2010第七届我们的生活方式,下面请出本次论坛的嘉宾,他们是ITT中国与印度区总裁柯博德、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星空传媒中国CEO兼新闻集团全球副总裁高群耀、中泽嘉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鹰、中国绿色科技项目创立合伙人和董事负责人Ellen Carberry女士、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万科企业股份公司副总裁毛大庆先生、摩根大通亚洲投资银行副主席方方。

  后哥本哈根时代,节能环保已成为共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的消耗,如何最低限度的降低这个消耗,如何生活的更健康环保,如何让人类的未来不真的成为“2012”,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几位不同领域、不同视野的智慧分享。首先我想请问新闻集团的高群耀先生,在全球视野下,日常生活中哪些不经意的行为对环境的改变最大,而目前传统媒体形态在向未来数字化的形态演变中,从环保的角度来说将有哪些改变?

  高群耀:谢谢,因为做传媒的原因,对环保概念关注的比较早,最早是06年年中的时候,默多克邀请我们全球新闻集团旗下,从电影、电视、道琼斯、报纸、华尔街日报等等CEO,到美国参加一个会,第一次非常全面的探讨了这个理念。我在会上的感受很深刻,传媒人对环保概念的认识,以及通过他的媒体带来的影响力非常重要,所以当时默多克先生要求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以身作则,实现零排放。后来他到世界各地,在私人飞机上只带了一个组织碳生活项目的人,给我们公司的碳排放做一个审计,到现场安排公司行政人士做。有些光说是没有用的,因为你存在就有,每一个CEO要从自己的损益表中,拿出这笔钱,把那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买回来。你所负责的这个企业,要对这个地球是零排放。这个动作非常厉害,每个CEO都要想,改变公司所有运营行为,这个动作我觉得对今天来说,不仅仅让每个参与者都亲身经历了环保,了解从点点滴滴做起的过程,通过他的网站、报纸、电视、电影产品等等传递到各个方面,这一点,我感受非常深,给行业树立了标杆。

  我们很大的业务是报纸,原来也不觉得怎么样,每天报纸出来的时候场面相当壮观,数不清的大卡车装着报纸,你才知道“纸”对森林的消费是什么样子。所以华尔街日报是全球最大的报纸,目前已经从原来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内容转向了数字化。今天通过网络阅读华尔街日报,或者买华尔街日报的人已经超过了“纸”,这个小小的东西,对世人带来了非常大的启示。谢谢。

  主持人:谢谢高总,让我们大家看到,这样的一个世界型的传媒集团公司,从很小的细节,人人动手做环保。

  接下来请问柯博德先生,80年前ITT带着一部小小的电脑来到了上海,现在的ITT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泵送系统和水处理的专家,您看水作为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我们该如何可持续的、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您有怎样的专业的做法和建议吗?

  柯博德:大家下午好,我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代表ITT到场发言,我觉得我们今天下午讨论的题目“资源改变我们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题目。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生活里的元素,它不仅对人类日常生活非常重要,对我们的经济发展也非常重要。我们ITT的业务主要是在水的处理、水的回用和水的节约。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包括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需要提高我们的节水意识。第二就是我们必须要评估水的意识是否提高。第三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怎么采取实际行动,达到我们节水的目的。这个过程非常依赖于水处理的技术,怎么能够把不洁净的水处理干净。我们ITT提供的技术主要是在处理水的输送、水的回用方面的技术。我们有一级、二级和三级的水处理,能够提高水的整个应用的表现和效率。我们的这些技术里还包含大量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NBR膜生物处理器技术,我们的技术可以把水的处理带到下一步的应用。我们的技术不仅是节水,在这个过程中也节约一些其他的能源,我们还把水输送到农田、灌溉和其他的用途中去。我们水的回用技术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城市里的回用技术。我们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部分,比如以海水淡化这样的水处理技术也是非常专业的。我刚才提到能源和水的技术已经实施到200多个城市,而且在这些城市当中跟政府都有很紧密的联系,也使中西部也可以获得清洁水。

  主持人:谢谢柯博德先生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专业意见,我们也知道,ITT有一个水供应项目,在江苏、河北包括近期发生干旱的云南省,ITT在针对当地群众的一些水安全和水需求方面做了很多大量的工作,下面我要把问题留给两位投资金融领域的专家,他们在经济预测和产业投资方面有非常独到的见解,我请问吴总,短期来看发展绿色经济可能会对GDP造成负面影响,但长期更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在绿色领域,您认为有没有机会能够帮助一些企业,建立成为世界级的大型企业呢?

