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企业全球资本市场之路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2日 13:44  新浪财经

  由沃特财务集团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的 “2010首届沃特金融峰会”8日在上海揭开帷幕。新浪财经图文报道本次会议。以下为世界六大交易所圆桌会议嘉宾讨论。

  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下面是来自于两个中国民营企业他们在资本市场有很多的经验,一个是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先生,另外一位是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梁信军先生。ChinaVenture投中集团CEO陈颉先生。中华全国工商联并购协会会长王巍先生。同时由德邦证券总裁姚文平先生来做主持。

  姚文平: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们刚才跟几位嘉宾在交流说会议到下午对主持人来说对嘉宾来说都有点压力,一个是时间比较紧,下午大家也有点苦了,今天我的状态也不太好,但是我相信有四位重量级的嘉宾,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刚才主持人已经介绍我们四位嘉宾,所以召开这次沃特金融峰会,我自己理解大的主题就是全球化和国际化,我们这个环节的主题是中国企业全球资本市场之路,这个就是我们以前探讨的比较多的,也是人才的国民经济,现在大家感到资本的国际化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罗列了一下,中国的企业可以选择到海外上市,在合规的前提下到海外资本市场买卖股票和债券,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些方式。下面我看了一下新希望现在目前在东南亚,我看了有12个工厂建成,中国政府和投资地的政府将你新希望认为是外向型一家比较成功的企业,我想问一下刘总你是民营企业的老大哥,有请你谈一谈现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你看到现在一些中国企业到国外并购上市等,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评价呢?

  刘永好:我多吃两年饭多辛苦几年,我看到全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的越来越快,越来越高,非常高兴。我们是走出过门比较早的一个企业,有十来年了,在东南亚我们有12加工厂,并且取得比较好的业绩。我们在海外投资的工厂投资回报率比在国内的投资回报率通常要高一倍,也就是说,我们在海外更容易赚钱,有人说在海外好赚钱,为什么会这样呢?由于我们从事这个产业相关,而由于我们的竞争对手在中国我们都特别的熟悉了,在东南亚这些国家我们去看仍然是这些对手,所以我们比较的心里有数,我们经济发展在哪一方面先行了一步,我们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们在海外每年大规模收购,或者收购一些大型的企业,并不是说我们就不想收购,或者是不准备收购,可能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没有感觉到比较直的或者是应该去的目标。对于吉利这样的民营企业,我非常敬佩他们的胆量和勇气。很早有人说李书福是一个汽车狂人,这个话不一定是坏话也不一定是好话,但是他干预想象,干预跨出过门,干预收购品牌比自己大,比自己经营时间长的企业,我佩服他的这种胆量,我也应该向他学习。但是说他是否能够成功,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李书福先生可以收购沃尔沃全球知名品牌的本身,说明了中国的民营企业开始走向国际了,说明有些中国民营企业有底气了,说明中国的民营企业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在美国、欧洲、日本相对先进的国家,他们工业先行多少年,他们有很多的人才,具有较好的品牌和研究的队伍,我觉得这些是我们所缺乏的,因为我们的历史还比较的短,我们的研发能力还不够,我们专业化的程度还需要提升,而我们把它拿来为我所用,显然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前两天中央电视台搞了一个对话节目请我参加,参加的是在日本比较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我们对话的问题就是国际化的问题,我问这个经济学家说,我有这个打算,引进一批日本优秀的厂长们,请他们到中国来管中国的工厂,这个想法对不对?他说我的想法是比较有创意,比较对,日本的企业他们治理管理是相当严谨的,他们有优势。同时我们也打算在国际上看好一些跟我们产业相关的优势企业,那么进行技术合作,品牌合作,生产合作,营销合作,理念合作,甚至更深入的合作,我觉得我们中国的一批民营企业到了这个份了,应该考虑我们能否走出去,我们金坛不考虑明天也得考虑,我们明天考虑不如今天考虑,这样我们可以考虑的更加成熟一些。今天有位发言人讲,他觉得自己做的最成功的事就是多少年前买了张机票来中国看了看,所以我认为不管成功不成功,我们认为应该走出这一步,所以我非常佩服李书福先生。

  姚文平:之前可口可乐高价购汇源果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如果是一个大公司收购你的公司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刘永好:我是养猪的,猪养大养肥了,我就要卖的,谁出的价钱高我就卖给谁,如果说我们的猪长到很大房子装不下去的怎么办?我们总要有一个出路。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一手一脚做起来从最基础做起来自己的品牌、技术、人才队伍,真正要卖掉,从感情上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其实很多企业都有曾经面对这样的挑战或者是机会,但是有的放弃了,有的选择了。对于我来讲我会看,因为我的企业的工厂比较多,有几百个工厂,如果有提出要买我其中的一部分,如果卖给他有利于我企业更好的发展,我觉得卖一部分也不见得就不行。但是总体而言我还是不想卖的。

