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10世博经济论坛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2010年3月27日,2010世博经济论坛在上海召开。图为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兼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王庆。
王庆:非常荣幸可以参加论坛。我们论坛的主题是世博契机与中国经济走势。前面几位嘉宾对世博的契机,已经给予了非常深入的解读和阐述,我想我就用5分钟时间,着重谈谈后半部分的内容,也就是中国经济的走势。我们的世博举办,也是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复兴里程碑事件。我想在中国经济从一个非常落后的到强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及未来10多年、几十年的大趋势,恐怕这个走势勿庸置疑。在这个过程中,唯一可能使我们在这里出现波折的,就是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如何避免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小事件。从历史长河当中来讲是小事件,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就是经济的波折、经济的波动甚至经济危机。今天,我用几分钟的时间,谈一个问题,就是谁为危机买单,毕竟世博的召开是在我们经历了2009年这所谓百年不遇的全球大的金融、经济危机。虽然我们中国经济在2009年基本可以说是非常艰难,但最终成功的应对了危机,其中是有后果的,这个后果就是过程当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世界全球经济当中,其他的经济都遭受那么大的危机情况下,中国经济虽然经历了冲击,但最终走出来,它一定要有人付出代价。这个问题,我觉得在2010年甚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在讨论中国经济走势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是这个过程当中,谁为这场危机买单。
经济危机的过程当中,我们有经济刺激,效果也很好,里面很重要一个原因,因为中国经济虽然在危机中受到冲击,但我们经济面是好的。具体表现,像美国经济体他们是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金融机构负债太多,老百姓负债很多,现在政府负债也很多。作为中国,资产负债表没有问题,我们资产负债表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刺激经济的过程当中效果才可以这么明显,政府的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大规模的贷款,老百姓的负债比较低,在信心恢复、宏观经济走势的时候老百姓也愿意花钱,尤其体现在房地产的迅速复苏上。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一个形象的比喻,2009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可以看成是中国利用资产负债表的优势,呈现了一份很不错的损益表,损益表也就是经济增长。如果这样做,逻辑的延伸,我们的资产负债表可能会有影响,谁的资产负债表受到影响?现在市场上,大家关注这个问题的,现在看来是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谁的资产负债表受影响就等于是谁在为这场危机买单。实际当中,或者是老百姓,整个全社会为这个危机买单,或者是政府为这个危机买单,或者是银行为这个危机买单。具体来讲,如果是老百姓买单,那就是通货膨胀。如果是政府买单,那就是政府的负债要增加。如果银行买单,实际上银行大股东是国家,但现在很多银行已经是上市公司了,银行买单,我们这些股东也要付出一部分代价。这就是当前大家讨论的问题,大家关心未来通涨的前景,担心地方政府负债的情况。现在银行的资产状况包括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贷款情况,大家也比较关心,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中国股过去相当一段时间表现不尽人意重要的原因。
这提出一个问题,谁买单?未来大家在政策层面的考虑等方面,大家至少应该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决定谁买单的过程中,不要破坏市场机制。第二点,坚持受受益谁买单。这具体就有几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如果谁都不愿买单,最终总要有人出钱,就以最理性的方式,但可能长期来讲破坏性比较强的方式,通货膨胀买单,也就是整个经济来付出代价,通货膨胀。另一种情况,如果我们不破坏这个市场机制,我们知道银行2004年以来,完成了注资,完成了上市,已经从相当意义上来说,完成了非常深远的转变,变成上市公司,变成更商业化运行的金融机构。我们是否希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银行形成的机制会破坏?我们就回到了改革前,再以后是否会因为可能产生的不良资产再一轮注资、改革。这个可能也是我们不愿见到的,因为金融系统的健康和有效运行,毕竟是经济长期发展、经济保证重要的内容。恐怕,在我们决定谁为危机买单的过程中,不能以或损害我们过去多少年来非常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银行业不应该成为买单的主题,这就涉及到第三个,政府是否应该买单?从相当意义上来讲,政府应该买单。2009年,我们说是4万亿的刺激计划,实际上执行过程当中,银行放带规模远远超过4万亿。尽量有大量的银行放贷,但这表面上是企业行为,实际上是财政行为。大量的银行贷款,是跟财政刺激政策有关,同时大量的贷款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来执行的。本身上,这是一种财政政策操作。我们应该更清醒的判断这是财政政策刺激的影响。这就有谁受益谁买单,实际当中,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各项公司来执行这样的投资计划,而各界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主要是改善地方经济,尤其经济的基础设施。地方基础设施的投资,比如说地铁,比如说一些城市建设,比如说一些公共事业,包括供电、供水,都是有区域性的。各地方花了钱的规模也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个意义上来讲,应该是各地方根据自身的状况决定。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谁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知道这些投资项目本身是基础设施公共项目,这些项目本身也许不赚钱,但受益者是当地的居民。在世界各国,各地的基础设施改进,直接的受益者是当地居民,尤其是当地房地产。比如地铁的建设,公园的建设,所谓的基础设施外部经济性,最终会体现在当地地产的价值。所以本着谁收益谁买单的原则,真要让地方政府处理他目前可能出现的一些债务情况,恐怕需要以某种方式让最受益的人来为可能产生的债务承受负担。本着谁受益谁买单,同时市场机制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我觉得这个是值得大家考虑的,也就是物业税今后将会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物业税本身是最好结合财权和势权,最好结合受益者和纳税人权责间关系的税种,所以向前看,很可能未来几年内,这种物业税的推出,将会被政策层面考虑,而且很可能是成为受到阻力最小的一种政策选择,来决定谁为危机买单。
我就讲这些,稍候继续参与讨论,谢谢大家!