  吴鹰: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投资的事情,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地球发展到现在,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人类的生活改变,有进步,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现在一年是470亿吨左右,如果不采取比较重大的改变,对人类生活、生产方式做改进,全人类都会面临非常大的问题,2030年有可能至少涨到550亿吨,这样的话,全球的温度都会升高,地球能够忍受的升高温度是二度左右,如果不做这些控制可能会升高五度,不光纽约,北京、上海都没了,两极的冰雪都会融化。我觉得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紧迫的任务。中国又面临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要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方还相当落后,积极发展肯定还会继续产生更多的碳排放量,所以这些绿色工业的发展是事关重要的。及时失去一些发展也是必要的。尤其我们自己的自然资源开发是非常不合算的,用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大量的二氧化碳又排放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附加值最高的地方又让别人赚走,所以作为投资角度,我们也非常关注这些新能源的开发还有绿色经济的开发,特别是非常注重服务业和IT行业的发展。因为对中国来讲,今后的发展方式其实有很多很好的机会,并不一定要做很多加工业、重工业和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行业。因为我们中国的教育程度比较高,一年550万新的大学毕业生是全球单一国家最多的,有非常好的人才。所以,尤其互联网的产生以后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增加了很多服务机会。中国政府也是非常聪明,对互联网的发展、IT的发展一直很支持,所以从投资角度讲,应该有很多的机会,也有很多的行业,很多服务行业的机会出来。不光服务于中国,而且服务于世界,所以我是觉得,我们在解决中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要看到更远一些,虽然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毕竟是比较大的实体,对人类、世界也是有责任的,所以我们要积极思考,创造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更健康、减少碳排放量。刚才方总说堵车,也是因为北京的车太多了。我觉得英才能组织这样的论坛,非常有意义,大家在这种论坛上,对更多的问题产生一些思考,虽然前些日子有一篇报道说畜牧业占世界碳排放量50%以上,虽然辟谣了,但我相信肉吃太多了肯定有问题,对健康也不会很好。

  主持人:吴总告诉我们从投资角度更多的机会可能是在IT和一些服务行业,另一方面我们也相信,伴随着新能源领域的加大,中国低碳产业一定会获得长远的发展。方方作为摩根大通银行业务的负责人,也是我们全国的人协代表,我知道两会的时候你提出要在中国加快建立碳交易市场,您能具体来谈谈吗?

  方方:谢谢主持人,刚才确实堵车,晚到了,向各位表示歉意。主持人问碳排放交易的市场问题,确实这是到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在应对碳排放过高的社会问题上的一种有效的市场机制,各位可能知道,这个碳排放市场的建立完全是人为制造的一个以经济的手段来转移视线,来促使对碳排放有责任的人进行相关的减排行动的机制,那么这是在联合国的协调下形成的机制,欧盟也有自己的碳排放机制。大家认为碳排放市场,在未来的25年肯定会发展到3.5万亿美元,这个会超过现在的石油市场和其他能源的交易市场,是很大的市场。说明第一大家认同这样的交易机制,第二大家认为这样的交易机制会有生命力,而且会持续不断的发展下去。中国今天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只是一个卖方,我们只对外卖,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来说没有义务说我们要从别人那里买碳排放的指标。这个当然有很大的好处,卖出去的钱可以促进我们国内的节能减排的产业发。但是有两个不好的地方,第一就是你今天卖掉了以后,可能未来的东西价钱更高了,你今天卖早了,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你只卖不买的话,会不利于中国自己的节能,就是大家没有压力,没有节能减排的压力,所以才有人提出说为什么我们不在自己的国家里自己做一个交易市场,这样的话我就不一定非要到联合国市场上卖,在中国市场上也一样卖,就像卖股票,我可以到纽约上市,也可以在上海、香港上市,是一样的。这样的话,我们可以一方面体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自己的自愿性要求,我们叫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要求”,另一方面也促进我们国内自己的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第三也把这样的重要交易机制留在中国。就像我不在上海建立股票交易所,中国也可以跑到香港、纽约上市一样,但是人家说你把好的上市公司资源放在了境外,不利于中国的市场。如果你认为碳交易市场是很好的机制也应该在中国建立。