  姚文平:谢谢刘总,刚才你说你的年龄,你是51年的,60岁不到,很年轻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听了你的讲话很有启发。

  刘永好:不对,有人是90后,我是90前,只差一点点。

  姚文平:感谢刘总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下面复星集团是一家比较成功多元化的企业,去年以来我看复星集团在海外资本市场频频出手。另外复星成为分众传媒的第一大股东等等,而且服刑集团明确提出来要国际化,下面有请梁总给我们分享一下复星在参与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心得。

  梁信军:我很赞同刘总讲的,国际化是今后我们要面对的课题。对于我来讲,国际化我们考虑比较的循序渐进。第一步当然跟很多企业一样,我们考虑市场的国际化,虽然我们创业时间不短了,有18年了,但是我们其实在产品的销售到国际市场这一块量并不大,并不像中国大部分企业一样。另外一点,在资本来源的国际化,我们走的比较早,我们在将近10年前就认识到,其实资本来源的多渠道,比如有一部分从国内来,海外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两个市场并不是完全联动的,事实证明像是04、05、06年中国融资很困难,08、09年中国融资很容易,海外很困难。第三个就是人才的全球化,这一点是在金融危机以后,下决心做了一下,效果非常的显著,以前看中国的人才觉得年薪给出80、90万就算是很高级的报酬标准了,跟海外谈就得准备给200、300万人民币/年,现在性价比来说是非常值得的。第四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其实每个企业都要去做的,整个管理治理水平标准的环球化的问题,如果你不能用环球听得懂的会计语言,会计师的标准,不能用他们法律认可的标准,社会责任标准,其实你很难和社会的市场资本人才沟通,那么这一点我们从04年开始,下决心狠狠全面的做了一下,这个是很重要的,当然下一步还有投资全球化的问题,投资的全球化,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第一步这一两年对于我们来说着急做的事情是到海外投资被低估的中国资产,它虽然在香港、美国上市,价格是由香港市场美国市场来确定的,但是利润来自于中国,这个资产跟中国资产来比较是被低估的,所以这两年你刚刚提到我们买分众,包括我们在香港买的证大房产都是这样的,他们的利润都是属于中国的,但是海外做价很便宜,包括复星国际的股价,这也没有完全反映我们自己的真实价值。这是第一类。第二类资产,能受益于中国增长的海外资产,虽然它是外国的资产,但是将来从中国的发展当中,它可以受益的,这部分价值也是被低估的,未来几年中国的成长相比国际很多其他地区国家来说非常的确定。第二类要买这部分资产。第三跟你国内资产结构形成一定对冲的海外资产,国内有些钢铁厂你可以买国外的矿产公司,包括其他方面。最后,好是李书福这样的也是参与行业整合也是一个路子,但是在复星的话我会放到第三类考虑,所以我认为关于国际化,我们思考的路径是这样的。但是讲到国际化,还有一点可能大家平常不注意,但是都在做的,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机构讲中国化,他们想要中国的钱,想到中国来投资,所以如果我们在中国的企业天天想着国际化,你不去考虑人家中国化的需求,那也是愚蠢的,其实我们要考虑中国的资本到国际上它有些什么样的需求,它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服务和专业技能的帮助。第二中国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国际资本的支持,从复星来讲我们考虑的国际化比较全面来说是两方面,一方面如何在海外设立个专业化的投资平台,帮助我们自己买到我们想买的这几类东西。同时也帮助中国的企业伙伴买到他想买到的东西,我必须在当地很专业,或者是使用当地的专业人才或者是跟当地的专业机构合作。第二在中国建立一个海外投资者都看的懂听的懂的平台,通过我们跟凯雷的合资,它完全可以按照凯雷的标准通过凯雷复星的合资平台进入到中国来寻求中国的发展机会,所以我们国际化的平台是指双向的平台。

  姚文平:谢谢。复星在这个平台建设当中,你们对国际化也是希望参与到这个整合当中,对此你们有什么样的考虑呢?