  对于今天的主题,我觉得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是三个方面来看,除了碳排放还有排放权的交易、未来水资源交易等等都有可能成为跟节能环保、自然资源相关的交易市场。这是第一层的投资角度的机会。第二个投资角度的机会就是与之相关的产业,我们认为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除了我们通常看到的像风能产业链、太阳能产业链、核能产业链,这都会为我们的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跟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关的投资机会。比如说现在我们带来的不用树而是用其他碳化合物做纸,这是原来并不存在的产业,而现在变成了投资机会,这种投资机会我相信在未来的经济生活当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比如对能源的存储、对能源的传输,对能源的使用效率,这些方面的改进都会是新的投资的增长点。第三个方面我觉得对我们每个人个人生活来说也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刚才吴鹰提出大家要少开车,这个问题是大家思想认识的问题,就像我们减肥一样,原来大家不想这个问题,现在大家想到了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以后,就带来了一些跟减肥相关的产业机会。一样的,如果大家明天都不开车,可能就会带来新的生活方式的投资机会。

  主持人:谢谢两位投资方面的专家,给我们从深层次的角度解析了投资的机会,在绿色能源行业。下面有请到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位国内知名企业的企业家做一下探讨,请问一下周总,美特斯邦威在服装行业一跃成功,一路领先,成为了中国休闲服装的领军企业,我也想请您从服装行业的角度谈谈对环保的认识。

  周成建:刚才听了大家讲了很多关于环保、低碳、生活,主题是改变生活,我们怎么去改变生活,其实话题会很大,为什么我们要改变生活,本应该我们人在地球上生活蛮好的,为什么要改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前天青海又发生地震了,我们近两三年之内不断的听到地震了、雪灾了、旱灾了,不仅是在中国发生,在整个地球每个角落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今天40来岁了,应该说二、三十年来,我们自己能听懂话以来,这两年这些话听到是最多的。我在想我以前不知道,无知者无畏,不知道地球怎么回事儿,现在听多了我就在问,地球十年前是什么样的、二十年前是什么样子的,五十年前是怎么样的,一百年前是什么样的,最后你发现,近一百年地球的变化是非常大的。我有时候都在做恶梦,一百年就把地球改变这么多了,还有多少时间经得起我们改变,其实有一些人在说,我们所有的改变、改造来自于地球,用之于地球,对地球的荷载是没有变化的,比如你挖的煤、挖的油、对地球荷载是没有变化的。你联想下去是蛮可怕的,我们人类大多数还处在一种有意识的无知状态,大家都在谈环保、环境,大家都在担心,但是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从国家层面、生活层面、制度建设层面,都还是处在一种无知的状态,但已经有意识,这是很可怕的东西。其实这一点是我们人类,特别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年轻人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从创业角度来说、发展角度来说,的确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我们为什么处在一个有意识的无知状态呢。

  我们回想改革开放30几年前,国家提出来“退耕还林、退耕还河”,已经意识到环保非常重要,但没有更延伸的思考,其实我们让大家“退耕还林、退耕还河”,后面的工作还有哪些危害的东西。这两天看到茅台董事长在采访过程中谈到,茅台酒生产地是不可复制的,他讲不是高粱、水不可复制,是茅台酒厂的所在地空气,需要这个地方空气里的微生物,甚至根据不同的气候下的、风向下的微生物会对酿酒的质量会发生变化,依此类推,我们在每个环境载体的变化对这个环境有多大的变化。

  我在农村生活,我老家在乡下,我20岁之前都是在乡下,可以看到蓝天白云,不通路、通电,我们住山、吃山,都是烧柴火的,所以山上也砍的差不多。树叶长的不多,但山上泉水很大,也很好。由于30年的发展,我现在回去,没人种田了,已经退耕还林了,树也长大了,但突然发现泉水没了,我问我爸爸说为什么,我爸爸80来岁了,他们在农村,他给我的答案你听起来很可笑,他说由于树长大了,田里面都是树了,水都被树吃了,所以没有水了。你延伸下去会发生什么问题呢?原来围绕乡村的那些溪流被截流、改道了,这个地方原来是有水不断循环流动的,现在自然而然山上就没有泉水了,我估计有这样的关系,但我不懂这个科学。从此而推,中国近二三十年来,我们在退耕还林做的不错,退耕还河做的不错,但我们的大溪小流被截流是不是对自然的巨大破坏。我今年春节在新西兰过,我发现他们不允许砍树、改河,为什么?这从全球来看,全中国来看是值得我们思考、分析的问题。当然我们今年发生巨大的旱灾,有专家说河造水电站没有任何关系,那是科学论证,我是瞎掰,我是做裁缝的,没有任何科学研究,但我觉得这一点是值得思考和分析的,所以我们应该从有意识的无知,通过各方面的科学论证,要提升到有意识的有知,从我们的法律、科学、行为上进行规范、指导、引导,让人类回到原始社会一样,我们不去破坏环境、破坏生态,那就真正提升为热爱地球、热爱环保,形成一个无意识的有知状态,让人类与生俱来就知道珍惜地球、保护地球,这样才能真正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不希望我们自己或者子孙后代跑到月亮上这样做,我们在地球上就要这样做。因为我们人类还没有真正经历过恐龙灭绝这样的灾难,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主持人:您提出关注地球,我们大家要开始思考,还提到了中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不同地方的环保意识,所以我们请问Ellen Carberry女士,从您的经验中,国际和中国在环保意识上,还有哪些差异化的存在,如何更快的推动中国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发展呢?

  Ellen Carberry:可以的话,如果我们提到环保意识的提高,我想从企业界、工业界和政府三方面谈我们的环保意识的提高。提到这,我不得不提媒体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传媒界,比如《英才》杂志,披露了很多相关的故事给公众。众所周知,对观众来说,他们的行为改变了环境,又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的时候,他们就会有很大的关注和意识,他们就会去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如果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采取一些小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就会得到水和资源的节约,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的改变,就可以做到这些资源的节约。在西方,我们经过整个工业化的过程,我们看到了需要做环境保护的结果和迫切性,促使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媒体起到了一些很关键的作用,公众的呼吁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公众能够把这件事情呼吁出来,是很重要的。在西方他们多数是盈利性的单位和组织,通过利益相关方比如董事做决定,把高效、环保的产品卖给客户,他们就会得到更大的支持。在西方,这些政府由于公众的推动出台了关于防治污染的法律,还有节水的法律,这些法律出台之后,背后还促进了一些措施的实施。经过三十多年的推动,我们已经把环保的意识和环境改善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国政府也是很负责任的,出台了很多的推动环境、水方面的法律,也要求我们企业界采取行动提高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最后作为一个总结,我们在座的各方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决策,政府在中国转轨时期,是非常透明的角色,我们在中国运行的绿色组织,我们也发现各方都提出了解决方案,作为技术的提供方或者技术的消费和需求方,我们都在这里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像ITT他们提供清洁水的解决方案,把清洁水的解决方案给社会,让我们有更好的关于节水和环境保护的答案。关于我们的媒体也是,通过更透明和积极的披露报道,促进大家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从而也会由此得到推动,给予更积极的鼓励和激励的政策提高我们的环保措施。通过各方的努力,我们就能达到改变生活方式的目标。

  周成建:归纳总结一下,各位都谈到了节流方面,我讲的就是我们人类要热爱这个地球的话,一要做开源,同时也要做开节流,资源的开发保护是每个人要重视的。另一方面每个人在生活中如何用更低碳的方法生活,这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你说海水净化,这是后面的事情,与其你净化一吨水还是需要能源消耗的,如果把我们的黄河源头、长江源头,把我们的小溪源头保护好,带来的价值可能更多,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努力的。