  梁信军:上市的问题,最近尤其国内现在全流通的平台建设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包括海外的企业,它喜欢到A股上市,因为总体来说A股的估值比海外要高。其实要取决于企业的特点,如果有些企业用美元融资、港币融资,你赚的是人民币的钱,这个方式给你一个天然的结构就是规避汇率风险,因为你借别人用别人是外币,最后赚的是人民币,所以对于有些行业来说这是很好规避汇率调整的方式。对于一些行业如果是完全是内需的,就没有必要这样的考虑了。

  姚文平:我们的王总他们一直专注并购的研究,像是并购,一个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还有一个就是国外企业之间的并购,还有跨境的并购,尤其是跨境并购成功的概率很低,你作为并购的顾问,因为并购以后,才有佣金,所以借于这一点,你觉得我们出去海外并购有哪些风险?如果中国企业要到海外并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王巍:我们观察中国并购十几年,刘总和梁总都是中国并购的佼佼者,他们偏重于资本市场,所以实际上这两种风格代表整个中国目前企业并购的一个主流,我想这是表明整个中国资本市场跟全球对接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很感慨,刘总讲在国外如何赚钱。中国的民营企业起步非常不容易,在这么多国有企业垄断,行业管制,融资资源也没有,主流很也也不准进,成本如此之高这些企业可以生存能够发展,他们能够走到国际化他们更有理由的成功,这也是一个特点,我相信中国企业是特别市场化的企业,如果给机会应当在全球化当中大有作为。很遗憾,他们这种企业太少了,特别是次贷危机以后,它对中国中小企业有很多的打击,由于危机以后政府都出手,政府更有理由管制,政府干预更多。回到你的这个问题,中国企业多海外并购,形形色色在目前情况下中国的企业都没有形成很大的潮流,形成潮流是国有企业的并购,它不是市场化的并购,是资源的争夺,特权的延伸,所以不能形成主流,所以我们还是在期盼这样一个市场可以发展起来。至于每个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是什么样的风险,还是按照自己企业比较熟悉的风格,包括像是刘总按照产业链走。梁总谈到的复星集团的思维,跟国际投资是完全不向上下,他的起家完全不输于华尔街,再加上中国本土的经验教训,我相信中国企业是有自己学习成长的能力。至于到底这个企业到海外做并购遇到什么风险,每个企业有不同的情况,很难判断,我希望我们可以真正迎接一个市场的到来,是企业化走到国际市场来,而不是靠所谓的国家经济安全,靠政府的特权,靠行业管制去限制市场化走到海外市场,目前仍然是这样的状况。

  姚文平:王总你觉得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如果他们有选择的话你为用并购的方式或者是其他的IPO方式,来对创始人来说退出的话,你觉得哪些方式,或者是如何判断或者是有些什么优劣式。

  王巍:理论来说,几十年前在西方,把企业做成一个猪,只要价格好你就可以出手,问题是中国这代企业家都是创业者,20年前我们什么都没有,而这一代人,像是刘总,也很年轻,这一代创业者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因为他已经享受了成功,而且江湖已经证明他们成功了,所以对于我来说我不相信现在企业创业者就轻易把自己卖掉,还很难,包括中国的PE市场很难形成,包括第一代创业者没有到退休的时候,不像美国经过四代之后,按照价格来选择,没有创业的感情,这一代企业家谈创业的艰辛、发展还充满着激情,我感觉卖的可能性总体并不高,更多其是买,把全球作为一个中心来做。当时梁总说,今天的中国是全球当中的中国,重要的不是走到国际上,在中国本土做好你就是国际公司,这还是过去追赶心理,还是长期落后形成的心理,30年来中国企业已经跟全球平台已经基本对接了。我们都说中国的企业家是处于青春期,西方企业家很多处于更年期,青春期战胜更年期是毫无疑问的。很多人对于日本有误解,说你们中国到外面并购是不是要重蹈日本的覆辙,其实30年来日本海外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国内收入了,整个日本从感情来讲喜欢日本失败,但是日本变成全球化的国家了,所以我们想做一个大国崛起,要有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不能妄自菲薄,刚才梁总提出的心态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

  姚文平:谢谢。另外我觉得尽管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可是我们都感觉到现在的PE和创投非常的活跃,下面有请投中集团的陈总谈一谈,对于海外的投资者来说,你觉得中国投资的机会和风险在哪里?对于今天参会的中国企业,你觉得如何和海外的企业机构进行和平共处?