  主持人:万科前一阵子在做零能源消耗的住宅房屋,关于如何降低消耗,从衣食住行的角度,我们谈谈如何创造更安全、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毛大庆:他说了一个话,我非常认同,中国人最近谈了很多概念,深入低碳、绿色、节能、环保,我们公司万科里我搞了一个普查,我说来20个人,这四个词有什么区别?低碳就是环保吗?环保就是节能吗?讲了半天没人讲的清楚,连概念都搞不清楚。但很有意思的是,无论美国人、英国人怎么讲,走到今天这四个词对中国都适用,中国到今天是什么状态呢?我们面临着必须要高速发展,但面临的很大的压力就是刚才他们各位都谈到的,就是我们能源承载力的问题、资源承载力问题。所以我在想,中国的能源、资源的最大来源不是开源,是节约,中国走节约的道路是最大资源的来源。我前两天在政协开一个会,讨论水资源问题,听完以后我非常困扰,他们谈什么呢?说北京的水不够了,南水北调工程要拖延好几年,一下子给北京的水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于是大家探讨从哪弄点水过来,后来瞄上了陕西某水库。我在想,你解决了北京的水问题,但那个水源就是一个黄河,黄河水源都没了,东引、西引总有一天喝完,而且所有地区的微气候、微循环都会有变化,所以为什么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弄来弄去就是我们自己没事儿折腾出来的,这是个题外话。所以我们非常同意,我们最大的资源来源是节约。

  说到节约怎么节约呢?今天的主题很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刚才几位都谈到了生活方式,我想生活方式是跟我们每天息息相关的一件事情,我拿万科举个例子,万科干的活儿就是给大家做住宅,干了这么多年,每年我们产量是中国将近2%的住宅总产量,我们一年中国人造多少住宅呢?去年我们造了8.5亿平方米的住宅,还有多少住宅要造呢?还有300亿平方米的住宅要造,这些数美国人都听不懂。中国300亿才能解决每个人一套房子,50平米。造300亿平方米的房子,这背后有什么样的问题存在呢?所以大家可以看,最近万科在推行一些工作,第一个是住宅产业化,这个词很多人不明白,无论叫什么,王石做工业化住宅,到今年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建设部各省市的住建委都在大力推行工业化住宅,日本人已经搞了将近40年的工业化住宅,工业化住宅就是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最大改变,我们再也不用劳动密集型的、民工在那里扬尘、扬水泥,扬混凝土的方式盖房子,日本改300米的房子,看不见几个工人,全部都是电脑操作,以非常干净的方式,在工地看不到水、模板、扬尘,很干净,到日本工程管理部的桌子上去摸,没有土的,我们不用说到工程管理部的桌子上摸,你去周围老百姓家里摸都是土。所以中国今天从我们这么大的建筑规模的产量上,首先要实现建造形式的革命。住宅产业化,刚才我说了300亿平方米的房子要建,我们用什么新的形式建这些房子,中国现在是非常重要的,推动一种新的盖房子的方式,我们社会总能耗的40%,来自于建筑及建筑相关行业,这40%里的能耗的56%又来自于建造过程的能耗。万科做了七年的研究,现在有十几家开发商加入这个行列,推行大量的住宅产业化,我们在工厂里把建造的40%到50%的工作做完,到现场是一种安装的方式。这里隐含的带来了不光是节约了水、节约里木材、节约了电,更多的是我们降低了水泥的使用数量,水泥是产生碳排放最大的工业,所以我想这里我们如何改变一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第二就是他们谈到的非常典型的生活方式问题,就是我们的垃圾分类、垃圾处理问题。这个垃圾问题已经是中国一个不得了的问题,大家可能很多人不意识,北京市为了填埋垃圾,能够出动特警,武装警察去解决垃圾填埋问题,因为垃圾填埋在当地老百姓中已经引起了这么强烈的反抗,没办法接受,就是垃圾量太大了,又不能实行有效分类,如何实行垃圾源头的无害化、减量化和减产化的处理,这个是今天摆在特大型城市面前没有办法回避的问题。所以我们最近王石亲自带队,走访了日本、台湾,台湾是华人里做社区垃圾分类无害化、减量化处理最好的地区,他们在台北已经能够实现60%的垃圾在社区内自循环,不拉走,这里有很多科技含量的东西。我们很有幸,我们发现自己也有很多项目和开发商已经可以达到50%的垃圾量不运走。举个例子,我们北京做了一个三年的尝试,万科的西山庭院一个项目,这个项目里的670户业主产生的垃圾50%,我们已经用生物化学技术变成化肥了。这50%的垃圾用在小区的园林、施肥,还节约了物业管理的园林维护成本。一两千户的小区,进行了垃圾处理之后不仅自己用,还可以销售,台湾就是这样。这是很有意思的案例,我们小区里剩下的50%的垃圾的20%多是一定要拿走的,是没办法的,要实现什么呢?减少体积、减少运输的成本,所以要进行压缩垃圾的工作。整个这些环节如何实现,刚才说了生活方式的问题。这小区我走访了30多户业主,业主的家里非常清晰,应该怎么分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为什么能实现,就是教育,教育非常的重要,这个小区我们坚持了3年的教育,从家庭主妇的教育,到家里保姆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最有效呢?小孩的教育。我们组成的社区童子军,小手拉大手,最后发现小孩教育爹妈,你要是不分类你就是罪人,爹妈很听话,马上分类,然后你还要配套,小区楼门口早就实现四个桶进行垃圾分类,而且上面都有漫画,不认识字都知道垃圾往哪里丢。所以我们为什么叫改变生活方式,我觉得改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这两条恐怕是我们节能减排减碳最好的道路。

  最后是房子的精装修问题,这个建设部在找我谈,能不能万科倡导大面积的精装修住房。我们做了研究,90平米的标准住宅,业主自己装修和开发商集中采购,产生的垃圾差量将近两吨。我们一年要建造800万套房子,按照两吨来算,就是1600万吨的垃圾,如果毛坯房和精装修还不要说毛坯房到精装修中大量的二次浪费种种这般。为什么把数字告诉大家呢?我们在住建部讨论的时候,我说如果全国住宅10%实现住宅产业化的话,我们一年可以节约7个西湖的水,一个月葛洲坝的发电量。所以我说,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改变是我们真正的节能减排的方式,不要天天老去琢磨,当然琢磨也很重要,怎么开发新能源、怎么可替代,我觉得都很好,但为什么不从传统的行业、传统的生产方式上进行挖潜、改造,在我们自身的身上找潜力节约能量,减少消耗和排放,我想这个可能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

  主持人:谢谢毛总从节约的角度告诉我们住宅从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如何可以更多的节约,特别提到西湖的水,柯博德是水处理专家,您能不能提出在住宅产业里水如何怎样的有效利用呢?

  柯博德:非常高兴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观点,在我们的项目当中,有一个概念就是绿色建筑和环保城市,最后实现的就是零排放,这一点可能并不需要基础设施和市政府的支持。所以这些建筑如果真的可以实现自身的完全回收处理以及在每天每个月每一年带来的效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保证这些建筑物当中都可以提供非常高的科技含量,这些科技能保证他的自身处理能力,也就是在能源方面的高效。当然也包括各位嘉宾提到的其他问题的共同实施,也包括万科的总经理所提到的建筑方式和建筑过程当中的一些措施。但同时我们通过这些科技,能够让这些建筑物自身达到非常好的处理和高效的能力。对于我刚才说到的技术,主要取决于建筑当中的一些措施的设备等方面的能效,这些设备本身也是有一个监控体系的,这些监控体系可以保证这些设备的最优化的运行,因为它自身也会带一些分析的反馈工具,使得他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停止使用,需要使用的时候,根据条件最优化的使用。在这一点我也非常高兴的说,我们在南京的工厂就是这样的例子,整个运营完全实现了零的排放,而且对整个水的使用,包括废水处理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回用。这也是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通过智能的科技,我们可以保证这些事情的发生,当然另一方面就是意识的重要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主持人:在我把最后一个问题提给蒋总之前,我也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用一句话在整个论坛结束之前,用一句话总结,如何用思想改变我们的生活,如何用环保来改变生活。

  我想向蒋总提出我的最后一个问题,远东控股集团是一个以电线、电缆、医药、健康多元化的企业,那在这样的企业中我看到员工是5600余名,在这样的企业里,在经济问题、技术问题,在环保方面,您怎么建设远东的员工在环保方面的一些问题呢?