  陈颉:听到复星的讲到对于资本市场表达一些见解和看法,这些在五年以前中国企业家是非常少看到的,今天听到梁先生这样的看法,同样可以出自美国专业管理基金人之口,所以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理解以及熟悉程度还是进步非常快的。

  现在讨论到外资还是内资,这个话题也是有点过时了,这个界限是非常模糊不清了,国内有类似于像是复星的公司,类似一些大的风险投资公司,VC、PE机构,他们都是非常本土的管理人员,但是是管美元基金,我们也有一些美元基金,我认识一家以色列基金刚刚进入中国,在一年的时间内跟6家地方政府成立了人民币基金,无论从GP、LP的角度界线都不是那么的清晰。VC、PE跟我们的产业界是什么关系呢?09年人民币基金募集超过美元的募集,这是第一次发生,而且这个趋势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我觉得在今后的再过三年,人民币基金至少会占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至于PE跟企业如何去北京,我觉得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个配合一定会是越来越密切的,无论说从融资角度还是企业走出去投资的角度都会配合非常的密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实他们对于融资的PE能够给到他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的融资渠道会非常的有限,特别是对于一些轻资产的公司来说几乎不能从银行拿到投资,还有一些缺失都是可以由PE帮助他们的,对于一些联想、复星、新希望这样的集团,他们可能不需要资金,他们出去并购的时候,特别是去一个陌生的领域或者是海外并购,这片土壤对他们来说不是那么的熟悉,其实有时候跟当地的国际资本合作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比如刚刚你提到的李书福收购沃尔沃,背后有2、3家国际PE、VC机构帮助他推动这个事情的发展,从他们的角度提出他们对这个案子调研的看法,今后战略的考量,会对李书福会有帮助的,这个帮助绝对不限于金钱的帮助。其实中国越来越往后走,其实越来越不缺钱的,特别是对于好的企业来说,好的企业是投资机构是争着去投资,钱永远不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最关键是说你到底能够给这个企业带来什么附加值,无论说是在战略上面给他提供帮助还是说帮助他上市等等,所以在这个领域,现在PE界有一个共识,他们会认为将来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以及竞争对手其实是来自于企业这一块,当然是有实力的大企业,他们可能会在一起抢一些项目,也会一起合作一些项目。

  姚文平:谢谢。最后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想提一个共同的问题,因为我看刘总这边,像是农业产业做的这么大,你的上下游也延伸很长,我理解你也会慢慢去做投资等方面,刚才梁总也讲到他们复星也是多元化的一个企业,所以我请教三位,你们认为PE和VC这样的机构投资者和有产业背景的公司去投资一个企业的话,有什么样的差异和优劣式,前面两位企业家,可能他们慢慢都会去投一些企业,那肯定有他们的一个优势和劣势。陈总可以谈一谈,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一下它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

  刘永好:我们是一个主体从事农产业,我们这一路走的很  艰辛,也还算是比较顺的,至少今天在这个台上还没有倒下去,我想这是好的一方面。由于这20多年不断的努力,对于这个行业的认识相对就比较深一些,而且你在这样一个中国特色体系下耕耘,对于这个体系、制度、商场了解相对也比较多。这个时候,我们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是对的,使我们的认识更加的清晰,更少犯错误,市场的天花板也非常的高非常有发展前景。但是我们经过发展以后,也有了相应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个影响力包括市场的影响力,包括我们在合作伙伴商界当中的影响力,当然也包括政府的影响力和媒体的影响力,而这些资源是有价值的,所以说一段时间以来,也不少的朋友都在问我们,我们要做什么,你们觉得行不行,假设行的话你愿不愿意跟我们一块投资,我们感觉对于这样的机会到来,我们不应该简单说NO,我们要积极的参与,所以最近这几年,我们做了一些投资,现在是由公司拿钱出来做一个简单的投资,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就投,促进它共同发展,实际上这些投资都取得相当的收获,这个收获不单单是财富的收获,也包括被投资的企业他们对市场的了解,对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企业也有比较好的投资回报。最近我们也成立一个专门新希望农产业基金,第一期大概是10亿规模,我们自己企业内部有一个专门做投资的,大概也是用了10、20亿。另外发起10亿以自身为主,另外也吸收了一些朋友,比较认同的企业他们的资金,但是以我们为主。现在由于我们可能是相对做的比较稳健,社会的认同也比较的好,看来还做的不错,我们就完全按照国际的惯例来这样做,我觉得这样做可能把做实业和做投资适度的结合起来,我认为还很好的,可能比单纯的做投资可能要好,至少大家觉得更实在,至少跟他合作,让它投资更有谱一些,因为至少他背后有一个20多年,有十几亿资产背景的企业。