  蒋锡培:这个话题非常要紧,不光是我们老百姓天天在谈,现在弄的我们的总理、主席、总统天天伤脑筋,地球就这么一个地球,现在大家观念上又有很多的相同的地方,就是到这个社会上就是要追求幸福,无忧无虑、随心所欲的生活,这事情就麻烦大了,你倡导的就是物质需求,原来不是生活的好好的吗,而现在都往城市里赶,一套、两套房子,家里车子很多,好象原来自行车就很好了,后来买了摩托车,现在有了很多车子,很多人马上要买飞机了。这个东西和追求有关系,文化也有关系,以前中国人发达的不得了,世界1/3都是中国人,现在美国这么发达,跟着榜样走,这个东西跟我们倡导的文化、观念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生活方式非常重要,能不能大家达成高度的共识,满足基本需求就够了,也不要疯狂发展了,做不到的话就要谈第二个话题。你消耗了非常多的资源,带来了非常多的环保问题,就要有一大批的科学家、企业家发明新的东西,要风有风要雨有雨要什么有什么,不是没有可能。另外要地震的话,不让他地震,有这个个性,我觉得未来可以实现,让我激动的不得了。

  主持人:首先文化是要达到共识。

  蒋锡培:是的,你要倡导幸福生活,你要解决问题就要科学家、企业家。另外我们有能力的人来制定游戏规则,要制定法律法规、政策,要解决很多问题,不是靠教育解决的,觉悟高的人、素质好的人没有关系,教育两回就可以做到了,但有些不完成是了,因此让有条件的人,碳排放多了就多付钱,有了钱就去解决其他的问题。所以我觉得现在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其实也是非常必要的,毛总刚刚讲建筑上产生这么多的问题,如果我们科学点、规划好点,哪有什么问题。我跑了很多城市,到处都是工地,好象这些房子刚刚盖,估计就十来年就拆了,你说这些事情一方面我们在讨论,一方面还有这样的对社会、地球破坏的事情,这些除了公民的意识以外,还真要政治家的的智慧和眼光。最后任何事情还要靠每个人开始做起,从我们开始做起。我们今天的讨论才能有很好的结果。

  主持人:谢谢,每人一句话总结。

  方方:刚才主持人给我们提一个要求,我就在看我们的主题,“思想改变生活”,教育改变思想,让我们从全民的教育开始抓起。

  Ellen Carberry:如果我用一句话总结的话,我们认为如果我们用新的以相同成本的绿色技术替代传统的工业中的技术的话,那么我们在2030年的时候,大概绿色技术能创造一万亿潜在的市场,这相当于中国GDP的30%。我们通过试用这样的先进的绿色技术,像ITT给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我们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并且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

  吴鹰:各位今天晚上回去想想怎么选择更环保的生活,不然你的儿子、孙子或者女儿、孙女将受害无穷。

  高群耀:人类经历了听天由命到人定胜天,看来今天到了人天要和谐的时候了,似乎地球不是从我们长辈那里继承过来的,而是从我们子孙后代那借来的,所以各位同仁换个活法。

  柯博德:今天这个话题已经指的非常明显,就是现在是一个关键的时刻,而且我们要采取行动,它实际上不是一个个人的选择,而是个人的选择、公司的选择、政府的选择,这些所有的都是以人为本,人的选择,就是个人、公司甚至企业、政府都是一个人,那么这样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这样的选择、采取行动,利用好科技,对现实遇到的真实的问题,在中国、全世界采取行动。

  周成建:希望大家用热爱自己生命的方式热爱地球、热爱环境,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毛大庆:今天说的是思想改变生活,我想到另外一句话,思路决定出路,我想让我们大家从思想上指导我们开始一种新的节约的生活方式,那恐怕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活路、生路和幸福之路。谢谢大家。

  蒋锡培:我们要健康、长寿、幸福生活,因此好好珍惜地球,好好珍惜生活。

  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关注地球的命运,建设人类美好生活,应该是来自于政府,包括企业、在座的各位大家责无旁贷的一个责任,今天在此时此刻,我们大家会聚在一起,成为一个建设中国的力量,希望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感谢各位朋友的参与,感谢ITT公司对我们这次论坛提供的支持,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