  梁信军:投资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活,千万不要觉得投资只是一个我是招一个人,或者是一天花5分钟去做的事情,如果做实业要亏掉5千万很难,可能要分12个月才可以亏掉,投资的话可能5分钟就会亏掉了。所以我认为投资是很不相同的一个行业。投资本身可以分成两类,一个产业投资,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提高自己行业的占有率和效率的,这是一类,这一类通常的特征是控股,甚至是全资的,第二类是财务投资,就是PE、VC投资,这类财务投资跟产业投资是完全不同的,财务投资意味着你要较小的参与到企业真正的运营当中去,所以标准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复星两类投资都有,但是因为能力各方面的需求不同,比如像是PE投资,就是财务投资,我们第一很看重人,如果这个人是需要被替换不能用的,需要我们派人进去的,其实这个企业你根本不应该投,因为你投他就是因为他比你做的好,他能赚钱。第二个就是看他在某一个领域做的比较好,如果他在这个领域做的不好,我们何必去投资它。所以在投了以后我们只能有限的参与,如果他参与行业整合的时候,我们在投资的专业化能力上面可以协助他做一些判断,在人力资源这一块,如果用他的平台太小,不足以吸引很多人才的时候,可以用我的平台,协助他来做,包括刘总刚刚讲到的公共资源,地方政府的关系,社会的品牌你可以协助他,而不是替代他去运营,所以这个标准完全不同。一个公司你决定开展投资业务的时候,一定要想明白你是一个投资人的角色还是管理人的角色,投资人意味着你要洒脱一点,意味着把对方的团队能否成功,是否成熟看的严重一点。刚刚提到有没有竞争力的问题,如果是制造业,第一个就是原材料成本是高是低,有很多机构投资者GP喜欢说我融了多少钱,关键是融了多少低成本长期的钱这个才稀奇。第二就是你的运营效率,这个企业在你的手里是不是更加有效率。第三你有没有定价权,你的产品卖出去的时候,你是不是有定价权,获得更高的毛利,这在投资机构的术语就是你的退出能力。同样的东西经过你管理和投资之后是否可以卖更高的价格,如果衡量哪一类投资机构有能力,不妨借助制造业,从这些方面就可以看的很清楚。

  姚文平:谢谢。梁总的企业我了解,他是我们的大股东,所以我了解他们又有产业,又有PE的运作模式。最后请问陈总,你觉得中外的PE、VC这样的投资机构他们的竞争力如果到中国来投资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异?因为现在你也看到有很多国外在中国的投资,海外的基金,也有很多人民币基金,你如何判断他们给企业带来的支持方面?

  陈颉我回答一下战略投资人和财务投资人的不同。战略投资人,你是24小时年复一年在做企业的人,你对于企业运营的知识层面跟做财务投资人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中国的CEO跟外国的CEO是不一样的,中国的企业家是一天工作16个小时,一个礼拜工作7天,这是中国的特定时期塑造的这么一个企业家的群体,所以他们对企业的了解一定是比财务人更深刻。在这一方面他们可以给企业带来的运营支持理论上面来说也会很大。当中有一点缺陷是说,从战略投资人的角度来说,一般会倾向于会控股或者是全额收购,对于有些企业来说,他们的灵活度会失去一些。财务投资人,我觉得这个问题结合到你刚才第二个问题一起回答,包括国外的财务投资人在国内是什么样的情况包括有什么样的优势。财务投资人非常的简单,他们投进去的一分钱,到最后决定他们自己的成功,个人的成功,还是基金的成功也好,完全是说你投1块钱赚了几块钱,这是很简单的公式,所以他们来给这个企业支持的时候,百分之百是从这个纬度去考虑的,所以灵活度也更高,今后会支持企业上市,上市不行去并购,或者是整合另外一家企业一起去上市,财务投资人特别是在国外有过几十年经验的PE、VC机构,他们总和对于资本市场的操作能力还是会更加成熟一些,经验会更加的丰富一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最近一两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特别是创业板推出之后,我们会碰到是说,包括我们自己在做一些投资银行的案子当中会碰到不少中国企业以前都是倾向于拿海外的钱,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是希望拿国内的钱,他们希望到创业板上市,创业板的市盈率现在还是在80倍和100倍,为什么还会有公司考虑拿国外的钱去国外运作,有几个原因,一个是跟行业划分有关系,在有些行业,我觉得还是去国外上市或者是去做资本运作更好。另外一个是说国外其他的资本市场虽然说PE值没有国内高,但是国外的投资人基数是全球投资人基数,所以这个体系会更加的成熟,更加的灵活一些,所以这也是两个资本市场的一个区分。

  姚文平:谢谢陈总,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可能今天的交流要告一段落,我们还是比较节省时间的,40分钟,但是我一直在看下面,我看精神状态好了很多,说明我们的嘉宾是讲的非常好。其实我觉得我们非常的有收获,我自己也觉得很有启发,所以我们就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三位嘉宾给我们带来的讲话。我们这一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大家,感谢两位企业家以及几位专业人士分享他们在资本市场的经验,我们相信在座的各位也受到很大的启发。明天我们会有更加精彩的演讲。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